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同步精品教案
2021学年6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6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以图为媒,引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研读课文,自读自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会认“钝、仅”等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笨、钝”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15 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不懂的问题写出来并尝试解决。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写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2.课件出示恐龙图,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教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竟然与灵活的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认读生字、正音,理解词语意思。
3.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三、研读课文,自读自悟。
1.精读第1自然段。
(1)教师:人们对恐龙和鸟类的一般印象是什么?(出示第1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体现了人们对恐龙和鸟类的印象?
②同桌互相交流。
③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
(预设)a.学生:“凶猛”“笨重”“迟钝”用得特别生动,让我了解了恐龙的特点。
教师:你体会得真好,说得多么形象,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b.教师:对于写鸟的句子,你们有何看法?
学生:用上“轻灵”“五彩斑斓”,我感到了鸟儿小巧玲珑,十分可爱,羽毛是多么鲜艳美丽。
教师:多么机灵,多么漂亮的鸟儿呀!你能把它读好吗?
(2)分角色读这句话,男生读写恐龙的句子,女生用甜美的声音读写鸟的句子。
2.小结学法并学习第2自然段。
(1)教师:刚才我们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到这篇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准确。课文的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也让我们体会到语言的准确与生动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并在课本上圈画相关词句。
(2)课件出示句子: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非常准确?(很可能)表示不能肯定, 只是一种猜测,用词严谨。
(3)指导学生读句子,思考:科学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假设呢?(因为早在19世纪……)
(4)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恐龙和鸟类的骨骼结构,寻找相似之处。
(5)引导学生找其他语句。
预设:辽西的发现——
①画卷指什么?辽西的发现是什么?这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自豪、兴奋)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吧!
②师生合作读第2自然段,教师读半句,学生接下去读,这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结构是多么严谨!引导学生体会科普文章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这篇有趣的科普文章激发了同学们无穷的想象,准确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推断。我知道,同学们心中还有很多疑惑,如“恐龙的一支是怎样演化为鸟类的”等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2.作业:
(1)读课文,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练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导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鸟类。那么,恐龙的一支是怎样演化为鸟类的?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理解演变。
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介绍了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思考: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我们大家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提示:这个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后的句子具体指出了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
3.再读全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4.根据所填表格,模拟解说员解说。
(1)解说第一种恐龙。
教师导言: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离我们太久远,听了他的复述,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怎么想出来的?(学习作比较介绍事物)
(2)解说形态各异的庞大恐龙家族。
①教师导言:这一句好长呀!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恐龙家族是庞大的,恐龙家族形态各异?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类别、作比较)
②练习表达:假如你是这庞大家族中的一员,该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呢?请试着说一说。
(3)解说猎食性恐龙的形体变化。
①提问:庞大的恐龙家族都能飞上美丽的蓝天吗?让我们把第4自然段中描写猎食性恐龙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它们的形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看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4)解说恐龙学会飞翔的过程。
①谈话:外形像鸟,不一定能飞上蓝天。只有具备飞翔的本领,才是真正的鸟类。对恐龙是怎样具备飞翔能力的,科学家做出了哪几种推测?
②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边讲边表演。
(5)引导学生看表格,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科学家是怎样推测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的。
预设: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羽毛,没有了鳞片或鳞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具备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另一种看法是,地面上有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了飞翔。因此,一种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5.思考: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
①自由读课文,找找科学家得出了什么结论,把结论画下来,多读几遍。
②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最后一段,说说主要内容。
最后一段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7.学生分小组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自由提问,并尝试解决。
三、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1.小结:这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
大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2.教师: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恐龙到底是如何演变成鸟类的这一历史进程,还不能重现在我们面前,但全世界的科学家仍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如果你们也热爱科学,仔细探究,说不定到时实现这一愿望的就是你们了,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发现哟!
四、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1.完成课后第2、3题。
2.小练笔:假如有一天,恐龙和鸟儿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象到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
板
书
设
计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通过表格形式的学习,学生对段落的理解比较到位,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让学生模拟解说员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时,虽然学生练习的次数较多,但老师的指导不够详细,学生似懂非懂。
教学建议: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突出科普文章的特点,通过分析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及严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图片,引入课题,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1~2自然段,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