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展开2021年山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1春•市南区校级期中)某同学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表,结论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10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10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10分钟
变蓝
A.该实验可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三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2号试管说明胃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2021•平阴县一模)回忆一下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操作过程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名称
操作过程
A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用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
B
观察叶片结构
用毛笔选取最薄的一片,用稀碘液染色,制成临时切片
C
观察酵母菌
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
D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用37℃的温水处理装有馒头碎屑和清水的试管
A.A B.B C.C D.D
3.(2021•天桥区一模)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A.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
B.该实验说明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
C.通过计算测得食物热价与实际热价相等
D.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4.(2021•张店区一模)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广口瓶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无色透明玻璃箱内为一盆蚕豆苗(经过暗处理),将密封好的玻璃箱与广口瓶进行连接(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并将其放在阳光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蚕豆种子正常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阳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等
B.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蚕豆苗的光合作用会增强,这是由于玻璃箱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所致
C.利用此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
D.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箱内壁有水珠,主要是因为叶片进行了呼吸作用的结果
5.(2021•葫芦岛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请根据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甲、乙、丙三条血管各属于( )
A.小动脉 小静脉 毛细血管
B.小静脉 小动脉 毛细血管
C.毛细血管 小动脉 小静脉
D.小静脉 毛细血管 小动脉
6.(2021•历下区一模)如图所示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各试管中均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2、4号试管中各加入2mL唾液,充分搅拌,如图处理5分钟,然后向冷却后的各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2号试管
B.1号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变量为温度
C.本实验把唾液换成胃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D.1号和2号形成对照,证明了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7.(2021春•乐陵市校级月考)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
C.使用馒头碎屑的目的是能够充分发生反应
D.10分钟后,往两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只有②号试管变蓝
8.(2021春•尤溪县月考)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①
20
20
水量(毫升)
50
50
50
②
上升温度(℃)
2.2
1.4
3
1.3
A.表格中,①应该为20,②应该为50
B.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C.从实验结果可看出,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D.不同食物中的能量测定值与该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值完全一致
9.(2020秋•潍坊期末)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密西西比鳄孵化后的性别比例曲线,请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低于26℃时密西西比鳄孵化的雌雄比例是相等的
B.在26℃﹣34℃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密西西比鳄孵化的雄性比例上升
C.温度高于34℃后密西西比鳄孵化后全部为雄性
D.随着全球温度升高,可能会影响密西西比鳄种族延续
10.(2020秋•岱岳区期末)如图是“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处理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箭头表示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应快速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B.血管2是由血管1分支而来,它的血流速度最慢
C.图2中的血流方向为3→2→1
D.图中3血管的管壁最薄,并且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11.(2020秋•兰山区期末)如图中,甲和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两组实验装置和主要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②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
③甲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④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12.(2020秋•河东区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后,回家动手亲自实践,除了图中所示的条件不同外,其余各组条件相同且适宜。经过几天培养,他发现只有乙瓶中的种子萌发了,如图是他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组比较,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乙、丙两组比较,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该同学发现乙组也有个别种子没有萌发,他分析可能是因为这些种子的胚被破坏了
D.若将丙、丁两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是水分
13.(2020秋•庆云县期末)如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名称
操作
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将叶片放到清水中加热
溶解叶绿素
B
观察植物蒸腾现象
将一盆栽植物放到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放到在光下照几个小时
玻璃罩内必有水珠产生
C
观察蚯蚓
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
保证蚯蚓正常呼吸
D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
保持细胞形状
A.A B.B C.C D.D
14.(2020秋•宁津县期末)下列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
