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福建专用)
展开卷一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021·福建莆田市·九年级期末)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 长风破浪会有时 千树万树梨花开 八年风味徒思浙 浊酒一杯家万里 水落而石出者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蜡炬、梨花开、徒思浙、浊酒、沙鸥、锦鳞。
2.(2021·福建泉州市·九年级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那些从不关心家中的父母却经常去敬老院做志愿服务的人,难道不该受到批评吗?
B.校运会上初二(1)班健儿们斩获的金牌总数,是参赛以来该班获得金牌数最多的一年。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三个文学社的老师开设了名著阅读和诗歌朗诵系列活动。
D.要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基本的依据之一是看他能否留意自己产生的细小想法。
【答案】D
【解析】
A.成分赘余。把介词“对于”去掉;
B.主语中心语“金牌总数”,与宾语中心语“一年”搭配不当;
C.有歧义,改为: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文学社的三个老师开设了名著阅读和诗歌朗诵系列活动;
故选D。
3.(2021·福建厦门市·九年级期末)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7分)
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chàn①( )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②(A.xīB.hé)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榕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它在找不到任何(甲)营寨(A.军队驻扎地B.扎根的土地)的时候,就会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这就是所谓的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乙)(A.侧B.翅膀)的生命线。这就是榕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①②处,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加点字选择符合语境的解释,只填序号。(2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四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
②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
③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
④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答案】①颤 ②A 甲B 乙AA
【解析】
(1)颤动(chànDòng):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一开一翕(yī kāi yī xī):形容呼吸时嘴唇一张一合的样子。
(2)本题考查词的语境义。甲处,文中没有任何地方涉及到和军营有关的内容,语段中写的是榕树,所以“营寨”在语境中只是单纯的“扎根的土地”的意思。故选B;乙处,是指气根生长成榕树的另一生命支柱,在这边的“另一翼”指的是“另一侧”,没有翅膀的意思。故选A。
(3)本题考查排序。选项的四句话中,①句说的是“生存”,②句说的是“发展”,应先有“生存”,然后才能“发展”,所以①句应该在②句之前,文段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用的是分号,应是有对应关系存在,所以①②句不能连在一起用。③句的“成长”能对应①句的“生存”,④句的“发展”能对应②句的“发展”,所以正确语序应该是①③②④。故选A。
二、阅读(70分)
(一)诗歌鉴赏。(6分)
(2021·福建南平市·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巴山楚水”“二十三年”,表现诗人贬谪之地的偏远和被贬时间之长。
B.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感触。
C.尾联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诗人怎样复杂的心理?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4.C
