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2》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60053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2》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60053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2》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60053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法引导,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时安排,教具学具准备,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学步骤,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3.2 命题、定理、证明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中要步步有据. 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和步骤. 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证明步骤中由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的过程,继续训练学生由几何语 句正确画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学法引导教师教法:尝试指导,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 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是本节重点. (二)难点 理解命题,分清其题设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三)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得出证明的步骤和格式,再以练习加以巩固,解决重点、 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l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通过引例创设情境,点题,引入新课.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及练习巩固等手段完成新授. 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 使学生严密推理过程,掌握推理格式,提高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引导讨论,例题示范讲解新知,以练习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理与证明,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并以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 角相等”来说明什么是证明.我们再看这一命题的证明(投影出示). 例 1 已知:如图 1, , 是截线,求证: . 证明:∵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对项角相等),∴ (等量代换).
这节课我们分析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学习命题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板书]2.9 定理与证明 探究新知 命题证明步骤 学生活动:由学生分组讨论以上命题的证明过程,按自己的理解说出证明一个命题都需 要哪几步. 【教法说明】根据上一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让学生讨论、 分析、归纳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一是可以加深对命题证明的理解,二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在总结步骤时,学生所说的层次不一定有逻辑性,或不太严密,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分清命题证明几个步骤的先后层次.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结果.教师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得出证明命题的步骤(出示投影): 第一步,画出命题的图形.先根据命题的题设即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再把命题的结论即求证的内容在图上标出.还 要根据证明的需要,在图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以便于叙述或推理过程的表达. 第二步,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把命题的题设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已知中,命题的结论转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 求证中. 第三步,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得求证的途径,写出推理的过程. 学生活动:结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命题的证明,理解以上命题证明的一 般步骤(给学生一定时间理解记忆).
【教法说明】在以上第二个步骤中,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是教学中的难点,要注 意在练习中加强辅导,第三步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要逐步培养训练,现阶段暂不要求学 生独立完成. 反馈练习:(1)画出证明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时的图形,写出已知、 求证. (2)课本第 112 页 A 组第 5 题. 【教法说明】由学生依照例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命题的证明画出图形, 写出已知、求证,巩固命题证明的第一、二步. 命题的证明 例 2 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教法说明】此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但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最 好通过让学生分步讨论,同桌互相磋商,分步完成的方法,使学生对命题证明的每一步都进 一步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考步骤. (1) 分析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画出命题证明所需要的图形. 邻补角用图 2 表示: 图 2 添画邻补角的平分线,见图 3:
图 3
(2) 根据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写出已知、求证.邻补角用几何符号语言提示: ,角平分线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 , , 求证邻补角平分钱互相垂直,用符号语言表示: . (3) 分析由已知谁出求证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有什么结论后可得 ( ),由已知可以推导吗?学生讨论思考.【教法说明】以上步骤的完成教师只提供思路,具体结论的得出与操作要由学生独立完 成.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完成整过程.
证明完成后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证明的是一个简单叙述的命题,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可以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 例 2,结合图形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②在写已知、求证的内容时,要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来表示,转化时的写法也不 是惟一的,要根据使用的方便来写,如: 与 互为邻补角,在已知中写为,角平分线有几种表示方法,如 是 的平分线, , ,根据此题写成 较好,方便于下面的推理计算.
③对命题的分析、画图,如何推理的思考过程,证明时不必写出来,不属于证明内容. 反馈练习:按证明命题的步骤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内错角相等.” 【教法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找学生板演,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3.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师:以上我们的推理是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判定方法.那么如何判定一个命题是假 命题呢?如“相等的角是对项角”,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假命题,如何说明它是一个假命 题呢?谁能试着说明一下? 【教法说明】教师先不告诉学生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而是由很明显的“相等角是对顶角”这一假命题,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说明,体验从反面去说明一个问题的方法, 然后教师归纳小结. 根据学生说明,教师小结: 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也就是说你所举命题符合命题的题 设,但不满足结论.如“同位角相等”可如图, 与 是同位角但不相等就说明“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 反馈练习:课本第 111 页习题 2.3A 组第 4 题. 【教法说明】在做以上练习时一定让学生学会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再就是要澄清一 些错误的概念. 反馈练习 投影出示以下练习: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 两个角的和等于直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3) 对项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画图,写出已知,求证(不证明) (1) 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3.抄写下题并填空已知:如图, . 求证: . 证明:∵ ( ), ∴ ( ). ∴ ( ). 【教法说明】以上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第 1 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第 2 题是训练学生把命题转化为几何语言、几何图形的能力;第 3 题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命题证明的三个步骤. 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八、布置作业 (-)必做题 课本第 110 页习题 2.3A 组第 3(2)、(3)、(4)题. (二)思考题 课本第 112 页 B 组第 l、2 题. 作业答案A 组(略) B 组 1.已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角的补角相等). 2.已知:如图, , 、 分别平分 与 .求证: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引入,应用举例,拓展提升,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