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
展开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B.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
C.橘子皮等厨余垃圾可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
D.农田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2.(2020秋•天门期末)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乔木、灌木和地上蘑菇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土壤→草→昆虫→食虫鸟”构成一条完整食物链
C.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流动的
D.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3.(2020秋•孝南区期末)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丁都是消费者
B.若此生态系统被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乙
C.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乙和丙的数量将增加
D.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乙→甲→丁→丙
4.(2020秋•孝感期末)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物质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代表分解者
B.甲、乙可以构成食物链
C.甲在生态系统中是可有可无的
D.能量可以在大气、甲、乙、丙间循环流动
5.(2021•宁波模拟)如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H占据3个营养级
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
⑤图中A、E均为生产者
⑥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6.(2021•阳信县模拟)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的DDT相对浓度为0.5×10﹣8,现发现各种生物体内均有不同浓度的DDT,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为A→E→B→C→D
B.几种生物中,D的相对数量最少
C.据表中数据不能判断食物链的结构
D.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作为人类的食物时营养也越丰富
7.(2020秋•崇阳县期末)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一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下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②表示呼吸作用
B.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了丙、丁的数量
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在乙这一级积累最多
8.(2020秋•密山市期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B.腐生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C.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
D.腐生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
9.(2020秋•云梦县期中)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②→③→⑤构成一条食物链
B.②③④⑤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④体内富集毒素最多
D.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10.(2020秋•云梦县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B.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11.(2020春•峡江县期末)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段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D.甲、乙、丙、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和分解者组成了生态系统
12.(2019秋•枣阳市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市白竹园寺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枣阳“沙河”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3.(2020•泸州)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以期通过十年的休养生息让长江重现昔日鸢飞鱼跃的美好景象。下列关于长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阳光、温度和水是影响长江鱼类分布的生物因素
B.长江生态系统能提供工农业用水,也能调节气候
C.实施禁渔可增加长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
D.通过禁渔能提高长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4.(2020•随州模拟)封江国家级湿地公园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溪流众多。山高林密,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高,为天然“氧吧”。毗邻随县城区仅15公里,景区内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杜鹃红,蕙兰香;夏季,林荫蔽日,清风徐徐;秋日,枫叶红遍,层林尽染;冬令,高山雪景,银装素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封江湿地公园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称为“地球之肾”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C.“虫→青蛙→蛇”是湿地里面常见的食物链,物质和能量沿此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湿地公园里面生物种类虽多,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加强保护
15.(2020•孝感)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丙→丁”这样一条食物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等组成
B.甲、乙、丙、丁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若该食物链所在的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丁体内的污染物最多
D.该食物链中的丁作为腐生性微生物可分解烂菜叶、橘子皮等厨余垃圾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6.(2020秋•茶陵县期末)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绿洲与蚂蚁”
1890年,慕尼黑森林仅剩下一小块可怜的“绿洲”,“绿洲”外树木的针叶全被松毛虫吞噬,当时“绿洲”中有六窝小蚂蚁却未被注意。70年后,一位德国生物学家解开了“绿洲”之谜:是六窝小蚂蚁保卫了“绿洲”。他发现:一窝森林小蚂蚁可达300万只,可守护方圆100平方米的“领地”,每天最多可消灭害虫十万条。蚁巢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小蚂蚁还能传播植物的花粉和种子,并消灭危害植物幼芽的食根虫,于是禽鸟和小兽就有了乐园。
(1)在这片“绿洲”上,蚂蚁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了 者的角色,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中 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维持 起了重要的作用。
(2)写出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 。
(3)若捕杀这六窝蚂蚁,这个“绿洲”生态系统结果会 。
(4)文中提到,“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就会“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这里的微生物主要是指 ,它们能将土壤中的 分解成 ,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 作用再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 。
三.解答题(共14小题)
17.(2021•襄阳模拟)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春季,农民通过播种育秧种植水稻,水稻的生殖类型属于 生殖。
(2)该食物网中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生物是 。
(3)水稻和猫头鹰细胞内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4)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构成。
(5)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水稻会 。
(6)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时,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18.(2021•襄阳模拟)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等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共创生态文明。如图为某绿色小院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示意图。请回答:
(1)人的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
(2)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3)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家兔与蔬菜相比,蔬菜没有 层次。
(4)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5)玉米种子的 含有丰富的淀粉等营养物质。
(6)推进绿色发展、共创生态文明有助于 、 、 。
