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12* 湖心亭看雪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12* 湖心亭看雪测试题,共7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崇祯( ) 更定( ) 毳衣( )
雾凇( )一痕( )一芥( )
沆砀( )拏一小舟( )痴迷( )
喃喃( )强饮( )焉得(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拥毳衣炉火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雾凇沆砀
(6)余拏一小舟
(7)及下船
(8)客此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2)独 往 湖 心 亭 看 雪
(3)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住西湖 余拏一小舟
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
C.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
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金陵人,客此客问元方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默写。
(1)文中“ , , ”用寥寥十余字就描绘出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2)文中“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与后文中“ , ”互相映衬。
【综合探究】
8.文人多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是灵魂的孤独,是文化的孤独。请你参加“畅游杭州湖心亭,品味文人孤独情”专题学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补全对联] 活动中,老师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驾小舟深夜赏雪景
下联:
(2)[仿写语句] 活动中,班长写了对张岱的评价。请你仿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进行仿写,写出你对他的“孤独”的理解。(句式不限)
陶渊明 杜甫 苏轼 屈原
示例:张岱是孤独的。隆冬寒夜去湖心亭赏雪,茫茫天地,余舟一芥,遗世而独立。
(3)[修改病句] 刘畅同学写了一篇游记,下面是其中的片段,请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A]湖心亭翼然而立在水中央,有九曲桥可以通过。九曲桥,九曲十八弯,且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不一。九曲桥如今的桥面为花岗石板,每一弯曲处一块石板上均雕刻一朵季节性花朵,[B]如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十二月蜡梅等……,并在九曲桥头尾的两块石板上各雕刻一朵荷花。在湖心亭门前的一段桥面,中间雕刻一朵荷花,四角则分别雕刻彩云。[C]在九曲桥栏杆两边安装了大约长480米左右的霓虹灯,荷花池内还装了喷泉。池中汉白玉的荷花仙女雕塑亭亭玉立,含笑迎候来客。
①A处画线句中“ ”一词使用不当,可改为“ ”。
②B处画线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 ”删去。
③C处画线句语义重复,可将“ ”删去。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0.本文可以说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1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
12.《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你说说不同之处。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余拏一小舟
(2)上下一白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皆在朝日始出
(5)安可为俗士道哉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月景尤不可言。
15.甲、乙两文写景都很有特色。甲文运用 的手法,直观地描绘出雪后西湖之景;乙文则运用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西湖月下之美景。(2分)
16.同是游西湖,甲、乙两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甲] 《湖心亭看雪》
[乙] 春游湖
[宋]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①,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 ①度:同“渡”。
1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及下船
(4)春雨断桥人不度
1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9.甲文中,“ ”一句表达了作者偶遇知己,与之共饮的激动;乙诗中,“ ”一句表达了作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20.两诗文皆用词精妙。请分别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夹岸桃花蘸水开。
答案
1.zhēn ɡēnɡ cuì sōnɡ hén jiè
hànɡdànɡ ná chī nán qiǎng yān
2.(1)消失。(2)尽力。(3)裹、围。(4)哪能。(5)白汽弥漫的样子。(6)撑(船)。(7)等到。(8)客居。
3.(1)湖中/人鸟声/俱绝
(2)独往/湖心亭/看雪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解析] A A项,“余”都是“我”的意思;B项,“更”的意思分别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C项,“是”的意思分别是“判断动词”“指示代词,这”;D项,“白”的意思分别是“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5.[解析] D A项,动词,客居;名词,客人。B项,疑问代词,“怎么”;兼词,相当于“于此”。C项,代词,“他们的”;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项,连词,表顺承,不译。
6.(1)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7.(1)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8.(1)[解析] 对联的上下联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具体回答时先分析所给上联的特点,再联系课文内容补出下联。
[答案] 示例:逢知音亭中饮大白
(2)[解析] 仿照示例写出对所选人物的“孤独”的理解即可,答案不唯一。
[答案] 示例一:陶渊明是孤独的。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熙熙攘攘的尘世,归隐田园,与酒为伴,与菊为友。
示例二:屈原是孤独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他孤独的宣告。
(3)①通过 通达 ②省略号
③大约(或“左右”)
9.“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作者的“痴”。
10.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11.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更加突出了作者之“痴”。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感染了舟子,让他若有所思。以此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12.《湖心亭看雪》的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体现出他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写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13.(1)撑(船)。(2)全,都。(3)尽力。(4)全,都。(5)怎么。
14.(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月下的景色尤其难以形容。
15.白描 拟人
16.①寄情山水;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乙]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染着翠绿的美好,山中雾气着色的巧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艳。月下的景色尤其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貌,水的意味,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识趣的)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说呢!
17.(1)白汽弥漫的样子。
(2)还。
(3)等到。
(4)阻断。
18.(1)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小舟撑出柳阴来
20.(1)作者从听觉角度来描写雪后之景,一个“绝”字,传递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2)“蘸”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课时练习,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词语解释,填空,理解性默写,指出停顿错误的一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综合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默写,翻译,问答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