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文内容ppt课件,共53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渭干河是塔里木河的支流之一,目前已无水注入塔里木河。骆驼脖子水电站是渭干河梯级开发中的第五级水电站,已于2016年开始建设。读“渭干河流域图”,回答1~3题。1.渭干河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东多西少,北多南少C.西多东少,南多北少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解析 渭干河是塔里木河支流,据图分析,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自西向东进入渭干河流域,因而西部气候较为湿润,降水较多,排除A、B;北部由于天山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排除C,故选D。
2.渭干河梯级开发的主要作用是A.防洪与发电B.发电与灌溉C.灌溉与航运D.防洪与航运
解析 渭干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基本不会发生洪灾,A、D错;河流水量小且地广人稀,流域内航运价值低,无法发展航运,C错。流域内气候干旱,梯级开发能保障绿洲区的灌溉和生活用水,B正确。
3.骆驼脖子水电站建成后对渭干河中下游地区的影响为A.削减洪峰,减轻洪涝灾害B.蓄积雨水,改良土壤水分C.蓄水冲沙,减轻河道淤积D.调节水量,改善灌溉用水
解析 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洪灾发生的几率较小,A错。该水电站蓄积的主要是冰雪融水,不是雨水,B错。该水电站蓄水的主要目的是灌溉和发电,而不是冲淤,C错。该水电站能调节中下游水量,储蓄水源,改善灌溉用水,D正确。故选D。
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B.上游修建水库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镇化速 度大大加快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解析 读图可知,该水文站降水后河流流量第二年比第一年变化趋缓,变化较明显,最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调节了河流流量,B对;流量变化小可以减少下游洪涝灾害,A错;
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镇化速度加快会加剧流量变化,C错;流域内植被破坏,降低了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会加剧流量变化,D错。
5.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 能工业的发展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解析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煤炭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在电力保障的基础上,田纳西河流域积极发展了高耗能工业,促进了“工业走廊”的形成。故选C。
如图是“中亚卡拉库姆运河(调水)工程图”,该工程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曾被称为“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据此完成6~7题。6.下列有关卡拉库姆运河的建设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A.加剧运河沿岸地带土壤盐碱化B.咸海面积萎缩,盐度下降C.咸海附近物种多样性迅速增加D.运河所经地区植被明显减少
解析 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卡拉库姆运河调取了流入咸海的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盐度上升,湖泊附近生物多样性锐减;该地区气候干旱,调水灌溉加剧了运河沿岸的土壤盐碱化;运河所经地区因有水源灌溉,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植被覆盖增加,B、C、D错。
7.卡拉库姆运河的修建,使当地的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咸海的渔业资源也迅速减少,其原因可能是A.入湖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下降, 鱼类不适应而减少B.入湖水量减少,使得湖水变浅, 大量鱼类被鸟类捕食C.入湖水量减少,入湖泥沙减少, 鱼类因缺少饵料而减少D.大量开发石油资源,石油泄漏 导致鱼类资源减少
解析 调水工程的建设使得入湖水量减少,咸海萎缩,盐度上升,鱼类由于不适应此环境而减少,另外,入湖泥沙减少使鱼类的饵料减少,鱼类的数量也相应减少,题设“迅速减少”不会是鸟类捕食造成的,题干为卡拉库姆运河的修建对渔业的影响,与石油开发无关。故选C。
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10个梯级电站。读图,完成8~10题。8.红水河 ①水量大 ②多宽谷 ③地势落差大④有结冰期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红水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①对,④错;读图可知,红水河段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为主,多峡谷,②错,③正确。故选A。
9.与龙滩水电站比较,大藤峡水电站A.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远B.海拔更高C.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更大D.距离主要市场更近
解析 读图可知,龙滩水电站与上一级的平班水电站距离远,落差大,而大藤峡水电站与上一级的桥巩水电站距离较近,落差较小,A、C错;大藤峡水电站位于龙滩水电站下游,地势较低,距离珠江三角洲更近,B错,D对。
10.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A.形成了不同的库区,库区 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增强B.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 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C.对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洪水灾害具有明显作用D.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 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形成了不同库区,库区水流更加平稳,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降低,A错。红水河所在珠江水系不流经四川,B错。红水河属于珠江水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没有影响,C错。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获取大量电能输往华南地区,会大大优化华南地区的电力结构,D正确。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 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1 000千伏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正式投产,800千伏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已供电。读下图,完成11~12题。11.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A.西电东送 B.北煤南运C.能源跨区域调配 D.西气东输
解析 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能源的跨区域调配,C对。
12.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A.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 输煤为高效输电,同时保护了 土地资源B.缓解了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长 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 城市的环境质量C.解决了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 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
解析 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输送的是水电,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无关,A错。建设的意义是缓解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B对。
不能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C错。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不会彻底改变,D错。
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如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读图完成13~15题。13.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解析 根据材料,西奈半岛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说明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故D项对;