19.(2021•湖北模拟)某校研修活动小组来到大草原,观察记录了生态系统中一些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甲;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影响小麦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
(2)图甲中的食物链有 条,猫头鹰和蛇之间存在 关系。
(3)当地环保部门对图甲的某一条食物链中相应生物体内含有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数据如表,那么丙代表的生物是 。
(4)图乙中共有9个实线箭头,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是 (填序号)。
20.(2021•黄梅县模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 。
(2)该食物链生物中含有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其与螳螂的关系为 。
(3)一般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蝉与黄雀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1.(2021•黄梅县模拟)如图一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中缺少的成分有 。
(2)该食物网中食物链有 条。
(3)图二中丙代表的生物是 ,该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原因是 。
(4)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某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22.(2020秋•襄州区期末)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除图甲所示两者之外,还应包括 。
(3)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捕杀而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 。
(4)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仅根据上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特点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 。
23.(2020秋•枣阳市期末)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请写出鼠所在的食物链中最短的一条 。
(2)在牧草→鼠→狐狸→鹰这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是 。
(4)如果草原生态系统因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5)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的各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当乙的数量减少时,受到危害最严重的生物是 。
A.甲
B.丙
C.丁
24.(2020秋•应城市期末)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 。
(2)鼠以草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 ,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对生物是有影响的,图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 关系。
(3)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有毒物质的污染,草和狐相比较,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 。
(4)在生态系统中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5.(2020秋•黄冈期末)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3)图中生物B与C的关系是 。
(4)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用字母表示)。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 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6.(2020秋•枣阳市期末)如图是真菌、细菌及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②过程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
(2)③过程依靠分解动物、植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作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27.(2020秋•黄石港区期末)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是生产者; 属于生物因素(填编号)。
(2)该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请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 。
(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能量流动。
28.(2020秋•荆门期末)如图为我市某地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此图示中生物部分还缺少 ,非生物部分还缺少 等。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蛇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
29.(2021春•黄冈月考)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迪。如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⑥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杂食性鸟与蛇的关系是 。
(2)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1中还需要补充的生物部分是图2中的 (填字母)。若图2中的食物链对应图1中的某条含昆虫的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 。
(3)图2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填字母),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
30.(2020秋•枣阳市期末)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 条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
(2)绿色植物能够制造有机物,作为 成分;细菌和真菌作为 成分,将枯枝败叶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3)图中加入阳光、空气、土壤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 。
(4)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则它们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鸟 虫。(用箭头表示)
(5)一般情况下,虫与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A、沙漠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正确;
C、橘子皮等厨余垃圾可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正确;
D、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正确。
故选:A。
2.【解答】解:A、蘑菇是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A错误。
B、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不包括土壤,“草→昆虫→食虫鸟”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B错误。
C、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是循环流动的,C错误。
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才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但这种相对稳定是有条件的,即外界干扰没有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一旦超过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在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数量最少的是最高级消费者。因此,图中丙是生产者,甲、乙、丁都是消费者。A正确;
B、通过A分析可知,图中食物链为:丙→丁→甲→乙,所以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乙。B正确;
C、如果甲的数量增加,甲以丁为食,丁的数量会减少;丁以丙为食,丁减少了,丙会增多;乙以甲为食,甲增多,乙也会增多。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乙和丙的数量将增加。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图中食物链为:丙→丁→甲→乙。D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A、图中乙有箭头指向丙,甲也有箭头指向丙,说明丙是分解者;A错误;
C、甲指向乙的箭头代表的是甲被乙捕食,所以甲、乙可以构成食物链,B正确;
C、甲指向乙的箭头代表的是甲被乙捕食,所以甲是生产者(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C错误;
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能循环,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①该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E→G→H、E→F→G→H、E→B→F→G→H、E→B→D→C、A→B→F→G→H、A→B→D→C、A→D→C、A→C,①错误;
②H占据3个营养级: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②正确;
③G和F之间有竞争和捕食关系,③正确;
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H中,④错误;
⑤A和E均能固定的太阳能,均属于生产者,⑤正确;
⑥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产者的数量相对稳定,⑥错误。
故选:D。
