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初中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初中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初中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生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牡丹是被子植物,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属于器官
C.葡萄皮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D.鸡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是由营养组织和肌肉组织等构成
2.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抽出了许多新的枝条,鸟儿在枝头歌唱。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说明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C.枝条上的茎、叶片以及叶柄等处都有机械组织,对枝条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D.鸟的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
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的子叶或胚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供给胚的发育
B.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便于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C.绿色植物都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能从环境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D.植物可通过保卫细胞有效控制气孔的开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4.农民伯伯采取的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植物的结果率
B.给庄稼施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C.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D.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
5.如图为果农对某品种果树改造示意图,①作为砧木,基因组成为AA,结绿果;②枝条作为接穗,基因组成为aa,结黄果;③为分根植株。若将③的花粉授予②,则②所结果实颜色及种子内胚的基因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果、AA B.黄果、aa C.红果、Aa D.黄果、Aa
6.生物学习中常用结构图、柱状图、曲线图来分析生命现象,图甲表示植物的嫁接,图乙表示我市关停小煤窑后某种昆虫体色的变化,图丙表示玻璃温室内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嫁接属于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B.图乙中昆虫体色的变化,是由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C.图丙中,d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高
D.观察图丙可知,c点后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7.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置光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发生了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递增,呼吸作用停止
8.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消耗氧气,释放能量
9.下列有关观察血液和血管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判断2为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图一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不同,血流速度为 1>2>3
C.图二中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D.图二中①白细胞数量较少不易观察,可移动涂片进一步寻找
10.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5→4→3→2→l
B.构成“2”结构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C.人在睡着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它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11.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若手背静脉注射药物运送到咽喉部,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乙丁甲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12.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在c处扎橡皮管以便抽血
D.被毒蛇咬伤小腿的b处,应立即扎紧c处,并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13.下图中,图甲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表示肺 B.血管①为肺动脉 C.血管②为体静脉 D.血管②内流动脉血
14.如图为模拟人体呼吸运动过程示意图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吸气,膈舒张并上升
B.乙表示吸气,膈收缩并下降
C.甲表示呼气,膈收缩并上升
D.乙表示呼气,膈舒张并下降
15.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实可以作为下列哪个观点的较为可靠的证据( )
A.人类由黑猩猩进化而来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C.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D.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6.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B.鸟卵的结构中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的是胚盘
C.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呼吸器官是肺,气囊不属于呼吸器官
D.哺乳动物的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组成
17.农户有家养鸡的习惯,这使得传统鸡种得以延续,科研人员利用这些鸡种,经过杂交培育出了适应现代需求的多个鸡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双亲优势的新品种
C.鸡卵中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胚盘,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D.家养的几只母鸡先后出现孵卵现象,这属于学习行为
18.关于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使用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B.缺氧时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C.制作泡菜的坛子要加盖并加水密封的原因是创造无氧环境
D.用冷藏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9.以下生活实例与其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罐头食品不易变质——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细菌无法进入
B.制作泡菜时必须密封——缺氧条件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C.将水果制成果干储存——果干缺少水分,细菌真菌难以生存
D.发面时要放入酵母菌——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多孔
20.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
C.人的精子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
D.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种类决定的
二、综合题
21.菏泽某现代化蔬菜大棚基地生产的番茄鲜嫩多汁,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进一步增加产量,菜农对大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图一表示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图二是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植物叶肉细胞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图三是一天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
(1)图一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 _________ (填图一中字母),晴朗的白天叶肉细胞内所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 (填图一中字母)。
(2)图二中,C点为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该点表示植物消耗与产生氧气的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图二中,农作物一昼夜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点,此点对应图三中______点。
(3)在D点,植物进行的与消耗氧气有关的生理活动是______。若夜间大棚内温度降低,图二中的 A 点的位置会____________ (填“上移”、“不动”或“下降”)。
22.(读图理解)在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一种尖端医疗技术被媒体反复提起,那就是人工心肺机(ECMO)。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为“电动泵”,推动血液循环,相当于人的_____。
(2)图中乙为“氧合器”,相当于人的_____。对血液供氧,完成血液与外界的_____。
(3)在人体中,专门调节心跳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
(4)图中的血管A和血管B是患者连接人工心肺机的两条血管,则所流血液颜色鲜红、氧含量较高的是_____(选填“血管A”或“血管B”)。
(5)图中丙为“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中发生的_____。
(6)图中营养补充液可以提供葡萄糖。人体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_____。
23.如图为某家族的白化病遗传图解(基因用A、a表示,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9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8号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X的概率是_________;图中4号虽然表现正常,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图中8号虽然表现正常,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
(2)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该遗传病属于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白化病患者皮肤和毛发出现明显的白化现象,原因是体内缺少了正常基因 A,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迪。 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⑥表示生理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动物可分为两类:甲类是昆虫、蜗牛,乙类是蝙蝠、杂食性鸟、野兔、鼠、蛇,分类依据是______。图一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_。杂食性鸟与蛇的关系是______。
(2)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______(填字母)。 若图二中的食物链对应图一中的某条含昆虫的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______。
(3)图二中,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填数字)。
三、实验探究题
25.接种疫苗已成为防治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某科学家为检验新研制的某种疫苗的效能,进行了下面的动物实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原理:
①接种疫苗能引起生物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的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②接种流感疫苗属于是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______.
