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展开A.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B.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C.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D.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2.(2021•葫芦岛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请根据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甲、乙、丙三条血管各属于( )
A.小动脉 小静脉 毛细血管
B.小静脉 小动脉 毛细血管
C.毛细血管 小动脉 小静脉
D.小静脉 毛细血管 小动脉
3.(2021•广东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苹果进行了“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的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苹果皮与皮肤具有相同的结构
B.75%的酒精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
C.皮肤能完全抵挡病原体进入人体
D.皮肤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二道防线
4.(2020秋•新丰县期末)鼠妇通常生活生长在潮湿、温暖且隐蔽的地方。如图最适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装置是( )
A.B.
C.D.
5.(2020秋•宝安区期末)芦笋的呼吸强度极高,采后难于长期贮藏,为此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对芦笋呼吸强度的影响,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芦笋采后呼吸强度不断降低
B.采后第一天高温的呼吸强度降幅低于低温
C.低温环境下芦笋呼吸强度处于较高的水平
D.在一定范围内,芦笋更适于高温储存
6.(2020秋•高明区期末)下述实验方案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A.阴暗 湿润土壤B.阴暗 干燥土壤
C.明亮 干燥土壤D.明亮 湿润土壤
7.(2020秋•盐田区期末)对于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纸片遮盖的区域起到对照作用
B.叶片在酒精的处理下变成橙黄色
C.选取实验材料后直接在阳光下照射处理
D.盛放有酒精的小烧杯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8.(2020秋•盐田区期末)下列装置用于探究种子萌发时相关物质的变化,其中甲瓶放入萌发的种子,乙瓶放入等量煮熟的种子,将两瓶置于合适的温度放置24小时后打开瓶盖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瓶中发生了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乙瓶证实甲瓶的结果是由萌发种子所致
C.煮熟的种子用量可以不同于萌发的种子
D.此实验不能证明甲瓶产生了二氧化碳
9.(2020秋•中山市期末)小明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了少许盐粒和砂糖,放入3只蚂蚁进行观察,他发现蚂蚁最终都停留在砂糖旁边,于是得出结论,蚂蚁喜欢甜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不同的蚂蚁
B.蚂蚁喜欢甜食是学习行为
C.蚂蚁利用触角等感觉器官选择食物
D.为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应改用1只蚂蚁做一次实验
10.(2020秋•顺德区期末)“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播种同一批种子,有少部分种子始终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土壤贫瘠B.缺少水分C.温度过低D.胚已死亡
11.(2020秋•高明区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其中不恰当的地方是( )
A.蚯蚓数量B.光照条件C.温度D.土壤
12.(2020秋•顺德区期末)某生物制药公司为了检验甲、乙、丙三种新型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杀灭效果,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纸片①的目的是与纸片②③④形成对照
B.培养基中必须添加细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
C.纸片周围形成无菌圈是因为药物杀死了肺炎链球菌
D.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杀菌效果最好的药物是丙
13.(2020秋•罗湖区期末)某同学为了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如图的装置进行了实验,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打,开阀门并往瓶子里注入清水后发现,甲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结果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
B.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如果将两个装置都密封,实验会更快效果也更好
D.若乙的石灰水稍浑浊,说明煮熟的种子呼吸较弱
14.(2020秋•澄海区期末)某实验小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
A.AB.BC.CD.D
15.(2020秋•澄海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种子萌发消耗氧气的装置是( )
A.B.
C.D.
