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10-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10-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少有气干,为州里所称。太祖初定关、陇,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四年,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至洛阳。将战之夕,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贺兰愿德等帅众助之。悦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将,职重台司,论其分义,有同鱼水。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追法保等,而景寻叛。十四年,率所部兵从杨忠征随郡、安陆,并平之。时悬兵深入,悦支度路程,勒其部伍,节减粮食。及至竟陵,诸军多有匮乏,悦出禀米六百石分给之。太祖闻而嘉焉。又从达奚武征梁汉。军出,武令悦说其城主杨贤。悦乃贻之书曰:“梁主内亏刑政,外阙藩篱。匹夫攘袂,举国倾覆。非直下民离心,抑亦上玄所弃。我相公膺千龄之运,创三分之业。兵车所指,云除雾廓。君兵粮既寡,救援路绝。欲守,则城池无萦带之险;欲战,则士卒有土崩之势。以此求安,未见其可。事有变通,今其则也。”贤于是遂降。悦白武云:“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若蜀兵更至,攻之实难。”武然之,令悦率轻骑七百,径趣白马。悦先示其祸福,其将梁深遂以城降。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保定元年,卒于位。
(节选自《周书·王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B.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C.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D.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本名之外另取的通常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太祖,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C.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也可以指御史台主管某事的机构或官员。
D.兵车,又称战车,是载兵的车辆,用于陆上战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悦年轻有为,屡立战功。王悦年少时就有魄力才干,被家乡人称道;率领乡里人跟随太祖的军队,多次立下战功;转战洛阳,用尽随身财物买牛款待战士,激励战士奋勇杀敌。
B.王悦颇有眼光,识人精准。侯景投靠朝廷,请求派军队作为援助,太祖应允,王悦进言,认为不宜援助侯景,太祖采纳建议,之后侯景果然反叛,印证了王悦的判断。
C.王悦节减粮食,援助友军。王悦率领军队跟随杨忠征讨随郡、安陆,他孤军深入,走错了路,命令部属减少粮食开支。到了竟陵,将节约下来的六百石米分给缺少粮食的各路军队。
D.王悦洞察形势,劝降有方。王悦出征梁汉,奉命劝降城主杨贤,王悦剖析形势,指出杨贤面临绝境,说服杨贤归降;率领轻骑兵奔赴白马,陈述利害关系,说服白马守将梁深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4分)
译文:
(2)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4分)
译文:
5.王悦反对太祖派军队援助侯景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岳麓寺①
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②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③声里独凭栏。
【注】①成化八年(1472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东阳陪同父亲返回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此诗。岳麓寺,在今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②僧:此处指僧寺。③鹧鸪:鸟名。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叙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暗含了诗人登上高峰时的激动心情。
B.“危峰”写山峰之高耸,“高瞰”状视野之广远,这两个词表现了岳麓山挺拔的气势。
C.颔联描写诗人在山中所见的岳麓寺及其周围的景色,突出其幽深、清寂的特点,为眼前实景。
D.颈联描写诗人远眺所见,平沙、浅草、天边、落日、孤城、湘江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苍凉的画面。
7.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但对于我来说,它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①。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②。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的东西,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生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③。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
B.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蚍蜉撼大树。
C.对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九牛一毛。
D.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沧海一粟。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你读不懂、参不透、看不清、获悉不了某些东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答:
1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甲。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的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火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乙。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甲:
乙:
(2)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已打乱顺序,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2分)
答: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少有气干,为州里所称。太祖初定关、陇,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四年,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至洛阳。将战之夕,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贺兰愿德等帅众助之。悦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将,职重台司,论其分义,有同鱼水。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追法保等,而景寻叛。十四年,率所部兵从杨忠征随郡、安陆,并平之。时悬兵深入,悦支度路程,勒其部伍,节减粮食。及至竟陵,诸军多有匮乏,悦出禀米六百石分给之。太祖闻而嘉焉。又从达奚武征梁汉。军出,武令悦说其城主杨贤。悦乃贻之书曰:“梁主内亏刑政,外阙藩篱。匹夫攘袂,举国倾覆。非直下民离心,抑亦上玄所弃。我相公膺千龄之运,创三分之业。兵车所指,云除雾廓。君兵粮既寡,救援路绝。欲守,则城池无萦带之险;欲战,则士卒有土崩之势。以此求安,未见其可。事有变通,今其则也。”贤于是遂降。悦白武云:“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若蜀兵更至,攻之实难。”武然之,令悦率轻骑七百,径趣白马。悦先示其祸福,其将梁深遂以城降。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保定元年,卒于位。
(节选自《周书·王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B.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C.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D.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答案】D(参考原文标点:梁武陵王纪果遣将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阙城,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本名之外另取的通常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太祖,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C.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也可以指御史台主管某事的机构或官员。
D.兵车,又称战车,是载兵的车辆,用于陆上战斗。
【答案】B(“帝王谥号”错。“太祖”应是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悦年轻有为,屡立战功。王悦年少时就有魄力才干,被家乡人称道;率领乡里人跟随太祖的军队,多次立下战功;转战洛阳,用尽随身财物买牛款待战士,激励战士奋勇杀敌。
B.王悦颇有眼光,识人精准。侯景投靠朝廷,请求派军队作为援助,太祖应允,王悦进言,认为不宜援助侯景,太祖采纳建议,之后侯景果然反叛,印证了王悦的判断。
C.王悦节减粮食,援助友军。王悦率领军队跟随杨忠征讨随郡、安陆,他孤军深入,走错了路,命令部属减少粮食开支。到了竟陵,将节约下来的六百石米分给缺少粮食的各路军队。
D.王悦洞察形势,劝降有方。王悦出征梁汉,奉命劝降城主杨贤,王悦剖析形势,指出杨贤面临绝境,说服杨贤归降;率领轻骑兵奔赴白马,陈述利害关系,说服白马守将梁深投降。
【答案】C(“走错了路”错。原文中“支度路程”是计算路程的意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4分)
译文:
(2)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4分)
译文:
【答案】(1)侯景对于高欢,开始时就有深厚的同乡之情,最后又确定了君王和臣子之间的意气相合。(“于”“笃”“契”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如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他尚且能对高氏背叛恩德,难道肯对朝廷尽节吗?(“离贰”、“背德”、倒装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王悦反对太祖派军队援助侯景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
【答案】高欢和侯景既是同乡,又是君臣,关系密切。而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背叛高氏。这样的人很难会对朝廷尽忠。如果用军队支援他,恐怕将来给朝廷留下笑柄。(文本中有一段王悦对太祖说的话,从中可以概括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王悦字众喜,是京兆蓝田人。年少时就有气魄才干,被家乡的人称道。太祖刚平定关中、陇地,王悦就率领招募的家乡人参军,多次建立战功。大统四年,东魏将领侯景进攻包围洛阳,太祖前往救援。王悦又率领家乡一千多人,从军到达洛阳。将要开战的前夕,王悦花光了自己出门所带的钱财,买牛来款待士兵。到了交战的时候,王悦的部队竭尽全力,斩首俘获居多。大统十三年,侯景占据河南前来归附,仍请派军队作为援助。太祖先派遣韦法保、贺兰愿德等人率领部队援助他。王悦向太祖进言说:“侯景对于高欢,开始时就有深厚的同乡之情,最后又确定了君王和臣子之间的意气相合。官位居于上将,职位重在台司,评论他们之间的情分义气,有着如同鱼水一般的关系。如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他尚且能对高氏背叛恩德,难道肯对朝廷尽节吗?现今如果用势力加强他的势力,用军队支援他,恐怕将来给朝廷留下笑柄。”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就派遣赵士宪追回韦法保等人,果然侯景不久就叛乱了。大统十四年,(王悦)率领部下跟随杨忠征讨随郡、安陆,一起平定了两地。当时孤军深入敌境,王悦计算路程,约束他的部下,节省减少粮食。等到了竟陵,各军多缺乏粮食,王悦拿出储藏的六百石米分发给他们。太祖听说这件事就嘉奖他。王悦又跟随达奚武征讨梁汉。大军出发,达奚武命令王悦劝降城主杨贤。王悦就送书信给杨贤说:“梁主国内缺乏刑罚和政令,外面缺乏守卫。平民奋起,全国倾覆。不只是百姓离心离德,也是上天所抛弃。我相公秉承千年的时运,创下天下三分的基业。兵车所指向的地方,云消雾散。您军粮已经很少,救援的道路已经断绝。想要防守,但城池没有垣环水抱的险阻;想要交战,但士兵又有土崩瓦解的态势。凭借这些祈求安全,不见得是可行的。事情有随宜变更,如今就是效法的时候了。”杨贤于是就投降了。王悦禀告达奚武说:“白马处于交通紧要之处,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城池的防守兵少力弱,容易图谋。如果蜀国军队又前来,想再攻打他们实在艰难。”达奚武认为说得对,命令王悦率领七百轻骑兵,直接奔赴白马。王悦先向他们指出灾祸和幸福的关系,守城的将领梁深于是献城投降。梁武陵王萧纪果然派遣将领率领六千步兵骑兵,想抢先占据白马。行军到阙城,听到梁深已经投降,于是回去了。到了梁州平定,太祖立即任命王悦代理刺史之事。(王悦)安抚刚刚归附的人,百姓官员都很安定。保定元年,在官位上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岳麓寺①
