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生物试卷
展开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DNA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特异性。在寻亲过程中,可以通过DNA鉴定的方式确定亲子关系,实现家庭团圆。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一结构中( )
A. 细胞核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壁
2.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 )
①玻片向上移动
②玻片向下移动
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④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调节细准焦螺旋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3. 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
A. A B. B C. C D. D
4. 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达到增产目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 白天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
C. 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农作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增强光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5.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B. 若②处堵塞,胆汁不能正常进入小肠
C. ③能分泌胃液,并不停地收缩和蠕动
D. ④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
6.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
B. 青蛙体温恒定,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C.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D. 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生活
7. 人体的健康需要全面合理的营养供应,如果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往往会表现出专一的病症。下列营养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营养物质
维生素A
维生素C
含钙的无机盐
含碘的无机盐
缺乏症
夜盲症
坏血病
骨质疏松症
甲亢
A. A B. B C. C D. D
8. 2020年6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献血者日,其主题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口号是“献血,让世界更健康”。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应输入红细胞成分
C. 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少量的AB型血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9. “五九六九,隔河观柳”,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上抽出了新的枝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柳树包含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 叶片之所以呈绿色,主要是因为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素
C. 柳树的茎和叶内都有机械组织,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D. 柳树枝条是由芽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10. 为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实现趋利避害,当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手被针扎时,在没有感觉到疼痛时,就完成了缩手反射。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 完成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C. 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c→b→a
D. 若d处受损切断,不影响反射活动
11. 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口”,人不仅通过眼睛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能通过眼神传递情感。下列对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眼睛有黑色和蓝色之分,是因为巩膜的颜色不同
B. 观察由远及近的物体时,眼球的晶状体曲度会变大
C.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视网膜是形成视觉的部位
D. 光线变弱时,眼球上的瞳孔也会随之缩小
12. 金乡是有名的“大蒜之乡”。如图是用蒜瓣繁殖大蒜的过程。对这种繁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性繁殖 B. 不会发生变异
C. 是一种组织培养方式 D. 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13.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植物的根能不断地向土壤的深层生长,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根深”和“叶茂”分别与根尖的哪些部位的活动有关( )
A. 根冠 分生区 B. 分生区 伸长区
C. 伸长区 成熟区 D. 分生区和伸长区 成熟区
14. 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鸡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卵壳膜有两层,气室位于两层之间
B. 图中③⑤⑥都具有保护作用
C. 卵黄上乳白色小点①是胎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D. 用探针挑可以让卵黄流出来,能证明卵黄膜的存在
15.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个“推”字,用的惟妙惟肖。在曲臂、推门的连续过程中,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
A. 该动作主要依靠肩关节 B. 肱二头肌先收缩,后舒张
C. 肱三头肌先收缩,后舒张 D.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16. 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如图甲所示为果蝇的一生,图乙所示为一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蝇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 果蝇的雌和雄是一对相对性状
C. 图乙是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D. 果蝇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
17. 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践行“关爱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 电视机不用时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C.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 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18. 滇叶䗛是一种珍惜的竹节虫品种。成虫有头有脚,肢节分明,有清晰的“脉络”,酷似被吃过的不规则叶片,若静止不动的话,很难被发现,称得上是自然界高级别伪装大师。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A.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 过度繁殖的结果 D. 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19. 糖尿病被称为“温柔而甜蜜的杀手”,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对人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下列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方法,合理的是( )
A. 从自然界筛选出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
B. 将胰岛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大规模培养
C. 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大肠杆菌提取出来,进行大规模培养
D. 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大规模培养
20.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以防止损坏盖玻片
B.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作用时,试管应放在37℃温水中保温
C. 在做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