5.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长期被贬的惆怅之情。(2)面对人生沉浮依然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解析】
4.C.“姑且借酒浇愁吧”有误。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作精神吧。故选C。
5.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的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据此回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2021·福建漳州市·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樊山
苏轼
自余所居临皋亭下,乱流而西,泊①于樊山,为樊口,或曰“燔山”,岁旱燔②之,起龙致雨;或曰樊氏居之,不知孰是。其上为庐洲孙仲谋泛江遇大风柂师③请所之,其仆谷利以刀拟④柂师,使泊樊口。遂自樊口凿山通路归武昌,今犹谓之“吴王岘”。有洞穴,土紫色,可以磨镜。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迹。西山寺泉水白而甘,名菩萨泉,泉所出石,如人垂手也。山下有陶母庙,陶公⑤治武昌,既病登舟,而死于樊口。寻绎故迹,使人凄然。仲谋猎于樊口,得一豹,见老母曰:“何不逮其尾?”忽然不见。今山中有圣母庙,予十五年前过之,见彼板仿佛有“得一豹”三字,今亡矣。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泊:泊船。②燔(fán):烧。③柂(duò)师:船上掌舵的人。④拟:比画。此处指威胁。⑤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浔阳人。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①或曰“燔山”(_______) ②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岳阳楼记》)
(2)(治)①陶公治武昌(_______) ②则治臣之罪(_______)(《出师表》)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上为庐洲孙仲谋泛江/遇大风/柂师请所之
B.其上为庐洲/孙仲谋泛江遇大风/柂师请所之
C.其上为庐洲/孙仲谋泛江/遇大风柂师请所之
D.其上为庐洲孙仲谋/泛江遇大风/柂师请所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泉所出石,如人垂手也。
(2)见彼板仿佛有“得一豹”三字,今亡矣。
9.选文所记樊山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6.①有人 ②或许 ①治理 ②惩治
7.B
8.(1)流出泉水的那块石头,(形状)像人手垂下的样子。
(2)见到那有块板子上仿佛写着“得一豹”三字,现在却消失了。
9.①名字来源说法不一,山间流传着神话传说,充满神秘传奇色彩。②拥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如“吴王岘”“陶母庙”等,与孙仲谋和陶公等历史名人相关,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解析】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1)①句意:有人叫“燔山”。或:有人。
②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或许。
(2)①句意:陶公治理武昌。治:治理。
②句意:就惩治我的过错。治:惩治。
7.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自樊山逆流而上便是庐洲。昔日孙权在渡江时遇大风浪,舵手向孙权询问目的地”可断句为:其上为庐洲/孙仲谋泛江遇大风/柂师请所之。故选B。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如:像。垂手:手垂下。
(2)彼:那。亡:消失,没有。
9.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从“或曰‘燔山’,岁旱燔之,起龙致雨;或曰樊氏居之,不知孰是”可知,关于山的名字来源说法不一,充满神秘传奇色彩;从“今犹谓之‘吴王岘’”“上有曲山,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迹”“山下有陶母庙,陶公治武昌”“今山中有圣母庙”可知,樊山拥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和许多人物故事有关,如孙权、陶侃等,有悠久的历史。
译文:
