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下列变化中,前者主要是化学变化,后者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
A.伐木;木头制成课桌
B.土豆切片;放置后土豆片表面变黑
C.电解水;点燃产生的氢气
D.铁矿石炼铁;铁铸成铁锅
2.“新冠肺炎”严重患者会出现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稀有气体
3.古代染坊常用一种“碱剂”来处理丝绸,使其质感柔软。“碱剂”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盐是( )
A.火碱 B.熟石灰 C.碳酸钾 D.氧化钙
4.在3S+6KOH2K2S+K2SO4+3H2O反应中,硫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
A.+6 B.+4 C.0 D.﹣2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
B.海水加入明矾后可转化为淡水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活性炭可吸附水中有异味的物质
6.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某同学有如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向量筒中加水 B.用胶头滴管滴加水
C.读取水的体积 D.溶解NaCl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有利于节能减排
D.工业上用脱硫煤作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8.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
B.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一会儿后,蘸有浓硫酸的地方变黑
C.在盛有酚酞和氢氢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振荡,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再滴入足量稀盐酸,蓝色沉淀消失
9.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白磷①燃烧
B.白磷①和白磷②燃烧,红磷不燃烧
C.白磷①和红磷燃烧,白磷②不燃烧
D.白磷①、白磷②、红磷都不燃烧
10.中成药莲花清瘟对治疗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其有效成分之一为连翘甙(C27H34O11)。下列关于连翘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翘甙属于氧化物
B.连翘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7:5
C.连翘甙由72个原子构成
D.连翘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在通常情况下,如图实验中,铁钉锈蚀速度最快的是( )
A. B.
C. D.
12.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C.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3.“价﹣类”二维图可以表示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a、b、c、d、e代表常见的含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和氧气反应生成c
B.c和水反应生成d
C.e可能难溶于水
D.由a得到e至少要经过三步反应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B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用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
C
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
滴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鉴别KCl、NH4Cl两种固体
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15.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FeSO4、NaCl、Na2SO4、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样品观察为无色透明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对废液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Ba(NO3)2 B.可能存在Na2SO4
C.一定存在FeSO4 D.可能存在NaCl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C.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是不饱和溶液
D.将t3℃的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甲>丙>乙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3分)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 ②金刚石 ③硝酸钾 ④尿素 ⑤熟石灰 ⑥碳酸钙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
(2)可作复合肥料的是 。
(3)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
18.(5分)重庆火锅,天下闻名。如图是一种传统的铜火锅。
(1)用铜火锅来煮熟食物,主要是利用金属的 性。
(2)人们走到火锅店门口,常常会闻到浓香的火锅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
(3)吃火锅时,可用漏勺捞火锅中的菜,这和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类似(填操作名称)。
(4)使用完铜火锅后,人们常用灭火盖盖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 隔绝。
(5)我国利用铜制品的历史比较久远。“湿法炼铜”涉及了硫酸铜溶液与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所表达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中所示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0.(1分)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C.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
21.(1分)如图是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 。
22.(5分)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用途广泛。
(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2)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若在厨房中闻到乙硫醇的难闻气味,表明厨房的天然气可能已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3.(4分)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 (填化学式)。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24.(5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E中垂直放置的玻璃管内,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球,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棉球。通入干燥的CO2气体后,棉球 (填“a”、“b”、“c”或“d”)先变红。
25.(6分)在我区组织的实验操作考查中,甲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①~⑤来验证酸的通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⑤中,试管中能产生气泡的是实验 (填实验序号)。
(2)实验③,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考查中由于甲同学紧张,实验④忘记加入酚酞试液,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试管中是否发生了中和反应?带着这一问题,考查完毕后甲同学重新设计了如表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振荡,再逐滴滴加足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
试管中溶液颜色由 色逐渐变为无色
发生了中和反应
二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a,测定滴加稀盐酸后溶液pH=b(忽略体积的变化)
a b(填“>”、“<”或“=”)
发生了中和反应
(4)乙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①~⑤,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填化学符号)。
(5)若要证明实验④中盐酸是否过量,下列所给的药品中可以选择 (填字母序号)。
A.酚酞溶液
B.石蕊溶液
C.铜片
D.铁片
