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道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1、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1)有性生殖: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用根茎叶来繁殖。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3)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叫做砧木。嫁接成活的关键是: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4)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繁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茎尖、根尖、花药、花粉等)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昆虫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具有一定的差异。(2)完全变态: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3)不完全变态: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4)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的共同点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体内受精、卵生。(5)俗语描述的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现象:金蝉脱壳—蜕皮(外骨骼)、作茧自缚—化蛹,蜻蜓点水—产卵,秋蝉鸣树间—求偶,破茧成蝶—成虫。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青蛙生殖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产下卵细胞→雄蛙排出精子→卵细胞与精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生殖的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4)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的意义:增加受精的概率,并不是完成受精。(5)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只是针对昆虫的两种发育类型,青蛙的发育没有这样的分类。(6)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卵的主要结构:卵壳:保护作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卵壳膜:保护作用。卵白:保护作用,提供水分 卵黄: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胚盘:内有细胞核,最终发育成雏鸡。受精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练习、下图是鸡卵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把各部分名称填上。1 、2、 、3、 、4 、5 、6 、7 、8 。2、鸡卵并不是真正的卵细胞,卵细胞包括: 、 、 。3、起到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和 。4、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的是 ;提供营养的是 和 。5、鸡卵受精的部位是 ;将来发育成雏鸡的是 。6、受精的胚盘 ,而未受精的胚盘 。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2)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以及行为方式等特征的统称。(3)相对性状: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颜色 人的眼皮)(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中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基因可传递给子代并在子代中表现。(5)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 精子 和 卵细胞 。(6)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 基因 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 基因 传递给了后代。(7)转基因技术:把同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8)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如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能够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6、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染色体: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是DNA的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2)DNA:只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概括地说: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4)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_染色体_上,_染色体__是_成对_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23对染色体上共有46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由数万个小片段构成,每个小片段就是一个基因。 (5)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6)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7、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基因控制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基因的组成是DD(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和Dd(一大一小写字母表示)两种;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基因的组成是dd(两个小写字母表示)一种。(用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3)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因近亲之间基因相似程度大,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8、人的性别遗传(1) 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2) 人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有23对,其中常染色体有22对,男女相同;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3)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男性22对+ XY 女性22对+ XX(4) 生殖细胞:男性产生的精子:22条+X或22条+Y 女性产生的卵细胞:22条+X(5) 女性的卵细胞性染色体只有一种,X染色体;男性的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含X的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此染色体发育成的孩子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此染色体发育成的孩子是男孩。9、生物的变异(1)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生物体性状的变异都源于生物的变异。(2)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变异一旦发生,就能够遗传下去。不遗传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改变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下一代。(3)变异的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4)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太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10、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经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原始生命。(2)原始生命起源的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原始大气是没有氧气的,(3)原始生命起源的能量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4)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原始大气→形成简单有机物→汇集到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5)米勒的模拟实验: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沸水”是模拟原始地球环境中的高温;“甲烷、氨、氢气等气体”是模拟原始大气;“正负极”是模拟雷电;“冷凝器、冷却水”是模拟低温;“含有有机物的溶液”是模拟原始海洋。 (6)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问题,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7)生命的起源研究的科学方法是:推测。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系和想象以及模拟实验。(8)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11、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势(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2)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3)生物进化的历程:A原核生物→真核生物B植物进化的历程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C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D脊椎动物的动物进化: 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12、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1)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适者生存),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且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2)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3)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13、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群中或人与动物之间能够传播的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2)传染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流行性(3)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环节:A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C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4)传染病预防措施:A控制传染源:隔离传染病人、治疗病人等。B切断传播途径:喷洒消毒液,开窗、通风、透气等。C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等。14、免疫和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A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灭、清扫B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消灭C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A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B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5)免疫的功能:免疫识别、免疫监视、自我稳定(6)疫苗: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7)计划免疫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8)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它的病原体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英文缩写HIV),主要通过 静脉注射毒品 , 不安全性行为 , 母婴 等传播。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总结,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案,共13页。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学案及答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