D.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两种环境作对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1. 济宁市泗水县是山区农业县,地域多低山丘陵,土壤类型多为砂壤土,水肥气热条件非常适合花生生长,产出的花生粒大饱满、色泽亮丽、营养丰富,素有“长生果”之美誉。如图1为花生生长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请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1)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描述的是花生果实。图中[1]麻屋子是由花生子房中的______发育而来。花生果实中一般有2~4粒种子,这与子房中______的数量有关。
(2)花生种子的胚由图中3、4、5和______组成,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其中[__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植株中的7。
(3)某兴趣小组为研究花生种皮颜色的遗传,用紫皮花生做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可判断______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则亲代紫皮的基因组成为______。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如图3中的______。
22. 如图甲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代谢活动概念图,乙、丙分别为心脏和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综合分析作答:
(1)图甲中,气体b呼出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______状态。
(2)图甲中,B处消化道最膨大,食物在这里形成食糜,______开始被初步消化。
(3)图甲①~⑥所示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有______(填序号)。
(4)图乙中,D比B心腔壁厚,是因为D中血液泵往全身,而B中血液则泵向肺部,这充分体现出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5)肺循环的途径可表示为:______(用图乙中序号、字母和箭头表示)。
(6)肾脏是个神奇的器官,而尿液又是健康的”晴雨表”。李大爷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医生诊断为急性肾炎,你认为其病变部位应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__。
23. 结合材料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2020年1月以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简称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引起传染性肺炎(新冠肺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这种冠状病毒和“非典”病原体SARS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同属于β-冠状病毒属。目前我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不久将能普及应用。
(1)新冠病毒个体微小,结构非常简单,由______组成。
(2)新冠肺炎之所以能全球流行,是因为它具有______特点。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______。在防控措施上,勤洗手、戴口罩属于______、
(3)人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部分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______,从而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获得免疫。
(4)从SARS病毒到2019新型冠状病毒,从鼠疫、H7N9禽流感到曾经肆虐一时的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据研究,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你认为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24. 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退田还湖,重建了湿地生态。如太白湖湿地,总水面积达到了18000余亩,成为了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2)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最高等的消费者生殖发育的特点是______。
(3)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蛇作为顶级消费者,它属于第______营养级,如果被捕食者的能量等比例的流向不同捕食者,请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4)通过生态治理,太白湖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5. 实验中学的小明同学对生物学知识非常感兴趣,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小明首先对甲乙装置进行24小时暗处理,再将其置于光下两个小时,然后分别摘取甲、乙装置内的一片叶子,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______装置中的叶片。
(2)此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目的是用来探究______。
(3)若要用乙装置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对此装置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
(4)若取出甲装置内的小烧杯,然后放到阳光下,在钟罩内壁会有细小的水珠出现,水分来自于植物的______。(填生理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组成的,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选: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的组成。
2.【答案】C
【解析】解: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是低倍物镜下的物像,乙是高倍物镜下的物镜,从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②甲位于视野的下方,玻片向下移动,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故C正确。
故选:C。
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解答即可。
掌握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正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正确
C、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竞争关系。错误
D、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正确
故选: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答案】D
【解析】解:A、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正确;
B、向温室中冲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环境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正确;
D、农作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错误。
故选:D。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据此解答。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以及二者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错误;
B、若②胆管堵塞,胆汁不能正常进入小肠,影响脂肪的消化,B正确;
C、③胃不停地收缩和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C正确;
D、④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D正确。
故选:A。
图中结构:①肝脏,②胆管,③胃,④小肠。
读图题是生物试题的一种常见形式,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再根据题意完成题目。这样对同学们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到图文结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又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6.【答案】B
【解析】解:A、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正确。
B、青蛙属于变温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错误。
C、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正确。
D、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的阻力,前肢变为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翔生活,正确。
故选:B。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结合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A正确;
B、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故B正确;
C、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骨成人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
D、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故D错误。
故选:D。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比较记忆。