A
将一块新鲜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
萝卜条质量变小
B
制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低倍镜观察
可观察到植物细胞
C
用黑纸片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光照几小时后取下,脱色漂洗,往叶片上滴加碘液
照光处呈碘液的颜色,遮光处呈蓝色
D
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叶子会先变成黄白色再变蓝色
A.A B.B C.C D.D
15.(2020秋•无棣县期末)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关于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种子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其他环境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发芽情况
1
10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20℃
萌发
2
10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10℃
不萌发
3
100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20℃
不萌发
A.种子数量均为100粒而不用一粒,避免实验误差
B.1和2为一组,探究的是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C.3号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D.2和3为一组,探究的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16.(2020秋•庆云县期末)小明学习呼吸作用,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用菠菜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放置黑暗处24小时后,发现A袋中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
A.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B.进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C.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7.(2020秋•岱岳区期末)某同学想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花生的不同品种造成的”,于是取在相同环境下种植、不同品种的甲、乙花生果实各40个,对其长轴长度进行测量,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长轴长度(毫米)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甲的数量(个)
0
0
1
3
6
10
10
5
3
2
乙的数量(个)
3
7
10
10
5
2
2
1
0
0
A.此实验的变量是花生果实的大小
B.在挑选花生时尽量从大花生中挑大的,小花生中挑小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甲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与乙果实的差为5.8毫米,说明甲果实是大花生品种
D.甲花生的个体中有的长轴长度小于乙花生,主要与遗传物质有关
18.(2020秋•茌平区期末)关于“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所需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B.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就是接种
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经过高温灭菌,目的是防止其它杂菌影响实验结果
D.本实验需要一组高温灭菌后不做处理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19.(2020秋•文登区期末)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可知消化酶需在一定温度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而消化食物。如图能正确表示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20.(2020秋•太康县期末)为了探究某种因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如表所示),他想探究的因素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空气
甲
黑暗
25℃
适量浇水
充足
乙
光照
25℃
适量浇水
充足
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
21.(2020秋•江陵县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放入前要进行暗处理
B.甲放黑暗处,乙放阳光下
C.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D.该实验装置需要密封处理
二.解答题(共9小题)
22.(2020秋•定陶区期末)如图是同学们熟悉的三套实验装置,请认真分析并回答问题:
(1)A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要验证这个结论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则对照实验装置中烧杯里的液体应为 。
(2)B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为了使实验获得良好的效果,应选择 的塑料袋(填“无色”、“黑色”或“白色”)。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 。
(3)如果要用C装置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该实验装置有不妥之处,请你加以改进 。
23.(2021•薛城区模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达州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草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探究草莓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乙中A、B、C分别表示草莓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丙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适宜温度和氧气等条件下,测定某草莓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图丁中1﹣6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①将图1装置放置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叶片甲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最后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同时去掉甲上的黑纸片),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再分别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稍后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三片叶的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图甲中,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的叶片是 。
(3)针对图甲,对于大棚里种植的草莓采取 (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4)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乙中的 生理活动(填字母)。
(5)在图丙中,该大棚内的草莓要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该点对应图丁的生理过程是 。
(6)图丙中A点时植物的叶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光合、呼吸、蒸腾作用),当温度下降时,A点会 (填“上移”或“下降”)。
(7)图丙中AB段对应图丁中的 过程(填数字)。
(8)写出图丁中进行3、4这一生理活动的反应式 。