E.硝酸银溶液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6.(6分)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过氧化氢溶液(俗名双氧水)是两种常用消毒剂,两者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为NaClO+H2O2═NaCl+H2O+O2↑。现将73.4g的NaClO溶液和50g某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充分搅拌,恰好完全反应,余下溶液为117g(不考虑氧气的溶解)。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余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医用双氧水常为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将上述50g某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到医用双氧水浓度,计算需加入水的体积(水密度为1g/m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mL)
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下列变化中,前者主要是化学变化,后者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
A.伐木;木头制成课桌
B.土豆切片;放置后土豆片表面变黑
C.电解水;点燃产生的氢气
D.铁矿石炼铁;铁铸成铁锅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伐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头制成课桌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土豆切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放置后土豆片表面变黑是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点燃产生的氢气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铁矿石炼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铁铸成铁锅,只是形状的该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新冠肺炎”严重患者会出现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能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分)古代染坊常用一种“碱剂”来处理丝绸,使其质感柔软。“碱剂”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盐是( )
A.火碱 B.熟石灰 C.碳酸钾 D.氧化钙
【分析】根据题意,古代染坊常用一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结合盐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C、K2CO3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D、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盐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在3S+6KOH2K2S+K2SO4+3H2O反应中,硫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
A.+6 B.+4 C.0 D.﹣2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解: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所以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
K2S中,钾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其中硫元素显﹣2价。
K2SO4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其中硫元素显+6价。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5.(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
B.海水加入明矾后可转化为淡水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活性炭可吸附水中有异味的物质
【分析】A.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明矾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D.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选项说法正确;
B.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盐类物质,即不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选项说法错误;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有异味的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围绕水的各种知识进行了考查,难度不大,注重基础。
6.(2分)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某同学有如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向量筒中加水 B.用胶头滴管滴加水
C.读取水的体积 D.溶解NaCl
【分析】A、根据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量筒内或接触量筒内壁,应垂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D、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有利于节能减排
D.工业上用脱硫煤作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分析】A.根据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防止水污染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节能减排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煤炭脱硫的目的来分析。
【解答】解: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选项说法正确;
B.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说法正确;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即有利于节能减排,选项说法正确;
D.工业上用脱硫煤作燃料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防止酸雨的进一步加强,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知识,难度不大。
8.(2分)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
B.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一会儿后,蘸有浓硫酸的地方变黑
C.在盛有酚酞和氢氢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振荡,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再滴入足量稀盐酸,蓝色沉淀消失
【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氢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一会儿后,蘸有浓硫酸的地方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盛有酚酞和氢氢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氢氢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显碱性,振荡,溶液始终显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会出现蓝色沉淀;再滴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蓝色沉淀消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9.(2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白磷①燃烧
B.白磷①和白磷②燃烧,红磷不燃烧
C.白磷①和红磷燃烧,白磷②不燃烧
D.白磷①、白磷②、红磷都不燃烧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白磷①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白磷①燃烧;白磷②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红磷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只有白磷①燃烧。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中成药莲花清瘟对治疗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其有效成分之一为连翘甙(C27H34O11)。下列关于连翘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翘甙属于氧化物
B.连翘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7:5
C.连翘甙由72个原子构成
D.连翘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连翘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4):(16×11)=17:88≠17:5,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连翘甙由连翘甙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7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连翘甙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4):(16×11)=162:17:88,则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在通常情况下,如图实验中,铁钉锈蚀速度最快的是( )
