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一、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2.区域要素的呈现形式: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3.区域内各要素的关系(2)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特别提醒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的关系(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2)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3)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4)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特别提醒区域特征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既包括自然要素,又包括人文要素,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2.区域要素差异与区域发展(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区域要素的差异
(2)区域要素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思考感悟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但为何近年来粮食商品率不断下降?提示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快,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再加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减少,造成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商品率下降。
1.判断正误(1)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 )(2)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3)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不会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4)松嫩平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农作物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答案(1)√ (2)√ (3)× (4)√ (5)×
2.下列关于松嫩平原区域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大豆、冬小麦的种植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畜牧业解析松嫩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利于机械化生产,且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属温带季风气候,但水热条件相对较差,生长期较短,不适宜种植冬小麦;耕地多为旱地,黑土广布,水稻种植较少;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西部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畜牧业。答案A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属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C.农作物是一年两熟至两年三熟D.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属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受河网阻隔,耕地较为分散;其土壤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生产力较高;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答案D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两个区域的区域要素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活动也明显不同。据此完成4~5题。4.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C.距冬季风的远近D.纬度和距冬季风的远近5.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主要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棉花;松嫩平原——玉米、春小麦、大豆B.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松嫩平原——玉米、冬小麦、大豆C.长江三角洲——小麦、花生;松嫩平原——玉米、花生D.长江三角洲——小麦、甘蔗;松嫩平原——玉米、甜菜
解析第4题,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两个区域的纬度位置差异以及冬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第5题,长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良好,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相对较差,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答案4.D 5.A
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问题探究
目前,海南岛国际旅游岛战略已有重大进展。根据规划,在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要达到1 2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
结合材料探究:(1)俄罗斯是海南岛最大的境外客源地,海南岛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度假天堂,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体现了哪种区域特征?(2)海南岛的地形对河流、交通、城市分布等有何影响?体现了哪种区域特征?提示(1)俄罗斯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本土没有热带海滨风光,所以海南岛成为俄罗斯人理想的旅游度假地。体现了不同区域的差异。(2)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海运条件好,所以经济发达,人口和城市密集,交通线也多沿海岸呈环状分布。体现了区域整体性。
关键能力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及其实践意义
方法技巧正确认识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之间的关系(1)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有差异,没有差异就没有关联性;而关联性又体现了差异和整体性。所以,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2)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如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典例剖析例1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过渡性D.关联性(2)能正确表示江苏省三大区域间人口迁移方向和区域特征的是( )A.①→②→③ 关联性B.③→②→① 整体性C.②→①→③ 差异性D.③→①→② 过渡性
解析第(1)题,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镇化水平等各要素存在明显不同,所以主要反映了区域的差异性。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由图中三大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可知,苏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苏中次之,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最低。所以人口迁移方向为①→②→③,体现了区域的关联性。答案(1)B (2)A
区域要素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问题探究“南船北马”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省淮安市出入口处。“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舶,有“扬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传统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2)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类活动差异还有哪些?(列举三例)提示(1)南方地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传统交通工具以船为主。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湖泊较少,传统交通工具以马为主。(2)南方地区:主食以米饭为主;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体育项目以龙舟竞赛、游泳为主。北方地区:主食以面食为主;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体育项目以溜冰、滑雪为主。
关键能力不同区域由于各类要素的差异,人类活动方式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要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松嫩平原的区域要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区域要素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变化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具体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制定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自然要素差异①气候差异
②地貌差异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③水文、水系差异④土壤差异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通过对以上要素的分析,确定区域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典例剖析例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上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图乙所示区域特征的有( )①黑土广泛分布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化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④⑦⑧
(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乙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
素养立意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利用区域认知明确图甲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图乙为长江三角洲,然后结合两个区域的区域要素差异解决问题。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因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耕地多为水田,利于水稻种植,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第(3)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速度加快,受市场影响,城市周围农业生产中种植花卉、蔬菜的比重上升,粮食、塘鱼的比重有所下降。答案(1)B (2)B (3)B
1.(地理实践力)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区域要素关联图
提示(1)地势高,气温低,因而“高”“寒”。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2)自然要素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该区域以高寒农牧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分布于热量相对充足的河谷地带。(3)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较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的暖湿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旱。受气候影响,植被较少,大部分为荒漠和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河流大部分属于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2.(综合思维)材料一 山东省作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试点,自2013年4月起在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滨州两市实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左)和长江三角洲(右)略图。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比较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要素的异同。(从地形、气候、土壤、矿产等方面分析)(3)比较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完成下表。
提示(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等。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等。(2)相同点:两地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都以平原为主,都属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同点: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的生长期较长,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比较肥沃,但矿产资源贫乏;黄河三角洲位于华北平原,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有较为丰富的石油等矿产。(3)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局面。据此完成1~2题。1.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而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这反映了区域( )A.整体性B.差异性 C.综合性D.关联性2.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 )A.整体性B.差异性 C.综合性D.关联性解析第1题,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而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第2题,自然要素在区域间流动,说明了区域关联性。答案1.B 2.D
甲、乙、丙、丁四幅图为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中区域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图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图所在地形区海拔高,气压低,光热充足D.丁图中长城以北地区植被少,荒漠化严重4.关于甲图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业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解析第3题,从图中信息来看,甲图所在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乙图所在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壳相对稳定,地震活动较少;丙图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丁图中长城以北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第4题,甲图所在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该地区农业以水田耕作业为主;大豆不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答案3.D 4.A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区域要素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要素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喜好均不同。据此完成5~6题。5.“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由此可知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C.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植辣椒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6.“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由此可知山西人爱吃醋与什么有关?( )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C.饮用水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解析第5题,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当地的区域要素、历史文化有关。“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D正确。第6题,“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有关,C正确。答案5.D 6.C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我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材料二 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2)长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原因。(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主要比较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状况。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网密布、地块小、土质黏重;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小等。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中粮西运”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可以减轻生态压力;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优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优秀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11多种多样的区域课件pptx、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学设计doc、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同步练习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备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区域整体性,区域要素,参考答案,地理位置对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优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课堂探究韩国河回村,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案例分析,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首都职能,雄安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