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图文课件ppt
展开一、生态脆弱区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3.生态脆弱区的特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4.土地退化的概念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6.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7.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恶性循环南方喀斯特地区是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8.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视野拓展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又是导致人地关系紧张的关键。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经济压力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选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主。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北方农牧交错带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2)人为原因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特别提醒农进牧退是人口数量激增,对粮食的需求增加,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导致的。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判断正误(1)生态脆弱区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土地退化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是降水少造成的。( )(4)合理发展畜牧业,减少耕作业可有效缓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问题。( )答案(1)× (2)× (3)× (4)√
2.填空题(1)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 、 、 、 、 等。 (2)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 , , 等。 答案(1)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碱化 土壤肥力下降 (2)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
3.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解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合理的人类活动也能防治水土流失。答案C
2017年9月9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牵头主办的“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国际论坛开幕,重要内容之一是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据此完成4~5题。4.土地沙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防治土地沙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退耕还草D.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5.下列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贫困是影响草场退化的唯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4题,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塔里木盆地以荒漠为主,退耕还草不切实际;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以防绿洲退化成荒漠。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贫困是影响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答案4.B 5.C
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表现问题探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约36亿公顷的土地正遭受荒漠化的威胁,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大约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危险。每年大约有1 200万公顷土地面临消失,这些土地大约可生产2 000万吨粮食,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20亿美元。
结合材料探究:(1)什么是土地退化?具体表现有哪些?(2)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土地退化的主要危害。提示(1)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2)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甚至绝收,限制经济发展。
关键能力我国的土地退化现象(1)土地沙化①定义: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②成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使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荒漠。③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2)石漠化①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发生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裸岩等难利用土地的现象。②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③分布: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3)土壤盐碱化①成因:主要是指不合理灌溉或者只灌水不排水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盐碱化。不合理灌溉(如漫灌、滴灌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土壤上层乃至表层,经水分蒸发后,盐分保留在作物根区形成的盐碱化现象。②分布:多分布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4)红漠化①成因: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而形成荒漠化的现象。②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
典例剖析例1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1997年以来已经丧失了820万公顷耕地。目前中国37%的土地仍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沙化尤为严重B.自然原因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石漠化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2)下列土地退化的具体表现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东南丘陵地区—土壤盐碱化 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地沙化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素养立意本组题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利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土地退化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普遍,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我国南方地区的红漠化尤为严重;土地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三江平原过度开垦,会造成黑土流失,湿地破坏。第(2)题,东南丘陵地区为红壤分布区,植被破坏后易形成红漠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多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易造成石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风沙灾害普遍,土地沙化严重。黄淮海平原的灌溉农业发达,若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强烈,易出现土壤盐碱化。答案(1)D (2)C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问题探究2019年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据监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每5年监测一次,全国土地沙化面积已实现连续3个监测期缩减。库布齐治沙模式得到联合国的高度肯定,被称为“全球治沙样本”。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科学治沙,科技先行。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人们发明了甘草平移、容器植树、无人机植树等100多种沙漠生态新技术。在库布齐沙漠,目前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可达85%。
结合材料探究:(1)库布齐沙漠所在地区应主要发展哪种农业生产活动?(2)库布齐治沙模式中,人们采取了多种生物措施防治荒漠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3)在库布齐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可采取哪种途径帮助当地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试举例说明。提示(1)主要发展畜牧业。(2)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防止风沙侵袭或沙丘入侵。(3)①在封沙育草时,引导当地农牧民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天然灌草植被,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②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沙漠风光,发展特色沙漠旅游活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能力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2)构筑防护体系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方法技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其中成因与防治措施是分析的重点。(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基础判断,举例如下:①在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易引发水土流失;②在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③在草原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易造成草场退化,从而引起荒漠化。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区域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分析自然原因时,往往考虑气候、地形、植被类型及植被覆盖度、地表沉积物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生产方式、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水平、政策导向等。(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分析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森林公园、淤地坝等,采用草方格沙障等。改:改善经济结构,改坡为梯。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典例剖析例2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前些年却变成了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不合理的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不合理的道路建设 ⑤过度灌溉A.①⑤B.②③C.③⑤D.④⑤(2)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全球变暖,积雪融水增加B.在沙地边缘构筑灌草相结合的防护体系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D.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载畜量
解析第(1)题,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导致荒漠化。第(2)题,全球变暖,会使积雪融水增加,但蒸发也会更加旺盛,可能导致干旱加剧,这是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之一,不是“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答案(1)B (2)A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问题探究材料一 北方那消失了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面积却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这季节那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凉——他出生在那里,闭住眼也能看见故乡一年四季的景象。——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1)水土流失可能诱发和加剧哪些自然灾害?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3)读图分别说出甲、乙、丙、丁四处合理利用和治理的措施。
