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语段综合(6)
展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①______________: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②______________。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1.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比、比喻、对偶、排比
B.拟人、比喻、借代、对比
C.借代、比喻、对偶、夸张
D.排比、夸张、借代、拟人
2.文中画框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 )。一辈辈匠人,从手艺生疏到纯熟老练,技艺在手手相传、口口相授中薪火不绝。抱定一个信念,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承接前代的真传,就有底气给后世一个交代。
传承即是荣耀。走马镇民间故事传人吴文,一张嘴说尽世间百态,师父魏显德掌握巴蜀1500多个故事;以毛胜利为代表的宣纸工,让“薄如蝉翼洁如雪”的古纸重现于世,他们的老师是千年前的能工巧匠;钻研彩塑30年的鲁勤学,改写了“自古敦煌不成陶”的历史,“我的老师就是敦煌莫高窟”……无论是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还是家庭熏习、师法古器,前人筑基扬帆,后人接续起航,传承便也是“活”的了。
匠心是技艺的灵魂,要修习更要传承。这不是拜师摆宴的形式,也不是盲目移植的轻慢,更不是以传人自居的炒作,而是让存乎一心的精细环节、精巧工序、精准节奏,能留存于时间、流传于世间。( )。几千年来,那些雕刻、织染、锻冶匠人的名字可能变得模糊了,但如今的木器、布料和金银制品仍留有唐宋的影子、明清的风韵。因为是器物留下了技艺,所以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
1.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拟 对偶 夸张B.比喻 排比 引用
C.对比 比喻 排比D.比拟 对偶 引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应怎样修改最恰当并说明理由。
3.在文中括号处补写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0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这里,加拿大红枫,高达十几米,红得鲜艳而浑厚,像是重重的油彩涂抹过一样,一株株挺立在风中,如同戏里的红脸关公,铁板铜钹高声大唱;矮矮的灌木石楠,则红得鲜嫩而跳跃,像是刚刚在清水里洗过,一簇簇鲜灵灵地( )在房前房后,如同小姑娘脸上的笑靥,像轻轻吟唱的乡间民谣。当然,还有山茱萸、山胡桃、紫叶李、械树和橡树,还有我认不出的树的叶子,______(1)______,橙红、酒红或深红、紫红,将红色渲染得( )。
黄,也不仅仅是以前见惯的银杏叶子一种。______(2)______。白桦树,在北大荒时见多了,那时注意的是它修长而洁白的树干。这时才看清,它的叶子是心形的,边缘带锯齿,叶脉清晰,左右对称如卡通画里的一株小树。和其它树密集的叶子不同,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退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
树上的叶子萧萧飘落,是秋天另一种( )。萧萧是声音,需要安静作为背景,与喧嚣相背离。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千山天远大,这样壮观的情景,都已很难见到。有一天,在社区散步,忽然听到身后一片喧哗,以为是人的脚步声,回头一看,一片金黄色的落叶正铺天盖地地飘落,叶落在地发出的萧萧之声,我是第一次听见,( )这样的响亮而清脆,犹如一阵急雨琵琶。
1.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蜂拥淋漓尽致风景居然
B.簇拥淋漓尽致景致居然
C.簇拥酣畅淋漓景致诚然
D.蜂拥酣畅淋漓风景诚然
2.文中画框的句子若改成“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褪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具体分析原因。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这是一个竹篱围起的小院子,两个呈直角的墙垛上竖着竹篱笆,篱笆上现南瓜藤、黄瓜藤、丝瓜藤。脸盆一般大的南瓜,挂在竹架上,让我忍不住想去抱抱它。黄瓜长到没皮刺的时候,我干脆摘下来,放在衣服上蹭两下,塞进嘴里,水汪汪、凉津津的瓜瓤滑进喉咙,那叫个清爽。还有一个前院,一堵鹅卵石砌的矮墙,墙上长满了爬墙虎,圆叶红茎,促织在墙洞里,唧唧,唧唧,低低地唱着乡间小调。院子里有两棵香椿树和三棵香椿树,还有两块菜地。有一年,父亲把菜地挖了,种了几棵雷竹。雷竹黄黄的,竹叶飘零,我们都以为成活不了。过了两年,___①___。很多植物都这样,以为它死了,或即将死了,可根系却在泥土里蜿蜒,扎根得更深。竹林迎来更多的鸟,苇莺成群成群飞来,筑巢,抚育雏鸟。有了竹林,夏季的萤火虫更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在飞流。漫天光瀑,从绵密的星星里倾泻下来。我用一个丝网捕捉萤火虫,___②___。萤火虫吸在玻璃壁上,荧荧发光。我们拿着罐子,当手电在院子里钻来钻去。发光的玻璃罐在我们手里,成了一个魔术瓶,储存着年少时的好奇和惊喜。那种独特的蓝荧的光,是一个飘忽摇曳的童话,一直把我们带到蓝星镶嵌的天际。
1.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拟人、排比、比喻B.拟人、夸张、比喻
C.排比、比喻、借代D.拟人、夸张、借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词语运用方面别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夏日傍晚微感闷热,我步出宾馆,独自走向黑石礁。海声,哗哗复哗哗,好似在( )着什么?更有螺号的呜咽,从远处隐约传来。海,十分辽阔地展现出她全部的金色光芒,像鳞片,闪闪烁烁地推向天际。这座古老而新颖的水城,一下子摁亮无数个灯盏,使天空布满了橙红色。无疑,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它所( )的人间故事,一网又一网地撒向大海。
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___①___。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这时,我听见他长咳了几声。他的咳声,在夜风中扩散得很远。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我是远远地( )着他的,他那一头苍苍白发,具有风云特有的( )。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在随风飘逸,像一首婉约诗。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___②___。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倾诉编写注视韵律
