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共66张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4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共66张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4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共66张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4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共66张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47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共66张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47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共66张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47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共66张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47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共66张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0547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下)(共66张PPT)
展开♦八年级下册(一) 《桃花源记》陶渊明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 )缤纷 ( )。渔人甚( )异 ( )之,复( )前行,欲穷( )其林。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林尽水源,便( )得( )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 )旷( ),屋舍( )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乐。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 (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 )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 )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 )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 )往。未果( ),寻 ( )病终。后遂无问津 ( )者。
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2.重点句子翻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 .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中隐隐约约似乎有光亮。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那里的人)见到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悉如外人 . (2)乃不知有汉 . (3)寻病终 .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2)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
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B.桃花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C.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
解析:“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
(二) 《小石潭记》柳宗元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 )清冽( )。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 )摇缀,参差披( )拂。
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潭中鱼可( )百许( )头,皆( )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 ( )不动,俶尔( )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 )折( )蛇( )行( ),明灭可见 ( )。其岸势犬牙( )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 ),悄怆( )幽 ( )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水尤清冽 . (2)卷石底以出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鱼)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的样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B.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作,描绘了小石潭及周围的多种景物。C.“斗折蛇行”四字中包含了两个比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动态描写;溪水像蛇那样游动,也是动态描写,写出溪流之长。D.小石潭清幽秀丽,却被世人忘却,无人欣赏,这正象征作者怀才不遇、被贬谪的处境。
解析: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是静态描写;溪水像蛇那样游动,是动态描写。
(三) 《核舟记》魏学洢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明有奇( )巧人曰( )王叔远,能以( )径( )寸之木,为( )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 )势( )象( )形,各( )具( )情( )态 ( )。尝( )贻( )余( )核舟一,盖( )大苏泛( )赤壁云( )。
舟首尾长约( )八分有奇( ),高可( )二黍( )许( )。中轩( )敞( )者为( )舱,箬篷( )覆( )之。旁开( )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 )窗而观,雕栏相望( )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 )糁( )之。船头坐三人,中( )峨冠 ( )而多髯( )者为( )东坡,佛印居( )右,鲁直居左。
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苏、黄共阅( )一手卷。东坡右手执 ( )卷端( ),左手抚( )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如( )有所语( )。东坡现( )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其 ( )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 )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之——珠可( )历历( )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 ( )各一人。居右者椎髻( )仰面,左手倚一衡( )木,右手攀( )右趾,若( )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 )端( )容( )寂(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则题( )名其 ( )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 )刻”,
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通“横”,与“纵”相对
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细若蚊足,钩画( )了了( ),其色墨( )。又用( )篆章( )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 )计一舟,为( )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 )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 )其长曾( )不盈( )寸。盖简( )桃核修狭( )者为 ( )之。嘻,技( )亦( )灵怪( )矣哉( )!
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
2.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3)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并使它们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敞开胸脯,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 .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 .
(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但)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
位于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八分有奇 . (2)东坡现右足 . (3)右手攀右趾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 .(2)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 .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课文总体是按逻辑顺序说明核舟的。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巧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C.窗上对联刻着十六个字,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D.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
解析:按空间顺序说明。
(四) 《北冥有鱼》(《庄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北冥( )有鱼,其名 ( )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 )若( )垂( )天之云。是( )鸟也,海( )运( )则将徙(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 )也。《齐谐》者,志( )
北海。冥,同“溟”,海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怪( )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 )扶摇 ( )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 ( )六月息( )者也。”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天之苍苍 ( ),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 )邪?其视( )下也,亦若 ( )是( )则已矣。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2.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 .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水运动迁徙到南海。
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鹏鸟迁徙到南海,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浪花,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怒而飞 . (2)志怪者也 . (3)抟扶摇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的逍遥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的,从那个“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可以看出来,生物是相生相息的,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完全脱离。B.大鹏是作者追求的独立自由逍遥之精神的化身,作者很想像大鹏一样遨游天空,远离人间是非纷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庄子的这种思想,是超现实的精神上绝对自由;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正确的,但这种“绝对自由”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D.现实生活中这种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脱的绝对自由是存在的,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拼搏生活,创造完全自由的生活。
解析:“创造完全自由的生活”错误,按照庄子的观点是没有绝对的自由的。
(五)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庄子与惠子游( )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 ),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 )非鱼,安( )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 )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 )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循( )
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 ( )濠上也。”
2.重点句子翻译。(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安知鱼之乐 . (2)子非我 . (3)固不知子矣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完全是可以肯定的!
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寓言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B.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D.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解析:本文是语录体议论文。
(六) 《虽有嘉肴》(《礼记》)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虽( )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 )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故曰:教学相长 ( )也。《兑命》曰“学 ( )学( )半”,其 ( )此之谓乎!
2.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3)故曰:教学相长也。 .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 (2)虽有至道 . (3)其此之谓乎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
《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继而指出“学”和“教”的作用,并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B.文章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学学半”告诉我们教比学更重要。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虽有嘉肴》一文论述的观点和陶行知说的“师道至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的意思相近。D.《虽有嘉肴》告诉我们要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 “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解析:“学学半”告诉我们教和学同等重要。
(七) 《大道之行也》(《礼记》)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 )公 ( )。选贤( )与 ( )能( ),讲信 ( )修( )睦( )。故 ( )人不独亲( )其亲( ),不独子( )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
寡( )、孤( )、独 ( )、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 )。货恶( )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故(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 )而不作 ( ),故外户( )而不闭 ( )。是谓大同( )。
2.重点句子翻译。(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则不作。 . .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男有分 . (2)货恶其弃于地也 . (3)盗窃乱贼而不作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在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可以看出,“大同”社会有: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和夜不闭户三个最高纲领。B.文中所说的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对于我们今天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现实指导意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本文与《桃花源记》一文有联系之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的具体表现。D.本文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特征,因而属于战国时期的墨家思想流派。
解析:A项,三个最高纲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项,有现实指导意义;D项,《礼记》是儒家思想重要著作。
(八) 《马 说》韩 愈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 )有名马,祗 (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 )尽( )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衹(只)”,只、仅
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 )欲( )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策( )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 ( )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 ( )真不知马也!
2.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
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是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策之不以其道 .
同“衹(只)”,只,仅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
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喂马的人不知道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即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强调了千里马的重要性。B.本文借千里马“受辱”和“骈死”的事例,呼吁人才应当自强,莫等待伯乐。C.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以伯乐比喻统治者。D.作者借千里马最终被埋没的悲惨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理。
解析:A项,强调“千里马的重要性”应该为“强调伯乐的重要性”;B项,“呼吁人才应当自强,莫等待伯乐”不合文意,文章呼吁更多能够发现人才的伯乐出现;C项,“以伯乐比喻统治者”错误,“伯乐比喻识才之人”。据此,答案为D项。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冲刺训练完美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冲刺训练完美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气恼怒,出名有名,使劳累,长枝茎,经过经历,终了最后,逆流而上,考虑想到,交错纵横,真正确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上)(共74张PPT): 这是一份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上)(共74张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完全没有,如果不是,日光这里指太阳,指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宣布传播,这里指飞奔的马,驾着风,没有这么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下)(共38张PPT): 这是一份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下)(共38张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前当初,对某人说,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当道当权,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通“耶”语气词吗,只只是,粗略地阅读,指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