6.【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几种生物体内DDT浓度/×10﹣6由少到多依次是A、E、B、C、D,而BC的DDT浓度十分接近,二者可能属于一个营养级,因此,这五种生物的食物链关系可能是A→E→(B或C)→D.错误;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几种生物中D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可能是生物D,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食物链的结构,错误;
D、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作为人类的食物时有毒物质越多,对人体越不利,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由图可知,乙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乙为生产者;而乙和丙遗体和排泄物都被甲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判断甲为分解者;丙、丁直接或间接地以乙(植物)为食,同时,丙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丙、丁为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呼吸作用。
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该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该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该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丁的营养级的最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D错误。
故选:D。
8.【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因此,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故选:B。
9.【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为:②树→③虫→④鸟。A错误;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②③④⑤构成了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④鸟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C正确;
D、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错误;
B、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错误。
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正确。
D、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A正确;
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甲、乙、丁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B错误;
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甲、乙、丙、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和分解者组成了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新市白竹园寺的所有植物只是一部分生产者,还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枣阳“沙河”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B正确。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
D、“虾米→小鱼→大鱼”中没有生产者,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A、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阳光、温度和水是影响长江鱼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A错误;
B、长江生态系统是淡水生态系统能提供工农业用水,同时水分蒸发也能调节气候。B正确;
C、鱼是动物,在长江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实施禁渔可增加长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C正确;
D、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所以,通过禁渔能提高长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A。
14.【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封江湿地公园有生物也有环境,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称为“地球之肾”,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正确。
C、食物链的正确写法中起始点是生产者,而“虫→青蛙→蛇”第一营养级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可改成“草→虫→青蛙→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循环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湿地公园里面生物种类虽多,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加强保护。D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A正确;
B、生态系统各植物的种群数量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甲→乙→丙→丁”食物链中,甲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丁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C正确;
D、食物链指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在“甲→乙→丙→丁”食物链中,丁是消费者,不能分解烂菜叶、橘子皮等厨余垃圾,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6.【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蚂蚁每天最多可消灭害虫十万条,表明蚂蚁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蚂蚁。
(3)若捕杀这六窝蚂蚁,会造成害虫,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毁坏森林。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 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若人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将最终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这个“绿洲”生态系统结果会生态平衡被破坏。
(4)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无机环境,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再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的循环。
故答案为:
(1)消费者;食物链;生态平衡
(2)植物→虫→蚂蚁
(3)生态平衡被破坏
(4)腐生性细菌和真菌; 有机物;无机物;光合作用;物质循环
三.解答题(共14小题)
17.【解答】解:(1)春季,农民通过播种育秧种植水稻,水稻的生殖类型属于有性生殖;
(2)蝗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3)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4)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水稻→鸟类→蛇→猫头鹰。共5条;
(5)猫头鹰捕食田鼠,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减少;
(6)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有性;
(2)蝗虫;
(3)线粒体;
(4)5;
(5)减少;
(6)自我调节。
18.【解答】解:(1)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所以,人的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3)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因此,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家兔与蔬菜相比,蔬菜没有系统层次。
(4)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图中的食物链:玉米→家禽→人,蔬菜→家禽→人,玉米→家畜→人,蔬菜→家畜→人,蔬菜→人,玉米→人。
(5)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所以玉米种子的胚乳含有丰富的淀粉等营养物质。
(6)推进绿色发展、共创生态文明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1)废物
(2)细胞
(3)系统
(4)玉米→家禽→人(合理即可)
(5)胚乳
(6)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19.【解答】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草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小麦→鼠→猫头鹰 小麦→鼠→蛇→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2条食物链。猫头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所以此蛇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丙→甲,图1中有四个营养级的生物是小麦→鼠→蛇→猫头鹰,因此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蛇。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因此,二氧化碳是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的。即图中的⑥。
故答案为:
(1)生态因素;
(2)2;捕食和竞争;
(3)蛇;
(4)⑥。
20.【解答】解:(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太阳能。