8.【答案】C
【解析】解:A、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A正确。
B、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B正确;
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B血型可以输给AB血型的人,不能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C错误;
D、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D正确;
故选:C。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
献血以及输血的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不能死记硬背。
9.【答案】D
【解析】解:A、柳树属于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A错误;
B、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看到许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一种细胞器,叫做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呈绿色,所以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B错误;
C、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主要分布在叶脉、根、茎和果柄中,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C错误;
D、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D正确。
故选:D。
(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3)芽发育成枝条。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0.【答案】B
【解析】解: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C、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B正确;C错误;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②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同时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不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故若某人d处受损切断,用针刺激其指尖,他不能完成缩手反反射,D错误。
故选:B。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11.【答案】B
【解析】解:A、眼睛有黑色和蓝色之分,是因为虹膜的颜色不同。巩膜是白色。A错误;
B、视近物,晶状体曲度大;视远物,晶状体曲度小。观察由远及近的物体时,眼球的晶状体曲度会变大。B正确;
C、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错误;
D、光线变弱时,眼球上的瞳孔也会放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D错误。
故选:B。
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2.【答案】D
【解析】解:大蒜是植物的茎,如图是用蒜瓣繁殖大蒜的过程,大蒜的这种繁殖方式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是无性生殖,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故选:D。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13.【答案】D
【解析】解: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所以“根深”是植物的根能不断地在土壤中延伸的原因是分生区使细胞数目增多和伸长区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的缘故;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故选:D。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解答即可。
分清根尖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卵壳膜分为内、外两层,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在鸟卵顿端内、外两层卵壳膜分开形成气室,A正确。
B、③系带起固定卵黄、减震的作用,⑤卵壳、⑥卵壳膜都具有保护作用,B正确;
C、卵黄上乳白色小点①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C错误;
D、用探针挑可以让卵黄流出来,能证明卵黄膜的存在,卵黄膜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C。
图中①是胚盘,②是卵黄,③是系带,④是卵黄膜,⑤是卵壳,⑥是卵壳膜,⑦是气室,⑧是卵白。
掌握鸟卵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就可解答此题,知道卵细胞包括:胚盘、卵黄、卵黄膜三部分。
15.【答案】B
【解析】解: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推门时从屈肘变为伸肘状态,肱二头肌先收缩,后舒张,B正确。
故选:B。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明确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即能正确答题。
16.【答案】A
【解析】解:A、果蝇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差别明显,A错误;
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果蝇的雌和雄是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
C、图乙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是XY,表示雄果蝇,C正确;
D、据乙图可见: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外有外骨骼,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的特征都属于昆虫。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知道昆虫变态发育的两种方式以及所经历的时期。
17.【答案】C
【解析】解: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错误;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正确;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C。
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8.【答案】A
【解析】解:滇叶䗛成虫有头有脚,肢节分明,有清晰的“脉络”,酷似被吃过的不规则叶片;达尔文认为,这是滇叶䗛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来的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不断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故选:A。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叫拟态,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熟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19.【答案】D
【解析】解:许多药品的生产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的,受材料来源限制产量有限,其价格往往十分昂贵,大肠杆菌生长迅速,容易控制,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内,让它们产生相应的药物,不但能解决产量问题,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原理是将控制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规模培养。
故选:D。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细菌的繁殖速度快,可以作工程菌,为人类生产一些药物。
20.【答案】B
【解析】解: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盖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A错误;
B、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环境,应将试管放在37℃的水中,因为37℃是消化酶发挥作用最适宜的温度,利于淀粉的分解,B正确;
C、“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而不是韧皮部紧密结合,C错误;
D、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潮湿和阴暗潮湿作对照,而不是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D错误。
故选:B。
(1)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根据淀粉的这一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3)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盖盖玻片的方法和目的。
21.【答案】子房壁 胚珠 子叶 3 胚根 紫皮 Aa、Aa A、C
【解析】解:(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个谜语说的是花生,麻屋子则是果皮,图中[1]麻屋子由花生子房中的子房壁发育而成,红帐子是种皮,是由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成的,白胖子指的是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胚珠发育成种子,花生果实中一般有2~4粒种子,这与子房中胚珠的数量有关。