16.(2020秋•惠城区期末)实验研究:“一块玉米田被一分为二,其中一半种植基因改造玉米并使用新的强力除草剂,另一半则种植传统玉米及施用传统除草剂。”该实验设计的不严谨之处是( )
A.不符合等量对照实验原则
B.不符合平行重复原则
C.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D.不符合随机原则
17.(2020秋•福田区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分组情况及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B.该探究实验只形成1组对照实验
C.A组与D组对照可探究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D.B组与C组对照可探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8.(2020秋•花都区期末)某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设置了A、B两组,各放入10只鼠妇,10分钟后记录实验数据(具体见下表)。该实验研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照B.温度C.湿度D.空气
19.(2020秋•福田区期末)“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B.煮熟叶片中的蛋白质
C.煮熟叶片中的淀粉D.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0.(2021•广东模拟)关于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保持湿润
B.用高倍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C.观察过程中,血流速度最快的是毛细血管
D.红细胞呈单行移动的血管是动脉
21.(2021•广东模拟)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B.结果是①号试管内会出现蓝色
C.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D.将①②放在室温下实验即可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2.(2020秋•宝安区期末)我国特有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崖柏的种子对环境变化的抵御能力差,需要进行人工播种育苗。为了给崖柏人工播种育苗生产提供参考,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如图实验结果,据此回答:
(1)崖柏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种子中的 。
(2)在研究温度影响种子萌发的实验中,每组随机选取等量的崖柏种子,目的是 。
(3)根据图甲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发芽率越 。据实验结果推测:崖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
(4)光照对有些植物种子萌发是必不可少的,而对有些植物影响不大,根据图乙推测:光照 (填“是”或“不是”)崖柏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3.(2020秋•封开县期末)请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回答:
(1)如图①所示,把天竺葵放到 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天竺葵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图③中,把叶片放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酒精的颜色会变为 色。
(3)图④所示,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成 色,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4)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制造有机物,同时吸收大气中的 ,释放 ,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4.(2020秋•新兴县期末)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四只(A、B、C、D)1月龄小鼠(身体健康状况相当),在设计相同的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 行为。
(2)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小鼠应处于 (填“饱腹”或“饥饿”)状态。
(3)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小鼠走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越来越 ,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 (填“强化”或“弱化”)。
(4)若将这四只小鼠放入自然环境中,请你推测小鼠 (填小鼠编号)获取食物的能力可能最强,理由是 。
(5)该兴趣小组把小鼠换成小鸡,发现小鸡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 ,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5.(2020秋•龙岗区期末)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请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实验中,盆栽银边天竺葵事先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是为了 。把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 。经过一系列正确处理、滴加碘液后,实验叶片的 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银边天竺葵的银边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 中进行。
(2)图2所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中,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 。你觉得这次实验能否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3)图3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逐渐变 ,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4)图4装置中蜡烛熄灭,说明种子呼吸消耗了 。
(5)在图1所示的过程中,与图5中的d对应的物质是 。
26.(2020秋•惠来县期末)如图是“绿色植物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据图回答问题:(在[]中填入相应序号,在横线上填入相应文字)
(1)图①表示 这一过程,其作用是 。
(2)图①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 。说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 。
(3)图②中叶片一部分背腹面均遮光,其目的是 。
(4)图④中能使叶片脱色的液体是 。
(5)图⑥中滴加的试剂是 ,图⑦中[ ]变蓝,[ ]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若将实验叶片变蓝部分做成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变蓝的结构是细胞质中的 这一结构。
(6)写出本实验用到的一种玻璃实验器材的名称 。
27.(2021•阳东区校级一模)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艾窝窝”是北京传统的清真小吃。它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写道:“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关于艾窝窝的一首民谣道出了它的做法:“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其特点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黏软,口味香甜。
(1)请你分析“艾窝窝”的食材,包括:①糖类,② ,③ 三大能源物质,以及维生素B1,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2)人体摄食“艾窝窝”后,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易于下咽。通过生物课所学知识,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注:艾窝窝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的有无)
①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除了唾液的有无以外,其余条件应 。该实验的变量是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 号试管。
②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 两组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③若要利用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如表实验方案中的A处进行补充完善 。
(3)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条曲线是淀粉的消化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在阶段 (填字母),即 结构中被消化的。
28.(2021春•新丰县月考)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克•雷迪不相信腐肉能生蛆,做了两组实验,其中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1)在这组实验中,他在两个瓶子里放进相同的新鲜肉块,甲瓶瓶口用纱布封起来了,乙瓶瓶口没有封起来,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实验的变量是 。
(2)过了几天,敞口的、苍蝇能自由出入的乙瓶中的肉长出了蛆;而用纱布封起来了的甲瓶,却没有长出蛆来。他由此得出结论: 。
(3)由此可以看出,雷迪的实验大大动摇了 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
29.(2020秋•惠城区期末)实验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鼠妇常生活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下,那里的土壤是潮湿的,因此我们可以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1) :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 .
(3)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十只鼠妇,干土,湿土,铁盒,纸板.
实验设计:在铁盒内一边放上 ,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 .这样在铁盒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实验.
(4)实施计划:全班分为8个组进行实验,为什么实验后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
(5)得出结论: .
(6)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 .