提示(1)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制约当地的农业和其他各行业的发展,阻碍社会经济发展。(2)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露天开矿,不合理地建窑洞、道路以及水利设施等。(3)甲处为黄土塬,通常为耕地,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防护林,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乙处为缓坡,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发展林果业,减轻水土流失。丙处为陡坡,实施封坡育林、育草,拦截、涵蓄坡面径流,保持水土。丁处为沟谷,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关键能力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②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当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具体如下:a.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b.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c.露天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不合理的工程建设。(2)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①工程措施: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淤地坝等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使其不再继续发展。②生物措施: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生物措施进行治理。③农业措施:应用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深耕改土、间作轮作等。
2.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b.物质条件——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加之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d.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如果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②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典例剖析例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试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解析运用区域认知明确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北部,再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降水量信息,运用综合思维可解决问题。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进一步分析该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草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旱地应注重水土保持,草地则是固沙防沙和合理利用草场。答案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该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草地。在沙地上应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固沙防沙,以及合理利用草场等;旱地应注重水土保持。
1.(地理实践力)实验探究: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1)实验准备在校园内选取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2)实验过程①用木板隔离出约1平方米的草地,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任一木板底端开一较小的出水口;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离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要求两个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其他地方均不漏水。②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
(3)观察内容① ② ③ (4)实验结果与总结①在本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水倾倒后很快形成径流的是 ;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量裸地 (填“大于”或“小于”)草地;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较浑浊的是 (填“裸地”或“草地”)。 ②请总结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草地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
(5)实验后的思考①草地除了在本实验中体现出的作用,还有哪些价值?②在本实验中除了用上述提供的材料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到哪些材料以增强观察效果?③你认为本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6)拓展延伸①不同地区或环境下的草地发挥的作用有差别,请写出以下各处草地的作用。西北干旱区的草地: 。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草地: 。 城市中的草地: 。 ②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大面积种植草地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你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3)①在隔离区域内(木板框内)形成径流的先后 ②出水口处水量的多少 ③从出水口处流出的水浑浊程度(4)①裸地 大于 裸地 ②避免流水(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保土保肥;增加下渗量、涵养水源;延缓形成坡面径流的时间,减小径流量。(5)①减小风蚀;放牧牛羊,具有经济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在两出水口处各放置一个烧杯。③准备过程复杂,耗时长、耗力大,所用材料多。(6)①减少风蚀、饲养牲畜等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削峰补枯等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局地气候等 ②养护费用高;可能会污染地下水;在生态功能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起不到隔离带的作用等。
2.(综合思维)萨赫勒地区(下图阴影部分)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1)说明萨赫勒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潜在自然因素。(2)萨赫勒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较突出,今后还将进一步恶化,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人为原因。(3)请你为萨赫勒地区缓解水资源短缺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提示(1)荒漠化。萨赫勒地区地处热带,终年高温,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降水稀少且集中,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在东北信风的驱动下,风沙向南移动,促使荒漠化扩展。(2)人口急剧增加、工农业的发展使需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应的水利设施建设落后;水资源浪费、污染现象严重。(3)控制人口增长;跨流域调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改善水资源分配规划;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1.下列属于生态脆弱区的是( )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区 ②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 ③成都平原的农耕区 ④贵州喀斯特山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答案B
2.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 )A.土地沙化B.土壤盐碱化C.石漠化D.土壤肥力下降解析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答案C
下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退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B.A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土壤盐碱化不属于土地退化4.A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 )A.土地沙化B.石漠化C.土壤盐碱化D.三种表现都有
解析第3题,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土地退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某些半湿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是土地退化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第4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答案3.C 4.A
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脆弱区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开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下列对图中荒漠化加剧及防治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荒漠化的推进方向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解析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第6题,读图可知,华北地区北部受到了荒漠化的威胁;图中荒漠化的推进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与冬季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措施。答案5.D 6.C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每亩流失水量20—30立方米,流失土壤5—10吨。据此完成7~8题。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质疏松,降水变率大D.气候干旱和大风日数多8.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筑梯田C.深耕改土D.植树种草
解析第7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最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土质疏松, 降水变率大,气候干旱和大风日数多,均为自然原因。第8题,水土保持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其中,植树种草是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答案7.A 8.D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下。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 ,B , C ,D 。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 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荒漠化的不同防治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南方地区情况分析得出结论。第(2)题,从“红色荒漠”的定义可知,它主要发生在江南丘陵地区,它对生产生活和地理环境都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表层土壤流失,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使河流下游湖泊、河道淤积,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第(3)题,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南北方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不同,其防治措施也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高中地理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原卷版-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配套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能力弱,盐碱化,知识点,生态脆弱区,石漠化,半干旱,知识点,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说课课件ppt,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