从我居住的临皋亭顺流而下,河水往西流,直到停泊在樊山的地方,是樊口。有人说应该称为“燔山”。大旱之年在此烧山,那些烟雾如飞龙般升天而降雨;也有人说是因有樊氏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不知哪种说法是对的。自樊山逆流而上便是庐洲。昔日孙权在渡江时遇大风浪,舵手向孙权询问目的地。孙权之仆谷利以刀胁迫舵手,使船停泊在樊口。孙权就从樊口开凿山路回到武昌,现在仍称为“吴王岘”。岘上有洞穴,泥土呈紫色,可以用来磨镜。顺着山道向南可以来到寒溪寺,再往上是曲山,曲山顶上的即位坛、九曲亭,都是孙权的遗迹。西山寺的泉水清冽甘甜,名为菩萨泉,流出泉水的那块石头,(形状)像人手垂下的样子。山下有陶母庙,陶公昔时治理武昌,后患病乘船返乡,最后死在樊口。现在追索陶公遗迹,使人不由感到凄凉悲伤。孙权曾在樊口狩猎,猎得一只豹,忽见老妇问他:“为何不捉那豹子的尾巴?”问完便消失了。现在山中有圣母庙,我十五年前曾到过那里,好像见到有块板子上写着“得一豹”三字, 现在却消失了。
(三)文学类阅读。(20分)
(2021·福建莆田市·九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梦
高绪华
①每当我们回老家与母亲促膝谈心,提及子女教育话题时,她幼年求学记忆的闸门便被徐徐拉开。悠悠往事宛若滔滔江水涌上心头。
②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母亲家庭特别贫困,外公外婆都是贫苦农民,生活处处步履维艰。母亲所上的那所小学叫嵩寮岩小学,学校就设在朱氏宗祠里。一年级入学时,每个学生每学期需要交学费三万二千元。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有段时间使用旧币,直到一九五五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后,一元人民币相当于原来的旧币一万元。这折合三元两角的学费,在今天看来,根本就不够我们一个孩子的一顿早餐钱,可对母亲当时的家庭处境来说,那可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啊!二年级开学伊始,我外公实在支付不起母亲的学费了,为是否继续让她上学而焦虑,而母亲幼小的心灵深处是多么渴求文化知识啊!看着她整日里哭哭啼啼,寝食不安,外公外婆也不禁心痛起来。一向憨厚实诚、寡言少语的外公只得耷拉着眼皮,恳求生产队小组长开具一份贫困生介绍信。母亲拿到了这封介绍信,便蹦蹦跳跳地飞奔去学校了。校长熟知母亲的家境,怜悯之心油然而生,立马就批准了母亲的免费就读资格。就这样,母亲在此后的小学五个学年里,一直享受着免费入学的教育恩惠与“扶贫雨露”。
③母亲十分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虽然她每个月都需要用一多半的时间来帮家里做农活儿、料理家务,譬如摘麻豆、摘棉花、掰玉米棒、挑水、打猪菜、放鹅、抬粪水浇菜园、切蒿子、挖野苦菜煮饭吃等等,但除此之外,则是母亲难得遨游书海的惬意时光了。母亲说,有好几次,天下着雨,不需要帮外婆做农活儿,可以轻轻松松地去上学了!天刚麻麻亮,她早饭也顾不及吃上一口,就戴起斗笠,穿起龙头草鞋,从上堰村的深山老林家里出发,喜出望外地一口气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来到了嵩寮岩小学门口。结果,没料想学校大门紧锁着,校园内鸦雀无声,空荡荡的一片,无一人在校。
④“啊哟!今天不上学,原来今天是星期天呀!”母亲哀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转身往回走。
⑤母亲一年只能上三四个月的学,但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是她的毛笔字写得好,作文更是出类拔萃。有一次,语文老师在全班三十多名同学面前,把母亲的作文当作范文声情并茂地朗读。
⑥即使家境不好,母亲还是顺利地参加了小学毕业会考,考上了毛坦厂中学(初中),名列全班第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母亲的录取通知书来到的时候,全家人的激动之情却化作了晴天霹雳:我外公不幸离世了。虽然大队部与人民公社都同意母亲升学,但时任生产队长的母亲小姑父李安堂,坚决不同意,不开介绍信,不让母亲转粮油关系。为外公守孝到“满五七”后,母亲多次登门,央求她小姑父能开金口准许升学。她颤颤巍巍地说:“小姑父,求你給我开个介绍信吧,我想上学,我不从生产队支粮油的,转到毛坦厂中学后,学校给我饭吃,我吃学校的还不行吗?”
⑦李队长疾言厉色地说:“你爸爸都已经死掉了,你弟弟还要照顾,你家穷得叮当响,你这么大的丫头,都十七岁了,还想去念书?你吃什么?你念书能吃书?!”
⑧年少的母亲深知与这种人较死劲就是给自己找别扭,人家一不高兴了,跺一跺脚,钻营打洞找你的茬,克扣你全家的口粮,那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并且还能叫你有苦难诉,有冤难伸。可怜的母亲转而考虑到即使有机会升学,我外婆与二舅生活的艰难程度也可想而知,因此只能咬咬牙,忍痛放弃自己那孜孜以求的升学梦想。
⑨几十年来,母亲每每向我们回忆那段往事时,心中便氤氲起汩汩酸楚之情,她长吁短叹地说:“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四五十岁时,我还经常做着梦,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上课呢!醒来后‘啊哟!’一声,空欢喜一场,原来我这是在做梦啊!”
