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重点中学初一分班语文试卷(二)满分50
展开
这是一份石家庄重点中学初一分班语文试卷(二)满分50,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选词填空(4分)
健康 健壮 震动 震撼 缓缓 慢慢 徐徐 惊叹 赞叹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 )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的( )却要大打折扣。当21个聋哑女孩如精灵似的在舞台上( )舒臂的时候,我们( )的是,她们怎么可以舞得这么的完美呢?——我们感动的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执著的爱。
【解析】健康、震撼、缓缓、惊叹
2.选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C )(2分)
A屋脊(jì)宫阙(què)吮吸(yǔn)鏖战(á)
B锃亮(zèng)眸子(mǔ)弹琴(tán)瞭望(liá)
C吓煞(shà)蜷曲(quán)鸟瞰(kàn)乐曲(yuè)
D惬意(qiè)衣冠(guān)松散(sàn)炽热(zhì)
【解析】A中“屋脊”的“脊”应读“jǐ”,“吮吸”的“吮”应读“shǔn”;B中“眸子”的“眸”应读“móu”,“瞭望”的“瞭”应读“lià”;D中“松散”的应读“sǎn”,“炽热”的“炽”应读“chì”。
3. 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A项错误。“天伦之乐”的意思是:家庭的乐趣,不能形容大自然。B项错误。“随声附和”的意思是: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是贬义词。C项错误。“忍俊不禁”的意思中就有笑的意思,语义重复。D项正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2分)
A. 他的笔记本上总是写满密密麻麻的笔记和他的深思熟虑的表情。
B. 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C. 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尽力引导学生去阅读中外经典名著。
D.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战狼》上映仅五天就赢利10亿元的票房。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搭配不当,“写满”与“深思熟虑的表情”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经过”或“使”;D项应删去“的票房”。
点睛:病句类型的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早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 ①⑤④②③ B. ①⑤③②④
C. ②④①⑤③ D. ③②④①⑤
【解析】整体感知这段话,它在谈论"人格"的话题,①是总起句,⑤是对①句中问题的回答.所以两句必须相连.②句中的"只有"与④句中的"才能"是连用的关联词语,所以②④相连.③句是一个反面的句子,所以放在中间.因此句子的正确顺序是①⑤③②④
6、按要求默写。(7分)
(1)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的为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如《题西林壁》中的“ , ”;有的表达了朋友的情深意重,如《赠汪伦》中的“ , ”;有的则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如《示儿》中的后两句“ , 。”
(2)《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二、文言文(10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是负义也 ( )(2)无需更作此具 ( )
【解析】(1)违背,背弃(2)再
8、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
9、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3分)
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10、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为老了而抛弃他们。(或者: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三、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3分)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玉帝闻言,即时宣诏。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玉帝道:"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11. 文中的“齐天大圣”指的是孙悟空
12. 请写出与大圣相关的两个故事。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解析】11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齐天大圣”指的是孙悟空。
12题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此题可以列举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或者大闹天宫的事。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3. 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4分)
属于环境描写,(1分)写出了夏夜满天繁星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夜色朦胧宁静的氛围(1分),衬托了我昏昏欲睡的状态(1分),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唤醒的情节。(1分)
【解析】考察句段作用,先判断是否特殊句段,发现考查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所以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环境描写可从:环境、人物、情节结构、主题四大方面解析。写出了夏天星斗满天的景色,是为了渲染宁静氛围,衬托我的状态,引出下文写我被父亲唤醒。
14.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使的意思 。(2分)
【解析】本题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从第一段可以了解到,我小时候得了一场生病,影响到智力的发育,直到一岁半还不会说话,但这一次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父亲读出的诗句意思,他自然是欣喜若狂。
15.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
(1) 孩提时,爸爸以字迹独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谁+做了什么/谁+怎么样,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题缺少的事件可按所给的第二件事概括为: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16. 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4分)
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需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关注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进行分析,用两字或四字词语进行全方位的概括。“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因为这两位诗人都是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体现了父亲的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我”生病时父亲的担心,“我”会认字他的高兴,“我”理解诗句意思,父亲的激动流泪等都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深爱孩子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读诗,这也是一个善于教育的父亲。据此解答即可。
17.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句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和怀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因为位于结尾,所以这句话体现了主旨,即父亲教“我”读诗的故事,表现了父亲给“我”的巨大影响,影响了我的一生,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感激和思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小升初初一入学分班考测试卷(二)(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出表示“多”的成语,选择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按要求写句子,古诗词积累,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一入学语文专题】部编版小升初分班考综合版- 分班冲刺训练五试卷(无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一入学语文专题】部编版小升初分班考综合版-分班冲刺训练二试卷(无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