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高考模拟试卷
展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持环境卫生,对于防疫至关重要。在殷商甲骨文中有大扫除的记载。《礼记》《治家格言》《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保持居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熏烟蒸洗也是我国古代传统防疫方法。《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根据出土的竹简我们可以看到,秦时期,凡入城,其车乘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烟熏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贡香丸一枚“以辟疫气”,“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治疗方法,熏香便是其中一种防抗和辅助疗法。
空气消毒药方的出现在晋代。葛洪认为,通过熏烧药物的方式,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佩藏口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灰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用丝巾遮盖口鼻。3至8世纪时流行一种出行帽子,主要用来遮蔽容貌及身体,以避免路人窥视。流行初期男女均可以穿戴,到了隋唐时主要为妇女使用。唐代从或则天时期开始,妇人出行开始使用帷帽。帷帽具有短小、轻便的特点,长仅至颈部,面部也能稍微显露,帷帽的帽裙由纱网制成,也具有透视的功能。它们的功能是遮阳蔽沙,也具有一定的卫生防护效果。宋代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油,塞两鼻孔;仍以生姜小块置口内;遇检,切用猛闭口,恐秽气冲入。这是讲验尸官验尸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与现代医用口罩防护观念相同。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910年至1911年,我国东北大鼠疫中,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坚持认为这场鼠疫不是腺鼠疫,而是肺鼠疫,可通过呼吸传染,人际传播是主要渠道。所以他大规模开展了隔离防疫,并且强制要求佩戴口罩。他用两层纱布包裹着一块长方形吸水棉而制成了“伍氏口罩”,防疫效果明显。
(节选自陈昀《文物见证抗疫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熏烟蒸洗防疫法最早出现在西周,《周礼•秋官》记载用药草烧熏驱蛊防病做法。
B.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最多的时期,《博物志》就特别讲到汉武帝时期的长安大疫。
C.葛洪认为熏烧药物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空气消毒法。
D.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蒸汽消毒法,明代李时珍经常用空气消毒法预防疫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熏烟蒸洗法、空气消毒法等陈述,其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防疫方法多种多样。
B.从古代丝巾遮盖口鼻到元朝绢布蒙口鼻的陈述,解证口罩可阻挡病毒等侵害。
C.《洗冤集录》与《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表明中国口罩产生的历史较悠久。
D.本文论述中国古代防疫时大量引用历史文献,论证结构呈现鲜明的层进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古代书籍强调保持居室清洁卫生,指出屋宇干净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香是各种史料和医药典籍中最常见的驱瘟防疫方法。
C.空气消毒法在晋代就已经出现,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
D.伍连德为防止鼠疫传染,大规模开展隔离防疫工作,并且强制要求戴口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以往的重修,其唯一的目标在将巳经破弊的庙庭,恢复为富丽堂皇、工坚料实的殿宇,若能拆去旧屋,另建新殿,在当时无不更是颂为无上的功业或美德。但今天,我们须对于各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在设计以前须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年代,须知这年代间建筑物的特征;对于这建筑物,如见其有损毁处,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须尽我们的理智,应用到建筑物本身上去,以求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不能像古人拆旧建新,于是这问题也就复杂多了。所以在设计上,我以为根本的要点,在将今日我们所有对于力学及新材料的知识,尽量地用来补救孔庙现存建筑在结构上的缺点,而同时在外表上,我们要极力地维持或恢复现存各殿宇建筑初时的形制。所以在结构上,徒然将前人的错误(例如太肥太扁的额枋,其原尺寸根本不足以承许多补间斗棋之重量者),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计划中所不做的。在露明的部分,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以致使参诣孔庙的人,得着与原用材料所给予极不同的印象者,也是我所需极力避免的但在不露明的地方,凡有需要之处,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钢梁、螺丝销子、防腐剂、隔潮油毡、水泥钢筋等等,以补救旧材料古方法之不足;但是我们非万万不得已,绝不让这些东西改换了各殿宇原来的外形。
(摘编自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中国营造学社会刊》1935年)
材料二: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许言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也是希瓦古城遗迹修复项目负责人。他接受本版(以下称《世界遗产》)采访时,仍远在尼泊尔参与九层神庙的文物修复工作。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中,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带来了明显效果吗?
