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第五章小结与复习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来
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 复习本章学过的知识要点,说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 ||
过程方法[来
源:学+科+网Z+X+X+K] | 通过思考与操作相结合的回顾与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本章内容的学习。 | |||
情感态度 | 经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进一步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 |||
教学重点 | 本章的所有重点内容。; | |||
教学难点 | 几何语言的理解以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理由,书写自己的理由。 | |||
教学准备 | 投影片两张第一张:问题(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A)第二张:知识框架图(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B) | |||
教学学法 | 组讨论法 | |||
师生活动 | 修改情况 | |||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 (一)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师]平行线、相交线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它们又构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在这一章里,我们探索了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并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进行简单的说理,将直观与简单的推理相结合,且借助平行的有关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以问题形式来顺理本章的有关内容。 |
| ||
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 (二)讲授新课
师]现在同学们独自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出示投影片“回顾与思考”A) |
| ||
|
|
|
|
[生甲]生活中平行线和相交线的例子很多:如: 立交桥、铁路、房屋、山川等等。 [生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对对顶角。这两对对顶角相等。所以,两条直线相交,至少有两对角相等。 [生丙]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途径有:
(1) 定义(不常用)。
(2) 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生丁]如图 2—74,若a∥b,b∥c,则a∥c
如图 2—75: |
| ∠1=∠2→AB∥CD
∠3=∠2→AB∥CD
∠4+∠2=180°→AB∥CD。[生戊]平行线的特征有: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生子]如图 2—76
1=2 AB//CD 3=2 4+2=180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有的同学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了答案,有的举例说明,这很好。大家说出平移的性质是什么呢? [生]平移的性质
(1)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 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师]接下来我们分组讨论,交流交流各自在本章学习中的体会,然后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指导) [师] 本章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平行线、相交线等几何模型;通过讨论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相交线;利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有 |
|
| 关事实解决一些问题,接着探索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在这中间我们学会了简单的推理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理由。通过现实中的一些图形我们还学习了平移,知道了平移的性质也会利用性质进行简单的应用了。 下面我们用一个知识框架图来表述这一章的内容(出示投影片“回顾与思考”B) |
| |
|
相交线 补角、余角、对顶角 同位角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内错角 同旁内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 行线 平 同位角 探索直线平行的特征内错角 同旁内角 平移 平移的性质及简单的应用 | ||
[师]好,接下来我们通过做练习进一步掌握本章内容。 | |||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 (三)课堂练习
1.如图 2—77 所示,选择适当的方向击打白球, 可以使白球反弹后将红球撞入袋中,此时:∠1=∠ 2,并且∠2+∠3=90°,如果∠3=30°,那么∠1 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 红球能直接入袋? | 通过学生的尝试,多说, 多练习,培养学生的说理习惯和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 能力。 |
|
解:∵∠2+∠3=90°,∠3=30°
∴∠2=60°,
∴∠l=∠2=60°。 则:∠1 等于 60°,才能保证红球直接入袋。2.如图 2—78,直线 b 与直线 c 平行吗?说说 你的理由。
解:直线 b 与直线 c 平行。
因为 b⊥a,c⊥a,所以∠1=90°,∠2=90°, 因此∠1=∠2,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b∥c,(也可由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来说理 由) 3.如图 2—79 所示,如果∠B 与∠C 互补,那么哪两条直线平行?∠A 与哪个角互补,可以保证 AD ∥BC? |
|
|
答:如果∠B 与∠C 互补,那么线段 AB 与线段DC 平行;∠A 与∠B 互补,可保证 AD∥BC。 理由都是: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图 2—80,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 42°, 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多少度?为什么?
答: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 42°。因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如图 2—81
(1)如果 a∥b,找出图中各角之间的等量关 |
|
| 系。
(2)如果希望 c∥d,那么需要哪两个角相等? 答:(1)a∥b,则图中各角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1=∠2,∠1=∠3,∠3=∠2,∠1+∠4=180°, ∠2+∠4=180°,∠3+∠4=180°∠5+∠6=180°。
(2)如果希望 c∥d,那么需要∠3=∠5 或者∠ 4=∠6。 6.如图所示,6 枚硬币排成一个三角形,最少移动 枚硬币可以排成图(2)所示的环形。
答:2 |
| |
课堂练习 |
|
| |
课堂小结 | 让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所复习的主要内容 |
| |
本课作业 |
|
| |
课后反思 |
|
| |
初中数学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