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59998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2)
课型
预习课
教法
讲练结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划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
用方程组刻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和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同步活页
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初步体验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其实生产、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也能用方程组解决.
(出示问题)据以往的统计资料,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1 :5,现要在一块长200 m,宽100 m的长方形土地上种植这两种作物,怎样把这块地分为两个长方形,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结果取整数)?
讲授新课
看一看:课本106页探究2
问题:1“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是1:1.5”是什么意思?
2、“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比为3:4”是什么意思?
3、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提示:若甲种作物单位产量是a,那么乙种作物单位产量是多少?
思考:这块地还可以怎样分?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设未知数
找相等关系
列方程组
检验并作答
如图,一种种植方案为: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别为长方形AEFD和BCFE.设AE=xm,BE=ym,根据问题中涉及长度、产量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过长方形土地的长边上离一端约106 m处,把这块地分
为两个长方形.较大一块地种甲作物,较小一块地种乙作物.
你还能设计别的种植方案吗?
用类似的方法,可沿平行于线段AB的方向分割长
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讲评.
随堂范例
一、某农场300名职工耕种51公顷土地,计划种植水稻、棉花、和蔬菜,已知种植植物每公顷所需的劳动力人数及投入的设备奖金如下表:
农作物品种
每公顷需劳动力
每公顷需投入奖金
水稻
4人
1万元
棉花
8人
1万元
蔬菜
5人
2万元
已知该农场计划在设备投入67万元,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所有职工都有工作,而且投入的资金正好够用?
问题:题中有几个已知量?题中求什么?分别安排多少公顷种水稻、棉花、和蔬菜?
归纳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讨论,你对用方程解决实际的方法又有何新的认识?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布置作业
活页同步练习、复习本章节课程、预习下一章节
教后记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初步认识,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