⑩如今,当母亲或上老花镜能比较顺利地看书读报时,当她的满堂儿孙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时,她那因岁月沧桑沁满皱纹的脸,像湖面时不时荡开的一圈圈幸福旖旎的涟漪。母亲的求学梦,正在她的儿孙、重孙三代人身上圆梦。
(选自《参考》2020年第23期,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母亲的求学梦愈”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思路清晰。
B.第③段列举母亲所做的农活和家务事,突出她从事的劳动繁多。
C.文章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直接客观地展开叙述,语言质朴无华。
D.“母亲”是文章的主人公,其幼年孜孜求学的经历,让人心酸。
11.文章回忆了母亲幼年时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4分)
(1)“啊哟!今天不上学,原来今天是星期天呀!”母亲哀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转身往回走。(赏析加点词语)
(2)她那因岁月沧桑沁满皱纹的脸,像湖面时不时荡开的一圈圈幸福旖旎的涟漪。(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3.清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4分)
1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0.C
11.示例:①母亲二年级时,外公无力支付她的学费,后来,外公恳求生产队小组长,帮母亲获得免费入学的资格;②母亲一边帮家里做农活、家务,一边上学,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③母亲学习成绩优秀,她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④母亲考上中学后,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加之家境困难,以及母亲小姑父的阻挠,母亲忍痛放弃了孜孜以求的升学梦想。
12.(1)“哀叹”意指“悲哀地叹息”,该词生动地表现出母亲难得有轻轻松松地上学的机会却发现是星期天后的失望和无奈之情。(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脸比作“湖面”。把“笑容”比作“涟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笑容中饱含的幸福。
13.示例:①热爱学习;②不怕吃苦;③倔强懂事。
14.①文章记述母亲幼年时艰辛的求学生涯,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没能实现求学梦的惋惜之情;②母亲在繁重的劳动中,仍孜孜求学,遨游书海,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刻苦、勤学的钦佩之情。③母亲的求学梦,正在儿孙身上圆梦,母亲因此而感到满足和幸福,作者对此感到欣慰。
【解析】
1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C.文章以第三人称为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错误的;
故选C。
1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
①由第2段“二年级开学伊始,我外公实在支付不起我母亲的学费了,他为是否继续让她上学而焦虑,而母亲幼小的心灵深处是多么渴求文化知识啊!看着她整日里哭哭啼啼,寝食不安,外公外婆也不禁心痛起来。一向憨厚实诚、寡言少语的外公只得奔拉着眼皮,恳求生产队小组长开具一份贫困生介绍信”概括:母亲二年级时,外公无力支付她的学费,后来,外公恳求生产队小组长,帮母亲获得免费入学的资格;
②由第3段“母亲十分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虽然她每个月都需要用大部分时间来帮家里做农活儿、料理家务,譬如摘麻豆、摘棉花、翔玉米棒、挑水、打猪菜、放鹅、抬粪水浇菜园、切蒿子、挖野苦菜煮饭吃等,但除此之外,则是母亲难得可以遨游书海的惬意时光了”概括:母亲一边帮家里做农活、家务,一边上学,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③由第5段“母亲……但学习成绩优秀,……作文更是出类拔萃。有一次,语文老师在全班三十多名同学面前,把母亲的作文当作范文声情并茂地幼读”概括:母亲学习成绩优秀,她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
④由第6—8段“母亲……考上了毛坦厂中学……当母亲的录取通知书来到的时候,……我外公不幸离世了。虽然大队与人民公社都同意母亲升学,但时任生产队长的母亲的小姑父,坚决不同意,不开介绍信,不让母亲转粮油关系……年少而可怜的母亲……因此只能咬咬牙,忍痛放弃自己那孜孜以求的升学梦想”概括:母亲考上中学后,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加之家境困难,以及母亲小姑父的阻挠,母亲忍痛放弃了孜孜以求的升学梦想。
1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本题考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哀叹”的意思是“悲哀地叹息”;第3段“天刚亮,她早饭也顾不及吃上一口,就戴起斗笠,穿上龙头草鞋,从上堰村的深山老林的家里出发,喜出望外地一口气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来到了嵩寮岩小学门口。结果,没料想学校大门紧锁着,校园内鸦雀无声,空荡荡的一片,无一人在校”一句,写出了母亲难得有轻轻松松地上学的机会却发现是星期天;“哀叹”写出了母亲的失望和无奈之情。
