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模拟预测密卷(B)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844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模拟预测密卷(B)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844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模拟预测密卷(B)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844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模拟预测密卷(B)
展开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模拟预测密卷(B)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为建设“美丽徐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减少大气污染
B. 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节约用水
C.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 回收废旧塑料制品可减少“白色污染”
2.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
①FeCl2-氯化亚铁 ②2Ca2+-2个钙离子 ③O2-2个氧原子④-钠离子
⑤H2O-1个水分子 ⑥2H-2个氢元素 ⑦-为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⑤⑦ D. ②⑤⑥⑦
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高压线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生活中净化水
4. 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2CuO+O2↑+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NO2
B. 反应后有黑色固体残留
C.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D. 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
5. 下列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不使用酚酞,HCl就无法和NaOH反应
B. 酚酞由红色变无色,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C. 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不断加入稀盐酸溶液温度逐渐升高,说明酸和碱反应了
D. 溶液的pH值随着滴加稀盐酸不断的变大
6.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变化
结论
A
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产生大量浮渣
井水为硬水
B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质量减少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aOH溶液没有变质
D
将无色气体通入装有Fe2O3粉末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加热
红色固体变黑
无色气体一定为H2
A. A B. B C. C D. D
7. 2020年2月,首个“新冠肺炎”潜力药物法维拉韦(原名法匹拉韦,化学式C5H4FN3O2)获批上市,临床疗效显著。下列关于法维拉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维拉韦属于有机物
B. 法维拉韦分子由五种元素构成
C. 法维拉韦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3
D. 法维拉韦分子中含有金属元素
8.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 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C. 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 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9.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Fe粉溶液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B. 用Ca(OH)2溶液鉴别CO2和O2
C. 用生石灰、碳酸钠和水制取氢氧化钠
D. 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
10.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 X=2 B. d是一定是催化剂
C. c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反应中c、a的质量比为8: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11.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许多化学物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A.水银 B.酒精 C.碳酸钠 D.不锈钢 E.氯化钠 F.氧气 G.二氧化碳
(1)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
(2)用来制作手术刀的是______;
(3)用作体温计中的物质是______;
(4)用来杀菌消毒的是______;
(5)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
12. (1)如图是某食堂周二午餐食谱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主食
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炒鸡蛋、咸味花生、紫菜蛋汤
饮品
酸奶
①红烧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在消化道内会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物中缺少的有机营养物质是______。
(2)在农村人们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池中发酵可获得沼气,用作燃料,其中沼气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写化学式),写出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汽车上的备胎也是应对不时之需,汽车备胎中的橡胶与下表中的哪项材料类别相同______。(填序号)
A.黄铜、不锈钢
B.棉花、羊毛
C.塑料、合成纤维
D.玻璃钢、钢筋混凝土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通常状况下A、B、C为气体,D、E为液体。(“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A物质的用途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3)请写出E→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此过程中未涉及到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14.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和b的名称为:a______,b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从A-F中选择)。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4)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b”或“c”)端进。
(5)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除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还有______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______(填“>”或“<”)CO2。
15. 教育部从2018年开始,要求在学校普及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相关知识。某化学活动小组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此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
I.活动探究
(1)学会识图分拣垃圾:下列垃圾应投入带有如图图标的垃圾箱内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塑料瓶 B.果皮 C.碎瓷片
(2)学会检验有害气体:含氯塑料焚烧时会产生氯化氢等气体。
若要检验焚烧后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可将其通入______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
II.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回收处理废旧电池中的镉?
【查阅资料】
(1)废旧电池中含有镉、汞等元素,这些元素会危害人类健康。
(2)镉(Cd)从溶液中析出时呈海绵状固体。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
(3)碳酸镉(CdCO3)、氢氧化镉[Cd(OH)2]都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设计实验】先将废旧电池进行处理以制得硫酸镉( CdSO4)溶液,用于以下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与金属反应
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Zn粉,充分反应。
______
Zn可以置换出Cd
与碱反应
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 。
与盐反应
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______ 溶液,充分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可用该试剂除去CdSO4.
