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展开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❶《孟子》
【2015年考查单篇阅读】
赏析评点
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个典型事例,说明担负重任的人必会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属于事实论据。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至“曾益其所不能”八个分句收束上文,指出历练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思想、生活和行为三个方面。
“所以”两句指出艰苦磨炼的益处:一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
“人恒过”三句扣住上文“动心忍性”四字,从正面进行论证。
由个人谈及国家,从反面论证安乐亡国,由此引出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❶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编者加的。
❷〔舜发于畎( quǎn )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❸〔傅说( yuè )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 chǔ )夯( hānɡ )实。筑,捣土用的杵。
❹〔胶鬲( gé )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 周文王 )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❺〔管夷吾举于士〕管仲( 名夷吾 )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 即后来的齐桓公 )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❻〔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❼〔百里奚( xī )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 yú )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
❽〔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❾〔空( kòng )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曾( zēnɡ )益〕增加。曾,同“增”。
〔恒过〕常常犯错误。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入〕指在国内。
〔法家拂( bì )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出〕指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一、内容主旨
这篇短文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人处于困境之中能激发斗志和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
1.举例与说理相结合。开篇先举六个逆境成才的事例;接着归纳出“天将降大任……曾益其所不能”这一与中心论点紧密联系的观点;再引申开去,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逆境对成才的作用;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论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令人信服。
2.善用排比,增强说理的气势。开篇列举历史人物,一组主谓句并列排比,语气强烈,节奏鲜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表示授予官职。
【举】选拔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 1 )百里奚举于市 举: 选拔、任用 [2015]
市: 集市
(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责任、使命
是: 这,这样
( 3 )必先苦其心志 其: 他,他的 [2015]
( 4 )空乏其身 空乏: 财资缺乏
( 5 )行拂乱其所为 乱: 扰乱
( 6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常常
( 7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 8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征验、表现
色: 脸色
喻: 了解、明白 [2015]
2.通假字
( 1 )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增”,增加 [2015]
( 2 )困于心,衡于虑 衡: 同“横”,梗塞、不顺
( 3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同“弼”,辅佐
3.一词多义
( 1 )发
( 2 )士
( 3 )拂
4.古今异义
(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词类活用
( 1 )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痛苦
②劳其筋骨 劳: 使……劳累
③饿其体肤 饿: 使……饥饿
④所以动心忍性 动: 使……受到震撼
忍: 使……坚忍
( 2 )动词用作状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指在国内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指在国外
( 3 )名词用作动词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 犯错误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1处 )
( 1 )舜/发于畎亩之中
(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015]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18]
译文: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 3 )人恒过,然后能改。[2015]
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 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11]
译文:( 一个国家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这样的 )国家常常会灭亡。
( 5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12]
译文:这样之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理解性默写
1.孟子在本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2.文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3.文中强调人知错后才能改正的句子是“ 人恒过 , 然后能改 ”。
4.文中,孟子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得出结论的过渡句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5.文章第1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炼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须接受磨炼的句子是“ 必先苦其心志 ”。
三、课文内容探究
(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本文中,孟子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造就人才 ,二是 治理国家 。得出的结论是“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一类人?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像舜、管夷吾之类,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内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 二 )分析写作手法
1.文章开头连用排比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文章连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寒,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从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或: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为下文进一步论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文章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总结全文,归纳主旨;②照应题目,首尾呼应;③强化情感,发人深省。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先采用举例论证,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再采用道理论证,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
( 三 )阅读启示探究
1.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理解。[课后练习第一题变式]
示例:这篇文章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和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吴越之战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吴国,取得胜利;而吴王夫差贪图享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2.当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示例: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要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这样才能磨炼意志,振作精神,奋发有为。
本课过关检测☞见强化练习册( 教用P8、学用P7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证据与学习目标,学·教·评一致性设计,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题并板书,检查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放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展示提升,教师点拨,课堂达标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