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测试!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8页,三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答案须认真工整地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需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相信沉着冷静、充满自信的你定能收获成功!
一 积累运用 (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凫水(fú) 掸子(dǎn) 行辈(hánɡ) 戛然而止(jiá)
B.腰臀(tún) 恬静(tián) 锵然(kēnɡ) 翩翩起舞(piān)
C.两栖(qī) 龟裂(jūn) 缄默(jiān) 销声匿迹(ruò)
D.闭塞(sēi) 怅惘(wǎnɡ) 狩猎(shòu) 大彻大悟(chè)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怠慢 彗星 枯燥 马前卒
B.思慕 腐蚀 沟壑 一小撮
C.皎洁 迁徙 撺啜 熙熙然
D.辐射 斡旋 灯盏 暖融融
3.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B.母亲因分担家务便不能在夏间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鲁镇住几天。(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C.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偏僻,忧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明同学做作业时,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B.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C.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件羚羊木雕是爸爸从非洲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
B.《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C.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D.润文中学评选出了十名不同年级的“读书之星”,他们在读书方面各有高招,对选书、读书、用书也有自己的见解。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B.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C.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
D.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汉代即列为“五经”之一。
C.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引述当中,这是要注意避免的。
D.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如《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8.补全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 (《关雎》)
(2)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胡为乎泥中? (《式微》)
(4)挑兮达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
(5)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贺敬之《回延安》)
(6)四面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 。
(柳宗元《小石潭记》)
9.语言综合运用。(7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2分)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余晓洁) “我看到一项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全都争着当官当企业家挣大钱,我们的国家很难实现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29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说。今天科学家与媒体对话的主题为“科学普及——科学家与媒体共同的社会责任”。
师昌绪建议,国家应该在媒体上加大科普投入,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国家要像支持科技人员搞研究一样,支持媒体搞科普。尤其是启发、唤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才智。
(2)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2分)
(3)发挥想象,为下面写一段解说文字。(3分)
二 阅读理解 (4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11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1.《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2~16题。(13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具答之 (2)乃不知有汉 (3)便扶向路
13.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2分)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8分)
关于“水的职称”的说明书
文/张庆和
水也有职称,完全是一种自然形成状态,并非人为的评定或赐予。
水的职称基本可分为动态、静态和气态三大系列。在各自的系列中,又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四个档次。
先说动态系列。动态系列从低到高排序为:泉、溪、河、江。
泉是动态之水的童年期。它虽然天真幼稚,但其未来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前途不可估量。人们对待它往往喜爱有加、庇护有加。在它面前,有时会使人产生一种发现新生的感觉。
溪是动态之水的少年期。此时的它清纯可爱,小鱼、小草、小水鸭是它最好的伙伴。它虽浅,却浅得透明;有时也爱拨弄个浪花什么的,但终不会形成大碍、大害。所以,人们对它都能善以待之。
河是动态之水的青年期。它富于想象,勇于创造。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能帮助人们做很多好事;有时它是人类的敌人,会咆哮,会肆意妄为,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只要人们掌握了它的脾性,使其多积善德,少行恶事,还是能够做得到的。
江是动态之水的老大,也是该职称系列的最高一档。它精力充沛,奔腾不息,从不间断自己的追求,具有其他的动态之水所没有的那种力量。它的目标是大海,因为它知道,只有那里才是生命永存的最好选择。
其次是静态系列。静态系列当指塘、湖、海、洋四个职别。
塘是池塘,村村寨寨哪里都有。人们离它很近,因而它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小的时候,我之所以学会了游泳、打水仗,交上了水朋友,都是它的赐予。塘是我在故乡成长的一片难忘的亲密和温柔。
湖是湖泊。想跨入这个职档并不容易。想想看,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没有多少,至于那些名湖名泊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海是大海。它容纳百川,吞吸万物。人世间的所有酸甜苦辣,还有什么浊流污水,它都能容之纳之,并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再化之合之。人们啊,当您来到这个世界后,也许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所制造的那么多垃圾,正是因为有了海的帮助,这世界才避免了那种难以消除的恶臭与肮脏。
洋是汪洋,它是静而不静之水。由于它远离人群,大多数人对它还比较陌生,很不了解。见识它,了解它,真正的认识它,还尚需时日。故不赘言。
至于气态系列,当推人们所熟悉的雾、云、虹、霓了,这也是动态和静态之水的一种升华。
这一系列,有如人的精神状态,它无时限,分布广,来去自如。当然,由于这一系列毕竟是以一种柔性形态呈现的,所以,人们常要把它视做景观,视做艺术,予以仰视之,想象之,寄托心情之。
总观这灵性的且赋有职称级别的水,它们不争不抢,不离不散,各司其职,精诚合作,实乃和谐有序。不像人世间的有些蹊跷,人为的因素太多太多:分明是一条小沟小溪,却非冠以大江大河之名衔;分明是一片云、一道虹,却非要把人家往池里塞,往塘里按。也不像有些聪明人,凭借着自己所占据的有利地形,随意操控和糟践“规则平等”的原则。或者朝别人打冷枪,或者把手伸得老长老长,专取摘枣子、摸桃子的角色。直闹得人世间失了序,乱了套,乌烟瘴气,几乎没有了好人的地盘。
