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达标测试
展开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B.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棕黄色的烟
C. 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中做供氧剂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烟雾
2.某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K2SO4、(NH4)2CO3、K2SO3、Cu2O、FeO、Fe2O3中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u2O+2H+=Cu2++Cu+H2O
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色气体A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B. 固体X中一定含有(NH4)2CO3、K2SO4、FeO
C. 无色气体E一定含有CO2 , 一定不含SO2 D. 固体X中可能含有Cu2O、Fe2O3
3.下列有关浓硝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B. 易挥发 C. 常温时与铁反应放出氢气 D. 受热不分解
4.1.28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 , 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是( )
A. 224mL B. 168mL C. 336mL D. 448mL
5.下列关于浓HNO3和浓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都不能用铝制容器贮存 B.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C. 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 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试纸都只变红
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 ①中的物质 | ②中的物质 | 预测①的现象 |
A | 淀粉一KI溶液 | 浓硝酸 | 无明显变化 |
B | 酚酞溶液 | 浓盐酸 | 无明显变化 |
C | AlCl3溶液 | 浓氨水 | 有白色沉淀 |
D | 湿润红纸条 | 饱和氯水 | 红纸条褪色 |
A. A B. B C. C D. D
7.已知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
B. 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 浓硝酸属于纯净物
D. 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 验 操 作 | 现 象 | 解 释 或 结 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 , 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 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将少量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 | 大量气体产生 | 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 |
C | 向蔗糖晶体中滴入几滴浓硫酸 | 白色固体变为黑色海绵状,有气体放出 | 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氧化性 |
D | 常温下,Fe、Al放入浓HNO3或浓H2SO4中 | 无明显 现象 | Fe、Al与浓HNO3或浓H2SO4发生钝化 |
A. A B. B C. C D. D
9.氨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原因是( )
A. 氨易溶于水 B. 液氨气化时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使之温度降低
C. 它在常温下是气体 D. 氨气是共价化合物
10.在烧瓶中加入铜片和稀硝酸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
A. 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 立即用排空气法收集
C. 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D. 待烧瓶中的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1.向50 mL 14.0 mol•L﹣1浓硝酸中加入足量铜,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L NO和NO2混合气体(不考虑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则参加反应铜的质量为( )
A. 6.4g B. 12.8g C. 16.0g D. 19.2g
12.下列有关氮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利用铁片与稀硫酸或稀硝酸反应制取H2 B. 氨易液化,可用来做制冷剂
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D. 常温下,N2既能与O2反应,又能与H2反应
13.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1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1 B. 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 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 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14.常温下,下列气体组合中能稳定共存的是( )
A. CO和O2 B. SO2和H2S C. NO和O2 D. NH3和HCl
15.将1.92g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忽略N2O4),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A. 1mol B. 0.05mol C. 1.05mol D. 0.11mol
二、综合题
16.已知NH3和Cl2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当NH3过量时,会发生反应NH3+HCl=NH4Cl,产生白烟,因此当Cl2和NH3比例不同时,产物有差异。
(1)若利用该反应处理含有氨气和氯气的尾气,用于制备盐酸,则Cl2和NH3的最佳比例为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检验化工生产中氯气是否泄漏。若氯气有少量泄漏,用氨气检验时有明显现象,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Cl2和NH3的体积比范围为________。
(2)体积为1.12L,质量为3.335g的Cl2和N2的混合气体通过浓氨水后,体积变为0.672L(其中Cl2体积分数为50%)。两位同学想要根据这些数据计算被氧化的NH3的质量。下面是两位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题时所列的第一步算式,请判断他们所列未知数X分别表示什么量,并填写在表格内:(单位没列出)
学生编号 | 所列第一步算式 | 未知数X表示的意义 |
甲 |
| ________ |
乙 |
| ________ |
(3)有Cl2和N2的混合气体,其中N2的体积分数为x,将1L该混合气体与1L的氨气混合,讨论x取不同范围的数值时,所得气体体积y与x的关系式________(所得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
17.现有一份MgSO4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与加入Ba(OH) 2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
(1)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该混合溶液MgSO4和(NH 4)2SO4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18.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产生氨气,则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二氧化锰
c.生石灰
d.氯化铵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 。
(3)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
(4)G处可能逸出黄绿色的气体,可将该气通人盛有 ________溶液的烧杯来处理,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
(5)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6)F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在光照下还能与甲烷反应,写出产物中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有机物的电子式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A 5.【答案】 B 6.【答案】 A 7.【答案】 B 8.【答案】 D 9.【答案】 B 10.【答案】 C 11.【答案】 C 12.【答案】 B 13.【答案】 A 14.【答案】 A 15.【答案】 D
二、综合题
16.【答案】 (1)3:2;(0,1.5)
(2)被氧化氨的物质的量;反应前Cl2的体积
(3)当x≥ 时,y= ;当x< 时,y=2-2x
17.【答案】 (1)0.2
(2)3:1
18.【答案】 (1)ac
(2)干燥氨气;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MnO2+4H++2Cl- Mn2++Cl2↑+2H2O
(4)NaOH;Cl2+2OH-=ClO-+Cl-+H2O
(5)3Cl2+8NH3=N2+6NH4Cl
(6)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苏教版 (2019)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 (2019)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