30.(2020秋•澄海区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
31.(2020秋•蓬江区校级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先将一块新鲜的面包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相同的洁净培养皿中,再将三个装置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处理(其他条件都相同)。
(1)该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的环境条件是 和 。甲和丙可以形成对照实验吗? (填“可以”或“不可以”)。
(2)该生物兴趣小组将3个装置放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的目的是 。一段时间后,装置 中的霉菌数量最多。由此,你认为面包应放在 和 的环境条件下保鲜最好。
(3)根据本实验所提供的材料,该生物兴趣小组若想进一步探究“有机物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该再设计一个装置,在洁净的培养皿中 (填“放入”或“不放入”)面包,其他条件与装置 相同,这样做符合 原则。
2021年广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解答】解:A、根据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滴加碘液,检验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A正确;
B、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B正确;
C、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需用碘液将细胞核染成深色,而不是检验是否产生淀粉,C错误;
D、玉米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碘酒,会变蓝的部分是胚乳,D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里面的血液流动比较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里面血液流动比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从图中血液流动方向看出甲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静脉;乙血管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丙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因此是毛细血管。
故选:B.
3.【解答】解:A、苹果皮神属于保护组织,皮肤属于上皮组织,结构不同,A错误;
B、据表中实验现象可见:75%的酒精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B正确;
C、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能抵挡病原体进入人体,但是不能完全抵挡,C错误;
D、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其它条件如水分、温度等都相同且适宜。
A、都在明亮的环境中而且唯一的变量是水分,A错误;
B、都在阴暗的环境中而且唯一变量是水分,B错误;
C、都在潮湿的环境中而且唯一的变量是光,C正确;
D、唯一的变量是光,但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都在干土中会影响鼠妇的活动,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据表中数据可见:在温度为25℃时,芦笋采后第6天比第5天呼吸强度高,在温度为15℃时,芦笋采后呼吸强度变化无规律,A错误;
B、据表中数据可见:第一天高温的呼吸强度降幅为21.7,第一天低温的呼吸强度降幅为33.3,可见采后第一天高温的呼吸强度降幅低于低温,B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见:高温环境下芦笋呼吸强度处于较高的水平,C错误;
D、据表中数据可见:低温环境中芦笋的呼吸作用较弱,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芦笋更适于低温储存,D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小强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数量、温度、湿度、土壤干湿度等。因此表中实验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明亮、湿润土壤。
故选:D。
7.【解答】解:A、黑纸片遮盖的区域的叶片示未遮盖区域的叶片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组,因此黑纸片遮盖的区域起到对照作用,A正确;
B、叶片中的叶绿素能溶解酒精中,因此在酒精的处理下会变成黄白色,B错误;
C、选取实验材料后需要进行暗处理,除去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盛放有酒精的小烧杯应隔水进行加热,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小烧杯会引起酒精燃烧,发生危险,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A、甲瓶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发生了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正确;
B、乙瓶蜡烛不熄灭,说明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没有消耗氧气;而甲瓶蜡烛熄灭是由于种子萌发,吸收了氧气。能证明甲瓶蜡烛熄灭由萌发种子呼吸作用所致。B正确;
C、为了保持变量唯一,煮熟的种子和萌发的种子用量相同。C错误;
D、甲瓶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吸收了氧气,瓶中没有氧气。此实验不能证明甲瓶产生了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A、在一个培养皿两端分别放了少许盐粒和砂糖,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的味道。A错误;
B、觅食行为从行为获得方式来看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蚂蚁喜欢甜食是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蚂蚁的触角有触觉和嗅觉作用,可见蚂蚁利用触角等感觉器官选择食物,C正确;
D、用1只蚂蚁数量少,偶然性较大,实验结果不够准确,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一批种子同时播种,有少部分种子始终没有萌发,原因可能是种子自身原因:胚已经死亡。
故选:D。
11.【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水分,除水分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蚯蚓数量、温度、光照条件等,所以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B光照条件,均改为阴暗。
故选:B。
12.【解答】解:A、纸片①和②,①和③,①和④分别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设置①与②③④是为了形成对照,正确;
B、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因此在培养基上必须添加细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正确;
C、纸片周围形成了无菌圈,是因为药物杀死了肺炎链球菌,正确;
D、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有菌落生长,①处阴影部分最多,说明对肺炎链球菌杀灭效果最差的是①,②处阴影部分最少,说明对肺炎链球菌杀灭效果最佳的药物是甲,错误。
故选:D。
13.【解答】解: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萌发的种子,放出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煮熟的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因此证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故选:A。
14.【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的数量、温度、湿度等。所以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是选项C温度,均改为相同,如20℃。
故选:C。
15.【解答】解:A、氧气的特性是能使快要熄灭的蜡烛重新燃烧,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种子萌发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因此把快要熄灭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熄灭了,可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A正确。
B、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此图能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C错误。
D、此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D错误。
故选:A。
16.【解答】解: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每块玉米田被一分为二。其中一半种植基因改造玉米并使用新的强力除草剂,另一半则种植传统玉米及施用传统除草剂。这样设计有玉米品种和除草剂质量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故选:C。
17.【解答】解:A、A与D唯一变量是水分,B与D唯一变量是光照,C与D唯一变量是温度,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A错误;
B、该探究实验A与D唯一变量是水分,B与D唯一变量是光照,C与D唯一变量是温度,因此可形成3组对照实验,B错误;
C、通过对表中的内容分析可知,A与D存在唯一的变量﹣﹣水分,其它因素都相同,因此A组与D组对照可探究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C正确
D、B组与C组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光照,因此不能探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D错误