(2)实验步骤:(请完善)
①分组:将同一品种、大小一样、生长期相同的健康小白鼠40只,平均分为A、B两组。
②处理:A组:不做任何处理,20天后注射某种病原体病毒;
B组:注射流感疫苗,20天后注射某种病原体病毒。
(3)结果预测:若B组实验小白鼠比A组发病率______,则说明该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4)进一步探究:为了测定该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不同浓度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______疫苗后小白鼠患病的情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1)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人体四大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植物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2)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详解】
A.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叶片是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叶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B正确。
C.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葡萄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C错误。
D.鸡属于动物,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营养组织属于植物组织,D错误。
故选B。
【点睛】
理解掌握人体和植物体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功能,叶片的结构,器官和被子植物的概念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2.A
【分析】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解答即可。
【详解】
A.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说明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B正确。
C.机械组织是植物体内起支持和巩固等作用的组织。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常木质化。因细胞形状和细胞加厚情况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如叶脉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C正确。
D.鸟的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D正确。
故选A。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C
【分析】
根据种子的结构、根的功能和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点进行解答。
【详解】
A.一般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单子叶植物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所以种子中的子叶和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胚的发育过程中,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的发育,A正确。
B.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便于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B正确。
C.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苔藓植物是绿色的,但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C错误;
D.保卫细胞有效控制气孔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若关闭,蒸腾作用就会减弱,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的实例,综合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B
【分析】
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施肥的目的、植物根的呼吸等知识分析解答。
【详解】
A.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提高产量,A正确。
B.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C正确。
D.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是水分,湿润的土壤中为种子萌发提供了一定的条件,D正确。
故选B。
【点睛】
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施肥的目的、植物根的呼吸是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5.D
【分析】
分析题图:①作为砧木,基因组成为AA,结绿果。②枝条作为接穗,基因组成为aa,结黄果。③为分根植株,基因组成与母体相同,为AA,结绿果。
【详解】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花到果的发育过程是:
所以,若将③分根植株(基因组成与母体相同,为AA,结绿果)的花粉(基因是A)授予②接穗(基因组成为aa,结黄果),则②所结果实的果皮是由②接穗的雌蕊子房壁发育来,故果皮基因组成为aa,果皮颜色为黄色。②所结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③的花粉(AA)中的精子(A)和接穗胚珠中的卵细胞(a)结合形成受精卵(Aa),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Aa),故胚的基因型应该是Aa。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花的结构和发育过程、基因的遗传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6.C
【详解】
嫁接属于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性状,A错误;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不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发生有利变异,B错误;图丙中,d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最高,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所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高,C正确;图丙中b、c两点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平衡点,所以这两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因此c点后有一段时间还能继续光合作用,只是这一段时间光合作用的强度要小于呼吸作用,D错误。
点睛: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
7.C
【分析】
本题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图中的曲线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表明某项生理活动的速率与光照强度有关。依据对植物的各项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与光照有关。再看纵坐标为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值,说明该生理活动与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关,由此初步确定该图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详解】
A.曲线AB段表示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值为负值,即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低于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由于呼吸作用能释放二氧化碳,且呼吸作用是时时刻刻进行的;有光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推知AB段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该段光合作用的速率远低于呼吸速率,因此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其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错误的。
BD.植物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另外随着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植物还能进行蒸腾作用而不是仅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C.在B点处,植物二氧化碳吸收的相对值为零,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是本题解题关键。
8.A
【分析】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A.氧气的特性是能使快要熄灭的蜡烛重新燃烧;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瓶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A正确。
BCD.大豆种子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供给种子生命活动需要。但该实验不能证明种子萌发产生了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9.A
【分析】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2)图一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图二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浆。
【详解】
A.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1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3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一中2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A正确。
B.图一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不同,血流速度为1>3>2,B错误。
C.图二中白细胞数量比较少,不易观察到,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不易观察到,C错误。
D.图二中②白细胞数量较少不易观察,可移动涂片进一步寻找,D错误。
故选A。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10.A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如图所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A、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图中膝跳反射的路线为:1→2→3→4→5,
B、2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
C、人在睡觉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种反射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属于简单的反射,
