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八上)(共74张PPT)
展开♦八年级上册(一) 《三峡》郦道元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 )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 )夜分( ),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 ( )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 ( ),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 )御风( ),不以疾( )也。春冬之时,则素湍( )绿潭( ),回清( )倒影( ),绝巘 ( )多生怪柏,悬泉 ( )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 ( ),良( )多趣味。
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悬挂着的泉水
每至晴初( )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 ( )引( )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 )久绝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2.重点句子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亭午夜分 . (2)素湍绿潭 . (3)属引凄异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接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在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点,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仰后俯,动静相合,摇曳多姿。C.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D.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解析:“先抑后俯”说法错误,应是“先俯后仰”。
(二)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山川之美,古来共( )谈( )。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 )。青林翠( )竹,四时( )俱( )备( )。晓( )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 ( )竞( )
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跃( )。实( )是欲界 ( )之仙都( )。自( )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 ( )其奇( )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2.重点句子翻译。(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那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自从南朝宋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四时俱备 . (2)晓雾将歇 . (3)夕日欲颓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2)实是欲界之仙都。 .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画出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B.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结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文中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而作者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D.本文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仕途不得意之情。
解析:没有表达“自己仕途不得意之情”。
(三)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欲( )睡,月色入户( ),欣然 (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 (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
交横( ),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重点句子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解析: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苦闷心情。不是“凄凉、孤寂”。
(四) 《与朱元思书》吴均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风烟俱( )净( ),天山共 ( )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 )箭,猛浪若( )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
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势竞( )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 )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 )石,泠泠作( )响;好 (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 )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 )心( );经纶 ( )世务( )者,窥谷忘反 ( )。横柯( )上蔽( ),在昼犹昏( );疏( )条交映,有时见日。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重点句子翻译。(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凶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骏马。
从富阳到桐庐约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 .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相互竞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争高似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水皆缥碧 . (2)鸢飞戾天者 . (3)横柯上蔽 .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茂密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写出了山水诱人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描写,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直接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解析:文章是借景抒情,不是直接抒情。
(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 (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 )
指天然的时运,自然形成的时运、机会;一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
外城。在 城外加筑一道城墙
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 )民不以( )封( )疆之界,固( )国( )不以山溪之险( ),威 (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 ( )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2.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军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充足。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过程中众人的团结一致。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兵革非不坚利也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 .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有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然时运了,可是却不能够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然时运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点。B.文中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文中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C.文章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解析:第二段是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是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六) 《富贵不能淫》(《孟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 )不诚 ( )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 )焉( )得为( )大丈夫乎?子( )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也,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戒( )之曰:‘往之( )女 ( )家,必敬( )必戒( ),无违( )夫子( )!’以顺 ( )为正( )者,妾妇之道 ( )也。居( )天下之广居( ),立( )天下之正位 ( ),行( )天下之大道( )。得 ( )志( ),与民( )
最宽广的住宅,这里喻指“仁”
最正确的位置,这里喻指“礼”
最正确的道路,这里喻指“义”
由( )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 (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 )大丈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2.重点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路。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往之女家 . (2)以顺为正者 . (3)与民由之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 .
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气节,权势和压力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内容为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B.本文第二段内容为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C.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大丈夫之道”谈到“妾妇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D.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解析:应是“从妾妇之道谈到大丈夫之道”。
(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舜发( )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 )于版筑(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 )益其所不能。
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 ( );征( )于色,发( )于声,而后喻( )。入 ( )则无法家( )拂 ( )士,出( )则无敌 (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重点句子翻译。(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以)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 .
了解到这一切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动心忍性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 .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列举了六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为下文的论证奠定了事实基础。B.文章第①段在列举事例后就事论理,指出人在接受大任之前,必须在“心志” “筋骨” “体肤” “身、行” “心、性、能”等方面都经受一番磨炼,才能成就大事。C.文章第②段由反面到正面,由国家扩展到个人,来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由反面到正面,由国家扩展到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应先正面再反面,先由个人再到国家。
(八) 《愚公移山》(《列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 )山而居。惩(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也,聚( )室 ( )而谋( )曰:“吾与汝毕 ( )力平险( ),指( )通豫南,达( )于汉阴( ),可乎?”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杂然( )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 )君之力,曾( )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且( )焉( )置 ( )土石?”杂曰:“投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 )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 )石垦( )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 ( )龀( ),跳( )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一反( )焉。
河曲智叟( )笑而止( )之曰:“甚( )矣,汝之不惠( )!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 )之固( ),固不可彻 ( ),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应。
操( )蛇之神闻( )之,惧其不已( )也,告之于帝。帝感( )其诚 ( ),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 (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 )焉。
2.重点句子翻译。(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 .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 .
凭借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呢?
“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同。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4)甚矣,汝之不惠! .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曾不若孀妻弱子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 (3)汝心之固 .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B.愚公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C.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D.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家人的支持和智叟的嘲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解析: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九)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 )入( )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 )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 )胡。上( )自( )劳( )军 ( )。至( )霸上及棘门军( ),直( )驰入,将( )以下骑( )送迎。已而( )之( )细柳军,军士吏
被( )甲,锐兵刃,彀( )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 ( )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 )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 )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 )’。”居( )无何( ),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 ( )使( )持( )节( )诏( )将军:“吾欲( )入劳军。”亚夫乃( )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不得
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 ( )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 ( )曰:“介胄( )之士( )不拜( ),请以军礼见。”天子为 ( )动( ),改容式( )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 )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 )者霸上、棘门军,若( )儿戏耳,其将( )固 ( )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 ( )邪!”称善( )者久之。
2.重点句子翻译。(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 .
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军率领(他的)属下骑着马迎送。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 .
于是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问军队。”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身披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改容式车 . .(2)上自劳军 . (3)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
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一定会遭袭而被俘虏。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霸上、棘门军的描写,与细柳营的军士、主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B.“将军令” “将军约”都表现了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对细柳军的种种规矩,文帝竟“使人称谢”说:“敬劳将军。” “敬”字表明文帝对周亚夫的赞佩和肯定。D.文中花了大量笔墨写周亚夫的下属、皇帝、皇帝的随从,属正面描写,有力烘托了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解析:应是“侧面描写”。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冲刺训练完美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冲刺训练完美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气恼怒,出名有名,使劳累,长枝茎,经过经历,终了最后,逆流而上,考虑想到,交错纵横,真正确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下)(共38张PPT): 这是一份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下)(共38张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前当初,对某人说,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当道当权,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通“耶”语气词吗,只只是,粗略地阅读,指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共71张PPT): 这是一份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共71张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喜爱的东西,同时获得,讨厌憎恨,祸患灾难,同“避”躲避,假如假使,什么手段不用呢,不单不仅,这种心,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