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河南省中考生物试卷
展开
2020年河南省中考生物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昼夜交替 C. 母鸡下蛋 D. 电闪雷鸣
2. 细胞具有一种结构,其功能像边防检查站,能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严格的“检查”。该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3.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
B. 当光线较暗时,选用反光镜的平面进行对光
C. 将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放置,用压片夹压住
D.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
4. 花生完成开花、传粉和受精后,子房柄伸长将子房推入土中,子房最终在地下发育成果实(见如图)。下列关于花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 果实中的有机物是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 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D. 花生可以开花和结果,属于被子植物
5. 种植花卉的过程中,下列几种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选取结构完整的种子播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B. 给花卉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
C. 移栽幼苗时,根部带有土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D. 利用无性生殖方式培育花卉--快速繁殖并保留母体优良性状
6. 为治理春季杨柳飞絮造成的空气污染,园艺师像给病人打针一样,给杨树和柳树注射一种抑制剂,通过抑制花芽分化来减少飞絮的形成。抑制剂应注入到树干的( )
A. 输导组织 B. 营养组织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
7. 如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转运和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叶片部分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 水浴加热过程中,小烧杯内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D. 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8.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气时,身体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膈肌收缩 B. 肋骨向外向上运动
C. 胸腔容积扩大 D. 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9.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A表示某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若血液经过A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则甲血管连接心脏的( )
A. 左心室 B. 左心房 C. 右心室 D. 右心房
10.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
A. 无机盐 B. 葡萄糖 C. 水 D. 大分子蛋白
11. 人们对臭豆腐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觉得臭,有些人觉得香。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 )
A. 鼻 B. 大脑 C. 小脑 D. 脑干
12. 香菇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真菌。下列描述不符合其特征的是( )
A. 无成形的细胞核 B. 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
C. 可利用孢子繁殖 D.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3.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该诗句中描述的鸟妈妈正处于( )
A. 交配期 B. 产卵期 C. 孵卵期 D. 育雏期
14. 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以避免损伤耳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如图是张xx的血常规化验单(显示部分内容)。根据化验结果推测,他最可能患有( )
A. 贫血 B. 佝偻病 C. 扁桃体炎 D. 夜盲症
16. 一对黑色豚鼠生育的子代中,毛色有黑色的,也有棕色的(用字母B、b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豚鼠毛色的黑色和棕色为一对相对性状
B. 棕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C. 亲代豚鼠的基因组成都为BB
D. 子代中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都为Bb
17.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18. 2020年3月,科研人员在黄山风景区发现两个新物种,其一被命名为“黄山小麝鼩(qú)”。黄山小麝鼩的体毛呈灰褐色,背部稍黑;牙齿分化,门齿发达。据此推测该动物属于( )
A. 两栖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哺乳类
19. “告别童年,青春起航。”某校八年级同学举行了少先队离队仪式,敬好最后一次队礼。下列关于敬队礼动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
B. 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C. 由一块骨骼肌参与即可完成
D. 完成敬队礼动作需要消耗能量
20. 在我国,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茁壮成长。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 经常不吃早餐
C. 不酗酒,远离毒品 D. 坚持体育锻炼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1.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时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香烟烟雾PM2.5、一氧化碳等。香烟烟雾PM2.5是室内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某研究小组开展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及“绿萝对香烟烟雾PM2.5是否具有净化作用”的探究活动。
①用玻璃制成长、宽、高均为60cm的实验舱,其上方的玻璃盖可移动,以便放入绿萝。放入绿萝后,在接口处涂抹凡士林密封。实验舱一侧开有圆孔,以便通入香烟烟雾。通入烟雾后,用胶布密封圆孔;实验选用生长旺盛、长势基本一致的绿萝;通入的香烟烟雾量是由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产生的。
②实验具体操作及72小时时绿萝呈现的状态见下表。
组别
绿萝
香烟烟雾
密闭情况
绿萝呈现状态(截至72小时)
A组
无
通入
密闭
/
B组
放置
通入
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
C组
放置
通入
间隔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D组
放置
无
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③实验中,每2小时测定实验舱中PM2.5浓度并记录数据。实验重复3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绘制成如图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应当取3次重复实验数据的______,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B、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3)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比较A、B两组曲线,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B、C两组实验相比较,在密闭的环境里,绿萝受害症状较明显。由此可以看出,______能改善实验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
(5)在日常生活中,室内尤其是卧室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主要原因是夜晚植物的______作用停止,但______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室内,影响空气的质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0分)
22.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经河南,沿途形成了多个湿地。如图是某个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鹭与鱼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______关系。
(2)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请写出图中的任意一条食物链:______。
(3)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______的体内积累得最多。
(4)黄河鲤鱼国内著名,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保护鱼种之一。鲤鱼用______呼吸,用鳍协调游泳,适于在水中生活。
(5)近年来,随着黄河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所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______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3. 蜘蛛丝作为一种独特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等特点,但蜘蛛产丝量很少,并且不易通过大规模密集饲养获取。科学家将蜘蛛丝蛋白基因转入家蚕的基因组中,培育的家蚕吐出的蚕丝含有约2%蜘蛛丝蛋白。据研究,这种新型蚕丝可望进一步开发成为角膜替代品、伤口敷料等生物医学材料。
(1)上述资料显示,科学家培育能分泌这种新型蚕丝的家蚕,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______技术。
(2)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变态发育过程属于______。
(3)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看,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描述得不够准确。请你对该诗句进行简单地修改,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写出修改后的诗句______。