17.文中画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2分)
18.纵观全文,该说明书采用了哪种顺序?试做简要说明。(4分)
19.下列句子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水的职称共有三大系列,四个档次。
B.水的动态系列从高到低的排序是:江、河、溪、泉。
C.海能容纳人世间所有酸甜苦辣、浊流污水,并能化之合之。
D.人们常把水的气态系列视作景观,视作艺术,予以仰视、想象、寄托心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5分)
清 明
文/丰子恺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
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莱,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土地爷爷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上了一天坟回来,晚上是吃上坟酒。酒有四五桌,因为出嫁姑娘也都来吃。吃酒时,长辈总要训斥小辈,被训斥的,主要是乐谦、乐生和月生。因为乐谦盗卖坟树,乐生、月生作恶为非,上坟往往不到而吃上坟酒必到。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我的父亲孜孜兀兀地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之中度送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就感到无限的同情。
20.文章主要叙述了家人扫墓的情形,但是有些笔墨也介绍了醇厚的民风。请你摘抄一个可以表示这一内容的句子。(2分)
21.“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这鸡蛋味道真的比平时好吃吗?说说你的理解。(3分)
22.联系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5分)
23.最后一段能否删去?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分)
(四)读名著,懂生活,悟人生。(8分)
24.(1)傅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的?(2分)
(2)有人说: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育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最适合家长和孩子阅读。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 写作表达 (45分)
25.微写作(10分)
刘成章写《安塞腰鼓》,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请模仿这三种修辞方法,描写一个劳动场面。200字左右。
26.大作文(35分)
请再精读丰子恺先生的《清明》一文,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400字。
提示:
1.需尽量少引述,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不能泛泛而谈。
2.要联系个人参与清明节祭扫活动的经历,来谈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发真情实感。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27分)
1.A 2.C 3.D 4.B 5.C 6.D 7.B (每题2分)
8.(6分)①参差荇菜 寤寐求之 ②徒有羡鱼情 ③微君之躬 ④在城阙兮 ⑤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⑥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每题1分。凡有错误,该空不得分。)
9.(7分)(1)示例:中国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家应该加大科普投入,启发、唤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2分。能概括主要内容并表述清楚即可)
(2)示例:在“好好读书,别胡思乱想”的吆喝声中,孩子的想象力被无情地剪断了。(2分。意思对即可)
(3)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3分)
二 阅读理解(48分)
(一)(4分)
10.(2分)答: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分)答: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氛围,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二)(13分)
12.(3分)(1)详细 (2)竟然,居然 (3)先前的 (每题1分)
13.(2分)C
14.(2分)C
15.(4分)(1)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2分。其中“阡陌”“交通”“相闻”各0.5分,意对即可)(2)译文: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2分。其中“妻子”“邑人”“绝境”各0.5分,意对即可)
16.(2分)答: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意近即可)
(三)(8分)
17.(2分)答:画线句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18.(4分)答:采用了逻辑顺序。(1分)文章先总说水有职称及基本特征,然后分说三大系列及其内涵,最后赞美水不争不抢、不离不散、和谐有序。(3分。意近即可)
19.(2分)A
(四)(15分)
20.(2分)示例一: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或是“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
示例二: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
21.(3分)示例:这个鸡蛋和平时的并无差别,但是因为这时候孩子们快乐开心,所以觉得比平时好吃。(言之成理即可)
22.(5分)⑴ 答:运用了排比句式,(2分)写出了大家自由玩耍的情状,(1分)表达出快乐愉悦之情。(2分。意对即可)
23.(5分)答:不能删。(1分)作者对父亲的怜惜给清明乐事涂染了伤感色彩,(2分)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真切细腻。(2分)
(四)(8分)
24.(1)(2分)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2)(6分)【示例】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的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不绝口。
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在我们身边,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叛逆。用合适的家庭教育去教导孩子,家长们应该读读《傅雷家书》,并参考书中傅雷对儿子的一些教育方法。其实,作为儿女的我们更应该读好这部书,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良苦用心,懂得感恩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为人处世中得到正确的指引。
(结合名著内容,有理有据即可)
三 写作表达(45分)
25.(10分)
评分标准:(1)描写劳动场面(2分,如写其他,该题为零分);(2)200字左右,文从字顺,无语病(2分);(3)正确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6分,各占2分)。
26.(35分)
评分标准:严格按照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的训练要求评判,科学合理地赋分。
(1)适当引述(5分。一类4-5,二类3.5-2,三类1.5分及以下);
(2)感受力求深入(20分。一类16-20,二类8.5-15.5,三类8分及以下);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10分。一类8-10,二类4.5-7.5,三类4分及以下)。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表述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默写,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填空题,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课内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