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课时分层作业1 多种多样的区域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989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课时分层作业1 多种多样的区域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989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课时分层作业1 多种多样的区域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9989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巩固练习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C 2.C [第1题,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A正确;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B正确;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C错误;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正确。第2题,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为实线,表示有明确界线。与A边界类型相同的是行政区、政治文化区,①②对。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属于自然地理界线,没有明确界线,是过渡性界线,③④⑤错。山东省和青岛市是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⑥对。C对,A、B、D错。]
3.下列区域是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柴达木盆地
C.古村落集中分布区 D.珠江流域
C [古村落集中分布区反映的是聚落的分布状况,是按人文特征划分的。]
4.下列区域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是( )
A.主体功能区 B.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C.水稻种植区 D.天津滨海新区
B [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是人们在长期的研究观察中逐渐认知的。]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6.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5.D 6.C [第5题,图示区域中的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应该是明确的。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因此是依据海拔较高的山脉划分的。第6题,该区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7~8题。
7.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8.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7.A 8.D [第7题,由材料“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可知,根据热量和降水由多到少,将广东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适宜荔枝种植,北部地区水热条件差,不适宜荔枝种植,所以划分指标为气候,故选A。第8题,由材料可知,对荔枝生产最大的影响因素为气温。Ⅰ区位于广东北部山区,海拔高,且易受寒潮影响,冬季气温低,低温冻害影响荔枝生产,故选D。]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又是新兴起来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之一。读美国和巴西大豆产区分布图及生长周期表,完成9~10题。
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
9.关于两国大豆产区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C.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
D.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10.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大豆生长期比巴西短
B.两国大豆灌浆期长度一样
C.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
D.都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
9.C 10.D [第9题,两国大豆产区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C对;读图可以看到,两国大豆生产分布区都不是沿海地区,A错;巴西大豆生产区分布在巴西高原上,B错;巴西高原人口密度小,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大豆分布区地广人稀,D错。第10题,根据大豆生长周期表,两国大豆生长周期美国是5~11月,巴西是11月到次年5月,长短差不多,A错;巴西大豆灌浆期时间较长,B错;两国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不能比较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C错;两国均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D对。]
11.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于2018年2月28日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若干措施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共31条具体措施。
材料二
(1)图中,气候类型Ⅰ为__________气候,Ⅱ为_______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受__________影响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_____,降水丰沛。
(2)台湾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双选)( )
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3)结合相关知识,从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等方面谈谈台湾的发展特点。
[解析] 第(1)题,台湾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以南是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向南弯曲,是因为台湾中部是台湾山脉,地势高,热量较少。台湾岛四面临海,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气温年较差小。第(2)题,台湾制造业发达,在对外贸易中比重较高的是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工业产品。两岸合作中,大陆的优势是市场和劳动力,台湾的优势是资金和技术。第(3)题,台湾应处于区域再生发展阶段。
[答案] (1)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地形 小
(2)电子信息工业 AB
(3)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合理;城市众多,形成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区域空间结构复杂。
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饮食文化,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也千差万别。下图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景观一致
C.无具体自然标志
D.圈内地理差异显著
13.国界外的虚线表示( )
A.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布
B.现实中无该圈饮食文化地域
C.形成与该圈不同的饮食文化
D.饮食文化传播受政区的限制
12.C 13.A [第12题,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也千差万别。图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是依据不同地方人的口味划分,有划分指标依据,A错;是由于地域、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与自然景观不一致,B错;饮食文化圈划分属于人文因素指标,无具体自然标志,C对;圈内地理差异不明显,D错。第13题,国界外的虚线表示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布,该文化圈不仅分布在国内,A对;现实中相邻国家有该圈饮食文化地域,B错;形成与该圈相同的饮食文化,C错;饮食文化传播不受政区的限制,D错。]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14.C 15.D [第14题,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 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故选C。第15题,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选D。]
16.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城市1968年、2015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幅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幅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从上述两图分析,城市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3)2015年和1968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
[解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形态的改变和城市交通线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工业区的形成及区位变化,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及相伴而生的交通线的发展。城郊农业布局的变化要比较两幅图,作出分析和描述。
[答案] (1)形成专门的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扩大,郊区新建绿化带和副食品基地,修建高速公路等。
(2)进一步完善交通网和进行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实现郊区城市化。
(3)荒山绿化成果园,新建乳牛场和花卉基地,利用低洼易涝地创建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测试题,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复习练习题,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