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及反思
展开碳 说课稿
教材分析:
“碳”是继氧气学习后又一节有关非金属单质的内容,本节课以碳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掌握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科素养,为后阶段学习碳的氧化物和其它碳的化合物作铺垫。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生活中常会用到含碳的物质,但不知道碳具有哪些性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习了实验探究方法,初步形成了化学学科思想,作为初学者,非常喜欢做实验,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取知识。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节课从生活中的碳引入,运用实验进行研究,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要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掌握碳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方面:运用实验探究,对比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学科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从美学的角度看碳的微观结构,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本课重点:碳的性质,
难点:学科思想的形成。
如何有效的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从化学研究物质的方法中得到启示。通过观察学生身边各种含碳单质的物质的用途,寻找背后所隐含的化学知识并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是否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呢?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研究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生活经验、观看视频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研究物质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此活动中落实本节课的重点——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最后通过观看碳的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推理,找到问题的答案:碳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元素组成相同,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微观结构不同,从而得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用途源于性质、性质源于结构”的学科思想,感悟运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对比方法获取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从“发散”到“收敛”,最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下面我将具体谈一下教学过程和设计理念。本课引入是从“网购”这一学生熟悉的购物方式入手,展示某网店中含单质碳的物质的照片,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这样的引入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
当看到“钻戒、玻璃刻刀、铅笔、电池、国画、活性炭洗面奶、炭火、炼铁炉”这些图片后,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发散他们的思维“这些物质的用途分别利用碳的什么性质呢?”,落实“用途源于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想。当学生归纳出性质后发现,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有些相似,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按学生的思维,我顺理成章的从碳的化学性质入手。
在研究化学性质过程中,我设计了很多活动。讨论形容钻石的广告语、欣赏流传至今的国画、用碳素墨水书写资料保存时间长,归纳出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利用“炭火烧烤”,做铅芯在酒精灯上燃烧的小实验,观看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的视频,归纳出碳的可燃性,同时发现这些物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但反应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在学习碳还原金属氧化物这一教学活动中,我将传统实验改进为微型实验。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酒精喷灯对初中学生不作要求,且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讲台下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因此我采用“人形管”这一装置,在酒精灯上加一个防风罩使火焰集中,代替酒精喷灯,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节约试剂、反应时间短、现象明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本次实验探究中。将学生分为四人合作小组,分别选用活性炭、木炭、焦炭中的一种来还原氧化铜,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体验碳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通过观察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了解书写方程式的依据来自于客观事实。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为什么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引导学生在物质的组成中找出共性,运用“异中求同”的思想,找到答案:这些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组成相同,但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呢?
在研究碳的物理性质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金刚石和石墨的外观并触摸、做两者导电性的对比实验、以及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碳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吸附性实验中,为了缩短时间,我利用针筒进行实验,通过推动针筒使过滤速度加快,在针筒内放入纸巾,一支过滤红墨水、另一支过滤红墨水和活性炭的混合物,体现“对照实验”的方法。
为什么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呢?通过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让学生根据刚学的物理性质进行讨论,猜想哪个模型是金刚石的哪个是石墨的。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到原因:原来不同的碳含有不同的微观结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历练和升华,得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同时回顾活性炭的吸附性也是源于其疏松多孔的微观结构。让学生体验“同中求异”的加工信息方式,落实“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源于结构”这一化学思想。
通过上述学习,运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对比方法,引出本课得到的结论,“结构不同使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元素相同使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充分体现“用途源于性质、性质源于结构”的学科思想,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到此,课已经接近尾声,教师展示给学生碳60、以及更新的碳单质的微观结构,让学生去推测它们的性质及用途,使学习到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方法得到运用。比如这就是碳纳米管做的电视显示器,体现化学造福于人类,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本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作业一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感受化学将人类的梦想得以实现,推动人类不断的前进。作业二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本课的设计特点在于引入时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发散学生思维,从生活到化学。结束时,通过讨论得出规律和结论,收敛学生思维,从化学再到生活。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想方法贯穿始终,感受着化学学科思想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整节课在情景设置、设计实验、方法体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中进行的,是一次比较完整的探究经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实验探究、学会深入思考、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问题。
由于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流程和模式,改变了作业方式,所以从教学效果来说,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助于推进学生的思维。
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只有平时像石墨一样默默努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像金刚石那样闪闪发光”。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及反思,共6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法的确定,辅助手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