许言:“四原”原则,让古城的地理环境更协调,历史环境更匹配。维修文物本体时,该原则让文物建筑在“健康”的同时,历史信息又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但是,公众对文物的认识、理解会有偏差。让当地民众理解这种坚持,就需要我们给他们讲清楚。一方面是通过技术交流,在不断交流中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我们进行宣传。这在整个援外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们也是站在人类共同遗产的视角,去做文物保护修复的。文化遗产没有国界,所以从保护文化遗产这个角度来交流,更容易让当地的公众接受我们的理念和做法。
《世界遗产》:采用“四原”原则,对修复世界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许言:文物好比老人,对文物进行修复,就好比让老人益寿延年。我们坚持使用“原材料”,使文物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更好,同时也保证文物的安全。我们还保持“原工艺”和“原做法”,使维修和补配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原物本身,保证文物载体的真实性。我们还保留文物“原形制”,来体现文物载体的最大信息量。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的经验,对今后的文化遗产修复有何帮助?
许言:文物修复的特殊性是“一事一议”。每一个文物保护的案例,都有独特性。对我们来说,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此次文物修复,对我们将来维修这类建筑有很多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国“文物医生”谈修复》,《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材料三:
2015年的大地震,让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严重受损。九层神庙是一座砖木结构回字形建筑,具有极高的芑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其修复工程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地震后的神庙,断壁残垣,险象环生,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中方团队先对建筑体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严严实实。
抢险阶段结束后,中方团队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然而,中方的修复理念最初并不为尼方接受,尼方坚持所有受损部分的修复要达到“煥然一新”“返老还童”的效果。中方团队发现,尽管神庙外墙坑坑洼洼,看似破败不堪,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面实验墙,结果显示,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见到这样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除了传统理念和工艺,中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应用在九层神庙修复上。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邀请,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神庙的现状和文物历史信息。这样一来,修复工程的成果将得到可视化的阐释和共享。
(摘编自《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让我们重获希望》,《人民日报》2019年7月8日)
4.下列的做法,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计划的一项是(3分)
A.修葺设计之前调查建筑损毁的原因。
B.依照原来尺寸修复孔庙的承重额枋。
C.不用小方块水泥砖替代大方砖铺地。
D.在不露明之处用钢筋等加固建筑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外文物修复工程中,针对公众在文物保护认知上的偏差,文物工作者有必要从人类共同遗产的角度进行宣传。
B.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因而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是文物工作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C.古建筑修复案例既具独特性又有共性,孔庙和希瓦古城的成功案例可以给其他古建筑修复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D.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十分重要,不仅能改进建筑材料和方法,还可以记录文物的历史信息。
6.梁思成先生文物修复的理念影响深远,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高跷能手
孙犁
干校的组织系统,我不太详细知道。具体到我们这个棚子,则上有“群众专政室”,由一个造反组织的小头头负责。有棚长,也属于牛鬼蛇神,但是被造反组织谅解和信任的人。一任此职,离“解放”也就不远了。日常是率领全棚人劳动,有的分菜时掌勺,视亲近疏远,上下其手。
棚是由一个柴草棚和车棚改造的,里面放了三排铺板,共住三十多个人。每人的铺位一尺有余,翻身是困难的。好在是冬天,大家挤着暖和一些。我睡在一个角落里,一边是机关的民校教师,据说出身是“大海盗”;另一边是一个老头,是刻字工人。因为字模刻得好,后来自己开了一个小作坊,因此现在成了“资本家”。他姓李名槐,会刻字模,却不大会写字。有一次签字画押,竟把槐字的木旁丢掉,因此,人们又叫他李鬼。他既是工人出身,造反的工人们,对他还是有个情面的。但因为他又是由工人变成的“资本家”,为了教育工人阶级,对他进行的批判,次数也最多。每次批判,他总是重复那几句话:“开了一年作坊,雇了一个徒弟,赚了三百元钱,就解放了。这就是罪,这就是罪……”大家也都听烦了。
但不久,又有人揭发他到过日本,见过天皇。这问题就严重了:里通外国。他有多年的心脏病,不久就病倒了,不能起床。最初,棚长还强制他起来,后来也就任他一个人躺着去了。
夜晚,牛棚里有两个一百度的无罩大灯泡,通宵不灭;两只大洋铁桶,放在门口处,大家你来我往,撒尿声也是通宵不断。本来可以叫人们到棚外小便去,并不是怕你感冒,而是担心你逃走。每夜,总有几个“牛鬼蛇神”,坐在被窝口上看小说,不睡觉,那也是奉命值夜的,这些人都和造反者接近,也可以说是“改造”得比较好的。
李槐有病,夜里总是翻身、坐起,哼咳叹气,我劳动一天,疲劳得很,不得安睡,只好掉头到里面,顶着墙睡去。而墙上正好又有一个洞,对着我的头顶,不断地往里吹风,我只好团了一个空烟盒,把它塞住。
李槐总是安静不下来,他坐起来,乱摸他身下铺的稻草,这使我恐怖。我听老人说过,人之将死,总是要摸炕席和衣边的。
“你觉得怎样?心里难过吗?”我爬起来,小声问他。
他不说话,忽然举起一根草棍,在我眼前一晃,说:
“你说这是什么草?”
