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复习练习题
展开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电池不属于化学电池的是
A.一次电池 B.二次电池 C.燃料电池 D.太阳能电池
2.10 mL浓度为1 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 )
A.NH4HSO4 B.K2SO4 C.CuSO4 D.Na2CO3
3.“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课题,她突出了生态文明,重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⑤煤⑥生物质能⑦核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⑧ C.①②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4.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滴加少量CuSO4溶液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6.过量铁粉与100mL6mol/L的稀盐酸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总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A.加入H2O B.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C.加入碳酸钠(固体) D.加入NaOH溶液
7.某实验兴趣小组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研究原电池,并对实验进行了拓展,以下实验记录错误的是
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 B.电子在溶液中从Cu电极流向Zn电极
C.把铜片换成石墨,实验现象相同 D.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流计指针依然偏转
8.最近,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型可充电钠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X极为负极
B.充电时,Na+向Y极迁移
C.电极材料中,单位质量金属放出的电能:Na<Li
D.放电时,Y极反应为CaFeO3+Na++e-=CaFeO2.5+0.5Na2O
9.铝—空气燃料电池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装置如图所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消耗氧气22.4 L(标准状况),有4 mol OH-从左往右通过阴离子交换膜
B.充电时,电解池阳极区的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增大
C.放电过程的负极反应式:Al+3OH--3e-=Al(OH)3↓
D.充电时,铝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10.我国科研人员在酸性介质中利用单原子铜修饰的氮化碳可更有效、更有选择性地将CO2通过光催化还原为燃料(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变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生成CH3OH的电极反应为CO2+6e-+5H2O=CH3OH+6OH-
C.光合过程中铜不参与反应
D.1molCO2转化为1molCH4转移8mol电子
11.一种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NiO(OH)+H2O+e-=Ni(OH)2+OH-。当电池充电时,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
A.H2被氧化 B.H2O被还原 C.Ni(OH)2被氧化 D.NiO(OH)被还原
12.如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腐蚀最慢的是( )
A. B. C. D.
13.银锌纽扣电池,其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Zn+Ag2O+H2O=Zn(OH)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负极的电极方程式为:Zn-2e-+2OH-=Zn(OH)2 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池工作时,电流从Ag2O经导线流向Zn D.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维持恒定
14.铜板上铁铆钉若较长时间地没泡在海水中会生锈甚至腐烂,其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上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B.此过程中铜并未被腐蚀
C.此过程中会有微小电流从Fe移向Cu
D.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2H2O+O2=4Fe(OH)3
15.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
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 N2+6H2O
二、实验题
16.某小组拟探究双氧水和铁离子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注明:盐桥为饱和KCl溶液和琼脂,烧杯中溶液均为100mL.
(1)用30%双氧水配制10%的双氧水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已知:30%双氧水的密度约为,该双氧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关闭K,电流计显示电子由石墨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铂极。盐桥中阳离子向________(填“石墨”或“铂”)极迁移。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忽略体积变化和盐类水解,电路上转移电子,则_________(填“净增”或“净减”)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向石墨极烧杯中加入适量30%双氧水和硫酸,电流计显示:电子由铂极流入石墨极。此时,铂极是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4)结合上述(2)、(3)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17.请按要求填空。
(1)一种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
②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的酸性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查阅资料发现AgSCN为白色难溶物,Ag+可以氧化SCNˉ和Fe2+。为探究SCNˉ和Fe2+的还原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进行下列实验。
先断开电键K,向溶液X中滴加0.1mol·L-1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________;闭合电键K后,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溶液X逐渐变红、右边石墨电极上有固体析出、电流计指针偏转,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则通入丁烷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18.为节省药品和时间,甲、乙、丙三位同学选用铜片、锌片、稀硫酸、CuSO4溶液、直流电源、石墨电极、导线、烧杯、试管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药品和仪器(用品),以巧妙的构思,“接力”的方式,设计了比较铜与锌的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的系列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分别将一小片铜片、锌片置于烧杯底部(铜与锌不接触),小心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接着甲同学的实验,向烧杯中滴加少量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进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乙同学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单独设计一个电化学方面的实验(试剂、仪器自选), 在方框内画出装置图_________,探究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简要说明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在常温下,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是否相同___________(填“是”或“否”)。
(2)由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铝为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4中铝作___________极,判断依据除了镁不与NaOH溶液反应外,还可以根据其他组实验得出的结论:电流计指针偏向的电极为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4)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①另一电极材料的性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C3.B4.C5.B6.A7.B8.B9.D10.D11.B12.C13.D14.C15.C
16.烧杯,量筒、玻璃棒 铂 净减 负极 较弱酸性条件,氧化性比强;较强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强
17.C6H12O6+6H2O-24e-=6CO2↑+24H+ 减小 溶液中无Fe3+ Fe2+的还原性强于SCN- Fe2+-e-=Fe3+ Fe3++3SCN-=Fe(SCN)3 C4H10 -26e-+13O2-=4CO2 ↑+5H2O
18.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 锌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铜不能 CuSO4 锌片上有红色的铜析出,锌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 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Zn、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Zn为负极 在含有铜离子和锌离子的溶液中进行电解实验,阴极上有红色铜析出,阳极附近有气体产生
19.否 负 Al-3e-=Al3+(或2Al-6e-=2Al3+) 2Al+6HCl=2AlCl3+3H2↑ 负 正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