A. B.
C. D.
【分析】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植物油隔绝了氧气,铁能与水接触,不易与氧气接触,铁钉不易生锈。
B、铁能与水接触,能与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接触,铁钉容易生锈。
C、铁钉浸泡在植物油中,铁不易与氧气、水接触,铁钉不易生锈。
D、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不易与水分接触,铁钉不易生锈。
故铁钉锈蚀速度最快的是B。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C.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分析】A.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酒精等,选项推理错误;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而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溶解原理,选项推理错误;
C.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选项推理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并能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可能没参加反应,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3.(2分)“价﹣类”二维图可以表示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a、b、c、d、e代表常见的含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和氧气反应生成c
B.c和水反应生成d
C.e可能难溶于水
D.由a得到e至少要经过三步反应
【分析】A、b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为一氧化碳;c属于氧化物,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为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c是二氧化碳,d属于酸,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为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C、e为盐,且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进行分析判断。
D、a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转化为碳酸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b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为一氧化碳;c属于氧化物,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c是二氧化碳,d属于酸,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为碳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C、e为盐,且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可能是碳酸钙,碳酸盐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a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碳充分燃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由a得到e至少要经过两步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明确价类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B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用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
C
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
滴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鉴别KCl、NH4Cl两种固体
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分析】A、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B、用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痕迹更明显的物质硬度小;
C、利用石蕊试液能够测定溶液酸碱性,不能测定酸碱度;
D、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解答】解:A、通过溶解,过滤,蒸发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用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纯铜片痕迹更明显,说明纯铜片硬度比黄铜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利用石蕊试液能够测定溶液酸碱性,不能测定酸碱度,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是因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2分)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FeSO4、NaCl、Na2SO4、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样品观察为无色透明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对废液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Ba(NO3)2 B.可能存在Na2SO4
C.一定存在FeSO4 D.可能存在NaCl
【分析】根据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及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和物质间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不会影响题中现象的物质.
【解答】解:该废液为无色溶液,所以一定没有FeSO4;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即一定含有硫酸钠;而原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无浑浊,所以废液中物质相互间不能反应生成沉淀,因为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一定无硝酸钡;而氯化钠的存在与否,不影响题中的现象,故可能存在NaCl。
A、由上边的推断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存在Ba(NO3)2,故A错;
B、由上边的推断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钠,故B错;
C、由上边的推断可知一定没有FeSO4,故C错;
D、由上边的推断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存在Ba(NO3)2和FeSO4,可能含有氯化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及有色溶液,在解题时,可根据题中现象及对应的知识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对现象没有影响的是可能存在的物质.
16.(2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C.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是不饱和溶液
D.将t3℃的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甲>丙>乙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
【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1℃时丙的溶解度是40g,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2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仍然是饱和溶液,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将t3℃的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丙变成饱和溶液,不能析出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3分)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 ②金刚石 ③硝酸钾 ④尿素 ⑤熟石灰 ⑥碳酸钙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② 。
(2)可作复合肥料的是 ③ 。
(3)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⑥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可用来裁玻璃;故填:②。
(2)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所以可作复合肥料;故填:③。
(3)碳酸钙能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可用作补钙剂;故填:⑥。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5分)重庆火锅,天下闻名。如图是一种传统的铜火锅。
(1)用铜火锅来煮熟食物,主要是利用金属的 导热 性。
(2)人们走到火锅店门口,常常会闻到浓香的火锅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
(3)吃火锅时,可用漏勺捞火锅中的菜,这和化学实验中的 过滤 操作类似(填操作名称)。
(4)使用完铜火锅后,人们常用灭火盖盖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 氧气 隔绝。
(5)我国利用铜制品的历史比较久远。“湿法炼铜”涉及了硫酸铜溶液与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分析】(1)用铜火锅来煮熟食物,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2)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3)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4)隔绝氧气能够灭火。
(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解答】解:(1)用铜火锅来煮熟食物,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故填:导热。
(2)人们走到火锅店门口,常常会闻到浓香的火锅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3)吃火锅时,可用漏勺捞火锅中的菜,这和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类似。
故填:过滤。
(4)使用完铜火锅后,人们常用灭火盖盖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故填:氧气。
(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故填:Fe+CuSO4═FeSO4+Cu。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2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所表达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2CO2 。
(2)图中所示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结构不同 。
【分析】(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故填:2CO+O22CO2;
(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中所示物质与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结构不同。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20.(1分)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C.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C、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硅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则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铝离子(Al3+)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而不是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1分)如图是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 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 。
【分析】根据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均有氯化银沉淀生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均有氯化银沉淀生成,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
故答案为:
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5分)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用途广泛。
(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 大 (填“大”或“小”)。
(2)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SO2 。若在厨房中闻到乙硫醇的难闻气味,表明厨房的天然气可能已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4CuO4Cu+2H2O+CO2 ,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CH4 (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这是因为氧气不足,燃气不充分燃烧造成的,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大;故填:大;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若在厨房中闻到乙硫醇的难闻气味,表明厨房的天然气可能已泄漏,应急措施可行的是关闭气源阀门、轻轻打开门窗通风;切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或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以免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燃,发生爆炸;故填:SO2;AB;
(3)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4CuO4Cu+2H2O+CO2.在此反应中甲烷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所以甲烷具有还原性;故填:CH4+4CuO4Cu+2H2O+CO2;CH4。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充分燃烧的措施、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不大。
23.(4分)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Ca(OH)2═Mg(OH)2↓+CaCl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2)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 NaOH (填化学式)。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CaCl2 (填化学式)。
【分析】(1)步骤①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2)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步骤①,即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NaOH.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CaCl2.