24.(2021•奎文区模拟)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吐鲁番所产尤佳,其纤维柔长,光泽洁白,弹性良好。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通常说的“棉花”并不是花。而是棉桃成熟开裂后绽出的棉纤维。棉花成长过程中,棉铃虫是常见害虫。传统农业生产中常采取释放赤眼蜂破坏虫卵、耕地灭蛹、减少羽化等方法降低虫害。后来,在棉铃虫消化道内发现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它分泌的一种毒蛋白能使棉铃虫死亡,但对人畜无害。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将人工合成的该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主栽品种,成功培育出抗虫棉。
材料二: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我国的嫦娥五号着陆器成功返回地面。嫦娥五号携带有一套生物科普载荷罐,其中有棉花等四种植物的种子。实验开始几天后,棉花种子率先发芽了,在月面上长出了第一道“绿色”。棉花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做了“探究温度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实验分为6组,每组都选用颗粒饱满且完整的棉花种子各2粒。
②采用恒温培养,设置6个温度环境:10℃、12℃、14℃、16℃、18℃和20℃。
③在培养皿底部垫润湿的纱布,分别置入不同的恒温箱内;种子浸泡1h后,均匀放在培养皿里,盖一层湿润滤纸保持湿度;每隔24小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统计如图3所示。分析并回答问题。
(1)棉桃是由棉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成的。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它是由棉花叶片的 中( 填结构名称)合成的有机物转变成的。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的生长,请分析其原因: 。
(2)分析材料可知,棉铃虫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3)科学家培育出的抗虫棉主要运用了 技术。
(4)由图3可知,温度大于 ℃时,棉花种子的萌发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
(5)请指出材料二中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并改进 。
(6)在16﹣20℃环境中,有部分种子没有萌发,请写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
(7)棉花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患枯萎病。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农业上常在棉花播种前,用二氧化氯溶液喷施土壤。由图4可知,生产上使用 mg/kg的二氧化氯溶液喷施土壤,种植棉化效果最好。
25.(2020秋•惠民县期末)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某校“多彩的生命世界”兴趣小组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请结合生物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甲
乙
丙
丁
戊
实验装置
处理措施
种子情况
煮熟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环境条件
适量水
适量水
过量水
适量水
无水
25℃
25℃
25℃
4℃
25℃
实验现象
(1)表中所示探究活动可以构成 组对照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可以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非生物因素有 。
(2)请分析出现甲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3)请根据乙、丁、戊三组实验,提出你对农业生产中粮食储存条件的建议: 。
(4)一段时间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拔掉甲、乙两瓶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 。
(5)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萌发的小麦种子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继续培育,如图所示为小麦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据图推测,小麦幼苗接受光照时对应的是 段(用折线上两个字母表示)。小麦幼苗 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6.(2020秋•黄岛区期末)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大豆做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 (图一),并绘制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图二),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从图一中选出与图二中曲线对应的大豆种子萌发的装置 。图一中所有种子是完整的、有活力的且度过休眠期,若要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需要选择的实验装置是图一中的 。图中丁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图中乙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时,探究的问题是: 。
(2)分析图二可知,种子的鲜重明显增加的是 阶段,请推测Ⅰ到Ⅲ阶段种子干重的变化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Ⅲ阶段种子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27.(2020秋•潍坊期末)科学探究和生活实践都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同学将两组数量相等、粒大饱满的小麦种子放在如下表所示环境中,结果甲组种子萌发率是98%,乙组种子萌发率为1.5%,他能否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这一结论? ,为什么? 。
温度
水分
空气
光照
甲
20℃
适量
充足
有光
乙
0℃
适量
充足
无光
(2)李同学将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剪去根尖,乙组不做处理,然后将两组幼苗都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幼苗逐渐萎蔫,乙组幼苗生长正常,该现象说明 。
(3)王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4个密闭生态瓶,均放在温度20℃环境下进行观察探究。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瓶,原因是 。
(4)杨同学在家学做馒头,他将买来的干酵母用开水冲开,加入面粉中和成面团,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静置5个小时,结果妈妈说他的面团没有“发开”。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5)刘同学发现爸爸买的真空包装的酱牛肉涨袋了,请分析涨袋的原因是 。
28.(2020秋•兰陵县期末)图一:两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图二:取A枝条一片叶子,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的图像如图二;图三:是显微镜下观察叶的下表皮装片时的部分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 。
(2)图一:实验发现罩 (填字母)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布满水珠,而另一装置的塑料袋内水珠极少。
(3)实验说明: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4)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是图二中 (填序号)结构,多数陆生植物叶的 (选①或⑤)中该结构较多。
(5)图三中的[2] 的开闭受[1] 的控制,[1]与[3]表皮细胞相比,[1]特有的结构是 。
29.(2020秋•沂水县期末)“健康是金,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健康,那么他所拥有的和正在创造并即将拥有的统统为零!”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图1是甲、乙两位同学为家长设计的一份午餐食谱,图2是淀粉、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食谱,较合理的是 ,其中富含淀粉的食物是 。
(2)图2中过程①表示 ,图2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 和 。
(3)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如下表),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
试管
物质
温度
时间
碘液
现象
A
馒头碎屑+清水
37℃
10分钟
加
?