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淡水资源的输送,而不是为了发展航运,也不是为了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阿里什河谷工业和城市分布较少,故调水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A、B、C错。
14.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土壤 D.水源
解析 调水过程中,由于水体的自然流动只能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由于地形的原因导致水体无法自然流动时,则需要通过压力管道输水。故选A。
15.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A.尼罗河断流B.灌区土地盐碱化C.降水量增加D.河流含沙量增加
解析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灌溉活动,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盐分向地表集中造成土地盐碱化,建设排水系统可以实现排灌结合,有效预防灌区土地盐碱化;建设排水系统无法预防尼罗河断流、不能影响降水量和河流的含沙量。故选B。
(2020·广东江门市月考)“中国建材之乡”福建南安市是国家级生态县级市,也是我国最大的石材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基地。近年来,南安市先后关闭几百家石材企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新疆已成为我国石材产业重要的承接地,被称为“中国石材的希望”。据此完成16~18题。16.近年来南安市石材企业大量被关闭的最主要原因是A.资源枯竭 B.环境压力 C.市场饱和 D.生产成本上升
解析 由材料可知,福建南安市是国家级生态县级市,由于福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季节变率大,大力发展石材产业,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所以石材企业大量被关闭,故选B。
17.新疆承接石材产业转移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A.原料 B.劳动力 C.交通 D.市场
解析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不便于石材的运输,成为限制新疆石材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根据题干信息“新疆已成为我国石材产业重要的承接地,被称为‘中国石材的希望’”可知,新疆承接石材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较大的原料优势;新疆劳动力成本低。故选C。
18.相较大理岩主要用于室内装饰,花岗岩广泛应用于外墙装饰,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抗腐蚀 B.辐射少C.坚硬耐划痕 D.品种多样美观
解析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岩浆岩,属于深层侵入岩。花岗岩由于其硬度高,不易风化,抗腐蚀,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故选A。
(2020·天津地理)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回答19~20题。19.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 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 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解析 读图可知,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B对。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企业回迁M镇,劳动力属于被动回流,A错。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二波回流,C错。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就业机会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更多劳动力主动回流,D错。
20.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技术和环保B.交通和劳动力C.市场和政策D.动力和原材料
解析 省会W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居民的购买力强,因此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根据图示可以看出,M镇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服装企业迁回。选C。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外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的主动移动。下图是“某产业在某地区生产成本和利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1~23题。21.下列关于该产业在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的时间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期间 生产成本迅速上升B.①~②期间 市场竞争加剧C.③~④期间 生产成本迅速上升D.③~④期间 市场竞争加剧
解析 从图中利润水平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分析,可知该产业在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的时间是①~②期间,生产成本在该时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并没有迅速上升,利润下降主要是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造成,故选B。
22.该地生产成本主要随本地经济发展而上升,主要原因可能有①地价上升②劳动力价格上涨③输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④协作条件变差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本地经济发展会促使当地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输入的原材料价格影响不大;协作条件一般随着经济发展会变得更好。①②正确,故选A。
23.该产业在本地出现明显“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时间最可能是A.①以前B.①②期间C.②以后D.④以后
解析 据图中利润水平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分析,可知该产业在本地①~②时间段尽管利润水平快速下降,利润空间逐步减小,但利润仍然较高。要保证产业利润不出现亏损,应在出现亏损(③)前进行产业转移,所以产业转移的时间最可能是②以后、③以前,C正确。
中俄石油管道从东西伯利亚的斯科沃罗季诺一直延伸到中国东北部的大庆。读图,完成24~25题。24.比较“斯科沃罗季诺—大庆”石油管道与中国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线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条线路输气终点均为能源紧 缺地区B.两条线路沿线均为季风气候区C.两条线路投资都很大,运输连续性都很强D.两条线路建设均不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解析 “斯科沃罗季诺—大庆”线路的终点是大庆,而大庆石油资源丰富,A错;
两条线路经过的气候既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又有季风气候,B错;两条线路沿线地形比较复杂,线路较长,投资较大,会对沿途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运输连续性都很强,C正确,D错。
25.中国国家领导人曾表示:“中俄能源合作自此进入新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有利于我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③改变我国能源消费以燃煤为主的历史④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中俄石油管道建设对俄罗斯的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俄石油管道建设对我国的有利影响:有利于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石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故选D。
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其资料,回答问题。(14分)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连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邻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在一些支流上游兴建了水利工程。波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中下游河段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1)据图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4分)
