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达标测试
展开A.隐居山林,修身养性
B.三顾茅庐,招纳人才
C.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D.实行和亲,增进联系
2.历史上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的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2019●甘肃庆阳镇原期中)“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此战役的重要历史作用是( )
A.为曹操统--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7. 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 阀混战,相互兼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8.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那时台湾被称作( )
A.瀛洲
B.夷洲
C.琉球
D.扶桑
9. 曹操的《蒿里行》描写了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状况发生在( )
A.西汉时期
B.东汉初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
10. (2019●四川绵阳中考)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
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
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
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11.有人说,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要素。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 -的要素的是( )
A.曹操组织军民垦荒屯田
B.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C.蜀汉加速了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D.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12.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淝水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巨鹿之战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13.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 )
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的局面
14.(2019●湖北孝感二模改编)诵读经典可以培养我们对国学的兴趣。《三字经》日:“口口口,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文中空缺部分文字应为( )
A.楚汉争
B.光武兴
C.魏蜀吴
D.王莽篡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他们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以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能接纳他人之言,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于能否调遣。
材料二
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
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于
(1)材料一-是后人对哪次战役的评述?这次战役是在何时发生的?
(2)材料二“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谁?材料二中的这次战役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在材料一中的战役中以少胜多,而在材料二中的战役中却以多败少。
(4)曹操在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两次战役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16课 三国鼎立
1.“乱世出枭雄”,占据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的曹操,在东汉末年异军突起,他增强实力的手段有( )
A.隐居山林,修身养性
B.三顾茅庐,招纳人才
C.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D.实行和亲,增进联系
【答案】C
2.历史上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答案】A
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答案】A
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的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D
5.(2019●甘肃庆阳镇原期中)“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此战役的重要历史作用是( )
A.为曹操统--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B
7. 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 阀混战,相互兼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答案】D
8.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那时台湾被称作( )
A.瀛洲
B.夷洲
C.琉球
D.扶桑
【答案】B
9. 曹操的《蒿里行》描写了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状况发生在( )
A.西汉时期
B.东汉初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
【答案】C
10. (2019●四川绵阳中考)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
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
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
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答案】B
11.有人说,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要素。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 -的要素的是( )
A.曹操组织军民垦荒屯田
B.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C.蜀汉加速了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D.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答案】A
12.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淝水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巨鹿之战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答案】D
13.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 )
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的局面
【答案】C
14.(2019●湖北孝感二模改编)诵读经典可以培养我们对国学的兴趣。《三字经》日:“口口口,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文中空缺部分文字应为( )
A.楚汉争
B.光武兴
C.魏蜀吴
D.王莽篡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他们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以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能接纳他人之言,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于能否调遣。
材料二
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
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于
(1)材料一-是后人对哪次战役的评述?这次战役是在何时发生的?
【答案】官渡之战。发生于200年
(2)材料二“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谁?材料二中的这次战役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汉献帝。这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结合材料一、二,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在材料一中的战役中以少胜多,而在材料二中的战役中却以多败少。
【答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术得当,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实力,最终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战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取得战争的胜利。
(4)曹操在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两次战役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战略战术运用要得当,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要虚心接受好的建议;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6课 三国鼎立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6课 三国鼎立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综合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