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同步测试卷(部编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57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同步测试卷(部编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57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同步测试卷(部编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57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第(1)题中任选答4空)。(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⑥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根据理解默写诗句。
在杜甫的《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名言,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登高远望,锐意改革的决心。
【答案】独怆然而涕下 山重水复疑无路 落红不是无情物 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 惟解漫天作雪飞 会当凌绝顶 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1)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怆”“疑”“落”“园”“漫”等字的书写;(2)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绝”“览”“畏”“缘”等字的正确写法。
2.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1)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mì 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2)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须过分jīn chí ,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3)青苔孤独幽寂 ,卑微无人欣赏。中国诗人经常借着青苔这一特质,抒发他们对青苔的歌咏和热爱。
【答案】(1)密 (2)矜持 (3)yōu jì
【解析】 (1)“繁密”的意思是多而密,注意“密”不要写作“蜜”“秘”。(2)“矜持”为常见词语,注意“矜”不要写作“衿”。(3)“幽寂”的意思是幽静寂寞,不要误读成“幽禁”。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你总说现在开始已经太晚,哀叹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②__________你无法比此时此刻更年轻。③今天,就是最好的一天,现在,就是你能开始的最佳时间。④去学习,去锻炼,去见识多彩的世界。⑤请记住,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⑥目的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从今天、从现在开始!早安!
(1)在第②句横线处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第③句中标点符号有错误,请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1分)
(3)第⑥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1分)
【答案】(1)示例:然而 (2)将“就是最好的一天”后面的“,”改为“;”。(3)将“目的是”删掉。
【解析】(1)前后句构成转折关系,填“然而”;(2)“今天”和“现在”构成并列,应将逗号改为分号;(3)“目的是”与“为了”重复,应删除“目的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答案】A
【解析】: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与后面“笑了”重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紫藤萝瀑布》一文标题中的“瀑布”一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描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
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B.《一棵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
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是近代俄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国文
学之父”。
D.《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
人”。
【答案】A
【解析】标题中的“瀑布”一词,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而非夸张。
6.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问题。(4分)
这头贪婪的畜生晃动了一下有力的尾巴,直向印度人冲去。印度人往旁边一闪,躲过了鲨鱼的嘴巴,但却没能逃过它的尾巴。他被鲨鱼的尾巴当胸扫了一下,便横躺在海底。
这恐怖的一幕仅仅持续了几分钟。鲨鱼便掉转身体,卷土重来,正准备把印度人咬成两段。说时迟,那时快,躲在我身旁的尼摩船长哧溜一下站立起来,手持匕首,直向鲨鱼冲去,同鲨鱼展开了肉搏。
(1)从选文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船长?(2分)
(2)请概括接下来发生的故事。(2分)
【答案】(1)善良勇敢,有为他人献身的精神。 (2)示例:被刺伤的鲨鱼疯狂地咬向船长,尼德·兰冲向鲨鱼用捕鲸叉刺杀了它,解救了船长。船长把采珠人救起,又送给他一袋珍珠。
【解析】(1)从选文看,鲨鱼攻击印度人,“尼摩船长哧溜一下站立起来,手持匕首,直向鲨鱼冲去,同鲨鱼展开了肉搏”,可见尼摩船长的善良勇敢,危险时刻有为他人献身的精神。(2)后文发生的情节根据阅读积累概括即可,注意语言的精练。
7.学校开展“孝敬父母”的孝心活动,全校学生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请你为活动设计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孝心活动应具体开展哪些活动?请举出三例。
(3)收集有关“孝”的经典名句,请写出三例。
【答案】(1)示例:百善孝为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 (2)给父母写一封信;演讲孝心故事;举办孝心活动板报等 (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百善孝为先;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解析】(1)合理即可。(2)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的孝顺,合理即可。(3)以孝为主题的经典名句很多,根据要求写出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8-9题。(5分)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8.本诗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2分)
【答案】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解析】 把握体裁应该从诗句的句数和每句的字数来判断。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是抓字词,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之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对我们正确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作用。第一问:这首诗共四句,每句有七个字,因此判断出是七言绝句;从诗中“卢橘花开枫叶衰”可知是深秋季节。
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的心情。
【解析】 理解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找出关键诗句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本诗关键句是后三句。这三句的意思是: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想为国尽力,但又没有出路的愁苦心理。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0-13题。(11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铭,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10.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龙则灵 灵:灵验
B.惟劳苦贫病之人 惟:只有
C.窗外修竹 修:培养
D.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享:享受
【答案】C
【解析】C项,“修”可联系《核舟记》中“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的“修”,解释为“长”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答案】①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没有功名的人。②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安然享受的人自已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
【解析】①鸿:大;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翻译为: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没有功名的人。②雅趣:优雅风趣的事。翻译为: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安然享受的人自已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
12.【甲】文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运用了 的写法;【乙】文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描写了茅屋周边的幽兰和________,突出茅屋环境的________。(3分)
【答案】托物言志,修竹,优雅
【解析】由“【乙】文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可知第一空应该填的是【甲】文的表现手法,即托物言志。由【乙】文“窗里幽兰,窗外修竹”可知茅屋里放着幽兰,屋外长着修长的竹子,突出了茅屋环境的优雅。