故答案为:
(1)MgCl2+Ca(OH)2═Mg(OH)2↓+CaCl2;复分解反应;
(2)NaOH;
(3)CaCl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24.(5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序号)。
(3)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E中垂直放置的玻璃管内,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球,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棉球。通入干燥的CO2气体后,棉球 d (填“a”、“b”、“c”或“d”)先变红。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故填:2KClO32KCl+3O2↑;D。
(3)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通入干燥的CO2气体后,棉球d先变红。
故填:B;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6分)在我区组织的实验操作考查中,甲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①~⑤来验证酸的通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⑤中,试管中能产生气泡的是实验 ②⑤ (填实验序号)。
(2)实验③,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3)考查中由于甲同学紧张,实验④忘记加入酚酞试液,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试管中是否发生了中和反应?带着这一问题,考查完毕后甲同学重新设计了如表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振荡,再逐滴滴加足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
试管中溶液颜色由 红 色逐渐变为无色
发生了中和反应
二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a,测定滴加稀盐酸后溶液pH=b(忽略体积的变化)
a > b(填“>”、“<”或“=”)
发生了中和反应
(4)乙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①~⑤,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H+ (填化学符号)。
(5)若要证明实验④中盐酸是否过量,下列所给的药品中可以选择 BD (填字母序号)。
A.酚酞溶液
B.石蕊溶液
C.铜片
D.铁片
E.硝酸银溶液
【分析】(1)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2)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3)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再滴加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当把氢氧化钠反应完毕,溶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属于碱,加入酸后,碱性变弱,pH值变小;
(4)根据酸得特点考虑;
(5)只要能证明含有盐酸即可。
【解答】解:(1)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试管中能产生气泡的是实验:②⑤;
(2)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3)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再滴加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当把氢氧化钠反应完毕,溶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属于碱,加入酸后,碱性变弱,pH值变小;
(4)不同的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5)A、酚酞溶液遇到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都不变色,故A错;
B、石蕊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盐酸过量,故B正确;
C、铜与盐酸不反应,所以铜不能证明盐酸是否过量,故C错;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加入铁片,有气泡冒出,说明盐酸过量,故D正确;
E、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盐酸是否过量,故E错。
故答案为:(1)②⑤;
(2)Fe2O3+6HCl═2FeCl3+3H2O;
(3)红;>;
(4)H+;
(5)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6.(6分)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过氧化氢溶液(俗名双氧水)是两种常用消毒剂,两者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为NaClO+H2O2═NaCl+H2O+O2↑。现将73.4g的NaClO溶液和50g某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充分搅拌,恰好完全反应,余下溶液为117g(不考虑氧气的溶解)。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6.4g 。
(2)余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
(3)医用双氧水常为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将上述50g某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到医用双氧水浓度,计算需加入水的体积(水密度为1g/m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mL)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余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3)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计算。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73.4g+50g﹣117g=6.4g;
(2)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ClO+H2O2═NaCl+H2O+O2↑
34 58.5 32
x y 6.4g
即得:x=6.8g y=11.7g
余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6%
设需加入的体积为v
50g×13.6%=(50g+v×1g/mL)×3% 解得v≈176.7mL
答:需要水的体积为176.7mL。
故答案为:(1)6.4g;
(2)10%;
(3)176.7m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首先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计算的基础。
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指标到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指标到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