他这种举动,真正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我也病了,发高烧。经医生验实,棚长允许我休息一天,还交给我一个任务:照顾李槐。
这一天,天气很好,没有风。阳光从南窗照进来,落到靠南墙的那一排铺上。虽然照射不到我们这一排,看一看也是很舒服的。我给李槐倒了一杯水,放在他的头前。我说:
“人们都去劳动了,屋里就是我们两个。你给我说说,你是哪一年到日本去的?”
“就是日本人占着天津那些年。”李槐慢慢坐了起来,“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过去我常和人们念叨。我从小好踩高跷,学徒的时候,天津春节有花会,我那时年轻,好耍把,很出了点名。日本天皇过生日,要调花会去献艺,就把我找去了。”
“你看见天皇了吗?”
“看见了。不过离得很远,天皇穿的是黑衣服,天皇还赏给我们每人一身新衣服。”
他说着兴奋起来,眼睛也睁开了。
“我们扮的是水漫金山,我演老渔翁。是和扮青蛇的那个小媳妇耍,我一个跟斗……”
他说着就往铺下面爬,我忙说:
“你干什么?你的病好了吗?”
“没关系。”他说着下到地上,两排铺板之间,有一尺多宽,只容一个人走路,他站在那里拿好了一个姿势,他说:
“我在青蛇面前,一个跟斗过去,踩着三尺高跷呀,再翻过来,随手抱起一条大鲤鱼,干净利索,面不改色,日本人一片喝彩声!”
他在那里直直站着,圆睁着两只眼睛,望着前面。眼睛里放射出一种奇异多彩的光芒,光芒里饱含青春、热情、得意和自负,充满荣誉之感。
我怕他真的要翻跟斗,赶紧把他扶到铺上去。过了不到两天,他就死去了。
芸斋主人①曰:当时所谓罪名,多夸张不实之词,兹不论。文化交流,当在和平共处两国平等互惠之时。国破家亡,远洋奔赴,献艺敌酋,乃可耻之行也。然此事在彼幼年之期,自亦可谅之。而李槐至死不悟,仍引以为光荣,盖老年糊涂人也。可为崇洋媚外者戒。及其重病垂危之时,偶一念及艺事,竟如此奋发蹈厉,至不顾身命,岂其好艺之心至死未衰耶。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
【注】①芸斋主人:即孙犁。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我”与重病中的李槐独处时,问及日本之事,李槐精神特别兴奋,可以看出李槐很自豪自己的那段生活经历。
B.作者从正面详细地回顾了“高跷能手”李槐的遭际,严肃地剖析、展现了其性格扭曲的过程。
C.与《荷花淀》(孙犁)清新、婉丽的语言相比,本文的语言显得更为朴实、自然而简约。
D.文末加上一段文言的“芸斋主人曰”,乃脱胎于司马迁的《史记》,是借鉴“太史公曰”的论赞方式评人论事。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他持一种怎样的态度?(6分)
这篇散文具有小说文体的特征,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其小说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路铎,字宣叔。明昌三年,上书言事,召见便殿,迁右拾遗。明年,卢沟河决,铎请自玄同口以下、丁村以上无修旧堤,纵使分流,以杀减水势。诏工部尚书胥持国与铎同检视。章宗将幸景明宫,是岁民饥,不可行。御史中丞董师中上书谏,铎与左补阙许安仁继之,赐对御阁。诏尚书省曰:“今言民间多阙食,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其忍自奉以重困民哉!”乃罢行。尚书左丞完颜守贞每论政事,守正不移,与同列不合,罢知东平府事,台谏因而挤之。铎上书论守贞贤,可复用,召对于崇政殿。五年,复谏幸景明宫,语多激切,章宗不能堪,遣近侍召凡谏北幸者诣尚书省,诏曰:“卿等谏北幸甚善,但其间颇失君臣之体耳。”是岁,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上优容之,谓铎曰:“汝言诸王皆有觊心,游其门者不无横议,是何言也?但朕不罪谏官耳。”顷之,改右补阙。自完颜守贞再入相,以政事为己任,胥持国方幸,尤忌守贞,并忌铎辈。铎辈虽尝为守贞论辨而不相附。铎论边防,守贞以为掇拾唐人余论,皆不行。及守贞持镐王永中事久不决,铎等亦上言切谏,并指以为党。上乃出守贞知济南府,凡曾荐守贞者皆黜降。杨伯通引用乡人,铎劾奏,诏责铎言事轻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顷之,主奏事。铎述十二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迁陕西路按察副使。泰和六年,除孟州防御使。贞祐初,城破,投沁水死。铎刚正,历官台谏,有直臣之风。为文尚奇,诗篇温润精致,号《虚舟居士集》云。
(节选自《金史·完颜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B.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C.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D.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殿,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常为皇帝休息宴饮之处。“便”,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
B.近侍,接近并随侍皇帝左右的人,职位不高,权利不一定很大,但有时对帝王影响很大。
C.补阙,官名,唐朝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
D.路,宋朝行政区名称;宋朝的地方政府机构实行路、州、郡、县四级制,路直辖于中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铎爱护同僚,敢说真话。尚书左丞完颜守贞讨论政事时坚持己见,造成与同事不合,被贬谪主持东平府事务,台谏因此排挤他。路铎上书评论完颜守贞十分贤能,可以重用。