B
馒头碎屑+唾液
37℃
1分钟
加
变蓝
C
馒头碎屑+唾液
37℃
2分钟
加
部分变蓝
D
馒头碎屑+唾液
37℃
10分钟
加
不变蓝
请回答:A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根据实验你认为吃饭时应该 。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30.(2020秋•沂南县期末)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悦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并展开了一系列相关实验。请据图分析:
(1)实验一:A、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小悦先将A、B两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观察到A装置中叶片 (填“变蓝”或“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将B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
(2)实验二:C瓶装有萌发的种子,D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小悦观察到C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3)实验三:在设计时小悦在试管内滴加了适量油滴,其作用是 。一段时间后小悦发现E装置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根据此实验原理,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取 措施。(举一例)
2021年山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解答】解:A、该表中的1号和2号对照,2号加入碘液变蓝,表明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可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
B、水浴保温前分别搅拌试管可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利于消化作用,是实验现象明显,B正确;
C、对比1号和3号,变量是有温度和有无唾液,1号有唾液,在37℃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加碘液不变蓝;而3号放到0℃下,淀粉没有被分解,故加碘液变蓝色。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C正确;
D、对比1和2,只有加入物质这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2号加入碘液变蓝,可以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D错误。
故选:D。
2.【解答】解:A、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A正确;
B、制作植物叶的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时,不需要染色就可看清叶片的结构,B错误;
C、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C正确;
D、37℃是消化酶最适宜的温度,因此用37℃的温水处理馒头碎屑和清水的试管,D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A正确;
B、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分解(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表示,表格中不同食物使水温度上升温度各不相同,说明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B正确;
C、实验过程中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食物燃烧不充分,有些热量没有被释放出来;加热过程中试管也吸收一部分热量等,实验所测出的食物的热价与它的实际热价要小,C错误;
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核桃仁释放能量使水温上升最高,所以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A、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A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如图,种子进行呼吸作用能放出二氧化碳,打开阀门,玻璃箱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使得蚕豆苗的光作用会增强,B正确;
C、利用此装置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D、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箱内壁有水珠,主要是因为叶片进行了蒸腾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里面的血液流动比较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里面血液流动比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从图中血液流动方向看出甲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静脉;乙血管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丙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因此是毛细血管。
故选:B.
6.【解答】解:A、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1号和3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同时4号试管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受到影响,滴加碘液后变蓝色,A正确;
B、试管1和试管4有两个变量唾液、温度,因此不可作为对照,B错误;
C、“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胃液中不含有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最后的实验现象均变蓝色,C错误;
D、1号和2号形成对照,实验结论是唾液将淀粉分解了,但是不能证明分解的产物是麦芽糖,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B、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B错误;
C、使用馒头碎屑的目的是能够充分发生反应,C正确;
D、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在该温度下,①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出现的实验现象是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色,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A正确;
B、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B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C正确;
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所以不同食物中的能量测定值与该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值不完全一致,D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A.由题干可知:温度在26℃时密西西比鳄孵化的雌性比例为零,因此不能说明温度低于26℃时密西西比鳄孵化的雌雄比例是相等的,错误。
BCD.由题干可知:在26℃﹣34℃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密西西比鳄孵化的雄性比例上升,温度高于34℃后密西西比鳄孵化后全部为雄性,温度会影响密西西比鳄孵化性别比例。随着全球温度升高,可能会影响密西西比鳄种族延续,正确。
故选:A。
10.【解答】解:A、因要“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所以要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等小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上面。A错误
B、2毛细血管是由血管1小动脉分支而来,它的血流速度最慢。B正确
C、图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在图中三种血管内的速度依次是1>3>2.C错误
D、2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①甲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甲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装置可验证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正确;
②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正确;
③甲组试管中石灰水遇到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正确;
④乙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失去了生命力,没有呼吸作用,错误。
故选:D。
12.【解答】解:A、实验甲和乙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甲潮湿(含一定水分)种子萌发,乙干燥缺水种子不萌发,因此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A错误;
B、乙、丙两组的变量是温度,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B正确;
C、种子是否能够萌发看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是否具备。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充足的营养。乙组也有个别种子没有萌发,可能是因为这些种子的胚被破坏了,C正确;
D、若将丙、丁两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因为有两个变量空气和温度,不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D错误。
故选:D。
13.【解答】解:A、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直接加热。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A错误。
B、若要观察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在盆栽植物茎的基部扎紧,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塑料袋内壁上会有水珠出现,若将一盆栽植物放到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放到在光下照几个小时,玻璃罩内水珠可能产生于土壤,B错误;
C、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其目的是保持蚯蚓体表湿润,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样做的意义是“保证蚯蚓正常的呼吸”。C正确;
D、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步骤应是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A、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将一块新鲜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萝卜细胞吸水变硬,质量变大,预期的结果与事实相反,A错误;
B、染色时,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预期结果合理,B正确;
C、用黑纸片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光照几小时后取下此叶片,脱色漂洗,往叶片上滴加碘液。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被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预期的结果与事实相反,C错误;
