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陋室铭》
展开
这是一份二、《陋室铭》,共7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❷。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❸。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 居住 )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 居住 )就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❹。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 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 )。 惟:只。吾:我,这里指陋室的主人。
苔痕 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 ❺。谈笑有鸿儒❻,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与我 )谈笑的是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 ❼。来往的没有平民。 儒:旧指读书人。 可以调素琴❽,阅金经 ❾。无丝竹之乱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
耳 ❿,无案牍之劳形⓫。南阳诸葛庐 ⓬,西蜀子云亭⓭。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 今河南邓州 )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孔子云:何陋之有⓮?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赏析评点
第一层( 前三句 ):点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语统领全篇。
第二层( 中间四句 ):描写居室环境及日常生活。从陋室的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和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第三层( 最后两句 ):总结全文,运用类比手法暗示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和情操,与开头“惟吾德馨”相呼应,强调陋室不陋。
❶选自《刘禹锡集》。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❷〔名〕出名,有名。
❸〔灵〕神异。
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xīn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 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❻〔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❼〔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❽〔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❾〔金经〕指佛经( 佛经用泥金书写 )。
〔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无案牍( dú )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 前53—18 ),字子云,蜀郡成都( 今属四川 )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一、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简陋的居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
二、结构图解
《陋室铭》设喻引题山、水→喻“陋室”仙、龙→喻“德馨”陋室不陋环境清幽( 景 )交往高雅( 友 )生活恬适( 趣 )古贤自喻→反诘点题
三、写作特色
1.句式整齐,骈散结合。全文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2.巧妙运用引用、类比等手法。如引用典故和孔子的话,对起首的两句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都是极好的佐证。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1.一般称谓。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往来无白丁。
2.乐器。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体知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用韵文写成,内容简短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如《陋室铭》等。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 1 )有仙则名 名: 出名,有名
(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这 [2017]
惟: 只
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 3 )谈笑有鸿儒鸿儒: 博学的人 [2017]
( 4 )往来无白丁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 5 )可以调素琴调: 调弄
( 6 )无丝竹之乱耳乱: 扰乱
( 7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指官府文书 [2017]
形: 形体、躯体
( 8 )何陋之有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 1 )名词用作动词
苔痕上阶绿上: 蔓延
(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劳: 使……劳累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013]
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 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010]
译文:( 与我 )谈笑的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平民。
(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文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4.文中描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5.文中作者用“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自己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6.在文章结尾,作者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用“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表现了他的高尚情趣。
7.本文的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三、课文内容探究
(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仙”和“龙”比喻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
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作用:以“陋室”两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在全文中起到总结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典雅( 景色雅 ),陋室主人交往人物博学儒雅( 交往雅 )和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雅 )的特点。
3.文章结尾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的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突出了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贪乐道的情怀,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二 )分析写作手法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表达效果?
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衬托出陋室的别致典雅,也流露出作者对陋室的喜爱之情。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前句是实写,从正面表现陋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是虚写,从侧面表现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3.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诸葛亮和扬雄都是古代的名贤。作者写他们的居住之地“诸葛庐”和“子云亭”是为了和自己的陋室作类比,意在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与开头“惟吾德馨”相呼应,强调陋室不陋。
( 三 )阅读启示探究
1.作者在文中以仙人、蛟龙自况,更以孔子、诸葛亮、扬雄等古代名贤自比,这是否体现了作者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不是。作者的这种自比,并非狂妄自大,实是自勉自励。作者以古代名贤为榜样,要求自己交往纯正,志趣高雅,品质高洁,去追求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立身处世就要有这种自知自勉的精神。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课后练习第二题变式]
示例:德高为人,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3.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本课过关检测☞见强化练习册( 教用P2、学用P2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及背景介绍,诵读课文并翻译,分析课文,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