【回收处理】
实验结束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通过过滤、洗涤、加热,进而再制得镉。
【交流反思】
请同学们基于化学视角说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重要意义______(答一点即可)。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 为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将2g该样品与足量水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
(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汽油或柴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而电动汽车零排放,因此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减少大气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能直接灌溉农田,选项说法错误;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选项说法正确;
D.“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回收废旧塑料制品可减少“白色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电动汽车的优点来分析;
B.根据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来分析;
C.根据缓解“温室效应”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答案】C
【解析】解:①FeCl2中铁元素显+2价,从右向左读,读作氯化亚铁,故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a2+可表示为2个钙离子,故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
③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表示为:2O;故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合。
④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可表示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合。
⑤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水分子可表示为H2O,故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
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合。
⑦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可表示为,故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
故①②⑤⑦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
故选:C。
①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个数,有时不用读,有时为了区分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需要读出化学式中的下角标,如SO2、P2O5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④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⑤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⑥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⑦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3.【答案】C
【解析】解:A.因为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所以利用其硬度大,可制造钻头,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高压线中的裸电线除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外,还要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延伸率、弯曲扭转特性、耐蠕变、耐磨,密度小等,所以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高压线,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常用于生活中净水,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A.依据金刚石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分析对错,
B.依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分析对错;
C.依据制作高压线的要求分析对错;
D.依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分析对错;
本题注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建立化学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4.【答案】C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铜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4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8个包含在4X中,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的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因此反应后有黑色固体残留,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是-2,氮元素化合价是+5,反应后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是0,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是+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化铜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5.【答案】B
【解析】解:A、不使用酚酞,HCl能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酚酞由红色变无色,说明碱被消耗,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不断加入稀盐酸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不能说明酸和碱反应了,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盐酸显酸性,溶液的pH值随着滴加稀盐酸不断的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浮渣,说明井水为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该反应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不能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无色气体通入装有Fe2O3粉末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加热,红色固体变黑,无色气体不一定为H2,也可能是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硬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具有还原性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A
【解析】解:A、法维拉韦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法维拉韦分子由五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1个法维拉韦分子中含有3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则法维拉韦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法维拉韦分子中含有金属原子,而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1个法维拉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g,所以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100%=20%,故C错误;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仍然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用生石灰、碳酸钠和水制取氢氧化钠,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用酚酞溶液不能确定CaO中是否含有Ca(OH)2,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结合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A、X=6.4+3.2+4.0+2.8-2.8-7.2-5.2=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后a、b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a、b反应生成c,因此c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中c、a的质量比为:(7.2-4.0):(6.4-5.2)=8:3,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F D A B E
【解析】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2)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可用来制作手术刀。
(3)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常温下为液体,是可用作体温计中的物质。
(4)酒精可用来杀菌消毒。
(5)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故答案为:
(1)F;
(2)D;
(3)A;
(4)B;
(5)E。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蛋白质 维生素 CH4 CH4+2O2CO2+2H2O C
【解析】解:(1)①红烧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②米饭富含糖类物质,红烧牛肉、炒鸡蛋富含蛋白质,咸味花生富含油脂和无机盐,紫菜蛋汤富含蛋白质和水,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物中缺少的有机营养物质是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2)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CH4+2O2CO2+2H2O。
(3)汽车备胎中的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A.黄铜、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B.棉花、羊毛属于天然材料;
C.塑料、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故填:C。
(1)根据食物中的营养素解答;
(2)根据沼气的成分是甲烷、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解答;
(3)根据材料的类别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答案】CO 灭火(或气体肥料或化工原料等) 2H2O22H2O+O2↑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解析】解:依据它们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通常状况下A、B、C为气体,D、E为液体,且E可以转化为C、D,C与D可以互相转化,推知E为H2O2,D为H2O,C为O2,因为A与B可以互相转化,A与C可以互相转化,B能与C反应,A能与D反应,推知A为CO2,B为CO。
(1)因为B为一氧化碳,所以化学式为CO,故填:CO;
(2)因为A为二氧化碳,所以A的用途是灭火或气体肥料或化工原料等合理即可,故填:灭火(或气体肥料或化工原料等);
(3)因为E为H2O2,D为H2O,C为O2,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
(4)分析图中反应可知基本反应类型只涉及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所以没涉及到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故填: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依据它们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通常状况下A、B、C为气体,D、E为液体,且A与B 可以互相转化,A与C可以互相转化,C与D可以互相转化,B能与C反应,A能与D反应,E可以转化为C、D,推出A、B、C、D、E。
(1)依据推出的物质B,写出化学式;
(2)依据推出的A物质,推出A的用途;
(3)依据推出的E、C、D写出反应方程式;
(4)分析图中各物质的反应回答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利用各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结论,要思维缜密,逻辑推理能力强。
14.【答案】锥形瓶 水槽 2KMnO4K2MnO4+MnO2+O2↑ AD或AF CaCO3+2HCl=CaCl2+H2O+CO2↑ C c 试管内溶液变成红色 >
【解析】解:(1)a是锥形瓶;b是水槽;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D或F收集;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
(4)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c端进;
(5)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除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还有试管内溶液变成红色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CO2。
故答案为:
(1)锥形瓶;水槽;
(2)2KMnO4K2MnO4+MnO2+O2↑;AD或AF;
(3)CaCO3+2HCl=CaCl2+H2O+CO2↑;C;
(4)c;
(5)试管内溶液变成红色;>。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4)根据氢气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测二氧化硫的性质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I.(1)A;
(2)硝酸银;
II.【设计实验】金属表面有海绵状固体析出;2NaOH+CdSO4=Na2SO4+Cd(OH)2↓;碳酸钠;
【交流反思】节约资源。
【解析】解:I.活动探究
(1)该图示是可回收利用图标,其中果皮和碎瓷片无回收利用价值,塑料瓶 可回收再利用,故选A;
(2)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若要检验焚烧后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可将其通入硝酸银溶液;
II.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与金属反应:因为锌能置换出镉,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反应现象为:金属表面有海绵状固体析出;
与碱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镉反应生成氢氧化镉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dSO4=Na2SO4+Cd(OH)2↓;
与盐反应: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加入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碳酸镉除去硫酸镉,故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
【交流反思】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重要意义:①节约资源;②保护环境等。
故答案为:
I.活动探究
(1)A;
(2)硝酸银;
II.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与金属反应:金属表面有海绵状固体析出;
与碱反应:2NaOH+CdSO4=Na2SO4+Cd(OH)2↓;
与盐反应:碳酸钠;
【交流反思】
①节约资源;②保护环境等。
I.活动探究
(1)根据垃圾的分类进行分析;
(2)根据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II.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与金属反应:根据Zn可以置换出Cd推测反应的现象;
与碱反应: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镉反应生成氢氧化镉和硫酸钠书写化学方程式;
与盐反应: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加入碳酸钠溶液进行分析;
【交流反思】
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0.32
【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0.32g
(2)设样品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H2O=4NaOH+O2↑
156 32
x 0.32g
解得; x=1.56g
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8%
故答为:(1)0.32;(2)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8%。
(1)根据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分析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过氧化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本题的难度不大,通过图象分析生成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未知,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u-64;Zn-6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实验操作要科学规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模拟预测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模拟预测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