(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把母亲“因岁月沧桑沁满皱纹的脸”比作“湖面”,把她的“笑容”比作“涟漪”;结合前句“如今,当母亲或上老花镜能比较顺利地看书读报时,当她的满堂儿孙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时”,这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笑容中饱含的幸福。
1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①由第2段“而母亲幼小的心灵深处是多么渴求文化知识啊!……母亲拿到了这封介绍信,便蹦蹦跳跳地飞奔去学校了”分析,母亲热爱学习;
②由第3段“母亲十分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虽然她每个月都需要用大部分时间来帮家里做农活儿、料理家务,譬如摘麻豆、摘棉花、翔玉米棒、挑水、打猪菜、放鹅、抬粪水浇菜园、切蒿子、挖野苦菜煮饭吃等,但除此之外,则是母亲难得可以遨游书海的惬意时光了”分析,母亲不怕吃苦;
③由第6—8段“母亲……考上了毛坦厂中学……当母亲的录取通知书来到的时候,……我外公不幸离世了。虽然大队与人民公社都同意母亲升学,但时任生产队长的母亲的小姑父,坚决不同意,不开介绍信,不让母亲转粮油关系……年少而可怜的母亲……因此只能咬咬牙,忍痛放弃自己那孜孜以求的升学梦想”可知,母亲考上中学后,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加之家境困难,以及母亲小姑父的阻挠,母亲忍痛放弃了孜孜以求的升学梦想;说明母亲倔强懂事。
14.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
①文章第2—8段,记述母亲幼年时艰辛的求学生涯,结合第9段“几十年来,母亲每每向我们回忆起那段往事时,她的心中便氤氲起汩汩酸楚之情”分析,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没能实现求学梦的惋惜之情;
②由第3段“母亲十分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虽然她每个月都需要用大部分时间来帮家里做农活儿、料理家务,譬如摘麻豆、摘棉花、翔玉米棒、挑水、打猪菜、放鹅、抬粪水浇菜园、切蒿子、挖野苦菜煮饭吃等,但除此之外,则是母亲难得可以遨游书海的惬意时光了”可知,母亲一边帮家里做着繁重的劳动,一边孜孜求学,遨游书海,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刻苦、勤学的钦佩之情;
③第10段“如今,当母亲或上老花镜能比较顺利地看书读报时,当她的满堂儿孙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时,地那因岁月沧桑沁满皱纹的脸,像湖面时不时荡开的一圈圈幸福旖旎的涟漪。母亲的求学梦,正在她的儿孙、重孙三代人身上圆梦”,母亲的求学梦,正在儿孙身上圆梦,母亲因此而感到满足和幸福,作者对此感到欣慰。
(四)论述类阅读。(12分)
(2021·福建福州市·九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关注自己的精神长相
张登贵
看到一条微信消息,标题上的一个新词组,吸引我把它读完,这个词组就是“精神长相”。
“长相”通常指人的外表,比如脸蛋、头发、身材、皮肤等等。延伸一点,还包括表情、服装、打扮……而“长相”之前加上“精神”两字,指的则是人的内在素质,比如自信、善良、正直、诚实等等。延伸一点,还包括宽容、风趣、幽默……
评价一个人的外貌漂亮与否,见上一面甚至看上一眼,基本上就能得出结论。要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是否端正,那就很难一目了然了。外表给人的感觉最直接,它能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所以人们对外表大多非常重视。只要条件允许,做一些适度的打扮、化妆甚至整形,都无可厚非。
而某些人对于自己的“精神长相”,显然过于忽视了。无论是精力还是财力的投入,与对外表的投入相比,都存在悬殊的差距。结果是,这些人的外在长相,有越来越向上的趋势,街上的美女帅哥,一个比一个靓丽。可是,人的内在素质,长进却不明显。在某些方面,下滑的势头不仅没有减,还有加速的迹象。其实人人都知道,内在素质远比外表重要。精神素质更是决定着社会的形象与进步。一个自信、善良、诚实、正直的人,人们都乐于与之相交。反之,为谋私利不择手段,而又心机很重的人,人们肯定避而远之。这样的人多了,社会一定乱象丛生。
外表与内在还有一点不同,外表基本上是父母给的,而且容颜易老。随着年岁渐长,个子会变矮,皱纹会爬上脸庞。“精神长相”也会变,但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与年龄关系不大,取决于社会环境的熏染和个人的修炼。所以,人活在世,无论是为自己考虑,还是替社会着想,在注重外表的同时,还要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精神长相”。
就我个人多年的观察,“精神长相”优良者的修为是带有共性的,概括起来不过三句话。第一句,“欲望不要太强”。这里指的是私欲。一旦私欲越出了界限,成了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那就不妙了。第二句,“胆子不要太大”。胆子也有两面性,有时需要大一点,有时一定要小一点。做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多大权力,都要有所敬畏。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口碑,敬畏规律。第三句,“常替别人想想”。经常想到别人,是文明社会的最重要特征,尤其在面临利益纠纷时,更不能只考虑自己。很欣赏宁波的一句老话:“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在大量的社会活动中,我们付出了精力与智慧,总得有一定的回报。但是,如果事事只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让别人也得到他应得的那一份,你的“吃相”就太难看了。奉行如此处事原则,与你合作的人必定越来越少,人生的成功率,也一定越来越低。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有句话说得精辟:“笨,是一种人品。”他所说的“笨”,并不指智力不及他人,而是说在竞争中不运用小聪明去击败对手。这的确能反映出一个人“为他人着想”的品格和胸怀。为使我们的“精神长相”与外在长相一样,也能日渐美丽起来,就上述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注重外表的同时,要更多的关注自己的“精神长相”。