1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
【答案】情趣高雅、安贫乐道的志趣。
【解析】【甲】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突出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出居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乙】文写到只有那些劳苦贫病之人,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赏兰品茶。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到来,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内心无比欢喜。表现了作者的安贫乐道和高雅情趣。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梧桐雨》一文,完成14-17题(13分)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古人有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帐;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脱落一两片;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恢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与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原文有删改)
14.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梧桐的变化为行文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3分)
(1) (2) (3)
【答案】(1)春尽夏初时,新桐初乳的光景 (2)夏天,绿叶成荫的光景 (3)秋天,梧桐叶落的光景
【解析】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注意寻找中心句。本题根据第②—④段段首句子概括回答即可。
15.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答案】“浓妆淡抹”指“浓艳和淡雅的妆饰”,运用拟人手法,将梧桐人格化,形象地引出下文中梧桐树的种种容貌,表现了作者对梧桐的亲近,对自然的热爱。
【解析】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或文章的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浓妆淡抹”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引出下文中梧桐树的种种容貌,表现了作者对梧桐的喜爱之情。
16.文章第④段写梧桐叶落的情景,为什么要写到“落花”呢?(4分)
【答案】运用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梧桐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且繁茂、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常见表现手法的种类及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去作答。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文章第④段写梧桐落叶的情景,将“落花”与“落叶”对比,来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17.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理解“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和“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3分)
【答案】自然、艺术跟文中的梧桐树一样,即便你种植了它,但没有看到它的种种容貌,没能体味到它象征人世无常的悲凉意味,这种拥有只是形式上的“占有”。真正的“占有”需要我们认真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充分理解和欣赏,而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3分)
倾听草木的呼吸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复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
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须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18.结合文章,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3分)
【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点明了写作内容;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引起了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19.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3分)
【答案】“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
【解析】本句中的“小”是院子的空间小;“大”指小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据此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文章开篇即写出自己独自北上,和草木一起待在北京的鲁院里,后文又多次提到对草木精神世界的赞叹,如玉兰的孤勇、优雅,树的干净、坚守、温暖,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句中“这么小”指的是鲁院空间狭小,而“这么大”指的是院中繁杂的草木以及草木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20.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3分)
【答案】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瓣舒展和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答出三点,意近即可。)
【解析】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画线句子可从比喻修辞、化静为动和句式的使用等角度分析,体会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4分)
【答案】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须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答出三点,意近即可。)
【解析】解答时,要通读全文,归纳出文章主旨。本文依次描写了梅的奔放热烈,玉兰的孤勇优雅,垂柳的生机勃勃和大树的朴素纯真,它们在鲁院里相生共荣,作者赞美了草木的高贵品质,并由此联想到人类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主体,要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表达了对人生世事富有哲理的思考。三月草木告诉我们的是: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四、作文(50分)
22. 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 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 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题目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与______相伴的日子”。相伴的可以是实指,如亲人、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虚指,如知识、憧憬、信念等。不管实指还是虚指,在写作中不应局限于所给材料,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拓宽自己的思路。如可以写父母师友的呵护与帮助一路相伴;可以写具体事物的一路相伴;可以写抽象事物的一路相伴。还可以变换视角,变别人与“我”“一路相伴”,“我”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等。无论是哪种立意,都要注意以细节感人,以真情动人,切忌泛泛而谈。从生活中,选择符合题意且深有感触的素材,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作文。文题较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
【写作导引】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优秀例文】
与书相伴的日子
风雨飘摇,时光飞逝,与书相伴的日子,我最幸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曲《忆江南》,勾起多少人对江南的向往和渴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牵起多少人对边塞风光的种种联想?至今,那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销魂和冷清仍难萦绕在我的心头。
诗词曲赋,不仅仅是那纸上的文字,他们流露的更是字里行间艺术的绝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被淋漓尽致的泼洒在仍散发着书香的宜纸上。
走上小女子般顺接而朴实的《诗经》,也是我的幸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中俊朗帅气的男孩,美若天仙的女孩,尽透着美的韵律。汨汨汇入历史的长河,智慧而朴素。《蒹葭》中君子对于心上人的追求也可谓是道路艰苦,曲折。书的精彩,是我从内心中体会到的,这种幸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回首诗词的国度,带给我的全部都是经典,我转身,抬头竟然又看见了保尔,柯察金的疲惫的身影,虽然看起来无精打采,但却又显示出几丝倔强;贝多芬那挥动着的画笔在雪白的纸上又绘出了多彩的世界;鲁滨逊勤劳的身影也映入我的眼帘,忽然,哈里,波特也从我的头上飞过,向我招了招手,于是,在我的身旁就有许多美丽的蝴蝶,翩翩舞动于花间……
徜徉于书海,我体会了幸福的滋味。书中的故事就像那青色藤蔓上开出的白色的花纵然纠葛,却也清晰明了,让我回味无穷。与书相伴的日子,我受益匪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文从字顺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文从字顺综合训练题,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同步检测试卷A卷(word版有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同步检测试卷A卷(word版有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