B.诉说编写凝视韵致
C.倾诉编织凝视韵致
D.诉说编织注视韵律
2.文中画框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____①____,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 )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 )关系,实现了优点对缺点的最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 )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鸵鸟一样失去飞行能力。世间的美好不是并行不悖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 ),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____②_____。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狭小协调瞩目无出其右
B.狭小谐调注目独占鳌头
C.狭隘协调注目独占鳌头
D.狭隘谐调瞩目无出其右
2.语段中画框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请简要分析。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有的妩媚,__①__,有的浓妆,有的淡抹。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打个比方吧,她是在水乡浣纱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步摇”的杨妃。
镜泊湖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__②__,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湖中有一个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这样的景象,在其他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1.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比拟、比喻、夸张B.对偶、借代、排比
C.比拟、比喻、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的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为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________于哲理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带一些禅的意味。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________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红叶从高处________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________,也不可抵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沉浸实实在在恬然违抗
B.沉浸真真切切安然违背
C.沉醉真真切切恬然违背
D.沉醉实实在在安然违抗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远山近岭到处是静默的红叶在秋风中燃烧。”与原句相比,表达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
3.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一树红叶拟作书;如果改成“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本奇书”,还是把红叶比作书,但却是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据此,请说明拟物和借喻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
2.不好。①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②原文有“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强调了“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去掉关联词语,就成为一般的叙述句,缺少了原句的严密准确性。
3.①它并不是起眼的树木;②我却时常走到树边
解析:1.如“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使用对比;如“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使用比喻;如“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对偶;如“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排比。文段中没有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排除B、C、D三项。
2.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原句与改句相比有两处改动:一是原句的第一小句比改句的第一小句多了关联词语“只有……才……”;二是原句的第二小句是主动句,而改句的第二小句用被动句。这样改动不好。原文用“只有……才……”的关联词语,表示的是这两句之间是条件关系,强调“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而改句去掉“只有……才……”关联词语后,就变成一般叙述句,从语言运用的严密性、准确性来看,不如原句的表达。此外,联系上文内容看,上文说的是“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此处应用主动句,应强调“我们”主动“发现”,而不应是改句强调的“草木”被动“发现”。所以,综上分析,从关联词语的运用和句式的运用两个方面分析改句的不好。
3.本题,第①处,结合后句“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理解,此处是说构树不惹人注意,它并不是起眼的树木。第②处,句中的“但”可知语意转折,可知此句说的是它引起了“我”的注意,结合后句“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可推知此处填写“我却时常走到树边”。
2.答案:1.B