(4)蜘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且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蜘蛛结网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
(5)蜘蛛和家蚕都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______,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4. 如图为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A和B代表不同的细胞,①和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理过程①是在母体的______内进行的。
(2)如果一对夫妻生育的第一胎是个男孩,那么细胞A所含的性染色体为______。若这对夫妻准备生育第二胎,再生一个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
(3)孕妇摄入的营养物质主要在消化道的______内被消化和吸收,最终通过______和脐带供给胎儿生长发育。
(4)准妈妈感觉到第一次胎动,露出幸福的笑容。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作______。
25.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成本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于人体缺少对2019-nCoV的免疫力,所以引起新冠肺炎的流行。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面对疫情,我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资料二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对肺结核诊治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费的痰涂片、胸片检查,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品等。
(1)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______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2)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______和吞噬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______免疫。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4)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你采取了哪些科学有效的措施?______(答出一条合理措施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冰雪消融、昼夜交替、电闪雷鸣都属于自然现象,ABD错误;
C、母鸡下蛋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正确。
故选:C。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能够控制有益的物质不随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随意进入细胞,相当于防检查站。细胞膜的这种选择性的让某些分子进入或排出细胞的特性,是细胞膜最基本的一种功能;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换;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重点是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的进出,据此解答。
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道题就不会出错。
3.【答案】B
【解析】解:A、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A正确;
B、当光线较暗时,选用反光镜的凹面进行对光。B错误;
C、将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放置,用压片夹压住。C正确;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将玻片压碎。D正确。
故选:B。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拿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答案】B
【解析】解:AD、花生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D正确;
B、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B错误;
C、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C正确。
故选:B。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被子植物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了解被子植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不完整的种子如缺少胚的种子不发芽,因此选取结构完整的种子播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A正确;
B、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肥料中含有无机盐,因此给花卉合理施肥能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B正确;
C、移栽幼苗时,根部带有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不能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C错误;
D、无性生殖可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利用无性生殖方式培育花卉--快速繁殖并保留母体优良性状。D正确。
故选:C。
1、播种前,应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需要量较大的是氮、磷、钾。
3、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可以剪去部分枝叶、带土移栽、遮阳或选择在阴天或傍晚。
4、植物的无性生殖的优点是可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的萌发、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无性生殖等知识。
6.【答案】A
【解析】解: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所以,为抑制柳絮产生,则药剂注入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A。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7.【答案】D
【解析】解:A、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正确;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C正确;
D、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没有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遮光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8.【答案】D
【解析】解: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扩大,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空气)入肺。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出肺。
故选:D。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
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牢记呼气和吸气过程、场所,注意吸气、呼气时肋骨、膈肌的运动状态。熟记吸气、呼气过程中肺内气体组成、含量和气压的变化。
9.【答案】C
【解析】解: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若血液经过A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表明A是肺,则甲血管(肺动脉)连接心脏的右心室。
故选:C。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原尿中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
故选:D。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不能过滤的成分和能过滤的成分。
11.【答案】B
【解析】解: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因此人们对臭豆腐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觉得臭,有些人觉得香,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的嗅觉中枢。
故选:B。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香菇是一种多细胞真菌。
A、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错误;
B、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B正确;
C、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C正确;
D、香菇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正确;
故选:A。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真菌的特征。
13.【答案】D
【解析】解:“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是鸟类的育雏行为。
故选:D。
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
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孵卵和育雏行为,如杜鹃。
14.【答案】B
【解析】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②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选:B。
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鼓膜造成伤害,如果鼓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鼓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图中的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半规管、④耳蜗。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15.【答案】C
【解析】解:A、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张xx的血常规化验单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值正常,不会患贫血,不符合题意。