B.路铎恪尽职守,劝谏皇帝。路铎担任右拾遗时,两次谏止章宗巡幸景明宫,特别是第二次,言辞激烈,章宗不能忍受,下诏说你们的规劝很好,言辞有点儿不顾君臣名分。
C.路铎坚守自我,痛恨结党。路铎因为没有依附完颜守贞,所以他的有关边防的意见被完颜守贞认为是唐朝的经验没有施行,后来路铎也恳切规劝过完颜守贞不要结党营私。
D.路铎教化民众,皇帝称赞。路铎在主管上奏事务时,上奏表述了十二条准则用来教导百姓,皇帝认为路铎的十二条准则都劝人为善,要遍告各州郡,让人们知道路铎上奏的准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言民间多阙食,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其忍自奉以重困民哉!
(2)杨伯通引用乡人,铎劾奏,诏责铎言事轻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紫骝①马
秦韬玉
渥洼②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
臕③大宜悬银压胯,力浑欺却玉衔头。
生狞④弄影风随起,躞蹀⑤冲尘汗满沟。
若遇丈夫皆调御,任从骑取觅封侯。
[注]①紫骝:骏马名。②渥洼:神马。③臕:同“膘”。④生狞:凶猛。⑤躞蹀:小步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使用递进句式,通过写骏马世间难见,更何况富贵人家看重紫骝马来表现紫骝马的珍奇。
B.颈联用比喻手法描写紫骝马发怒狂奔的快速,用夸张手法表现紫骝马小步跑而扬起的风尘。
C.尾联两句是假设关系,一个“若”字体现出诗人梦想求得朝廷赏识的强烈愿望。
D.诗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紫骝马不被重用来表现诗人现实生活的不平遭遇。
15.诗歌颔联的含意是什么?在塑造紫骝马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写合乎规范的车轮即使在高温环境中也不能改变它的弯曲。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战场苍凉悲壮的气氛。
(3)屈原在《离骚》中形象地揭露当时嫉贤妒能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最近,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①一位朋友家的小区墙白了、下水通了,②曾经堆满杂物的楼下广场整洁有序,还添置了健身器材等……③改造之后的小区,“颜值”直线上升,“价值”也节节攀高。然而,碰上这么好的事,朋友高兴之余也有一些 。为啥?原来是小区没有物业管,“恐怕这白墙新瓦过不了多久,又会回到从前”。
一座城市的新气象,不仅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井井有条的旧街巷,也是气派的高楼、美观的建筑的体现。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老旧”绝非“破败”,前者是岁月的痕迹,后者则缘于无人维护。刚刚 一新的老旧小区,如果不久后仍因种种原因处于失管、弃管状态,只怕改造的努力会 ,再高的“颜值”也会衰减,百姓也得不到长久的实惠。
当前,不少地方都在 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经过初步摸查,各地上报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在实施过程中,从修灯杆、换管道到重新硬化路面,很多老旧小区的设施得到了提升。这项民生工程既惠民又暖心,百姓对此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而设施改造只是个开始,④如何让老旧小区“好看”又“宜居”,成为摆在治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隐忧 整顿 前功尽弃 大张旗鼓 B.担忧 整饬 前功尽弃 大张旗鼓
C.隐忧 整顿 付诸东流 紧锣密鼓 D.担忧 整饬 付诸东流 紧锣密鼓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座城市的新气象,不仅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井井有条的旧街巷,也是气派的高楼、美观的建筑的体现。
B.一座城市的新气象,不仅体现为气派的高楼、美观的建筑,也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井井有条的旧街巷。
C.一座城市的新气象,不仅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井井有条的旧街巷,也体现为气派的高楼、美观的建筑。
D.一座城市的新气象,不仅为气派的高楼、美观的建筑的体现,也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井井有条的旧街巷。
19.标有序号的四句话,标点符号错误的一句是(3分)
A.①一位朋友家的小区墙白了、下水通了,
B.②曾经堆满杂物的楼下广场整洁有序,还添置了健身器材等……
C.③改造之后的小区,“颜值”直线上升,“价值”也节节攀高。
D.④如何让老旧小区“好看”又“宜居”,成为摆在治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山光水色,榆柳桃李,暮钟鸣幽人隐,古代诗人崇尚闲适的田园生活。
材料:
雄浑 悲切 傲岸
乌江怨湘竹泣 孤烟直长河美 苍松挺荷花洁
西风昏鸦 边关黄沙 古道残阳 雪中红梅 大漠胡杨 石间劲竹
21.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①“为写这部学术专著,张教授付出了三年心血,希望您能抽出时间拜读,为该书写一篇序言。”