2.与其说是器物留下了技艺,不如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结合上文来看,这一句强加因果,应为选择关系,属于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
3.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传承的内容是技,但传承的关键终究是人
解析:1.A.“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是比喻,“走马镇民间故事传人吴文,一张嘴说尽世间百态,师父魏显德掌握巴蜀1500多个故事;以毛胜利为代表的宣纸工,让‘薄如蝉翼洁如雪’的古纸重现于世,他们的老师是千年前的能工巧匠;钻研彩塑30年的鲁勤学,改写了‘自古敦煌不成陶’的历史”是排比,“薄如蝉翼洁如雪”是引用。
2.“因为是器物留下了技艺,所以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错误使用关联词语,由前文“几千年来,那些雕刻、织染、锻冶匠人的名字可能变得模糊了,但如今的木器、布料和金银制品仍留有唐宋的影子、明清的风韵”可看出“器物留下了技艺”与“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之间应是选择关系,应修改为“与其说是器物留下了技艺,不如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
3.第一处,上文说到“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下文“一辈辈匠人,从手艺生疏到纯熟老练,技艺在手手相传、口口相授中薪火不绝”,工匠精神薪火不绝靠的就是传承。
第二处,上文“匠心是技艺的灵魂,要修习更要传承”和下文“几千年来,那些雕刻、织染、锻冶匠人的名字可能变得模糊了,但如今的木器、布料和金银制品仍留有唐宋的影子、明清的风韵”知“传承的内容是技,但传承的关键终究是人”。
3.答案:1.B
2.“退去”有“罢退,撤离,离开”之意。文中运用“退去”,将白桦树的叶子拟人化,强调“不甘心”,富有情感和意味,“褪去”没有这种效果。
3.(1)红得深浅层次不同;(2)(叶子变黄的,)还有白桦的叶子
解析:1.簇拥:围着,聚成一团,围着一个人或物。蜂拥:形容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迅速聚集。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表达得非常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景致:指风景和景物。风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居然: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诚然:表示情况确实如此。
2.分析两句话的不同点,只有一处用词不同,原句用的是“退去”,改句用的是“褪去”,分析两个词在语义、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即可。退去:指罢退,撤离,离开。原句用于形容白桦树的叶子,“退去”运用了拟人修辞,突显了“不甘心”的情味。褪去:指退去,去除,使套着的东西脱去。“褪去”不如原句“退去”更具表现力。
3.第一空,语境描写各种叶子,根据“橙红、酒红或深红、紫红,将红色渲染得淋漓尽致”可知,此处应填“红得不同”等意思;第二空,此处介绍树叶,由银杏叶子过渡到白桦树叶,据此推知应填“还有白桦的叶子”。
4.答案:1.B
2.①动词运用生动形象,“蹭”和“塞”写出了“我”吃黄瓜时的急切;“滑”写出了黄瓜的鲜嫩可口。②运用叠词,“水汪汪”“凉津津”写出瓜瓤的清爽,富有韵律美。
3.①雷竹竟长成一片竹林;②然后放进一个玻璃罐里
解析:1.拟人:唧唧,唧唧,低低地唱着乡间小调。比喻:(1)那种独特的蓝荧的光,是一个飘忽摇曳的童话,一直把我们带到蓝星镶嵌的天际。(2)发光的玻璃罐在我们手里,成了一个魔术瓶,储存着年少时的好奇和惊喜。夸张:漫天光瀑,从绵密的星星里倾泻下来。
2.“干脆摘”,“干脆”修饰限制动词“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摘取黄瓜时毫不迟疑、急不可耐的利落劲,可见黄瓜让人不可抗拒的诱惑、吸引力;“蹭两下,塞进嘴里”,一系列动词,构成层递性,画面感强,有感染力,使人引起想起的欲望;“水汪汪、凉津津”巧用叠韵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突出了黄瓜的鲜美、香甜、好吃;“滑进喉咙,那叫个清爽”,“滑”字化被动为主动,写出了吃黄瓜时的急切,以及瓜瓢的鲜嫩可口。
3.①处,先看上文“雷竹黄黄的,竹叶飘零,我们都以为成活不了”,再看后文“很多植物都这样,以为它死了,或即将死了,可根系却在泥土里蜿蜒,扎根得更深”,再联系紧承的时间词语“过了两年”,可见空处应该表示竹子出乎意料地活了,有吃惊,故需要副词“竟”“居然”等,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雷竹竟长成一片竹林。②处,上文内容为“我用一个丝网捕捉萤火虫”,后文“萤火虫吸在玻璃壁上我们拿着罐子”,可见空处应该说明捕捉之类的内容,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然后放进一个玻璃罐里。
5.答案:1.C
2.①结构整齐;②语言严密;③运用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能体现“我”的真实情感。
3.示例:①独自在久久凭栏远眺;②想起凭栏远眺的诗翁
解析:1.倾诉:把想要说的话全部说出来。诉说:告诉,陈述。“倾诉”带有更明显的感情色彩。结合“海声,哗哗复哗哗”分析,选用“倾诉”。编写:就现成的材料整理成书。编织: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引申指酝酿思想、组织材料、构思意境等思维活动。这里与“一网又一网”相照应,用“编织”更好。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对象除了人或具体的东西之外,不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事物,前面还可以带上“凝神”“密切”“警惕”等状语。此处选用“凝视”。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韵致:指风度韵味,情致。结合“风云”分析,选用“韵致”。
2.①“既……也……”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结构整齐,表意上具有强调意味;②“或许”表示揣测,表意更加严密;③运用问句,委婉而富有情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留有余韵;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站着夕阳”将“夕阳”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感情,显得生动形象,更能体现“我”的真实情感。
3.第①处,结合“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分析,此处主要讲那人凭栏远眺。第②处,结合“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分析,此处主要讲想起那位凭栏远眺的诗翁。