(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该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黄雀,因此该食物链生物中含有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黄雀,其与螳螂的关系为捕食。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故答案为:(1)太阳能
(2)黄雀;捕食。
(3)自动调节
21.【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一所示为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3)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二中的丙是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的毒素最多,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鹰。该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原因是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
(4)此实验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乙叶片,遮光部分(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甲叶片A和B的变量是水,将主脉切断后,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A处,A处因为无法得到原料而停止了光合作用,因此淀粉无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B处在切断部位以下,因此能得到导管输送来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处能产生淀粉,滴碘液变蓝色,可以得出结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为:
(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5
(3)鹰;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
(4)C。
22.【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一条是:草→鼠→猫头鹰.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除图甲所示两者之外,还应包括分解者;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若人们大量捕捉蛇,青蛙会由于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加,导致食草昆虫减少,进而控制青蛙的数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据表中数据可见: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故答案为:
(1)草→鼠→猫头鹰;
(2)分解者;
(3)调节能力;
(4)递减。
23.【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不体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其图中可以发现4条食物链:①牧草→人工放养的牲畜→人;②牧草→昆虫→食虫鸟→鹰;③牧草→鼠→鹰;④牧草→鼠→狐狸→鹰。其中鼠所在最短的食物链是:牧草→鼠→鹰。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内,营养级越高其生物的数量就越少。在牧草→鼠→狐狸→鹰这条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获得能量最少的应该是鹰。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是草原生物数量和种类少。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是生物导致了环境的变化,所以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 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图二所示的食物链:丙→甲→乙→丁,乙数量减少时,丁因食物减少而减少。故选C。
故答案为:(1)牧草→鼠→鹰;(2)鹰;(3)结构简单,生物种类少;(4)生物影响环境;(5)C。
24.【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因此,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鼠以草为食,获得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图示生态系统中,鹰捕食蛇,故为捕食关系,又鹰和蛇都捕食鼠,故又是竞争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和在生物体内难易分解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动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越高。在此生态系统中,狐比草的营养级要高,所以,体内有毒物质较多的是狐。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即,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则短时间内草捕食者食草昆虫的数量会增加,所以草的数量将会减少,一段时间后又趋于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营养; 捕食和竞争;
(3)狐;
(4)物质和能量;
(5)减少;自我调节。
25.【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A→B→E,A→B→C→E,A→C→E,A→D→E,共4条。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图中生物B和C都以A为食,C还捕食B,所以B与C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该食物网中E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4
(2)分解者
(3)捕食和竞争
(4)E
(5)相对稳定
26.【解答】解:(1)植物通过①过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动物通过②过程释放二氧化碳,因此②表示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
(2)③过程依靠分解动物、植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腐生,它们能将残枝、败叶、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分解者,其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呼吸作用;(3)腐生;(4)分解者。
27.【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是非生物成分,因此,图中A属于生产者,B和C属于消费者,D属于分解者.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2)、(3)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止,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此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树→虫→鸟,即:A→B→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而获得能量的最多来源是太阳能.
故答案为:(1)A; ABCD
(2)A→B→C
(3)物质循环
28.【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太阳能是非生物成分,所以此图示中生物部分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部分还缺少空气、水等;
(2)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4条食物链,即水稻→鼠→蛇,水稻→昆虫→鸟→蛇,水稻→昆虫→蛙→蛇,水稻→家畜,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四营养级,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所以蛇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即水稻→鼠→蛇。
故答案为:
(1)分解者;空气、水;
(2)4;三、四;水稻→鼠→蛇。
29.【解答】解:(1)图一中杂食性鸟吃昆虫,蛇也吃昆虫,两者是竞争关系;蛇又吃杂食性鸟,两者又是捕食关系。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F分解者和A非生物成分。 图中存在的含昆虫的食物链是E植物→D昆虫→C杂食性鸟→B蛇,则C对应的生物是杂食性鸟;
(3)有害物沿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浓度增加,图二中存在的食物链是E→D→C→B,B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是⑤光合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是①②③④⑥。
故答案为:
(1)捕食和竞争。
(2)F;杂食性鸟;
(3)B;⑤;①②③④⑥。
30.【解答】解:(1)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与非生物成分(太阳),因此图中有1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虫→鸟),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绿色植物。
(2)绿色植物能够制造有机物,作为A(生产者)成分;细菌和真菌作为D(分解者)成分,将枯枝败叶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
(3)图中加入阳光、空气、土壤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4)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则它们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鸟←虫。
(5)“一般情况下,虫与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1; 绿色植物
(2)A;C
(3)生态系统
(4)←
(5)自动调节
检测对象
A
B
C
D
E
DDT浓度/×10﹣6
0.005
0.48
0.5
5.5
0.04
生物体
甲
乙
丙
丁
重金属含量(mg•kg﹣1)
6.1
0.05
0.8
0.003
种群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0.48
2022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解析版,共27页。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 这是一份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共23页。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