(2)花生种子的胚由图中3是胚根,4是胚轴,5是胚芽和子叶构成,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最先突破种皮的部分将发育成[3]胚根,将来发育成植株中的7根。
(3)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用紫皮花生做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杂交后代新出现白色花生,因此白皮性状是隐性性状,控制白皮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紫皮性状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果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则子代控制白皮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a,分别来自紫皮的亲代,因此亲代紫皮的基因组成为Aa、Aa,因此图解如图所示:
亲代紫皮产生的精子时,成对的基因要分开,因此精子类型是A或a,即图3中的A、C。
故答案为:
(1)子房壁;胚珠;
(2)子叶;3胚根;
(3)紫皮;Aa、Aa;A、C
(1)一般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极核和卵核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
(2)观图可知;图1表示果实、种子以及植物体;1是果皮,2是种子,3是胚根,4是胚轴,5是胚芽,6是叶,7是根。
(3)图2表示紫皮花生做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过程、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22.【答案】收缩 蛋白质 ③④⑤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D→②→肺部的毛细血管→③→A ② 肾小球
【解析】解:(1)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所以图甲中,a氧气进入肺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2)图甲中,消化道中最膨大的是胃,食物在这里形成食糜,胃中的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根据血流方向可知: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②是肾动脉内流动脉血、③是肾静脉内流静脉血、④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⑤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⑥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所以图甲①~⑥所示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有③④⑤;
(4)图乙中,B左心室比D右心室心腔壁厚,是因为B中血液泵往全身,而D中血液则泵向肺部,这充分体现出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肺循环是指血液由D右心室流入②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③肺静脉流回A左心房的循环;
(6)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所以李大爷尿检报告中发现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医生诊断为急性肾炎,你认为其病变部位应是图丙中的②是肾小球。
故答案为:(1)收缩;
(2)蛋白质;
(3)③④⑤;
(4)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5)D→②→肺部的毛细血管→③→A;
(6)②肾小球
(1)观图可知:图甲I是右心房、II是右心室、III是左心房、IV是左心室,①是主动脉、②是肾动脉、③是肾静脉、④是上下腔静脉、⑤是肺动脉、⑥是肺静脉、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2)图乙中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③是肺静脉、④是上腔静脉、⑤是下腔静脉、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A是右心房、B右心室;
(3)图丙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④是肾小管,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正确识图。
23.【答案】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解:(1)新冠病毒个体微小,结构非常简单,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新冠肺炎之所以能全球流行,是因为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在防控措施上,勤洗手、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使人获得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故答案为:(1)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2)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
(4)建立自然保护区。
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此题考查了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认识,基础知识,需重点掌握,涉及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
24.【答案】食物链和食物网 胎生哺乳 7 三、四 绿色植物→鼠→蛇 治理后的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
【解析】解:(1)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鼠吃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鼠的体内,蛇吃鼠,鼠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蛇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从进化的角度看,图中的消费者草鱼、黑鱼属于鱼类;虾和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水鸟属于鸟类;鼠属于哺乳动物,其中最高等的消费者是鼠,其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3)该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草鱼→黑鱼;绿色植物→草鱼→水鸟;绿色植物→虾→黑鱼;绿色植物→虾→水鸟;绿色植物→鼠→蛇;绿色植物→蝗虫→水鸟;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中,蛇处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中,蛇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蛇作为顶级消费者,它属于第三、四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通过生态治理,太白湖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原因是治理后的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
故答案为:(1)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胎生哺乳;
(3)7;三、四;绿色植物→鼠→蛇;
(4)治理后的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为第三营养级…,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是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是次级(二级)消费者;依此类推越往后消费者级越高。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调节功能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食物链的书写、生态平衡等,知识点繁多,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须认真对待。
25.【答案】乙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置于黑暗处 蒸腾作用
【解析】解:(1)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甲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有二氧化碳。由于甲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甲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乙装置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乙装置中的叶片变蓝。
(2)甲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乙装置存在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目的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若要用乙装置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置于黑暗处。
(4)若取出甲装置内的小烧杯,然后放到阳光下,在钟罩内壁会有细小的水珠出现,水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乙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3)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置于黑暗处
(4)蒸腾作用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生物中考真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生物中考真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