D、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预期结果不合理,D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A、种子数量均为100粒其目的是减小实验的偶然性,避免实验误差,A正确
B、1和2为一组,探究的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B错误
C、3号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缺少水分,对比1号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C错误
D、2和3号有两个变量:水分和温度,因此不能作为对照实验,D错误
故选:A。
16.【解答】解: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放置黑暗处24小时后,避免了光合作用的干扰。因此发现A袋能使锥形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而B袋不能使锥形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也能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故选:A。
17.【解答】解:A、此实验的变量是花生的不同品种,A错误;
B、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B错误;
C、甲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与乙果实的差为5.8毫米,由此可见,甲是大花生,乙是小花生,C正确;
D、甲样本个体间或乙样本个体间性状的差异是由于环境不同而引起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18.【解答】解:A、实验所需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因为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A正确;
B、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接种是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B正确;
C、接种前的培养皿要经过高温灭菌,目的是防止其它杂菌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为本实验需要一组高温灭菌后不做处理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D正确。
故选:C。
19.【解答】解: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应该是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消化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温度后(37℃),随温度升高,消化作用又逐渐减弱,即呈一弧形曲线,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0.【解答】解:据表中信息可见:甲与乙的变量是光照,可见该实验是探究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故选:C。
21.【解答】解:A、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C、该生物兴趣小组是想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其他条件要相同,所以甲与乙均放在阳光下,B错误;C正确;
D、该实验装置需要密封处理,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D正确。
故选:B。
二.解答题(共9小题)
22.【解答】解:(1)A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要验证这个结论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则对照实验装置中烧杯里的液体应为清水。在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玻璃罩中的天竺葵的叶子没有变色,仍是黄白色,而无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B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取一些植物,放在塑料袋中。在塑料袋中插一导管,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成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本装置应放在黑暗环境中,因此应选择黑色塑料袋。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C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此装置有不妥之处,塑料薄膜应只罩住植物,不应罩住花盆。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清水
(2)呼吸作用;黑色;浑浊
(3)塑料袋应该只罩住植物体(或植物的茎、叶部分)
23.【解答】解:(1)将此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滴加碘液后检测到的淀粉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而不是原来积累的淀粉。
(2)由分析可知,叶片甲缺少光照,不能制造淀粉,叶片乙缺少二氧化碳,不能制造淀粉,叶片丙能够制造淀粉,故图1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的叶片是丙。
(3)针对图1,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对于大棚里种植的草莓采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的措施提高产量。
(4)植物具有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3中的B蒸腾作用,保存植物体内的水分,促进植物成活。
(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故该大棚内的草莓要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强度要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由图可知,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B点。B点时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对应图丁中的5、6.
(6)图2中,A点光照为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当温度下降时,呼吸作用减弱,A点将上移。
(7)A到B这一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进行图丁中的3、4、5、6。
(8)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答案为:(1)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丙;
(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照强度;
(4)B;
(5)B;5、6;
(6)呼吸作用和蒸腾作;上移;
(7)3、4、5、6;
(8)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4.【解答】解:(1)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
.
棉桃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纤维素是有机物,它是由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转变成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生成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2)棉铃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3)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该毒蛋白基因移人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这种技术叫转基因技术。
(4)据图3可见:温度大于12℃时,棉花种子的萌发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
(5)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种子的数量太少,这样的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容易出现误差,应增加种子数量。
(6)种子萌发必须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具备了,没有萌发的原因应该是种子的自身条件不适宜,如胚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期或胚不是活的等。
(7)据图4可见:生产上使用200mg/kg的二氧化氯溶液喷施土壤,发病率最低,种植棉花效果最好。
故答案为:(1)子房;叶绿体;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多;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分解少。
(2)完全变态;
(3)转基因;
(4)12
(5)种子数量太少,应增加数量
(6)种子处于休眠期,胚失去活性(或胚不完整、发育不成熟,合理均可)
(7)200
25.【解答】解:(1)甲瓶的胚是死的,种子不萌发;丙瓶缺少空气,种子不萌发;丁瓶没有适宜的温度,种子不萌发;戊瓶缺少水分,种子不萌发;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乙号瓶与甲瓶对照,变量是胚的死活;乙瓶和丙瓶对照,变量是空气;乙瓶和丁瓶对照,变量是温度、乙瓶和戊瓶对照,变量是水;以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非生物因素有空气、温度、水分。
(2)甲瓶用煮熟的种子,胚已经死亡,所以不能萌发。
(3)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及供胚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外部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所以贮藏种子应该在低温、干燥、少氧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寿命。
(4)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乙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甲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乙的多,因此蜡烛会继续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5)根据图可知,AB段和FG段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保持不变,可推出小麦幼苗接受光照时对应的是BF段,C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小麦幼苗自C点开始积累有机物,E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故答案为:(1)4;空气、温度、水分;
(2)胚已经死亡;
(3)低温、干燥;
(4)甲瓶中蜡烛继续燃烧、乙瓶中蜡烛立刻熄灭;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5)BF;E。
26.【解答】解:(1)图一实验设计中:甲乙两组的变量是水分,乙丁两组的变量是空气,乙丙两组的变量为温度。甲缺少水分不萌发,乙有符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丙没有适宜的温度不萌发、丁没有充足的空气不萌发。所以图二中曲线对应的大豆种子萌发的装置是乙。若要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需要选择的实验装置是图一中的甲乙两组。甲乙两组的变量是水分。乙丙两组的变量为温度。探究的问题是: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吗?
