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
①出现几次局部统一或者短暂统一 ②出现民族融合高潮 ③士族势力衰落 ④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步缩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晋书·食货志》记载:“(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汉人遭遇亘古未有的劫难,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所……”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有( )
①中原地区社会动乱 ②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 ③少数民族内迁 ④汉族统治阶级内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3、4世纪下半期,前秦苻坚励精图治,曾经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出现这一后果的最重要原因是( )
A.东晋力量强大,苻坚军队主力全部被歼
B.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江南发展迅速,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4、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6、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如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7、下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 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
D.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
9、两税法实施时,政府财政收入明显增加。这是因为( )
A.新法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
B.地主官僚必须按田亩和资产纳税
C.商人和手工业者必须纳税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10、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11、“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12、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二、识图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D )
14、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
A.魏、蜀、吴、西晋、东晋 B.魏、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魏、西晋、东晋 D.蜀、魏、吴、东晋、西晋
1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6、隋朝末年,有位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
A.江南河→邗沟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17、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 )
18、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
三、材料解析题(28分)
16.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走向衰亡篇】
材料四 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6分)
(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9分)
(4)材料四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4分)
答案 (1)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4分)
(2)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2分)措施:继续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4分)
(3)趋势:649年到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3分)原因:在唐太宗的清明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9分)
(4)“战乱”指安史之乱。(2分)要爱惜百姓,关心百姓疾苦;要提倡节俭;要注重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的安定。(2分,任答一点)
时间
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约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
约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约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
约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
约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
约1576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