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②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③声里独凭栏。
【注】①成化八年(1472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东阳陪同父亲返回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此诗。岳麓寺,在今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②僧:此处指僧寺。③鹧鸪:鸟名。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叙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暗含了诗人登上高峰时的激动心情。
B.“危峰”写山峰之高耸,“高瞰”状视野之广远,这两个词表现了岳麓山挺拔的气势。
C.颔联描写诗人在山中所见的岳麓寺及其周围的景色,突出其幽深、清寂的特点,为眼前实景。
D.颈联描写诗人远眺所见,平沙、浅草、天边、落日、孤城、湘江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苍凉的画面。
【答案】C(“为眼前实景”错。从诗意及颈联的“落日”看,“四山风雨一僧寒”为诗人的想象,属虚景。颔联的大意为置身于万树松杉的环抱之中,诗人不由驰骋想象:在风雨如晦之日,这座山寺该是多么萧飒清寒啊)
7.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这是诗人登临岳麓寺的所见、所闻、所感:凭栏远眺,仿佛蓟北、湘南尽收眼底;鹧鸪声声,令人倍觉孤独。尾联表达了诗人独游的孤独寂寞之情,以及即将告别故乡、返回京城的留恋伤感之情。(题干问“尾联有何含意”,这样的题目不难,关键是要结合全诗,准确把握诗句的意思,看诗人是否有字面之外的含蓄的表达)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但对于我来说,它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①。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②。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的东西,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生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③。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
B.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蚍蜉撼大树。
C.对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九牛一毛。
D.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沧海一粟。
【答案】D(A“雪泥鸿爪”的意思是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原句强调的是在“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的掩映下,“我”个人的渺小,用“雪泥鸿爪”不合语境。B“蚍蜉撼大树”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不合语境。C主客颠倒。D“沧海一粟”的意思是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D修改到位。原句中的“对于”无误,不用修改)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你读不懂、参不透、看不清、获悉不了某些东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答:
【答案】①原文句句式绵长,没有标点,符合探求过程中意识的流动性和含混性;②原文句的语气更加急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③“有些东西”前置,起强调作用。(题干明确指出语义基本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考生先要比较两个句子的区别,然后根据语境,看需要怎样表达才合适,据此得到答案即可)
1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
【答案】①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②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③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第①空,由前文“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可知,此处应填“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第②空,内容应与前文“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构成排比,在内容上又不能重复,此处应填“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第③空,此处是对语段的总结,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照应,只能填“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甲。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的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火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乙。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甲:
乙:
(2)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已打乱顺序,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2分)
答:
【答案】(1)示例:
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甲处强调食材取材,乙处强调食补。依据内容概括,不超字数即可)
(2)④①③②(“另一种”烧炖表明④在③前;③④是烧炖,①②是火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0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17-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15-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