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出师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3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十八、出师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3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十八、出师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3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十八、出师表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34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十八、出师表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34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十八、出师表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34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十八、出师表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34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十八、出师表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34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十八、出师表
展开
这是一份十八、出师表,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年与《十渐不克终疏》对比考查】
第一部分( 第1~5段 ):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一层( 第1段 ):分析了当前蜀汉的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从关系国家存亡和忠于先帝的角度来谈应当广开言路,振奋人心。第二层( 第2段 ):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从制度的执行上给出建议。强调了国君不宜干预法度的执行,以免影响公平公正。
第三层( 第3~5段 ):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之士,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以品行、才能和忠诚度为依据推荐人才,说明他们的可用之处,并以“先帝简拔”来强调他们的忠实可靠。体现诸葛亮在人事安排上的周密。单独提出向宠,称赞其才能,强调他是受先帝赞誉和大家一致推举的,意在提醒刘禅要充分信任和依赖他。借古鉴今,郑重告诫,情深辞切。回忆与先帝论史的情形,意味深长。
第二部分( 第6~7段 ):追述以往经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以“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来称颂先帝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受任”两句洗练工整,千古流传,既高度概括了诸葛亮追随先帝、为之奔走效劳的艰难历程,又表明了他感恩报效先帝的一片忠心。叙述“受命”后的心情和行动,即“出师”的思想基础。指出出师北伐的物质基础已备,时机已成熟,表明自己“兴复汉室”的决心。再次强调郭攸之等人的职责,意在启发后主亲贤纳谏。
第三部分( 第8段 ):总结全文,明确各方面的责任。“愿陛下……先帝之灵”从反面再次强调自己“兴复汉室”的决心。“若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从反面再次强调郭攸之等人的职责。“陛下……雅言”告诫后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用语得体,情真意切。虽只是表文必备的结束语,但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足见作者的耿耿忠心。
❶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❷〔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221—223年在位。❸〔崩殂( cú )〕指帝王之死。❹〔秋〕时候。❺〔内〕朝廷。❻〔外〕这里指疆场。❼〔追〕追念。❽〔殊遇〕特殊的礼遇。❾〔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 的范围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一、内容主旨本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定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渝的品格。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1.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串着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抒情线索。第二部分寓情于事,在作者叙述身世及追随先帝创业和“受命以来”的经历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2.语言质朴,恳切而精练。全文共624字,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串全篇,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1.重点词语解释
5.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4 )动词作名词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译文:( 陛下 )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 群臣的 )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有志之士的气节。( 2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隆昌盛的原因。
( 3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019]译文:这( 些 )都是忠正贤明、( 可以 )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5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 我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东吴 )。( 6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译文:陛下自己也应该思虑谋划,主动询问( 治国的 )好方法,识别和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
二、理解性默写1.《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不求闻达于诸侯 ”。 2.《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3.《出师表》中揭示西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 , 远小人 ”。 4.《出师表》中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 , 不宜异同 ”。 5.我们初三学生距离中考的日期屈指可数,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来概括的是“ 可计日而待也 ”。
三、课文内容探究( 一 )理解文章内容1.第1段写诸葛亮分析天下大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①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当前正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后主刘禅能“居安思危”;②为下文自己的建议能被君主接受做铺垫。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课后练习第二题变式]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3.第5段开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2019·安徽改编]对比。用“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形成对比,鲜明深刻地阐述了“亲贤臣,远小人”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要原因。
4.古代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作者是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提醒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有利于国家强盛与发达。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和目的各是什么?此处照应了前文的哪句话?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目的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照应了前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6.细读全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推荐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7.诸葛亮为什么要向后主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表明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启发后主刘禅明白创业的艰难,从而奋发图强,不负先帝遗愿,实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评课免费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作者简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侯祠匾额对联选,写作背景,文学常识,出师表,公平严明的治理,古时自称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写作背景,文体简介,基础字词,出师表,结构把握,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侫,叙述经历三顾草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背景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出师表,妄自菲薄,陟罚臧否,以遗陛下,裨补阙漏,性行淑均,猥自枉屈,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