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思考感悟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提示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4.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思考感悟你认为石油资源会不会耗竭?提示石油资源会耗竭。因为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它们的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形成条件,它们的特点是用一点,少一点,加之人类对石油资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所以石油最终会耗竭。
1.判断正误(1)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2)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区域发展水平一定很高。( )(3)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4)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5)澳大利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 )答案(1)√ (2)× (3)√ (4)√ (5)×
2.日本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主要依靠( )A.耕地面积广大B.矿产资源丰富C.社会资源D.自然灾害少解析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矿产资源匮乏,并且多火山、地震,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社会资源。答案C3.沙特阿拉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的开采B.石油资源的开采C.科技的发展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解析沙特阿拉伯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石油资源的开采。答案B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问题探究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史记》中所记载的现象?(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当生产力水平低下时,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限制大,人类难以克服这些障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土地开垦困难,农业生产发展缓慢。(2)水热条件良好,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
关键能力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具体分析如下:(1)对区域发展有利的自然条件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决定区域发展①有些区域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人口稠密、科技水平低下、对外开放程度差、产业基础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区域发展水平不高。②有些区域自然条件较差,但由于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好、教育水平高等,区域发展水平高。
(3)改造自然条件,促进区域发展
方法技巧自然条件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典例剖析例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相比,其共同点有( )A.纬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B.地势低平,河流航运价值较高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属人口稠密地区(2)甲、乙两地均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区。有关两地葡萄生长的优势自然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常年盛行西风,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小B.乙地受季风气候影响,光热条件好C.甲地深居内陆,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D.乙地深受海洋影响,冬暖夏凉,降水多
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多;乙地位于我国山东半岛,河流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河流航运价值低;甲地位于欧洲西部,乙地位于我国东部,均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故选D。第(2)题,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日较差较小,光热条件差,不利于葡萄生长;乙地位于山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光热条件好,有利于葡萄生长;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故选B。答案(1)D (2)B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问题探究2019年4月24日上午,国际能源署(IEA)《石油市场报告2019》杭州发布会暨浙江省自贸试验区油品贸易专题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以“助推浙江自贸区打造油气全产业链,扩大浙江在国内外石油交易市场的影响力”为主题。会上,国际能源署首次在杭州发布其最新的全球石油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石油市场正经历着巨大转变,尽管美国是全球石油需求增幅最大的国家,但是石油需求增长正持续从发达经济体和交通运输燃料转向亚洲和石化产品。这些变化将对石油贸易和炼油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探究:(1)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有哪些?(2)石油资源的分布有哪些特点?该特点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提示(1)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2)石油资源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而有的区域石油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能力1.自然资源影响区域发展(1)
(2)(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2.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3.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影响储存量的因素。如下表所示:
典例剖析例22017年2月,陕西省10个特色小镇入选《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包括旅游休闲型城镇、商贸物流型城镇、能矿资源型城镇等。神木市大柳塔镇煤炭资源丰富,其煤质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富油,是很好的气化用煤、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国家打造特色小镇有利于(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绿地面积 ③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 ④延缓人口老龄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大柳塔镇煤炭资源被北京市、天津市大力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A.储量大B.很好的化工原料C.燃烧效率高D.含硫低(3)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发展煤炭工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B.位于黄土高原,交通不便C.劳动力不足D.位于西北地区,位置偏僻素养立意本组题需要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理和自然资源的特点,利用综合思维解决问题。
解析第(1)题,国家打造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不会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绿地面积,对于减缓人口老龄化也没有作用。第(2)题,大柳塔镇的煤炭含硫低,对大气污染较轻,因而被北京市、天津市大力推广使用。第(3)题,煤炭工业耗水量大,它的布局要考虑水资源丰富程度。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制约煤炭工业的发展;与周边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有铁路相连,交通便利;该地区位置适中,具有优越的全方位辐射条件;劳动力不足不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答案(1)B (2)D (3)A
1.(综合思维)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地平均年降水量可达300—500毫米,降水多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堆积了大约200米厚的砂质沉积物。近年来,库伦旗北部沙区(图中斜线区域)的农牧民在沙漠里种上了水稻。经过几年试种,目前该地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达200亩(1亩≈666.67平方米),水稻还未收割便被订购一空,超高品质已获得市场认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同时,沙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1)与三江平原北部相比,说明库伦旗北部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2)分析库伦旗北部种植水稻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提示(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热量充足;气候干燥,晴天多,光照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邻近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多,风力(对表层土壤)侵蚀作用强;沙地养分少,下渗快,保水能力差;地处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地理实践力)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
(1)自然资源的开采是“乌金三角”重点发展的工业。为加强该地区自然资源的交通运输能力,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2)分析“乌金三角”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3)为了促进“乌金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1)加强铁路、公路等的建设,增加运煤通道;建设坑口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向外输送电力。(2)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3)促进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矿区复垦,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1.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热量、水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古代文明发祥地大多位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答案A
2.瑞士是欧洲内陆山国,矿产资源贫乏,但却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稠密B.交通便利C.市场广阔D.科技发达解析瑞士虽然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其技术、金融等优势(科技发达),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答案D
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离支”即“荔枝”。荔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18°N—29°N,两广地区栽培最盛。北方地区某中学地理小组研究杨贵妃所食荔枝的产地,发现存在四种学说。下图为四种学说运输路线图。据此完成3~4题。
3.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4.地理小组所在学校的附近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这主要得益于( )A.荔枝新品种的培育B.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C.市场需求快速增加D.交通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与其他三个产地相比,两广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更好,故两广地区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气候。第4题,地理小组所在学校位于北方地区,不适宜种植荔枝,附近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荔枝,这主要得益于交通和保鲜技术的发展。答案3.A 4.D
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读图,完成5~6题。
5.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甲),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B.充分利用废弃物C.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D.E为建材工业,F为电力工业6.图乙为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方式可以( )A.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B.浪费水资源C.提高树木的成活率D.浪费土地资源
解析第5题,该煤矿生产流程图反映的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A、B、C正确;煤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应为电力工业,F应为建材工业。故选D。第6题,据图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的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缘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低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储备了一部分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故选C。答案5.D 6.C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 072平方千米,人口110万。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寿光市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
发展到了70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年产蔬菜300万吨。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结合材料,说明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2)(双选)关于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改变了原大田种植的地表景观B.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当地的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C.大规模开垦土地种植蔬菜,使得黑土肥力下降D.由于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交通用地减少,导致交通条件落后(3)海南省的蔬菜生产与山东省寿光市相比,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0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ppt课件</a>,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四大文明古国,孟加拉国城市内涝,恒河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孟加拉湾多风暴潮,洪涝灾害频发,地狭人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章概述•明要求,〔生涯规划〕,自主梳理•探新知,地理位置,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知识点,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具体影响,不发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图文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区域发展的基础,判断正误并纠错,工业社会尤其重要,问题探究,指点迷津,典题演练,思路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