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展开本节内容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内力作用。阐述了内力作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外力作用。阐述了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主要阐述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区域认知: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综合思维: 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基础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地理实践力: 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人地协调观: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1.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读图2.1《庐山与鄱阳湖航拍照片》,思考问题:
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
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一、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1、地壳运动: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岩层受到挤压 岩层被拉伸
岩层受到挤压,形成褶皱山脉;岩层被拉伸,形成裂谷。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变质作用发生在地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
作用力: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
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其中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
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的过程。
流水侵蚀:形成沟谷
波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等
风力侵蚀:常见于干旱地区,形成雅丹地貌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等
3、搬运作用: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流水堆积地貌:常见于降水丰沛的热带、温带地区,形成平原、三角洲等。
海浪堆积地貌:形成沙洲
风力堆积地貌:常见于风力作用强劲的干旱地区,形成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冰碛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海浪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堆积物具有分选性,颗粒均匀;冰川堆积地貌无分选性,堆积物大小混杂。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三大类岩石比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示意图:
【思维导图】
老师,您好!感谢您下载使用资料。欢迎参加新教材精创用户调研,我们需要您的宝贵意见,以便更好地建设各类资源,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填写本问卷,您将获得2储值或200学豆奖励。点击下方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调研,赢取奖励!(活动截止时间2020年11月30日)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成因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经外力作用形成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常见岩石
花岗岩(侵入岩)
玄武岩(喷出岩)
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大理岩、板岩
特点
侵入岩坚硬致密
喷出岩常有气孔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高中地理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优质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共5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知识回顾,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