B.“精神长相”优良者通常具有自信、善良、正直、诚实、宽容、幽默等特点。
C.精神素质决定着社会的形象与进步,所以,内在美远比外表靓丽更重要。
D.“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是选择复句,强调遇事考虑自己或别人二选其一。
16.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是“精神长相”?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精神长相”日渐美丽?(4分)
17.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5分)
【答案】
15.D
16.“精神长相”指的是人的内在素质。(或:“精神长相”指的是社会环境的熏染和个人的修炼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内在素质。)欲望不要太强,胆子不要太大,常替别人想想。
17.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为他人着想”是“精神长相”优良者的应有的品格和胸怀。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这句话不是选择复句。选择复句是要求选择其中一个,然而文章前文提到“经常想到别人,是文明社会的最重要特征,尤其在面临利益纠纷时,更不能只考虑自己”,由此可知,“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既是为自己考虑也是替别人着想,故“强调遇事考虑自己或别人二选其一”错误;
故选D。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第一问,结合第2段“而‘长相’之前加上‘精神’两字,指的则是人的内在素质,比如自信、善良、正直、诚实等等。延伸一点,还包括宽容、风趣、幽默……”可知,“精神长相”指的是人的内在素质;
第二问,根据第6段“‘精神长相’优良者的修为是带有共性的,概括起来不过三句话。第一句,‘欲望不要太强’……第二句,‘胆子不要太大’……第三句,‘常替别人想想’”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7.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画线句引用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话“笨,是一种人品”可知是道理论证(引用论证),赞扬了“精神长相”优良者的品格和胸怀,“这的确能反映出一个人‘为他人着想’的品格和胸怀”更有力的论述了“‘为他人着想’是‘精神长相”优良者的应有的品格和胸怀’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五)实用类阅读。(10分)
(2021·福建泉州市·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启动,志愿者小明帮助社区分发了以下宣传海报。
18.小明分发宣传海报后,社区居民提出了一些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赵:我有本科学历,有二套住房,现在建筑公司当高级工程师,这些信息都得上报。
B.小钱:根据海报格式,“利华社区居委会 宣”与“2020年10月15日”应该调换位置。
C.小孙:我的朋友菲律宾人杜XXX2020年11月2日到泉州旅游,他也属于普查对象。
D.小李:我最近几天要到外地出差,为免耽误普查工作,我将在网上进行自主填报登记。
19.“第七次人口普查标志”中的“人”字既像中式民居又像长城,周阿姨对其中的含义不理解。请替小明向她解释。(3分)
20.吴大爷认为自己一家人不影响全国普查,不想参加普查。结合材料,小明该如何动员吴大爷接受普查?(4分)
【答案】
18.C
19.“人”代表人口普查;“中式民居”代表家庭,“长城”代表中国,体现典型的中国特色;蕴含着中国是由每个小家组成的大家。(意思对即可)
20.①人口普查是为了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摸清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信息,意义重大;②人口普查可以帮助解决就学难、看病难和出行难等问题;③人口普查是全面调查,要求全民支持,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8.本题考查从材料中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C.由表格信息“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可知,小孙来华旅行的菲律宾朋友并不是人口普查对象;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标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标志中的人代表的就是本次“人口普查”工作,这个“人”像“中式民居”正是象征着中国人的家庭形态,而“人”与长城轮廓相似则因为“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样一个“人”字,既融合了中国人聚众和兴的家庭生活理念,又点明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积极参与人口普查活动的主题。据此整理答案回答即可。
