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重庆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重庆专用),文件包含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重庆专用原卷版doc、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二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2021·重庆缙云教育联盟九年级期末)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稍微/稍息 非难/难言之隐 积极参与/时不我与
B.狡黠/诘难 根茎/泾渭分明 循规蹈矩/不可抗拒
C.结实/结果 累赘/伤痕累累 舆论哗然/哗众取宠
D.侦缉/逻辑 摄影/蹑手蹑脚 贻笑大方/甘之如饴
2.(2021·重庆巴南区·九年级期末)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3分)
A.骈进 宽宥 画龙点睛 言不及意
B.秘诀 恣睢 根深蒂固 走头无路
C.惘然 端祥 与日俱增 前仆后继
D.统筹 虚妄 顿开茅塞 不足为据
3.(2021·重庆缙云教育联盟九年级期末)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新词语,有些被时光的河流所冲刷,有些则 下来, 与生动了平稳的 ,更能贴合新时代的观念与行动方式。
A.沉淀 丰富 语言之湖B.沉淀 复杂 语言之山
C.沉默 丰富 语言之山D.沉默 复杂 语言之湖
4.(2021·重庆江津区·九年级月考)参照示例,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分别从两个相反的角度阐释其寓意。(4分)
示例:气球:①多姿多彩,温暖每一颗童真的心。
②自我膨胀,最终只会自我毁灭。
备选词语:白雪 秋叶 月亮 风筝
我选择:
正面:
反面:
5.(2020·重庆綦江区·九年级期末)在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小段话。要求能揭示所选词语的本义和含义,句式不限。(3分)
示例:风雨:昨夜一场风雨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雨,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行。
备选词语:果实、沉淀、灿烂
6.名著阅读(6分)
(1)关于《艾青诗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B.艾青在长诗《光的赞歌》中,赞美“光”这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C.艾青诗歌用散文的诗行,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艾青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形式的整齐,也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些自由体更自由。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赞美了祖国美好河山,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简述“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情节,并说说这个情节表现了鲁智深什么性格?
7.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一个国家的富强梦想,是建立在普通民众人生奋斗的基础上的。小华一家人在参加某社区组织的“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宣传活动时,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开出租车的爸爸:交通更畅通一点,乘客更尊重一点,收入多增长一点。
当售货员的妈妈:生意更火一点,房子更宽一点,孩子成绩更好一点。
退休在家的爷爷:儿女多陪伴一点,身体更健康一点,医疗更有保障一点。
(1)作为一名中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写出3点)(3分)
(2)怎样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3分)
(3)实现中国梦,需要有志青年的不懈奋斗。请你为此撰写一条观点鲜明的励志语。(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2021·重庆巴南区·九年级期末)默写填空。(10分)
(1)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行路难》中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愿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2021·重庆江津区重点十校·九年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名之者谁 名: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
(3)山肴野蔌 蔌:______
(4)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13-17题。(22分)
那个清晨
印桐
一大早,便被母亲叫起。我有些不满,平常我是总要在床上多赖一会儿的。可当我迷迷糊糊的看到母亲紧绷的脸庞时,我好像一瞬间明白了什么,心隐隐的颤抖起来。
村子里突然传出几声犬吠,我一激灵,坐直了身体。
母亲平时是极宠爱我的。但现在,她看着我的眼睛,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严肃得令我害怕的声音说道:“我问你,你是不是真的不想呆在这儿了?”