答案 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水系呈树枝状、羽毛状);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
解析 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从源头、注入地、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形态等方面分析。
(2)波河一般春末夏初和冬春季节都容易形成汛期,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春末夏初,气温回升快,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流域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冬春季节受西风带影响,波河得到较多雨水补给,形成汛期。
解析 波河一般春末夏初和冬春季节都容易形成汛期,说明春末夏初和冬春季节河水有大量的补给,结合当地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即可。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在中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下游地区开挖新入海河道;切实有效地保护上游山区的植被;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在中上游配合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在中下游疏通航道,完善航运设施;优化流域内的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业;注重城市和乡村的均衡发展等。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波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波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含沙量高,容易淤塞,洪水压力大;波河流域的主要优势在于水能资源丰富,干流尚未大规模开发。因此波河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27.读“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南运通道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中煤产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的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1)在北煤南运线路①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线路③,请说明发展运煤线路③的重要意义。(4分)
答案 增加运煤量;减轻南北向铁路运输的压力;海运费用低,利于降低成本。
解析 线路③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先将煤炭通过多条东西走向的铁路快速运送到沿海港口,然后利用廉价的海洋运输运送到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而线路①②是利用两条单一铁路进行北煤南运。由于海运运量大,运输费用低,与①②线路相比,线路③将大大增加运煤量,减轻南北向铁路运输的压力,同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2)为煤产区的发展提出两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具体措施。(4分)
答案 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建设坑口电站,输出火电。
解析 能源产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是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此举不但可以减少原煤的运输量,缓解交通压力,同时还可以减少污染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建设坑口电站,输出火电,此举可将当地的煤炭优势就地转换为电力优势。
(3)试分析图中煤炭运输终点地区的能源输入与该区经济发展的关系。(5分)
答案 上述通道主要到达我国重要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如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海南经济特区。这些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短缺,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需要从能源产区输入大量能源,以满足当地工业发展的需求。
解析 实际上考查的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即可。
28.右图为“湖南省内部分区图和湖南省地形水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湖南省各分区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别化的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发展战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环长株潭城市群___,大湘西地区___,湘南地区___。(3分)①重点培育壮大旅游、生态农业等具有特色的开放型经济 ②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且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以及区域消费中心 ③对接粤港澳地区、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
(2)说出湖南省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及给其带来的有利影响。(8分)
答案 优势条件:临近粤港澳地区,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地价相对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有政策支持。有利影响: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
29.(2020·天津地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1)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4分)
答案 加强对外运输联系;完善本国交通网络,提高运力(促进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解析 读图可知,伊朗的铁路路网包括通往中国、欧洲的铁路,因此,伊朗完善铁路路网,除了能够完善本国的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外,还加强了对外运输联系,促进对外贸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中伊两国签订了渔业协议,共同开发伊朗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实现了互惠共赢。(2)中伊开展渔业合作,说明两国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4分)
答案 伊朗渔业资源丰富;中国市场广阔;中国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解析 可从图中地理位置判断出伊朗海岸线较长,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而中国人口众多,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鱼产品需求量很大,市场广阔,且中国资金充足,鱼产品加工、冷藏和保鲜技术先进,能够促进伊朗的渔业生产。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3)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4分)
答案 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丰水期水位升高;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带走盐分。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无河流流出;湖水蒸发强烈,使盐分积累。
解析 有湖水流出的湖泊一般为淡水湖,没有湖水流出的湖泊一般为盐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统全局,专题突破•提素养,典例展示,例题1,对点训练,例题2,真题演练•悟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图文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自然要素,重要条件,自然规律,矿产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采殆尽,大幅度减少,自然资源,繁荣期,新生期,衰退期,资源产业链,主导产业,工业体系,环境破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