(2)由图二可知,种子的鲜重明显增加的是I、Ⅲ阶段。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消耗大量有机物,导致干重下降,种子萌发首先吸收水分,第Ⅲ阶段种子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吸收水分。
故答案为:(1)乙;甲和乙;.缺少充足的空气(或氧气);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吗?
(2)I、Ⅲ;减少;吸收水分
27.【解答】解:(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光照,不能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不能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这一结论。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包括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甲组剪去根尖,乙组不做处理,然后将两组幼苗都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幼苗逐渐萎蔫,乙组幼苗生长正常,得出:根尖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C中有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非生物成分,有水草(生产者)、小鱼(消费者)、河泥中的微生物(分解者)等生物成分,可以较好地维持生态平衡。
(4)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将买来的干酵母用开水冲开,加入面粉中和成面团,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静置5个小时,结果妈妈说他的面团没有“发开”其中的原因是干酵母加入开水中,温度过高使得酵母菌失去活性。
(5)涨袋的原因是袋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涨袋的食品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故答案为:
(1)不能;因为温度不一致,有两个变量
(2)根尖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C;C中有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非生物成分,有水草(生产者)、小鱼(消费者)、河泥中的微生物(分解者)等生物成分,可以较好地维持生态平衡。
(4)干酵母加入开水中,温度过高使得酵母菌失去活性
(5)袋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涨袋的食品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28.【解答】解:(1)油比水轻,在量筒中的滴加油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量筒内的水分蒸发,排除量筒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
(2)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的数量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就多;B枝条没有叶片,蒸腾作用较弱,所以实验发现罩A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布满水珠。
(3)A和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说明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4)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所以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图二中⑥是气孔。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多数陆生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⑤]下表皮。
(5)图三中[2]表示气孔,是由一对[1]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1]保卫细胞有叶绿体,[3]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有叶绿体,有利于阳光的透入,所以[1]与[3]表皮细胞相比,[1]特有的结构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
(1)防止水分蒸发
(2)A
(3)叶
(4)⑥;⑤
(5)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
29.【解答】解:(1)图1中甲同学设计的食谱,缺少维生素,乙同学设计的食谱,大米饭中富含淀粉,红烧鲫鱼和肉丝富含蛋白质,青菜和青椒富含维生素。所以较合理的是乙;
(2)图2中过程①表示由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即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A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试管中的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A和D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比较B、C和D三支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则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
故答案为:
(1)乙;米饭;
(2)食物的消化(或消化);葡萄糖;氨基酸;
(3)变蓝色;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
30.【解答】解:(1)AB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暗处理后,再将A、B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并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A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B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如果将实验一中的装置B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
(2)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A瓶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因为该瓶内氧气被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了;D瓶起对照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在试管中滴加了适量的油滴,其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F塑料袋内的枝条除去其全部叶片;E塑料袋内的枝叶保持完整,因此蒸腾作用最旺盛,故水珠最多的应是E塑料袋。该实验说明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剪去部分枝叶或阴天移载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不变蓝;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黑暗
(2)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叶;剪去部分枝叶或阴天移载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共27页。
2021年山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6生物技术: 这是一份2021年山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6生物技术,共24页。
2021年广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