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试卷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B. 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 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D. 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NaOH固体
B. 读取液体体积
C. CO2的验满
D. 稀释浓硫酸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类别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 AB. BC. CD. D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描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AB. BC. CD. D
烹饪鱼时,同时加料酒和食醋能使鱼肉味香可口。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物
B. 乙酸乙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 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D. 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硒元素有防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硒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 图中n的值为4
C. 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 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另加试剂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 K2CO3、NaCl、BaCl2B. HCl、CaCl2、Na2CO3
C. NaOH、KNO3、CuSO4D. NH4Cl、Ba(OH)2、Na2SO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符合的是( )
A. 加水稀释NaOH溶液
B. 加热分解KMnO4固体
C.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CaO
D. 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KOH溶液
向5.6g含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产生0.2g氢气,则该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A. 锌和铜B. 锌和镁C. 铝和镁D. 碳和铜
葡萄糖溶液是将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溶于水形成的。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5%B. 10%C. 25%D. 6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6.0分)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铝离子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3)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填空。
(1)净化水的操作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消毒杀菌,④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3)10mL水和1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选填字号)。
①分子的数目减少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分子的大小改变
图中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_。
(2)在t3℃时,将120g 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_g。
(3)b中混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_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分别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选填一个序号)。
①a>b
②a<b
③a=b
④均有可能
某同学为给自家的蔬菜大棚补给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方案:将稀释后的工业废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用“X”表示)装入大塑料桶内,悬挂在高处,然后每天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2NH4HCO3=(NH4)2SO4+2H2O+2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生成的(NH4)2SO4可作氮肥,不宜与Ca(OH)2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加入到Zn(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一定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了6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8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4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不考虑CO2溶解于水)。
(1)表格中m的值为______。
(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0分)
根据家庭小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白醋和料酒的标签已模糊不清,不通过品尝,可以用______的方法就能快速区分开来。
(2)如图所示,玻璃杯底固定一支燃着的蜡烛,在蜡烛周围放一些物质,再沿玻璃杯内壁倒入白醋可以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白醋未淹没蜡烛),则这种物质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碎鸡蛋壳
②纯碱
③白糖
④食盐
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若要收集一瓶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选填编号)。
(3)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常混有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______(选填字号)。
①产生气体→F→D
②产生气体→G→D
③产生气体→F→G→D
④产生气体→G→F→D
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某同学向盛有Ca(OH)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K2CO3溶液到一定量时停止了实验,烧杯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为了探究反应后液体的成分,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过滤后的滤液,继续做以下实验:
(1)向第一支试管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向第二支试管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后,再蒸干滤液,得到白色固体,该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水的蒸发、水的凝固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海水制碱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葡萄酿酒、葡萄腐烂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易潮解的NaOH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物质的俗名错误,故选项错误。
B、汞俗称水银,其化学式为Hg,属于单质,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项错误。
C、固态二氧化碳俗称是干冰,其化学式为CO2,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类别完全一致,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属于碱,物质的俗名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①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是因为空气不足造成的,可增大灶具进风口,说法正确;②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治疗坏血病;多食用含铁元素的食物可以治疗贫血病,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D.蚊虫毒液显酸性,被蚊虫叮咬后涂抹碱性的肥皂水等减轻痒痛;打开瓶盖放一段时间变酸的牛奶实际是发生变质,不能再食用,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促进燃料的方法以及新能源开始使用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食物变质的危害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即可顺利做题。
5.【答案】D
【解析】解:A、乙酸乙酯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酸乙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6:1,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8+16×2=88,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酸乙酯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乙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4;2+8+18+n=34,n=6,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选项错误;
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正确;
故选:D。
A、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解答即可;
B、根据空气的成分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C、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进行解答即可;
D、根据稀有气体特点和用途分析。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特点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8.【答案】A
【解析】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K2CO3、BaCl2溶液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无法鉴别K2CO3、BaCl2溶液,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必须另加试剂才能鉴别出来,故选项正确。
B、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Cl2;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KNO3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Ba(OH)2溶液;与Ba(OH)2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溶液为NH4Cl,产生白色沉淀的为Na2SO4;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本题难度较大,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9.【答案】C
【解析】解:A、Fe能与过量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铜,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稀硫酸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KOH溶液,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A、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D、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KOH溶液,先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答案】B
【解析】解:设5.6g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5.6g x
x=0.2g
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锌产生的氢气少于铁产生的氢气,若向5.6g含铜、锌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2g,不合题意;
B.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锌产生的氢气少于铁产生的氢气;等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多于铁产生的氢气,若向5.6g含镁、锌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为0.2g,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均比等质量的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若向5.6g含镁、铝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不合题意;