故选:C。
18.【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此题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设计,表格信息中主要是土壤湿度不同,其它条件光线、温度等均相同,因此他探究的问题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故选:C。
19.【解答】解: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够好,尤其容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故选:D。
20.【解答】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时,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保持湿润,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正确。
B、把小鱼的尾鳍盖上载玻片,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错误。
C、观察过程中,血流速度最快的是小动脉,错误。
D、红细胞呈单行移动的血管是毛细血管,错误。
故选:A。
21.【解答】解:A、①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唾液,②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清水,两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A正确。
B、②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结果是②号试管内会出现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内会出现蓝色。B错误。
C、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而不是葡萄糖。C错误。
D、将①②放在37℃的环境下实验,此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D错误。
故选:A。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2.【解答】解:(1)崖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2)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在研究温度影响种子萌发的实验中,每组随机选取等量的崖柏种子,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
(3)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发芽率越低。据图可推测:崖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
(4)据图乙可见:崖柏种子在有光和黑暗条件下都能萌发,说明光照不是崖柏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1)胚乳
(2)保证单一变量
(3)低;20
(4)不是
23.【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①暗处理→②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③酒精脱色→④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1)①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③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④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观察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得出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
(4)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叶片遮光部分作为实验组,见光部分作为对照组,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故答案为:(1)黑暗;
(2)酒精;绿
(3)蓝;淀粉
(4)光
(5)二氧化碳;氧气
24.【解答】解:(1)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
(2)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实验前要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四只小白鼠用的时间随着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即小鼠走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4)四只小鼠经过5次训练后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说明此类行为存在个体差异。由图表中可以得出C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最短,因此若将这四只小鼠放入自然环境,请推测C小鼠获取食物能力可能最强,理由是在同样迷宫中寻找食物用时最少。
(5)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小鸡,小鸡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故答案为:(1)学习
(2)饥饿
(3)短;强化
(4)C;在同样迷宫中寻找食物用时最少
(5)高等;遗传物质;
25.【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实验中的叶片部分曝光和部分遮光,目的是形成对照。见光处变蓝,原因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遮光处不变蓝,这组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的银边部分和绿色部,变量是叶绿体,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2)氧气有助燃的性质,用快要熄灭的细木条伸进管口,发现细木条复燃,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金鱼藻在暗室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带火星的小木条不会复燃。
(3)图3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图4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5)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5中的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水。
故答案为:(1)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对照;见光;叶绿体
(2)用快要熄灭的细木条伸进管口,发现细木条复燃,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不能;金鱼藻在暗室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浑浊
(4)氧气
(5)水
26.【解答】解:(1)图中①是暗处理,在该实验中,将盆栽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把叶片内的淀粉已被运走耗尽;
(2)天竺葵在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天竺葵在暗处放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3)叶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
(4)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如图中的④所示。
(5)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由图可知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将实验叶片变蓝部分做成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变蓝的结构是细胞质中的叶绿体。
(6)实验中用到的玻璃器皿有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
故答案为:(1)暗处理;把叶片内的淀粉已被运走耗尽;
(2)浑浊;二氧化碳
(3)形成对照
(4)酒精
(5)碘液;c;b;光;叶绿体
(6)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
27.【解答】解:(1)“艾窝窝”的食材,包括: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三大能源物质,以及维生素B1,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2)①1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其它条件相同,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②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除了对照性原则,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过程时还应该满足的另外两个原则是:温度相同,唾液量相同;
③若要利用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遵循变量唯一原则,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因此A处应是2mL唾液;
(3)图2中,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D小肠。乙曲线从口腔就开始下降,表示是淀粉的消化。丙曲线从胃开始下降,表示是蛋白质的消化。甲曲线下降的最晚,从胃后边的D小肠才开始下降,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
故答案为:(1)蛋白质;脂肪
(2)①相同;唾液的有无;2;②1、3;③2ml唾液
(3)乙;D;小肠
28.【解答】解:(1)将腐肉分别放入两个瓶子里,甲瓶口密封了(苍蝇不能飞入),乙瓶口没有密封(苍蝇能飞入),因此,在实验中他设计的变量是苍蝇的有无.这样可以形成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令人信服.