②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③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盛纮嫁女,客人对其说:“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
④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
⑤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四、作文(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1)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2)高中毕业典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C【解析】A项,错在“最早出现在西周”,原文的表述是“《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这只能说明西周出现了“熏烟”防疫法,但不能证明“最早出现在西周”。B项,错在“瘟疫最多”,据原文第二段“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可知是“瘟疫记录最多”;D项,由原文第三段“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可知错在“蒸汽消毒法”与“空气消毒法”张冠李戴
2.D【解析】D项,错在“层进特点”。从保持环境卫生,熏烟蒸洗,空气消毒等到佩戴口罩的论述,是并列式结构。
3.C【解析】C项,错在“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由原文第三段“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可知贾山亭《仙方合集》上记载的是“蒸汽消毒法”,不是“空气消毒法。)
4.B 【解析】根据“徒然将前人的错误,如太肥太扁的额枋,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所不做的”据此可以推出,这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的计划。A项,根据原文“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该项理解正确;C 项,根据“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我所需要极力避免的”,原文的主张是“极力避免”,仍属于计划中的做法,该项理解正确;D项,根据“在不露明的地方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水泥钢筋等等”,该项理解正确。
5.B【解析】“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并非考虑的“首要问题”,它与“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不构成因果关系。
6.①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先对建筑的底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
②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
7. B【解析】作者并非从正面详细地回顾……,而是巧妙地运用一种仿佛是不解世事的困惑者视角,一步一步的,试探地走进并学仿李槐彼时彼地不为人知的真实状态,妥帖自然地展现出其性格扭曲的过程。
8. (1)含意:①造反派眼里的耻辱大罪,却是这个"高跷能手"一生的荣光;②在人格尊严被践踏的恶劣环境里,他找到了生命曾经存在光和热的证明。
(2)态度:同情与藐视并存的复杂态度。
9. ①叙事比较紧凑、完整。比如,本文较为完整地记述了"高跷能手"李槐一生的遭际;②矛盾冲突性较强。比如,"我"与造反派的冲突、与"高跷能手"李槐的冲突,"高跷能手"李槐与造反派的冲突、与"我"的冲突,以及"我"、李槐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冲突等;③人物形象比较鲜明、突出。比如,"高跷能手"李槐对高跷艺术的痴迷、他早年为日本人献艺晚年仍引以为荣的畸形心态;④小说技巧的运用,比如注重用细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用凝练、简洁的"白描"传达出复杂的人生况味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 B解析:“谏官不能察其详”的主语是“谏官”,谓语是“察”,宾语是“其详”,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思有以宽解上意”意为“想用什么来宽慰皇上的疑心”,句意完整,其前后应断开,排除C项。
11. D解析:宋朝的地方政府机构实行州(府、军、监)、县二级制(见府、州、军、监),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
12. C解析:C项,“因为没有依附完颜守贞”“规劝过完颜守贞不要结党营私”错误,路铎的意见被完颜守贞认为是唐朝的经验没有施行,是因为完颜守贞认为路铎的建议是抄袭的,而不是“没有依附完颜守贞”;后来路铎认为在镐王永中的案件中,完颜守贞结党营私,但没有对他进行规劝。
13.(1)现在说民间缺少很多食物,我开始不完全知道,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这些事了,怎么忍心因为自己生活享用来加重百姓的困苦呢!
