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六)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81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六)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81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六)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81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六)
展开教育类
【推荐理由】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文中的雷老师正是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阅读本文,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付出与伟大,珍惜师生情,努力学习。
等一朵花开
张雅琴
雷老师是我们心中的女神。(命题点:句段作用。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
近五十岁的年纪,不仅管理着32个班的年级事务,还担任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并兼顾本班语文教学——这样的事务若放在我们的身上,肯定会像一个陀螺一样转起来吧,肯定会面对问题时声色俱厉一下吧,肯定会在某一项工作中顾此失彼吧,但雷老师都没有。她总是衣着得体,言语温和,举重若轻。
从早到晚都和孩子们厮守一处,作业、问题、各种鸡毛蒜皮的小纠纷……外人一设想头都要爆炸了吧,班里如果没有事就暂时偷个懒吧,但雷老师不。她一有空儿,就会出现在班里,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爱意流淌在心上荡漾在眼睛里,像个妈妈。(命题点:句子赏析。把雷老师比作妈妈,形象生动地写出雷老师对学生们的爱。)
雷老师的班务管理,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班长、学委、科代表、小组长、图书管理员、手机管理员……所有人都肩负责任。家长会上,主持也是学生,她只在一旁微微笑着,偶尔补充。在她心里,没有不好的孩子,所有人都优点多多,她只是鼓励:“还可以再好一点儿。”家长会有时孩子也参加,她关心大家的亲子关系,关心每天作业完成的时间,遇到一些共性问题,她说:“家长都特别辛苦,在孩子面前,也很卑微,我向大家检讨,是我没有把孩子们教育好,他们的感恩心还不够,他们还没有体会到家长的苦楚……”如春风化雨,不分主客,大家是一家人,是共同来探讨在孩子的成长上,各自都需要做些什么。寒暑假的中段,也会有网上家长会。她明白,一放假,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家长不一定能牵制得住。她说:“大部分同学争分夺秒,时间观念很强,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欠缺,在家待久了,惰性也来了。如果谁还没有自律自觉,家长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不介意在某个时刻突然出现在某个小区,和你们见上一面。”可别说,这样的事雷老师还真干过,据说效果非常好。
雷老师爱读书,每天早上,她总会第一个到教室。孩子看到她时,她已静静地倚着读书角的窗口,看书好久了;她也重视孩子们的阅读,只要课程不紧,语文作业就是读书。她布置给孩子的作文、随笔,批语更像是谈心,有文采章法指导,思想也悄悄关注,一些古怪精灵的想法,她笑纳,有些不妥当的观点,她温婉提示。
班里有几个孩子是住校生,雷老师有余闲的晚上,她就会爬楼梯去男女宿舍探看。孩子们在宿舍读什么书?相处如何?早饭有没有记得吃?扫视一眼,和宿管老师聊上几句,一切就了然于心。有次赶上节日,雷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到学校的小卖部,给他们每人买了一包食品。(命题点:人物形象。辛勤能干、言语温和、热爱关心学生、独具慧眼、热爱读书等。)
这样一位同行、学生、家长公认的“名师”,最近却遇着了一个棘手的学生,你说东,他就西。对于这样有个性的学生,雷老师的付出一点不比别人少。雷老师找他谈心,收效甚微。雷老师多次家访,甚至找到他小学、幼儿园的老师,希望能探寻到他成长中的情绪源头。
雷老师和同事一起商讨,咨询心理医生。
……
铁树会开花。
石头会开花吗?