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送往全身各处,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
11.C
【分析】
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为动脉,所以甲为动脉,乙为动脉分支,由分支流汇集的是静脉,即丙为静脉。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即丁为毛细血管。手背静脉注射药物随上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到达右心室,再从右心室出发到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咽部毛细血管。
【详解】
手背静脉注射药物要想到达咽部的病灶处,首先要经过体循环、再经过肺循环、最后经过体循环才能由手背到达咽部,具体途径是:手背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咽部毛细血管,药物需要两处经过心脏,一次经过肺才能到达咽部病灶。分析上图中的甲是将血液由心脏射出的血管,是动脉血管,乙是将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管,丙图是将血液由分支汇集到主干的血管是静脉血管,丁是毛细血管,根据血液的循环途径可以判断,若手背静脉注射药物运送到咽喉部,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丙→甲→乙→丁。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正确的判断。
12.A
【分析】
(1)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血流方向为: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2)将心脏内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将全身各处的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
【详解】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表示将心脏内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的血管,则该血管是动脉,A正确。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表示将全身各处的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则该血管是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
C.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b部位的上方(近心端) a处,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C错误。
D.若被毒蛇咬伤小腿的b处,应立即扎紧a处,防止毒液流回心脏,并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D错误。
故选A。
【点睛】
理解掌握人体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C
【分析】
由图甲可知,血液是由血管①流向血管②的;又由图乙可知,血管①中氧气含量较少,二氧化碳含量多,是静脉血,血管②的中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含量少,是动脉血。
【详解】
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血管②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血管①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因此血管①内流静脉血;血管②中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血管②内流动脉血,只有流经肺部,血液才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由此可以推断:血管①为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血管②为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X表示肺。所以错误选项是C,ABD正确。
【点睛】
本题要求理解血液流经的方向以及流经某处时血液成分的变化。
14.B
【详解】
试题分析:图中的小气球代表肺,玻璃瓶壁代表胸廓。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小气球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肺,表示呼气,此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乙图小气球舒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表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可见只有B正确。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15.B
【分析】
根据亲缘关系越近,遗传物质的相似程度越高分析解答。
【详解】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它们是与人类血缘最近的动物,黑猩猩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是除人类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动物。由于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6.D
【分析】
(1)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3)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其中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详解】
A.蝗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发育成度不同,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A正确。
B.鸟卵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胚盘等。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内含有遗传物质,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B正确。
C.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气体交换两次,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C正确。
D.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窝和关节头,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D错误。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鸟类的呼吸特点,关节的结构与功能,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和特点,鸟卵的结构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17.B
【分析】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杂交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2)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利用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新个体中经常出现一些性状比双亲都优越的个体,这种现象叫杂种优势。
(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老鼠打洞、蜘蛛结网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小狗算数、大山雀偷喝奶等。
【详解】
A.经过杂交培育出了适应现代需求的新品种,这是运用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A错误。
B.杂交育种可以使基因重新组合,可以将双亲的优良基因集于培育出的后代个体中,B正确。
C.鸡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即鸡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鸡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C错误。
D.家养的几只母鸡先后出现孵卵现象,属于繁殖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18.A
【分析】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
【详解】
A.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对病毒性感冒不起作用,错误。
B.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正确。
C.制作泡菜的坛子要加盖,并加水密封的原因是因为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生长繁殖,还能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正确。
D.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9.B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酵母菌等微生物能引起发酵现象,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蒸馊头、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
【详解】
A.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罐头食品是利用封盖前高温灭菌,瓶内无细菌,封盖后密封很严,细菌不能进入,来延长罐头食品的保质期,A不符合题意。
B.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B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将水果制成果干,果干缺少水分,以此来延长储存时间,C不符合题意。
D.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知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C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A.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如图所示:
A正确。
B.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B正确。
C.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下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精子中含有Y染色体或含有X染色体,因此男性精子中不一定都含有Y染色体,C错误。
D.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生男生女是由精子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辨认染色体图谱并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1.A、B、C A、B、C 相等 G f 呼吸作用 上移
【分析】
(1)图一为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根据图示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可推知:A是蒸腾作用,B是光合作用,C是呼吸作用。