6.答案:1.B
2.第二人称意在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
3.示例:①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②而是眼界的问题
解析:1.狭小:狭窄。狭隘: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第一处,指的是空间、视野,应用“狭小”。谐调:和谐,协调,形容词。协调:搭配得适当;使配合得适当,动词。第二处,修饰“关系”,应选“谐调”。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瞩目:注视;注目。第三处,语境意是指天鹅的体形引人注意,应选“注目”。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无出其右: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第四处,强调天鹅的飞行高度在鸟类中是最高的,应选“独占鳌头”。
2.首先要明确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作用: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②更易接受作者观点,理解作者用意。故本题中,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具有犹如面对面聊天的效果,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便于达成情感共鸣。
3.本题中,结合上下文“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狭小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可见,第①处是说世间的美并无全面价值,此处可填写“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结合下文“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分析可知,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和人的眼界有关,故第②处可填写“而是眼界的问题”。
7.答案:1.C
2.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照应前面的“巨镜”。将“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了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3.①有的雄奇;②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湖曲折蜿蜒/因为湖形成原因特殊
解析:1.“它们有的妩媚……有的浓妆,有的淡抹”这是比拟,把这些湖当作美人来写;同时三个“有的”也构成排比;“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这是比喻。文中没有“夸张”和“借代”。
2.和题干中的句子“上下都是山色云彩”相比,原文“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分开说,且重复“山色云彩”,这样就起到强调作用,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而“下”指的是“水面”,这样也与前面的“巨镜”相照应;另外,将“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内容上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而句式简短,突出节奏感。从效果上看,原句的表达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了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3.第①处,根据后文的“有的浓妆,有的淡抹”,“浓妆”与“淡抹”是相对的词语,因此此处填的词语应当是与前面的“妩媚”相对,而句式也是“有的……”。据此可填写“有的雄奇”。第②处,前面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而后面是“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既然有“所以”,那么前面必然有“因为”,而具体原因就是“湖曲折蜿蜒”。据此可填写“因为这个原因”或“因为湖曲折蜿蜒”等。
8.答案:1.B
2.①原句中的“燃烧”修饰红叶,强调叶子的红,突出北京秋之深,而改句用“静默”修饰红叶,则没有这种效果。②“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突出寺院的静,与后面的“禅气”之静相吻合,而“静默的红叶在秋风中燃烧”突出了“热闹”,与后面的“禅气”之静相矛盾。
3.拟物是直接到适用于某一事物甲的动词,直接去描写事物乙,从而达到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的目的。借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说成是乙事物,不需要借助动词,也不需要出现本体事物,即甲事物。
解析:1.沉浸: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语境中没有迷恋的意思,所以选“沉浸”。实实在在:意指真实,不夸张,现实存在的。真真切切:指人的感受真实确切。语境中“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强调感受,所以选“真真切切”。恬然:安静,形容毫不在意的样子。安然:安静地。语境中把这片红叶比作是“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归来,仅突出其安静的样子即可,语境中没有突出其“毫不在意”的意思。所以选“安然”。违抗:违反,抗拒。违背:不符合,不遵循。语境中针对“天律”而言,只是不符合、不遵循即可。不需要体现“违反,抗拒”的意思。所以选“违背气综合上述分析,选B项)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语段综合(4):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语段综合(4),共12页。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语段综合(1):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语段综合(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写作(6):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写作(6),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