20.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题目的情境是吴大爷认为自己一家人不影响全国普查,所以不想参加。结合材料中“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目的可知,这是一次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摸清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信息的活动,于国于民意义重大;而且人口普查也有利于国家解决教育、医疗、出行等领域的难题,比如材料所说的“就学难”“看病难”“出行难”;此外,材料最后还提到“大国点名,没你不行!”,这是一次号召人人都要参与的活动,需要每个公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这项活动才能圆满完成。所以小明可以结合这些关键信息动员吴大爷接受普查,注意动员时要有礼貌,说清缘由和目的,语气尽量委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六)名著阅读。(6分)
21.(2021·福建厦门市·九年级期末)《水浒传》有很多与“义”有关的故事,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水浒传》里的“义”(3分)
【答案】①醉打蒋门神;②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村);③宋江
【解析】
考查名著人物及情节的把握。①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武松为报答施恩,醉打蒋门神,体现了他有恩必报的“义”气。
②鲁达酒楼遇金氏父女,寻问啼哭的缘由,得知金翠莲被恶霸强娶后抛弃,鲁达勃然大怒,拳打镇关西,体现了他的见义勇为。
③私放晁天王的是宋江。生辰纲”事发后,观察何涛得到了消息,前来郓城县找到了宋江与宋江一起抓捕主犯晁盖,宋江假意答应,却偷偷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
22.(2021·福建厦门市·九年级期末)押送生辰纲路上,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的行为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3分)
【答案】示例:杨志是将门之后,一心要博个“封妻荫子”,押送生辰纲是他出人头地的最好机会,他心情急切;加上以前几次押送都被劫,他担心出问题,故而想最大程度地缩短时间,加强控制。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掌握和人物心理的分析。通过阅读小说可知,杨志为了重回朝廷而接下了护送生辰纲的重任。为了避免不测,他处处小心开始趁凉行路,后来到了荒凉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热时赶路。杨志不管都管的反对,一味打骂军汉,正是他求功心切的表现。根据梁中书“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无获。今年帐前眼见得又没个了事的人送去,在此踌躇未决”可知,前几次押送都被劫,所以杨志担心出问题,化作了客人的打扮行货,并且催促要行,害怕多生事端。据此回答即可。
三、写作(60分)
23.(2021·福建南平市·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高尔基说: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自太阳之光。顾城诗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引领你前行的“太阳之光”,你也在不停地寻找这样一盏明灯;这盏灯或许是自己内心的渴望与追求,或许是来自亲友的关爱与鼓励,或许是源自书籍的启迪和慰藉……这盏灯伴着你一路成长。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成长路上的明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要求: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范文:
成长路上的明灯
我们的成长道路上难免有很多困惑和迷茫,让我们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盏明灯来照亮。
成长的路上,我学会了坚强与微笑。我与钢琴的结缘说来也是巧合。我和妈妈偶尔路过一家琴行,看见一位姐姐正在里面弹奏钢琴,那委婉的琴声,一会儿如潺潺的泉水在流淌,一会儿又如鼓声般铿锵有力,我顿时被深深地吸引,就此开启了我的学琴之路。一开始我对钢琴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除了认真上课外,平时练琴也很自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加大,我的新鲜劲儿很快就过去了,慢慢我不再喜欢上钢琴课,平时也开始抗拒练琴,陪着我练琴的妈妈因为我的不认真,坐在沙发上生闷气,直到二年级的一次考级比赛,我才有了改变。当我拿着优秀的考级证书向妈妈奔去时,看着妈妈的笑脸,我也开心地笑了。经过了六个年头,我陆续攻克了各级的堡垒,向十级冲刺。在学琴的过程中,我虽不断遇到困难和险阻,但钢琴这盏明灯照着我走过了成长之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历风雨的彩虹,才能散发出美丽的光彩,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真正明白成功的真谛。