(2)杨伯通任用同乡人,路铎上书弹劾他,皇上下诏责备路铎议论政事轻率,安慰告诉杨伯通像原来一样管理事务。
参考译文:
路铎,字宣叔。明昌三年,路铎上书议论政事,皇上在便殿召见他,任命他为右拾遗。第二年,卢沟河水决堤,路铎提议从玄同口以下、丁村以上不修复原堤,放任河水,让它分开流走,来减退洪水的势头。皇上下诏命令工部尚书胥持国与路铎一同去察看。皇上打算前往景明宫,这一年百姓饥荒,不适合前往。御史中丞董师中上书规劝皇上,(皇上没有同意,)路铎与左补阙许安仁接着规劝皇上,他们被请到御阁谈话。皇上诏令尚书省说:“现在说民间缺少很多食物,我开始不完全知道,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这些事了,怎么忍心因为自己生活享用来加重百姓的困苦呢!”于是停止了行动。尚书左丞完颜守贞每次谈论政事,坚持己见,不改变看法,与同事不合,被降职为知东平府事,台谏因此排挤他。路铎上书评论完颜守贞贤能,可以重用,皇上召见路铎到崇政殿问话。明昌五年,路铎再次规劝皇上去景明宫的事情,言辞大多急切,皇上不能忍受,派近侍召集所有规劝北上的大臣到尚书省,下诏说:“你们规劝我不去景明宫这非常好,只是这中间十分不顾君臣之分罢了。”这一年,郝忠愈的事情发生事情十分机密,谏官不能了解他的详细情况,议论的人大多说事情牵涉镐王永中,想用什么来宽慰皇上的疑心。右谏议大夫贾守谦把奏书用袋子封缄送上来劝慰皇上,路铎跟着这样做,言词尤其急切坦率。皇上对他十分宽容,对他说:“你说每个大王都有非分企图,和他们交往的人有放纵恣肆的言论,这是什么话?只是我不惩处谏官罢了。”不久,路铎改任右补阙。自从完颜守贞再次当上宰相,把政事作为自己的责任胥持国正被宠幸,尤其忌恨完颜守贞并忌讳路铎这群人。路铎等人虽然曾经为完颜守贞申辩却不依附他。路铎评论边防,完颜守贞认为这是捡拾唐朝人说过的话,都不施行。等到完颜守贞拿着镐王永中的案子久久不决断时,路铎等人也进言恳切规劝,并认为这是完颜守贞结党营私。皇上于是让完颜守贞出任济南府知府,凡曾举荐完颜守贞的官员都遭贬退降职。杨伯通任用同乡人,路铎上书弹劾他,皇上下诏责备路铎议论政事轻率,安慰告诉杨伯通像原来一样管理事务。不久,路铎主管上奏事。路铎上奏表述了十二条准则用来教导百姓。诏书说:“路铎的十二条准则都劝人为善,遍告各州郡让他们都知道这件事。”后来路铎升任为陕西路按察副使。泰和六年,路铎被任命为孟州防御使。贞祐初年,城池被攻破,路铎投入沁水自杀。路铎刚正,多次出任台谏官,有正直臣子的风范。做文章崇尚奇异,诗篇温润精致,称《虚舟居士集》。
14. D解析: “借紫骝马不被重用”错误,诗歌表现了紫骝马的雄姿英发,以此表达诗人只要能够被重用就能够建功立业的思想。
15. (1)含意:紫骝马因膘肥体壮就应该使用银压胯,因为力大无穷、难以调训就应该使用玉衔头。
(2)手法:①外貌描写。描写了紫骝马的膘肥体壮、力大无穷。②侧面描写。用“银压胯”和“玉衔头”侧面烘托出紫骝马的神骏。
16.(1)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2)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D【解析】隐忧:不可言状的忧虑。担忧:发愁,忧虑。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抽象的,组织、纪律、作风等)。整饬:使有条理;整顿(多侧重指客观存在的)。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紧锣密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付诸东流:仍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付诸东流"的词义包含"前功尽弃",故此处用"付诸东流"。
18. B【解析】画线句"不仅……也"是递进关系,但内容刚好颠倒,"城市的新气象",按人们的惯常认识,"体现为气派的高楼、美观的建筑",这里进一步指出,"也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井井有条的旧街巷",所以需调整过来。另外,两个分句的句式为保持一致性,需统一为动补的短语形式,故选B。
19. B【解析】B项省略号不能和"等"共用。
20.(1)边关黄沙,大漠胡杨,孤烟直长河美,古代诗人赞赏雄浑的边塞风光。
(2)西风昏鸦,古道残阳,乌江怨湘竹泣,古代诗人抒写悲切的家国情怀。
(3)石间劲竹,雪中红梅,苍松挺荷花洁,古代诗人讴歌傲岸的人文精神。
21.①将“拜读”改为“阅读”;②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③将“小女”改为“令爱”或“令媛”;④将“杏林”改为“杏坛”;⑤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
四、作文(共60分)
22. 【审题】
1、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由 3 个段落构成。
第 1 段,由两个并列的分句组成。强调了“个体”与“群体”的辩证关系。第 2 段,由两个并列的分句组成。强调了国与国之间、国民与国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第 3 段,1 个句子,既是对上面两段话的归结,同时也提示了写作重点和角度。“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2、对引导语的理解
1)“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结合材料内容”引导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结合材料,体现材料作文本质,不能脱离材料内容立意。
2)“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任选一项”,即只能选择一项来写,否则不符合题目要求。
