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集体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茶马古道美丽古城,一滴水经过丽江,多音字,形近字,路线图空间线,从高到低,时间线,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独特的视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体会作者的感情。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学习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3.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提升审美情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云贵高原。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而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如纳西古乐、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阿来,藏族诗人,当代作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人。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获奖藏族作家。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双冠王。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
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往往有特殊的藏文化气息,文字干净、隽永,富有诗意。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请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游记散文,也是对这次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驿道( ) 苍劲( ) 矗立( ) 翡翠( ) 徘徊( ) 砚池( ) 蘸到( ) 草甸( ) 擦拭( ) 眺望( )
渲( )
暄( )
喧( )
【苍劲】【眺望】【草甸】【蜿蜒】【目眩神迷】【风口浪尖】
指(树木、诗文、字画、歌声等)苍老挺拔。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 文章的题目叫“一滴水经过丽江”,那么,这一滴水都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呢?请速读课文,勾画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词语以及历经的时间词语。
地点: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
2. 这一滴水完成自己的心愿——经过丽江,用了多长时间?见证了丽江的哪些变化?勾画出文中的时间词和丽江发展的词句。
(白天—黄昏—夜晚—黎明)
3. 勾画出一滴水流经丽江时形态变化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6—16):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
(1—5):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1. 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的历史悠久,同时介绍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2. 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它好在哪里?
明确:“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题目,不仅视角独特,而且容易引发读者的联想——一滴水是如何经过丽江的呢?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一滴水的奇幻之旅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和大家分享。
①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②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③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④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①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②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③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④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写小水滴充满憧憬,满怀信心去旅行,为下文写小水滴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作铺垫。
1.“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这句话有何作用?
内容上,描写小水滴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结构上,承上启下。
2.“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这句话有何作用?
描写在水车转轮上看到的古城景色,增强了感染力,突出了丽江景色的美丽。
3.“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借一滴水之口,表达了作者珍惜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美好愿望。
4.“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
这句话紧扣标题,总结全文,描写了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
5.“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 第13段中,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
(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2)“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 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运用拟人手法,构思新颖,行文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作者以第一人称、以“一滴水”介绍旅行所见,其中既有古代纳西族建造四方街的介绍,又有现代人游览古城的画面;既有在玉龙雪山眺望丽江坝的远景,又有四方街上纳西族人生活的近景;既有远望雪山之景,又有平原近景。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从远景到近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丽江古城的美景,从而给读者一个全面的认识。
作者以“一滴水”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②“一滴水”使写作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匆匆一瞥,能全面而灵动地展示观察对象的特点。③“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
③“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
作者虚构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用它形成时空线索,串联起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并着力表现景物背后的丽江的人文精神,来抒发作者对丽江古城与自然美妙融合的赞美之情,对丽江的醇美、和谐、沉静的赞美之情,对传统与现代文明和谐交融的赞美之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生命平等的意识。
1.角度新颖,构思奇特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从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丽江的源头玉龙雪山,凝聚着纳西人智慧的丽江古城,以及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四方街,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集历史、人文、地理、科学于一体的美丽画卷。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不仅使情感表达更为深厚动人,也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拟人手法,不仅生动形象传神,给人鲜明印象,更有助于思想情感的表达。
2.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游踪清晰,主次分明,行文灵活却不紊乱。文章先从玉龙雪山的冰川写起,交代丽江的起源;接着写“我”奔流到丽江沿途的所见所闻,抓住重点,对丽江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四方街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丽江古城的历史、现在与未来,而那远离喧嚣、坚守伊甸园般的美好,正是丽江亘古不变的性格和气质,也正是她的吸引力。
4、灵活的视角和观察方式。
本文作者简单交代“一滴水”的流动就完成了一个景物到另一个景物的过渡,文章轻灵而生动。另一方面,对一些作者想“点到”却不愿详细描写的景物、事件(如东巴文字、主人与客人的对话、游客在晚间的活动等),作者常常利用“水滴”的流动或跳跃,点到即止,“理由充分”地不做详细描写。这样的写法虽然“不细”,不能穷形尽相,却能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引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与思考。
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既有形象性,又富于情感性和知识性。
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描写、叙述等多种表达方式介绍丽江。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一些知识性、背景性的内容时,作者往往不单纯使用说明性的介绍,而是将其转化为叙事性的讲述甚至适当的描写。如关于丽江古城的建设和出名,作者采用的是讲小故事的写法,关于选址缘由、四方街前水闸的作用,则以简要的描写来表现。
文章凝练传神地写出一滴水的各种情态,如“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连续使用四个“看到了”,简略传神的描写一种抒情的意味,句子内部有短有长,节奏多变,富含诗意。如“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表现了丽江人与自然的和谐,富有哲理。作者善于将漫长的时间、广大的空间浓缩起来,凝聚在某个具体的点上,使文章的语言富于厚度和质感,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如“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语句历史感强,有叙事诗的厚重。
5、语言凝练,富有诗意、哲理,富于厚度、质感。
“我”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
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入了江海
奔流走过草甸、落水洞的情景
仰望着玉龙雪山兴奋地来到丽江古城
时空顺序:叙写历史、描写现在;由高而下,平地起伏。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谐共融)
独特的人文风情(生命平等)
以一滴水游览丽江的方式新颖别致,请尝试这种写作方式,把自己想象成某样事物,给大家介绍你心中的一个景点。(200字左右)
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16米,全城面积达3.8 平方公里。
LIJIANGGUCHENG
黑龙潭>> 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黑龙潭公园也叫玉泉公园,位于丽江古城北象山脚下,从丽江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滴水经过丽江,读读写写,成语释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玉龙雪山,丽江坝,下山途中,落水洞,黑龙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漫溢苍劲眺望硕大,高大肥大巨大,指从高处远望,指水满向外流,时间推移,地点转换,行文线索,玉龙雪山,丽江坝,落水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漫溢苍劲眺望硕大,高大肥大巨大,指从高处远望,指水满向外流,依托依附,一滴水经过丽江,写作顺序,第一部分,第15段,第二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