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
展开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课后练习(苏教版2019)
一、单选题
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C和发生反应:。仅改变下列条件中的一个,反应速率基本不变的是( )
A.升高温度 B.充入氯气 C.加入固体碳单质 D.粉碎固体
2.下列措施能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使用NaClO漂白时加入适量的盐酸
C.铁和稀反应制取H2时加入适量的
D.在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体系的压强
3.对可逆反应2A(s)+3B(g)C(g)+ 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逆反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 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A.①② B.④ C.③ D.④⑤
4.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H2(g)+CO(g)C(s)+H2O(g),初始时加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的H2、CO混合气,一段时间后测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时该反应达平衡 B.此时CO的转化率为40%
C.反应前后气体的密度之比为5∶4 D.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之比为2∶1
5.现有反应 3Fe(s)+ 4 H2O(g)Fe3O4(s)+4 H2(g),在一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进行,采取下列措施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H2的量 B.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充入Ar使体系压强增大 D.充入Ar,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6.用一质量为1.2 g的铝片与45 mL 4 mol·L-1稀硫酸反应制取H2,若要增大反应速率,采取的措施:①再加入20 mL 4 mol·L-1硫酸;②改用30 mL 6 mol·L-1的稀硫酸;③改用20 mL 18 mol·L-1浓硫酸;④改用1.2 g铝粉代替1.2 g铝片;⑤适当升高温度;⑥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7.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A、B、C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c(A)∶c(B)∶c(C)=2∶1∶2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 mol A,同时消耗1mol C
8.氯化碘(ICl)是一种卤素互化物,与氢气存在如下反应:2ICl(s)+ H2(g)=2HCl(g)+ I2(s) ΔH=-218 kJ·mol-1,该反应实际上分两步进行:
①H2(g)+ ICl(g)=HI(g)十HCl(g)(慢反应) ②HI(g)+ ICl(s)=I2(s)+ HCl( g)(快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ICl与水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I B.两步反应的活化能之和等于-218 kJ·mol‑1
C.总反应速率的快慢由反应①决定 D.加入催化剂将影响最终总反应的反应热
9.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2(g)+yB2(g)2C(g)。2s内的反应速率:(A2)=0.5mol·L-1·s-1,(B2)=1.5mol·L-1·s-1,(C)=1mol·L-1·s-1。则x和y的值分别为( )
A.2和3 B.3和2 C.3和1 D.1和3
10.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B.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C.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D.反应温度
11.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1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O(l)=H2(g)+O2(g)的ΔH=241.8kJ•mol–1
B.图2表示镁条放入盐酸中生成H2速率随时间的变化,0~t1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图3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5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足够长时间,生成NH3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
D.图4表示反应2C(s)+2NO2(g)⇌N2(g)+2CO2(g)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C
12.100 mL 6 mol·L-1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
A.碳酸钠(固体) B.少量硫酸铜溶液
C.NaCl溶液 D.加热
1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若反应物A浓度从2mol·L-1降到0.8mol·L-1需20s,则反应物A的浓度由0.8mol·L-1降到0.2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 )
A.等于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
14.反应4A(s)+3B(g)=2C(g)+D(g),2min后B的浓度减小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
B.用B、C、D分别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min内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
D.在2min内的反应速率,用D表示是0.1mol/(L·min)
15.673K时,NO2+CO=NO+CO2的基元反应历程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5种物质中c最不稳定 B.反应过程中所有化学键都断开
C.反应一定没有能量变化 D.c分子间的碰撞全部是有效碰撞
二、实验题
16.某探究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所用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mol/L、0.001mol/L,催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5g、0g,实验温度可选择298K、323K。每次实验中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0.1mol/L)的用量均为4mL。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完成iv的实验条件,并将实验目的补充完整。
实验编号 | 温度/K | 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mol/L) | 催化剂的用量/g | 实验目的 |
i | 298 | 0.01 | 0.5 | a.实验i和ii探究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b.实验i和iii探究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i和iv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ii | 298 | 0.001 | 0.5 | |
iii | 323 | 0.01 | 0.5 | |
iv | _____ | _______ |
|
(3)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MnCl2还是MnSO4___________(填“MnCl2”或“MnSO4”)。简述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对实验i和分别进行了3次实验,测得以下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实验编号 |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min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i | 12.8 | 13.0 | 11.0 |
ii | 4.9 | 5.1 | 5.0 |
①实验ii中用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②该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17.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过量的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混合溶液实验 | 1 | 2 | 3 | 4 | 5 | 6 |
4mol·mol-1H2SO4/mL | 40 | V1 | V2 | V3 | V4 | V5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V6 | 2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10 | 0 |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饱和CuSO4溶液的体积V6是___ mL;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随着加入的CuSO4溶液增多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请分析CuSO4溶液增多时,速率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
18.某同学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设计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有关实验,
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表,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序号 | 反应温度(℃) | 参加反应的物质 | ||||
Na2S2O3 | H2SO4 | H2O | ||||
V/ml | c/mol·L-1 | V/ml | c/mol·L-1 | V/ml | ||
A | 20 | 10 | 0.1 | 10 | 0.1 | 0 |
B | 20 | 5 | 0.1 | 10 | 0.1 | 5 |
C | 20 | 10 | 0.1 | 5 | 0.1 | 5 |
D | 40 | 5 | 0.1 | 10 | 0.1 | 5 |
(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比较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②A和B、A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材是利用了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请你分析为何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1)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合适条件,探究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若用锌粒和3mol⋅L-1H2SO4制取氢气可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填字母序号)组成氢气的制备和收集装置。
②实验测得H2的生成速率如图2所示:
根据t1~t2时间速率变化判断该反应是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t2~t3时间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
③若用锌粉代替锌粒进行实验,氢气的生成速率明显加快的原因是___。
(2)已知: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 键能(kJ⋅mol-1) |
H-H | 436 |
S=S | 255 |
H-S | 339 |
1molS2(g)与足量H2完全反应生成H2S,放出___kJ的热量。
(3)以H2为原料设计成氢氧燃料电池,电池的构造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负极)。
A.电极b是该电池的正极 B.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C.可用蔗糖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D.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参考答案
1.C2.B3.B4.C5.C6.B7.B8.C9.D10.A11.B12.C13.B14.A15.A
16.5H2C2O4+2+6H+=2Mn2++10CO2↑+8H2O 298 0.01 温度 MnSO4 如果选择MnCl2,则酸性KMnO4溶液会和Cl-反应,而且引入Cl-无法证明是Mn2+起了催化作用 1×10-4mol/(L∙min) 否
17.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10 减慢 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H2SO4溶液的接触面积
18.S2O32-+2H+═S↓+SO2+H2O BD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氧化硫可以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所以导致测定不精确,且该实验装置较复杂,不易控制,所以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进行比较
19.长颈漏斗 bde 放热 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降低 接触面积增大,加快反应速率 229 AD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测试题: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