D.碳和铜均不与稀盐酸反应,若向5.6g含铜、碳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2g,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5.6g纯铁能生成0.2g氢气。若样品中含有两种杂质,则说明不纯的铁中所含的两种杂质能与盐酸反应且能产生氢气,而且等质量的铁和所含杂质相比,一种杂质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比铁多,一种杂质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比铁少。或者其中只有一种杂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且等质量的铁和所含杂质相比,杂质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另一种杂质则与稀盐酸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混合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完成此类题目,可以首先采用极值法,然后采用平均值法进行分析计算。
12.【答案】B
【解析】解:由葡萄糖和水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和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8,所以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因此,该葡萄糖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80%-10%=10%。
故选:B。
葡萄水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其中H、O元素质量比与水中H、O元素质量相同,据此可判断溶液中H、O元素质量比,可完成溶液中C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本题的巧妙之处在于葡萄糖溶液中因为葡萄糖和水中H、O元素质量比均为1:8,从而可判断由这两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中H、O质量比也为1:8。
13.【答案】2Al3+ Ca 2O5
【解析】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铝离子可表示为:2Al3+。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
(3)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可表示为:2O5。
故答案为:
(1)2Al3+;
(2)Ca;
(3)2O5。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蒸馏 吸附 2:1 ③
【解析】解:(1)通过沉降、过滤、消毒杀菌得到的水中含有杂质,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3)10mL水和1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的主要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问隔,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
故答案为:(1)蒸馏;活性炭。
(2)2:1。
(3)③。
(1)根据净水操作的净化原理分析净化程度的高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
(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分析回答;
(3)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净化、电解和分子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300 蒸发结晶 ④
【解析】解:(1)P点的含义: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在t3℃时,a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将120g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质量=100g+200g=300g;故答案为:300;
(3)b中混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4)分别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④均有可能,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答案为:④;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交点的含义;
(2)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3)溶液结晶的方法;
(4)分别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根据溶解度曲线和溶液的状态判断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答案】H2SO4 (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10、0、6、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12、1、1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SO4。
(NH4)2SO4与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故答案为:
H2SO4;(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NH4)2SO4与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Fe+2AgNO3=Fe(NO3)2+2Ag Ag、Cu、Fe Zn(NO3)2、Fe(NO3)2
【解析】解: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均比银强,均比锌弱,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加入到Zn(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均不能与吸硝酸锌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反应完,若还有硝酸银溶液,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一定会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银、铜均不与稀盐酸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铁,其化学式为Ag、Cu、Fe.铁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其化学式为Zn(NO3)2、Fe(NO3)2。
故答案为:
Fe+2AgNO3=Fe(NO3)2+2Ag;Ag、Cu、Fe;Zn(NO3)2、Fe(NO3)2。
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均比银强,均比锌弱,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加入到Zn(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均不能与吸硝酸锌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反应完,若还有硝酸银溶液,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答案】44.4
【解析】解:(1)由1、2、3可知,20g稀盐酸和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0.8g二氧化碳,加入60g稀盐酸时碳酸钠完全反应,并且稀盐酸过量,表格中m的值为:6+40-1.6=44.4。
故填:44.4。
(2)设碳酸钠质量为x,
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60g+6g-63.8g=2.2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
x=5.3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100%=88.3%,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8.3%。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表中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9.【答案】闻气味 ①②
【解析】解:(1)白醋和料酒分别具有酸味、酒的气味,不通过品尝,可以闻气味的方法将它们能快速区分开来。
(2)玻璃杯底固定一支燃着的蜡烛,在蜡烛周围放一些物质,再沿玻璃杯内壁倒入白醋可以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白醋未淹没蜡烛),蜡烛周围放的物质是碎鸡蛋壳或纯碱,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纯碱均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故答案为:
(1)闻气味;
(2)①②。
(1)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物质的原理等是正确本题的关键。
20.【答案】铁架台 2H2O22H2O+O2↑ 分解 C或D ④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故填:铁架台。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由于不需要加热,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填:2H2O22H2O+O2↑;分解;C或D。
(3)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常混有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先制取二氧化碳,再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不能先除去水蒸气后除去氯化氢,是因为这样操作时,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时带出水蒸气,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产生气体→G(吸收氯化氢气体)→F(吸收水蒸气)→D(收集气体)。
故填:④。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答案】黑色粉末慢慢变成红色 CO+CuOCu+CO2 收集一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实验中甲处的现象是黑色粉末慢慢变成红色;故填:黑色粉末慢慢变成红色;CO+CuOCu+CO2;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而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故填:;CO2+2NaOH=Na2CO3+H2O。
(1)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其作用、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相关问题,属于课本基本实验的延伸,难度不大,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试剂的作用。
22.【答案】Ca(OH)2+K2CO3=CaCO3↓+2KOH KOH、K2CO3 作钾肥
【解析】解:Ca(OH)2溶液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1)向第一支试管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滤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钾、碳酸钾,其化学式为KOH、K2CO3。
(2)向第二支试管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再蒸干滤液,得到白色固体,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钾,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答案为:
Ca(OH)2+K2CO3=CaCO3↓+2KOH;
(1)KOH、K2CO3;
(2)作钾肥。
根据Ca(OH)2溶液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进行分析解答。
(1)向第一支试管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向第二支试管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化肥的种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选项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碳酸钠
小苏打
Na2CO3
盐
B
汞
水银
Ag
单质
C
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
CO2
氧化物
D
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
碱
A
化学与能源
①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②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B
化学与健康
①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治疗贫血病
②霉变不严重的花生米煮熟后也不能继续食用
C
化学与材料
①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②合金、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D
化学与生活
①被蚊虫叮咬后涂抹白醋可以减轻痒痛
②打开瓶盖放一段时间变酸的牛奶更有营养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uO
Fe
加入过量的CuSO4溶液,过滤,对滤渣洗涤,常温下干燥
B
CO2
CO
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NaOH溶液、浓硫酸
C
KCl
MnO2
用足量水溶解后,过滤,蒸发溶剂结晶
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g
25.2
m
63.8
83.8
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巴中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巴中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巴中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巴中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