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图形的全等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图形的全等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专题练习(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掉在地上打成三块,现要到玻璃店重新划一块与原来形状、大小一样的玻璃,只需带到玻璃店去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其中任一块2.下面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 A.有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 B.三个角对应相等 C.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D.两个三角形周长相等3.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AOB≌△A'OB'的理由是 (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4.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5.如图,△ABC中,AD⊥BC于D,若BA=CA,则可推出△ABD≌△ACD,其依据是( ) A.AAS B.ASA C.SAS D.HL6.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 A.BC=EC, ∠B=∠E B.BC=EC,AC=DC C.BC=DC,∠A=∠D D.∠B=∠E,∠A=∠D7.已知△A1B1C1和△A2B2C2的周长相等,现有两个判断: ①若A1B1=A2B2,A1C1=A2C2,则△A1B1C1≌△A2B2C2; ②若∠A1=∠A2,∠B1=∠B2,则△A1B1C1≌△A2B2C2, 对于上述的两个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错误,②正确 C.①,②都错误 D.①,②都正确8.如图,△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ADC≌△ABE的根据是 ( ) A.SSS B.SAS C.ASA D.AAS9.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 (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10.如图所示是5×5的正方形网格图,以点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格点三角形(三个顶点在正方形格点上的三角形),使所作的格点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已知∠1=∠2=90°,AD=AE,那么图中有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12.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13.如图,已知,在△ABC和△DCB中,AC=DB,若不增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ABC≌△DCB,则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14.如图,OA=OB,OC=OD,∠O=60°,∠C=25°,则∠BED=_______.15.如图,在△ABC中,∠C=90°,DE⊥AB于点D,BC=BD,如果AC=3 cm,那么AE+DE=_______.16.如图,已知:∠C=∠B,AE=AD,请写出一个与点D有关的正确结论:_______.1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18.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12 m,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此时他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m,该人的运动速度为1m/s,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所用时间是_______s.三、解答题(共46分)19.(6分)如图,线段AC和BD相交于点O,且都被点O平分,你能得到AB∥CD吗?请说明理由.20.(6分)如图,如果AC=BD,AE∥CF,AE=CF,那么BE∥DF吗,请说明理由.21.(7分)如图,AB=CD,AD=BC,P为AC上任一点,过P的直线分别交AD,CB的延长线于点E,F. (1)∠E=LF吗?说明你的理由; (2)要得出结论PE=PF,只需增加一个条件为_______.22.(7分)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 求证:(1)△ABD≌△ACD;(2)BE=CE.23.(10分)八年级(1)班同学到野外上数学活动课,为测量池塘两点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I)如图①,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 至点D,BC至点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Ⅱ)如图②,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点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I)是否可行?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2)方案(Ⅱ)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3)如果将方案(Ⅱ)中作BF⊥AB,ED⊥BF改成满足∠ABD=∠BDE≠90°,其他条件 不变,方案(Ⅱ)是否可行?(直接回答即可,不必说明理由) 24.(10分)在数学课本中我们研究过这样一道题目: (1)如图①,∠ACB=90°,AC=BC,BE⊥MN,AD⊥MN,垂足分别为E,D.图中哪条线段与AD相等? (2)试问在图①这种情况下线段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来,不需要说明理由; (3)当直线CE绕点C旋转到图②中直线MN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C 2.C 3.A 4.B 5.D 6.C 7.A 8.B 9.B 10.B 11.3 12.∠B=∠C或AD=AE等 13.AB=CD或ACB=∠DBC 14.70° 15.3 cm 16.∠ADO+∠ODB=180°,DB=EC等 17.135° 18.319.AB//CD.20.BE//DF.21.(1)∠E=∠F.(2)答案不唯一22.略23.(1)可行;(2)可行.(3)可行.24.(1)CE;(2)DE+BE=AD; (3)DE=AD+B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5 全等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5 全等三角形课时训练,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5 全等三角形同步训练题,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