我动了动嘴唇,低下头没出声。我觉得我知道母亲来的原因,无非是来教训我。因为就在昨天,母亲眼中一向懂事的女儿,贴心的小棉袄,竟然学会了逃学,而理由仅是因为向往城市的生活,多次被拒绝后,想以此逼父母就范。
我以为,自己是应该被母亲教训的。并且我还很感激母亲,因为母亲找到我的时候,并没有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动手打我,而是一把把我拉回了家。母亲是动了怒的,从我被攥红的手腕和她红肿的眼睛就可以看出。可母亲什么也没说,转身进了屋子一整天都没出来。
我始终不敢与母亲对视。我怕看到母亲的目光中有对我深深的失望。
村子里的狗终于不再叫了,却显得四周更加寂静,我甚至听到了悠远的蝉鸣声。
我终于忍不住抬起了头,母亲的沉默让我无措,我决定先求得母亲的原谅。
可母亲打断了我即将出口的话,她只是又一遍的问着我,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城市里生活。
我愣了一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对母亲说道“是!我一直希望可以去城市里读书。”过了许久,母亲缓缓点了点头,我听见她带着很大的决心说了一个字:好。我惊讶得对上了母亲的眼睛,发现母亲深邃的眼睛里翻涌着不知名的情绪。她不再看我,转身离开了屋子。
望着母亲因承担生活的重担而日渐弯曲的腰背,我的内心一阵酸涩。我懂了母亲话中的意思,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站起身,内心挣扎地跟了上去,房子里却早已不见了母亲的身影。我有些焦急的冲了出去,呆呆地看着坐在台阶上沐浴着阳光,相互依靠着的父母。
母亲望着家门前这一片小小的菜园,许久无语,只有紧紧锁住的眉头显示了主人的痛苦。父亲在旁边轻声安慰着:“我知道你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早就有了感情,要不咱不走了,也许她只是一时感兴趣呢?更何况,去了那儿如果找不到工作,怎么活呢?”母亲摇了摇头,“我们俩谁不了解她那倔脾气?我怎么会为了自己耽误了她。无论怎么辛苦,对她好的,我都会为她争取到的。只是……只是我真的放不下这儿,真的……”
在晨曦中,母亲眼里含着的泪水悄悄滑下,轻抚过她清瘦的脸颊,落在了用水泥铺成的台阶上。看着母亲颤动的双肩,我终是忍不住背过身去,任凭泪水夺眶而出……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清晨,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的孩子面前咽下了所有痛苦和无奈,却坐在台阶上偷偷哭泣的样子……
13.文章以“那个清晨”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
14.文章的主要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我逃学了—被母亲找回来—被母亲从睡梦中叫醒—母亲问我的打算—难舍故园”请你按照文章写作的顺序重新排列,并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4分)
15.联系文段内容,回答问题。(6分)
(1)请分析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村子里的狗终于不再叫了,却显得四周更加寂静,我甚至听到了悠远的蝉鸣声。
(2)请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母亲望着家门前这一片小小的菜园,许久无语,只有紧紧锁住的眉头显示了主人的痛苦。
16.“我懂了母亲话中的意思,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请联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4分)
17.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4分)
(二)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8分)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理性比煽情重要
①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26日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这一消息迅速激起轩然大波,震动了中国和世界。
②到26日晚,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的科学家陆续发声,对贺建奎所做的实验进行过责,或者表达保留意见。他们的理由大体可以总结为:一,艾滋病的防范已有多种成熟办法,而这次基因修改使两个孩子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二,这次实验使人类面临风险,因为被修改的基因将通过两个孩子最终融入人类的基因池。三,这次实验粗暴突破了科学应有的伦理程序,在程序上无法接受。
③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做出近乎一致的反应,当然不是偶然的。作为一家媒体的编辑部,我们的基因学知识虽很有限,但这个领域的每一个行为都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社会的风险,而不应将小团体的利益置于全人类的安全利益之上,这个伦理我们所有人都看得懂,而贺建奎的行为显然有悖这一伦理。
④就像反对这一实验的科学家们所指出的,贺修改的是两个正常胚胎的基因,那两个孩子在出生前并没有面临必然得上艾滋病的风险,他的实验不是为了挽救这两个孩子生命而采取的最后手段,而是为了自己的“科学成就”。他没有首先在科学家共同认可的平台上探讨自己的实验,而是直接向大众媒体发布消息,我们有理由认为他更看重出名,追求轰动效应。
⑤贺建奎实验所经过的所谓伦理审查敷衍潦草,与该实验实际对应的伦理风险极不相称。这样的实验显然不是实施基因编辑的医院和胎儿父母同意就能作为伦理过关依据的。这件事迅速引起的震动范围足以证明,它涉及的是最高级别的伦理风险。
⑥令人惊讶的是,贺作为一名大学副教授,对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似乎缺乏基本的概念。贺最后是以“世界第一”的豪迈之情对大众媒体做出宣布的,很像是他完全没有想过自己有可能闯了祸。
⑦我们的问题是,一位大学副教授对科学伦理应该是这样认知的吗?这样的科学家是个别的,还是有很多呢?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伦理控制是在真的发挥作用,还是形同虚设呢?