3)对任务(1)的理解: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对任务(2)的理解:高中毕业典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3、对写作要求的理解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选好角度所谓“选好角度”,是指选好/角度,不是选/好角度。本题的写作重点角度应该是从“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角度表达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立意】
①只有将个体融入到群体中,才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②投身社会,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的共同进步贡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③个体与群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密不可分,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必须与祖国命运紧密关联。
④作为当代青年,既要胸怀祖国,也要放眼世界。
⑤因我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促进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
[每点 3 分。其中,梁思成的主张1 分,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的做法 2 分。]
【补充细则】
1.梁思成的主张来自材料一,给分点有两个:文物建筑的“保存”和“恢复原状”,给分的关键点分别对应有“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和“极力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形制”,此两点各占1 分。学生的答案如果没有上述关键点,或者涉及到孔庙的修复,但其核心意思是对应古建筑的“保存”“延长寿命”和“恢复原状”“修旧如旧”等内容,同样可各给 1 分。
学生的答案不属于梁思成的主张、理念内容,而是围绕具体做法来分析的话,如“了解建筑物的年代、特征、建筑物损毁处的原因和补救方法”,不给分。学生仅仅支离破碎地摘抄材料一“用新方法、新材料以补救旧材料古方法之不足”“运用力学及新材料的知识,尽量地补救孔庙建筑结构的缺点”,不给分。
2.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做法来自材料三,给分点有两个:保障九层神庙建筑结构安全的措施和保留九层神庙墙体外貌原状的措施,给分的关键点分别是“对建筑体进行加固、防漏水处理”和“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学生在分析做法的作答中,只要有上述关键点,均可各得2 分。但如果学生的作答仅仅谈到“加固和防漏水处理”,并没有出现加固和防漏水处理的对象“建筑体”或者“建筑体的结构”,给 1 分。
学生的作答仅仅是空洞谈到“九层神庙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来改进材料/方法”,没有“先进技术手段”对应的具体做法具体措施,不给分。学生的作答内容“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了神庙的现状与文物历史信息”,这个做法并不对应梁思成的两个主张内容,不给分。
3.每个要点中梁思成的主张和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做法的先后顺序不做要求,学生可以先讲主张再讲做法,也可以先讲做法再讲主张。但是梁思成的两个主张应该分别对应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两种做法,主张和做法之间如果出现杂糅错位的情况,如学生答案中,梁思成“延长古建筑寿命”的主张对应了“九层神庙修复团队搜集甄别整理神庙旧构件”的做法,或梁思成“维持恢复古建筑原貌”的主张对应了“修复团队对九层神庙进行加固防漏水处理”的做法,在主张和做法之间挑选学生答得比较好的点来给分,但不能主张和做法同时给分。
如果学生对“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做法要点”讲了几个点,但是这几个点都是围绕“保留九层神庙原貌原状”的做法,那就只给一个点的分,不能重复给分。如果学生的答案要点中只有九层神庙修复团队的做法,而没有梁思成的主张,即使其做法回答准确可得2 分后应扣 1 分,实得分为 1 分。如果学生的所有答案只围绕梁思成的文物建筑修复主张来作答,那就只给主张分数。
(每点2分,只要能够回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中,第④点只要回答出一个方面的小说技巧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得分,最高每点不超过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特征,难度较大,涉及的考点主要是"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也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生在作答本题时要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孙犁散文的"小说化特征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那么回答本题时就要从"小说"入手而不能从散文入手。小说(特征)是什么?