(2)图二为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植物叶肉细胞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图中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C段光合作用开始增强,到C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E段因正午太热防止水分散失植物气孔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同时光合作用强度也因此下降,EF段气孔逐渐打开,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FG段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G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GH段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强,HI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3)图三为一天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曲线I只在白天进行,而曲线Ⅱ白天、黑夜都进行,可判定曲线Ⅰ代表光合作用,曲线Ⅱ代表呼吸作用。
【详解】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一中的B过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有机物,所示的生理活动B是光合作用;A能够产生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C利用氧气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表示呼吸作用。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气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因此图一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和C呼吸作用;在白天因为有光,植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和C呼吸作用。
(2)根据图二的分析,农作物一昼夜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G点,因为从C到G点的曲线,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一直处于积累状态,过了G点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开始减少。此点对应图三中的点,因为在图三中f点跟图二中G点一样,都是下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时间点。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在D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达到最高峰,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的强度最弱,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产生氧气的量不再增加。若夜间大棚内温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也会降低,释放的二氧化碳就会减少,因此图二中的A点就会上移。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2.心脏 肺 气体交换 脑干 血管B 呼吸作用 胰岛素
【分析】
(1)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
(2)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详解】
(1)图中A为“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
(2)当重症流感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血液流经氧合器后成分的主要变化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3)人体的脑干中具有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理活动的神经中枢。
(4)由于乙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收了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血管B的含氧量增加,变成了动脉血。
(5)人体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
(6)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先是激素调节,主要是胰岛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识图,并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析生活中的问题。
23.AA或Aa 100% 100% 三分之二 隐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2)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两类,常染色体就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
(3)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生物的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详解】
(1)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故图中3、4号个体正常,7号出现白化,这种现象称为变异。从遗传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3号和4号个体虽然没有患病,但是基因型均为Aa的杂合体,他们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均为含A或者含a,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基因型有3种:AA、Aa、 aa,其中aa基因型的个体即为白化病。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传图解可知,3的基因型是Aa,4的基因型是Aa,9的基因是AA或Aa。因此,图中4号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00%。人的体细胞中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8号个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Y,含有性染色体X的概率是100%。图中8号虽然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由上述遗传图解可知,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 ,而从理论上推算他的基因组成表现正常的占3份(AA、Aa、Aa),携带致病的基因型为Aa的占2份,因此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3。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正常肤色与白化这是一对相对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如果一个基因是显性、一个基因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故该病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若控制肤色的基因组成是aa,则表现白化病;若控制肤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则表现为正常肤色,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相关知识,分析白化病遗传图解来认真作答。
24.有无脊柱 鼠、野兔、蝙蝠 捕食和竞争 F 杂食性鸟 ⑤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及之中的能量来源及变化等。图一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图二中的E代表植物、D代表昆虫、C代表杂食性鸟、B代表蛇,A代表非生物成分,F代表分解者;①②③④⑥是呼吸作用;⑤是光合作用。
【详解】
(1)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题中为蜗牛)和节肢动物(题中为昆虫),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题中为蛇)、鸟类((题中为鸟)和哺乳类(题中为鼠、野兔、蝙蝠);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简单到复杂、地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在这些动物类群里,属于哺乳类的鼠、野兔、蝙蝠是最高等的。图一中杂食性鸟吃昆虫,蛇也吃昆虫,两者是竞争关系;蛇又吃杂食性鸟,两者又是捕食关系。因此杂食性鸟与蛇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2)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F分解者。 图二中存在的对应图一中含昆虫的食物链是:E植物→D昆虫→C杂食性鸟→B蛇,则C对应的生物是杂食性鸟。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而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所以,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是⑤光合作用,而①②③④⑥是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呼吸作用生理过程。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及之中的生物所含能量变化。
25.特异性 保护易感人群 低 不同浓度
【分析】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先天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出生以后才建立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这种免疫具有专一性。
(4)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详解】
(1)①出生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抗体只是对相应的病原体其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的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②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所以接种疫苗,这一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3)A组的小白鼠不注射流感疫苗,B组的小白鼠注射流感疫苗,20天后它们都注射流感病毒;A、B组的小白鼠形成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流感病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流感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将它注射进小白鼠的身体后,可以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降低流感的发病率。若实验结果中B组的小白鼠比A组的小白鼠发病率低,则说明流感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4)为减小实验误差,可增加实验组进行重复实验,测定疫苗最有效的浓度,接种不同浓度的疫苗来观察小白鼠的患病情况。
【点睛】
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及意义,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19年中考生物四模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护易感人群,自我调节能力,W 不加物质W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