(2)密封了的瓶子里没有蛆和苍蝇产生,那些敞口的、苍蝇能自由出入的瓶中的肉都长出了蛆.说明蛆是由苍蝇产生的,腐肉是不会生蛆的.
(3)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雷迪的实验大大动摇了自然发生论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
故答案为:(1)设置对照;苍蝇;
(2)腐肉不能生蛆;
(3)自然发生论.
29.【解答】解:(1)通过阅读题干可知,产生的疑问是: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这是探究实验的提出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也可以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
(3)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十只鼠妇,干土,湿土,铁盒,纸板”.
实验设计:在铁盒内一边放上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干土.这样在铁盒就形成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实验后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5)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6)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将鼠妇放回大自然或放回原处.
故答案为:
(1)提出问题;
(2)潮湿的环境中;
(3)湿土;干土;潮湿;干燥;对照;
(4)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使实验结果尽量准确;
(5)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6)将鼠妇放回大自然或放回原处.
30.【解答】解:(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甲装置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装置中有氢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乙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 故答案为:(1)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乙;二氧化碳
(2)黑暗;光合作用
31.【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表中的甲和乙,有一个变量有无水分,可以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表中的乙和丙,只有一个变量,变量是温度,可以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因此该实验所探究的实验变量有2个(水分、温度);甲和丙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因为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
(2)将3个装置都暴露在空气中,是为了让空气中的霉菌孢子落到面包上,相当于“接种”,因此小红将3个装置放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的目的是让空气中的霉菌孢子落在面包上。乙装置既有霉菌生存需要的温度,也有霉菌生存需要的水分,因此霉菌的数量最多。从实验可知,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因此面包保鲜可将其放在低温和干燥的地方。
(3)若想进一步探究‘有机物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机物(面包),除“有机物(面包)”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在培养皿中不加面包,滴入少量水,放在室温下,其余条件均与装置乙相同。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不可以;
(2)让空气中的霉菌孢子落在面包上;乙;低温;干燥;
(3)不放入;乙;单一变量。
分组
1号苹果
2号苹果
3号苹果
4号苹果
处理方式
果皮完好
果皮完好,洗净后涂上苹果腐烂物
划破果皮多处,并将苹果腐烂物涂在伤口处
划破果皮多处,并将苹果腐烂物涂在伤口处,再用75% 的酒精涂抹所有伤口
实验结果
不腐烂
几乎不腐烂
严重腐烂
中度腐烂
项目
温度℃
采后日数
0
1
2
3
4
5
6
呼吸强度
25
164.9
143.2
81.8
82.6
73.9
56.1
66.2
15
140.6
107.3
50.1
58.3
60.8
35.5
41.4
组别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5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5
①
25
②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
B
C
D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20只
明亮
10
适宜
20只
阴暗
20
适宜
组别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A
干燥的纱布,25℃的温箱,光亮
种子不萌发
B
湿润的纱布,25℃的温箱,遮光
种子萌发
C
湿润的纱布,4℃的冰箱,光亮
种子不萌发
D
湿润的纱布,25℃的温箱,光亮
种子萌发
非生物因素
光照
温度
湿度
10分钟后鼠妇数量(只)
A组
无
25℃
干土
2
B组
无
25℃
湿土
18
1月龄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8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55
32
28
D
155
95
68
53
42
平均值
117.3
89.5
69.8
49.0
39.3
组别
1
2
3
4
艾窝窝碎屑或
艾窝窝块
适量艾窝窝碎屑
适量艾窝窝碎屑
适量艾窝窝块
适量艾窝窝碎屑
唾液/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A
温度
37℃
100℃
加入碘液
5滴
装置
甲
乙
丙
实验步骤
①
不滴水
滴入少量的水
滴入少量水
②
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暴露30秒后,盖上培养皿盖
③
室温培养
室温培养
低温培养
2022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6生物技术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6生物技术解析版,共22页。
2021年广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7人体健康: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7人体健康,共23页。
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8生物实验,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