我相信,爱最有魔力,也许明天,也许后天,这块石头会开花!(命题点:词句理解。 这看似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在爱的浇灌下,总有一天,会开出花来,就如同雷老师与这位学生,总有一天,在雷老师爱的浇灌下,他会变得听话。)
雷老师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有人希望能学到雷老师的智慧,有的人希望能像雷老师一样优雅,大家共同的希望是,像她一样,一辈子只爱这一行,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命题点:人物情感。表达了对雷老师的欣赏、崇敬之情。)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命题点:段落作用。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国文老师的描写。)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命题点:句子赏析。运用肖像描写,体现徐老师的外貌特点。)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似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命题点:词语赏析。“眉飞色舞”形容徐先生讲课神采飞扬的神态。)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地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能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介绍完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命题点:人物形象。表现出徐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命题点:人物形象。徐老师的耐心解释表现出对待工作的认真。)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巴巴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50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地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命题点:主旨情感。“我”对徐先生的敬慕与怀念之情。)
读书不觉已春深
李晓霞
(命题点:标题作用。化用诗句,使语言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在很多人眼里,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枯燥的事情若是放在春天里去做,也会变得无比地美妙起来。
古人有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春天里读书,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而言,绝对是一种享受。捧一本书坐在春光里,让求知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畅游,其情其景,自是妙不可言;春风习习轻拂耳畔,任自由的思绪在书里书外飞翔,其姿其态,当属惬意无限。春光短暂,更易让读书之人产生“时光倏忽,如白驹过隙”的紧迫感,从而做事更加勤勉、读书更加勤奋,更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偶尔从窗外传来一两声布谷鸟的鸣叫,更为读书之举增添了许多的诗情画意。
常听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年龄大了,再怎么读书都还是个记不住。而我想说的是,读书一定要有一颗纯粹之心,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思想顾虑或精神负担,(命题点:分论点概括。读书要有纯粹之心,不能有思想顾虑和精神负担。)因为,书对一个人的塑造和改变,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如久居花室的花匠,虽身染花香却并不自知,但每当他从旁人面前经过时,人人都能闻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幽幽花香。所以,读书只管去读就好。只要摒弃杂念、抱着修身养性的目的去读书,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去读书,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饱学之士。
还有朋友向我吐槽,说再怎么努力都写不出好文章,想写出一篇好文章简直比生个孩子都要困难。其实,文章不是光凭努力就能写出来的,它是书读多了之后的一个自然流淌;而读书又是个慢功夫,不可能出现看了几篇文章就能出口成章的神效,也不会收到读上几本书就能下笔如有神的奇果。读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命题点:分论点概括。读书要经过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去读书,总有一天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有神”。能写一手好文章是读书的最终表象,而且,读万卷书后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字字珠玑、句句锦绣。
读什么书、如何去读,是许多人经常困惑的问题。(命题点:信息提取与概括。结合下文回答人们应该读什么书,如何去读的问题。)通常所说的读书,指的都是读古籍、读经典、读名著,而不是阅读那些鸡汤类的文章,也不是去读那些碎片式的文字,更不是拿着手机进行浅表性的所谓的阅读。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所涉人物)、通其典(所列典故)、解其事(相关事件),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延伸。
喜好读书的人,看到下雨,便能想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便能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便能想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看到花开,便能想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便能想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便能想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得意时,总能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面激励自己;伤怀处,也不忘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进行自我开解。(命题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具体、深入,更有说服力。)