⑧世界上的基因专家有很多,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总的来说也比较先进。绝大部分相关研究受到严格的伦理制约,但少数人如果想沽名钓誉,又敢于冒险的话,就更容易给小聪明找到用武之地。
⑨中国要加强科学研究的立法,也要通过贺建奎事件开展一次深入的大讨论,让所有科研领域经历一次伦理道德的洗礼。
⑩我们欣慰地看到,122名中国科学家26日迅速联名对贺建奎的行为表达反对。我们愿意相信他们更代表了中国科学家集体伦理意识的水平。
在26日晚本报截稿前,贺建奎通过视频回应质疑,表示历史将会证实伦理站在他的这一边。他说,“请您在听到指责声音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很多沉默的家庭,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孩子饱受遗传疾病的痛苦。”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煽情的表述,而基因学面临的伦理问题要比他的这一表述沉重、深刻得多。他并没有能够回应科学界的广泛担忧。他应该诚恳、冷静地对照那些有水平和能力做同样事情但没有做的科学家们,给出自己这一所谓“突破”的伦理依据。
(选自2019-11-27《环球时报》社评)
(链接材料1)
原卫生部在2003年7月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禁止以生殖为目的对人类配子、合子和胚胎进行基因操作”。
2003年12月,由中国科技部和原卫生部制定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明确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必须遵守14天法则。
(摘自2019.11.27法制网)
(链接材料2)
大家想把基因编辑临床化,但这不是还没有临床化嘛。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项技术还不成熟,技术性地说,是两项指标还没达到理想的状态,那就是“嵌合率”和“脱靶率”。
什么叫“嵌合率”呢?无论我们在受精卵中编辑基因,还是在已经出生的个体中编辑基因,这种编辑都不是100%有效的,它们身上无数细胞中都只有一部分是得到基因编辑的,被编辑的细胞占全身所有细胞的比例就是“嵌合率”,就目前而言只有极少数基因的编辑能达到满足临床要求的嵌合率。
而“脱靶率”的意思,就是我们的目标是编辑这个基因,但实际上基因编辑工具可能不够精确,导致另一个我们不想动的基因被修改了,这种可能性就是“脱靶率”。脱靶率的尴尬之处在于,脱靶理论上有可能造成诸如癌症等很严重的副作用,但我们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工具来准确评估脱靶率,这样一来许多基因治疗的安全性也就不得而知了。
……
实际上,科学家对基因编辑早就在一点点试探了。比如说之前利用基因疗法拯救蝴蝶男孩的事情,就是一次相当成功的探索。那个男孩因为遗传病导致从出生开始皮肤就不断脱落,本来可以说必死无疑,但是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其皮肤细胞的基因,最终治好了他的病,公众对此还是很赞许的呀。
(摘自2019.12.5果壳网)
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伦理是指基因学领域的每一个行为,都应减少对人类社会的风险,而不应将个人利益置于全人类利益之上。
B.贺建奎所谓的伦理审查,就是得到实施基因编辑的医院和胎儿父母同意,这样的伦理审查显得敷衍潦草。
C.文中第⑥段中,“似乎”“很像”“有可能”等词,看似表不确定之意,实则表达了对贺建奎做法的批评。
D.“脱靶率”简单的说就是错误的定位了目标基因,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其尴尬之处在于有可能造成副作用。
19.正文第⑩⑪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20.有人认为,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已涉嫌违反法律规定。请结合正文和链接材料1找出违法依据。(5分)
21.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被众多科学家反对,而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拯救蝴蝶男孩却获公众赞许,请结合正文和链接材料2分析其原因。(6分)
三、写作(55分)
22.(2020·重庆綦江区·九年级期末)请以“难忘那_______的感觉”为题目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安徽专用),文件包含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安徽专用原卷版doc、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安徽专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卷3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重庆专用),文件包含卷3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重庆专用原卷版doc、卷3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北京专用),文件包含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卷2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