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展开2021年承德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本卷共23题,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河原宏在《近代日本的亚洲认识》一书中指出:“由于□□□□的胜利,日本朝野认为中 国不再是日本近代化的竞争对手,所以对中国和朝鲜来说,无论是在文明方面还是在军事装备方面,日本都已经成为一个应当崇拜和敬服的‘先进大国’,日本今后要充当‘东洋的盟主’。” 材料中“□□□□”应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2. 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 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B.实现了民族独立
C.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结束了封建帝制
13.蒋介石在1931年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倭寇果趁……内部分裂之时来侵略我东北省矣!”“余唯有鞠躬尽瘁然后而己……报我民族!此篇日记应写于
A.九一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D.南京大屠杀后
14.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150个重点工程项目
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我国
A.各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国的转变
15.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签立“生死契约”, 做法实行分田到户。他们的
A.结束了“大跃进”B.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是“左”倾冒进主义借误
16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到18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 较精细的分工,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了一批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技术工人……牛顿提 出力学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理论成果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自然科学取 得了长足进步,同时英国长期的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形成了庞大的无产者队伍, 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材料论述了工业革命的
A.背景B.经过C.结果D.影响
17. 1492年,今美国境内的土著人口超过500万,到1600年,土著居民人数仅有60万。与之 相对的是,欧洲移民后裔的数目增长到了500万,同时还增加了100万非洲奴隶的后裔。美国 境内人种结构的变化源于
A.文艺复兴B.三角贸易C.殖民扩张D.独立战争
18.俄国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后,农民实现人身自由,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 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进行诉讼,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由此可见农奴制改革
A.维护了国家统一B.人民拥有了无限权利
C.加重了人民负担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19.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提到的军事行动是
A.敦刻尔克撤退B.中途岛海战C.诺曼底登陆D.日德兰海战
20.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仍能制造出4万架飞机、3 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
A.苏联人民为二战做出巨大贡献B.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比例失调
C.苏联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D.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
21.“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前,苏联问题己经是积怨己深,戈尔巴乔夫之所以改革,其最初的目的也是想通过改革,快速解决苏联社会比较严重的各种社会矛盾,因为操之过急,改革没有成功,苏联走向灭亡。但从根本上讲,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只是苏联崩溃的催化剂。”作者认为 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多党制”导致失控
C.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线D.操之过急导致苏联解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24题9分,25题10分,26题9分,27题12分,28 题30分,共7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 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材料二:李鸿章作为议和代表,实际上没有参加谈判,只是把帝国主义的要求转达给清政府。谈判结束后,他电告清政府:会商已定,翻胯不易,稍一置词,即将决裂,存亡之机,间不容发。
材料三:慈禧太后见到帝国主义竟然愿意保持她的统治地位,喜出望外,当她看到《议和大纲》后,欣然发出电谕:览所奏各条,曷胜感慨。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
(1)据材料一,指出瓦德西的基本认识,分析他得出此认识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反映的实质。(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统治阶级与人民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的不同。(4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1958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7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展共 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 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摘编自[美]R・ R・帕乐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20世纪50年代 | 西欧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 |
20世纪60年代 | 1964年,法国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东欧国家“缓和、谅解、合作”的计划。 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 |
20世纪70年代 | 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等问题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的立场。 |
——摘编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材料一认为“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其依据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变化的特点。(2分)试据材料和 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8分)
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0分)
202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民亦劳止,讫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终将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实现。
【人民命运】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4分)在党的领导下, 以这些事件为起点,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二: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遗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的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大国崛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实现“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 困的责任”的论述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相比,材料二中所述措施是否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人民的命运?(3分)
6通用版·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化学: 这是一份6通用版·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化学,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三角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安顺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安顺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含答案),共8页。
2022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1,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