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练习一(含答案)
展开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a中含有少量b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下表各组物质中,可以实现Xeq \(――→,\s\up7(M))Yeq \(――→,\s\up7(M))Z(每步只发生一个反应)所示转化的是( )
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
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其中青铜、陶瓷、造纸及黑火药等与现代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铜的熔点比纯铜和锡都高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黑火药爆炸时,氧化剂只有硝酸钾
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C.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分子或离子
下列物质加工或应用中未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传统制作工艺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氧化铁作外墙涂料
B.铸造司母戊鼎
C.火法炼铜
D.淘金制饰品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豆浆、碳素墨水均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B.将适量的铜、锌熔合成合金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硝酸型酸雨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已知A是单质,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A可能是( )
A.Cl2 B.C C.N2 D.Si
已知集合A={(x,y)|y=2x+1},B={(x,y)|y=x+3},a∈A,且a∈B,则a为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3+3H2Oeq \(=====,\s\up7(△),\s\d5( ))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
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2,11)与集合{(x,y)|y=x+9}之间的关系为 .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0与{0}表示同一集合; 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③方程(x-1)2(x-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④集合{x|2
答案为:D
解析:A.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程度大,A错误;
B.t℃时,a的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多,B错误;
C.没有指明是否是a和b的饱和溶液,所以没法比较二者浓度的大小,C错误;
D.先配制热饱和溶液,得到浓度比较大的两种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结晶析出,D正确。
答案为:A;
解析:青蒿素的提取所用的操作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错误;
气溶胶属于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
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属于湿法炼铜,C正确;
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铁碳合金,D正确。
答案为:B;
解析:A项,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错误;C项,Na2CO3与NaOH不反应,错误;D项,Al(OH)3与CO2不反应,错误。
答案为:B;
解析:A项,生成炭黑的实验中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错误;B 项,净水过程,无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正确;C项,小苏打为NaHCO3,柠檬酸为酸性物质,二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O2,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D项,醋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3反应,生成气体,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答案为:B;
解析: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如O2与O3组成的物质。
答案为:B;
解析:青铜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分金属都低,A项不正确;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不正确;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KNO3、S和碳单质,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氧化剂是KNO3和S,D项不正确。
答案为:A;
解析:有新元素生成的变化属于核变化,A项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该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D项错误。
答案为:C
解析:油脂的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油脂与H2的加成反应,利用了油脂的不饱和性,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玉米含有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B不符合题意;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因此石英传输光信号利用了石英的物理性质,C符合题意;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与空气中的H2O、CO2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细菌、病毒体内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解析: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灭电器起火,因为水溶液可导电,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电器起火,A项错误。
答案为:C;
解析:A项,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利用氧化铁的颜色作外墙涂料,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B项,铸造司母戊鼎是改变合金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C项,火法炼铜的原理为Cu2S+O2eq \(=====,\s\up7(高温))2Cu+SO2,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正确;D项,金化学性质稳定,淘金制饰品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
答案为:A;
解析:淀粉溶液、豆浆、碳素墨水都是胶体,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形成合金的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项错误;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但Al(OH)3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C项错误;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为:N2→NO→NO2→HNO3,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D项错误。
答案为:C;
解析:A是单质,能和氢气反应,则A是非金属单质,A能被氧气氧化生成C,C能被氧化生成D,则A在氧化物中是显不同价态,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则A中元素是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A项,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氧气不反应,错误;B项,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和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是弱酸,错误;C项,N2和H2反应生成NH3,NH3和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H2O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是强酸且是强氧化性酸,正确;D项,硅和氧气反应时,无论氧气是否过量都生成SiO2,且SiO2和H2O不反应,硅酸是弱酸,错误。
答案为:(2,5)
答案为:
(1)丁达尔效应
(2)①透明的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
②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答案为:(2,11)∈{(x,y)|y=x+9}
答案为:②
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小题必练2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小题必练2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含解析),共1页。
预测05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临门一脚】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 这是一份预测05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临门一脚】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文件包含预测05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解析版docx、预测05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回归基础练习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基本化学用语: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回归基础练习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基本化学用语,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