B、佝偻病是儿童缺乏钙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张xx的血常规化验单中白细胞高于正常值,因此患有扁桃体炎,符合题意。
D、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关键是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明确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正常值。
16.【答案】A
【解析】解: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如豚鼠毛色的黑色和棕色,A正确;
B、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这个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就是隐性基因,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如果两头豚鼠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豚鼠,表明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B错误;
CD、若用B和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对黑鼠交配产下了一头棕色鼠,则棕鼠的基因组成是bb,这对基因由两只黑鼠各提供一个,即亲代黑鼠的基因组成是Bb.如图所示:可见子代中黑鼠的基因是BB或Bb.CD错误。
故选:A。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17.【答案】B
【解析】解: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除此之外,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还有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B错误;
C、在自然界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D正确。
故选:B。
(1)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2)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18.【答案】D
【解析】解:黄山小麝鼩的体毛呈灰褐色,背部稍黑;牙齿分化,门齿发达,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因此它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D。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哺乳动物的特征。
19.【答案】C
【解析】解:A、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当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身体的这部分就可能会瘫痪,并且可能导致骨骼肌的萎缩,A正确;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正确;
C、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C错误;
D、完成敬队礼动作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正确。
故选:C。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0.【答案】B
【解析】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经常不吃早餐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
故选:B。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知识点的理解。
21.【答案】平均值 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吗 绿萝 绿萝对香烟烟雾PM2.5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通风 光合 呼吸
【解析】解:(1)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3次重复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多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减少误差。
(2)B、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香烟烟雾,探究的问题是: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吗?
(3)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绿萝。比较A、B两组曲线,得到的结论是绿萝对香烟烟雾PM2.5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4)B、C两组实验变量是否通风,两组实验相比较,通风能改善实验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
(5)在日常生活中,室内尤其是卧室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主要原因是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室内,影响空气的质量。
故答案为:(1)平均值
(2)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吗
(3)绿萝;绿萝对香烟烟雾PM2.5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4)通风
(5)光合;呼吸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2.【答案】水生植物 竞争 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 鹭 鳃 生态系统
【解析】解:(1)在图中,水生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生产者;鹭以鱼为食物,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鹭和鱼都以虾为食物,可见两者之间叶存在竞争关系。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的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蟹→鹭。
(3)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鹭,所以“如果该生态系统遭受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的污染”,我认为如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鹭。
(4)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5)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故答案为:(1)水生植物;竞争
(2)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
(3)鹭
(4)鳃
(5)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
23.【答案】转基因 完全变态发育 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先天性 外骨骼
【解析】解:(1)科学家将蜘蛛丝蛋白基因转入家蚕的基因组中,培育的家蚕吐出的蚕丝含有约2%蜘蛛丝蛋白,这种生物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2)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家蚕的发育要经历四次蜕皮,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3)蚕的幼虫发育成熟后,吐丝作茧,吐完丝,蚕的幼虫化为不食不动的蛹。好像是“死”了,其实没死。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述得不够准确,应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5)蜘蛛属于节肢动物蛛形纲,家蚕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两者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故答案为:(1)转基因;
(2)完全变态;
(3)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先天性;
(5)外骨骼。
1、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2、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转基因技术、昆虫的发育、动物的行为、节肢动物的特征等知识点。
24.【答案】输卵管 Y 50% 小肠 胎盘 反射弧
【解析】解:(1)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在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图中①受精过程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
(2)性别遗传图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因此这对夫妇生育第一胎是男孩,那么生育第二胎是男孩的可能性有50%。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胚胎发育是在子宫中进行的,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4)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故答案为:
(1)输卵管
(2)Y;50%(或1/2)
(3)小肠;胎盘
(4)反射弧
图中A精子、B卵细胞,①受精过程,②胚胎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5.【答案】2019新型冠状病毒 传染源 杀菌物质 非特异性 抗体 戴口罩
【解析】解:(1)2019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切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
(2)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一道、第二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疫苗属于抗体,接种以后会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4)预防新冠肺炎时,戴口罩、勤洗手、锻炼身体等都可以预防该传染病。
故答案为:(1)2019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
(2)杀菌物质;非特异性;
(3)抗体;
(4)戴口罩。
1、人体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免疫的有关知识。
2023年河南省中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中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中考生物学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中考生物学试卷+答案,共8页。
河南省禹州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这是一份河南省禹州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