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写什么--"人物""情节""环境",②为什么写--"主题",③怎样写--"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为此,考生在作答本题的时候,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表达技巧等方面组织答案:①叙事比较紧凑、完整。比如,本文较为完整地记述了"高跷能手"李槐一生的遭际;②矛盾冲突性较强。比如,"我"与造反派的冲突、与"高跷能手"李槐的冲突,"高跷能手"李槐与造反派的冲突、与"我"的冲突,以及"我"、李槐与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的冲突等;③人物形象比较鲜明、突出。比如,"高跷能手"李槐对高跷艺术的痴迷、他早年为日本人献艺晚年仍引以为荣的畸形心态;④小说技巧的运用,比如注重用细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用凝练、简洁的"白描"传达出复杂的人生况味等。
另外,对于孙犁这个作家,考生也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孙犁的小说写得像散文,而散文写得又像小说。大量融进小说的笔法,构成了他散文(晚年)的一大特征。
22.
范文荐读:
1号文 评分:20+19+20=59
评语:
本文属任务(1)一类文。这篇演讲词,开篇即提出发言的主题是“个群相融,命运共同”。入题直截,简洁明确。
演讲词第二段紧承开头,从身份认知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具体阐释了演讲主题的现实意义,继而提出观点,“明确个体与群体的关联,融入生命共同体”是毕业生成长的必修课,“树立个体相融、命运共同的理念”是年轻人的使命责任。针对听众身份,演讲目的明确。
演讲词第三段,结合黄大发、黄文秀、王丰华、秦逸飞等扶贫干部的事迹,阐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个人可以是群体的引领者;群体可以是个体的帮扶者。紧扣材料,又不囿于材料,论述层次分明,思考认知深刻。
演讲词第四段在明确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基础上,展望青年一辈的未来。指出不论是何职业都应将个体的命运与群体的命运紧密相连,并将建设命运与共的祖国当作自己的使命。
演讲词第五段更进一层,从民族交融和国家互助两个方面审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出“唯有携手合作方可开创未来”的论点。
演讲词六、七两段,呼吁同学们坚定“个群相融,命运共同”的理念,共创光明的未来。
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极具感染力的演讲词。文章组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起承转合,次序井然。作者格局高蹈,笔力雄健,遣词造句,饱含激情。文章略有瑕疵之处是将“永垂不朽”一词用于例证黄大发不恰当,另“秦逸飞”的例子典型性不够。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3号文 评分56分
评语:本文属任务(2)一类文。文章结合自己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做众行者中的引路人”为题, 通过书信,巧妙地展开对话,充分表现自己对未来人生规划的认识和思考。既立足当下更能面向未来,既能对现象作分析又能对问题作深刻思考,是一封能够表现当代青年精神面貌和内心志向的好文章。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写作的缘起,亲切自然且体现了孙女对爷爷的依恋,并以两代人当前共同关切的问题展开交流,既是对长辈关怀的回应,也是对个人思想的梳理。文章第二段表达了自己在经历人生重要关节点——高考——之后,对长辈人生智慧和自己、以及自己这一代人的重新认识,并据此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投身群众性服务性公益性事业”的志向,有思辨意味。文章第三段通过对爷爷的连续追问,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场。并对自己的选择作出进一步解释,认为“希望自己的职业使命能与更多人的命运相连结……”,揭示出个人选择与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关系。文章第四段以引述爷爷转发的名言,引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并站在此高度审视群体、个体的责任,表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意识。文章最后一段,以爷爷为榜样,以反问句式收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寻求同识,既体现了书信的交流功能,同时也与首段呼应,熨帖自然。
2021揭阳揭西县河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揭阳揭西县河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揭阳揭西县河婆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揭阳揭西县河婆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
2021揭阳揭西县河婆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揭阳揭西县河婆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