成长的路上,有家人的陪伴与鼓励。可曾记得,当你还不大的时候,是谁牵着你的手,一步步踏上了门前的台阶?是否还记得,当你正在睡梦中时,是谁半夜轻轻推开你的房门,蹑手蹑脚地为你盖上被子?是否还记得当你生病的时候,是谁日夜不停地守护在你的身边?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还记得小学毕业前的几个夜晚,为了考上我理想的初中,经常刷题刷到后半夜,陪伴我的只有灯光和一套一套的试卷,正当我要解出一道题时,家里突然一黑,原来是停电了,不一会儿妈妈走进来,手里举着一根蜡烛,烛光映衬着妈妈的脸庞,是那样温暖,她静静地坐在旁边,就这样陪着我写完作业。深夜妈妈强撑着睡意,直到我睡下了才放心地离开。家人这盏明灯照亮着我的成长之路,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有足够的信心战胜困难。
明灯,驱走黑暗,照亮成长之路,让我的人生路上不再孤单。
【解析】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
1.审题与立意。作文题目要素有二:成长路上、明灯。“成长路上”,既指生命旅途上的(外在)成长,又指心路历程上的(内在)成熟。暗示写作的主体应该是“我”,要写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真情实感。“灯”可以驱赶黑暗,照亮前行的路。那么,“明灯”,可以代表物体灯,还可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比喻可以驱赶心灵黑暗,照亮人生前行之路的事物。题目中已经给出了提示,可以是自己内心的渴望与追求,亲友的关爱与鼓励,源自书籍的启迪和慰藉……因此,“明灯”可以是父母及老师的鼓励,自然之物给你的感悟,自己精神世界中的理想、诚信、宽容、追求、希望、自信等,它们都可以是能照亮成长道路上的盏盏明灯。
2.选材与构思。构思文章,铺垫要精心设计:明灯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下出现?可以用景色渲染气氛,巧妙地融自然界的明灯和成长路上的明灯为一体。既可以将明灯呈现在特定的情境中,又要能结合生命中的“明灯”来写,将能拨动心弦的情景、细节、画面凸显出来。如在明灯的照射下,老师握住“我”的手教“我”练字时,指掌贴合的温度,与心灵感受的关爱,融合成缕缕暖阳,在心灵上空照耀!还需要将自己成长路上的收获与明灯的特有作用,巧妙融合起来。另外,体现时间段的变化发展,可以采用片段式、点面结合式等方式来写。适合于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普查对象有谁?
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
CHINA POPULATIONCENSUS
☑大陆(内地)居民
☑港澳台居民
☑外国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
标准时点:2020年11月1日
☑驻外使领馆人员
☑出国留学人员
☑外派劳务人员
☑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
☑摸清我国人力资源结构的信息
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来华出差
来华旅游
查些什么?
增加哪些新技术?
☑姓名 ☑行业 ☑公民身份号码
☑职业 ☑性别 ☑迁移流动
☑年龄 ☑婚姻生育 ☑民族
☑死亡 ☑受教育程度 ☑住房情况
O普查对象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
O普查员使用平板或智能手机入户登记
人口普查“小贴士”
1.入学难?周围小区孩子多、学校少怎么办?
参与第七次人口普查,帮助政府决定在小区周边建设多少学校、分配多少教育资源。
2.看病难?周围医院少,就医排队时间长怎么办?
参与第七次人口普查,帮助政府决定在小区周边建设多少医院、分配多少养老资源。
3.出行难?车流拥挤,道路交通堵塞怎么办?
参与第七次人口普查,帮助政府决定道路建设规划和交通资源分配。
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涉及国境内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这是一项环节严密细致、工作量极其巨大的工程,要求全民支持、全民配合。本次人口普查还面临人口流动加速、人户分离增多、确保疫情防控等诸多新老难题,要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广大普查对象的理解、支持不可或缺。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只有每个公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才能确保人口普查一个不少!
2020年10月15日
利华社区居委会宣
人物
“义”的具体表现
典型事件
武松
有恩必报
①
鲁达
见义勇为
②
③
兄弟义气
私放晁天王
卷1-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第一辑: 这是一份卷1-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第一辑,文件包含卷1-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第一辑解析版docx、卷1-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第一辑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原卷版doc、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4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福建专用): 这是一份卷4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福建专用),文件包含卷4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福建专用原卷版doc、卷4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福建专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