热爱读书的人,总能从书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且能获得生活的动力和前行的勇气。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够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心态;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是身在幼年还是时至迟暮,也不管其年方几何,他的生命必然是“时时有诗意,处处皆春季”。从读书到写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人的思想就好比一个水池子,读书就好比往池子里蓄水,水蓄得多了,自然就会溢出来,这“溢”的方式也就是写作,或者叫作文学创作。(命题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化抽象为具体,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读书的好处很多,它可以让人变得很单纯、活得很快乐;可以让人精神独立、思想丰盈;还可以让人心胸更开阔、眼界更高远。读书也许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它可以让人避免很多是非,不至于陷入家长里短的泥淖中;它能让人在面对柴米油盐的俗常生活时,还能拥有风花雪月的高雅情怀……一人读书,塑造的是自身;人人读书,改变的是社会。
有道是:书香绕身,不惧双鬓雪染;有书为伴,任其沧海桑田。(命题点:段落作用。语言精炼,富有启发性;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
【推荐理由】选文追忆徐先生的相关事件,刻画人物生动、形象,展现他严肃、认真、负责的品质。阅读本文,能引导学生尊师重道。
绿 秋
曹化君
门口又换了保安。(命题点1:词语赏析。“又”引人思考,激发阅读兴趣;命题点2:段落作用。独句成段,引出下文。)
上个保安还没认太清,如果脱去工作装,如果出了小区门,就完全认不得了。
不到一年的时间,差不多换了五六个了,比走马灯走得还快。
都是自愿离开的。
罪魁祸首是一个来小区捡拾破烂的老太太。
她哪里是来小区捡破烂?是上班,比上班还勤,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来,一大早就来,围着垃圾车瞅,扒,翻,挑,认真耐心的劲儿仿佛有人将一枚钻戒掉进垃圾车,恰好被她看见。(命题点:描写方法。运用一些列动作描写,刻画老太太捡垃圾极其认真的特点。)
阳光漫进垃圾车的时候,小区的人陆续出动,恰逢她翻到高潮,垃圾们飞扬跋扈着,仿佛人侵占了它们的地盘似的,四仰八叉地卧在地面、甬路,呼呼冒着浊气与人对峙。(命题点:句子赏析。运用拟人,赋予“垃圾”人的思绪,从侧面衬托出捡垃圾的老太太飞扬跋扈的样子。)
有人实在受不住,对她说,请注意点儿公共卫生。她接到宣战书似的,严肃起面孔,调集全身气力,沉闷而很有气势地说,碍你啥事!仿佛再回嘴就要把对方生吞活剥了似的。那人就去找保安。
保安警告她要注意公德,她不理。保安说再这样就不让你进小区了,她便低眉顺眼起来,连说好好好,注意公德。门卫很有成就感地转身走了,才走出去一两步,她可劲儿朝地上吐一口,该怎么飞扬还怎么飞扬,该怎么跋扈还怎么跋扈。
保安再走过来时,脸色就不那么淡定了,说话的语气也硬邦起来。她若有所思地清清嗓子,突然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俩人就开始吵。她突然伸出比手臂长出几倍的铁钩子,挑起一撮垃圾抛向保安。
保安向队长吐诉,队长脸一沉,这点儿小事都搞不定,要你何用?
下一个保安仍然搞不定这点儿小事,于是门卫开始走马灯似的换人。(命题点:表现手法——照应。照应文章开头,交代了门卫走马灯似的换人的真正原因。)
小区人一肚子火气没处撒,便给她起了个外号,会说话的苍蝇。会说话的苍蝇和保安又吵起来了。会说话的苍蝇比母老虎还瘆人。会说话的苍蝇比会飞的苍蝇还可恨……
新保安来后的第三天,我去门岗取件。他没话找话地说,听说有个老人每天来小区捡拾垃圾。心想,他定是初来乍到,想找人说说话儿,又不知道说什么。我应付一句转身朝门外走去,看见她,推着三轮往外走。我告诉保安,她就是你要打探的那个老人。
话音未落,保安擦着我的衣角小跑出去,停在她面前,笑灿灿地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她瞄他一眼,继续往前走。保安跟在她后面,挪移着,嘴唇不停地翕动着。
她忽然转过脸来,望着他,表情软和和的。她忽然开启嘴唇和他说起什么。她忽然脸一沉,蹬上三轮走了。(命题点1:补写。发挥想象补写两人对话的内容;命题点2:伏笔。为后文老太太的转变埋下伏笔。)
一天,经过垃圾车,顺手将手里的破纸箱丢进去,保安走过来说,以后像纸箱这类可回收的东西丢外面就行。这才猛然想起,有些日子没见着她了,而且垃圾车的盖子总是盖得严实实的,再不用憋气或捂鼻孔了,地面、甬路也干干净净的。不禁佩服起他来,赶走了会说话的苍蝇,既顺了小区人的心,自己又平添一份收入。
又一天,走到大门外那棵光秃秃的合欢树下,保安从玻璃窗里朝我招手。我走进门去,他指着桌上的一个纸箱说,大娘送来的,说是她家菜园里种的,送给大家尝尝鲜,并让我替她谢谢咱小区的人。
大娘?谢小区的人?保安听到我的心声似的,笑说,就是来咱小区捡拾垃圾的那个老人,我给她说,小区的人看她那么大年纪了,商量好把能卖钱的东西放一起,让她每天晚上七八点钟来拿就行。
伸手打开纸箱,翠碧的绿涌进眼睛,又从眼睛溢出来,看哪儿,都是簇新的绿。(命题点:主旨理解。作者以“看哪都是簇新的绿”结束全文,照应了标题,赞美了新来的保安懂得体谅他人、善良睿智。)
【推荐理由】选文围绕常见的生活现象展开叙事,揭露人性中体谅他人、懂得感恩等美好品质。阅读文章,能引导学生善待他人,关心身边的弱势群体。
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七)试卷: 这是一份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七)试卷,共18页。
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五)试卷: 这是一份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五)试卷,共12页。
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九)试卷: 这是一份2021中考语文高频考点预测4.现代文(九)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