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六上科学: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 教科版六上科学:3.2斜面(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 教科版六上科学:3.4改变运输的车轮(教案) 教案 30 次下载
- 教科版六上科学:3.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案) 教案 30 次下载
- 教科版六上科学:3.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教案) 教案 31 次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不简单的杠杆获奖教案设计
展开《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3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一科学概念。
本单元共7课,第1课点明主题,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梳理学生在生活中对工具和技术关系的经验积累;第2、3、4课引领学生针对具体的某单一简单机械——斜面、杠杆、轮轴进行探究和学习;第5课通过对剪刀这一组合工具的探究和应用来强化前几课的学习;第6课通过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技术和发明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第7课是对本单元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提升。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基础知识课,学生将继续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人类对杠杆的认识和了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阿基米德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并依据此原理研究出了许多发明,影响深远。今天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选用杠杆作为研究内容,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研究工具的兴趣。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使用已经有相当的经验积累了,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具体研究和探索过杠杆在不同情况、不同组合工具中的作用。
学生在《斜面》一课中已经做过了关于简单机械的研究,《不简单的杠杆》一课安排了一个最原始也最贴近“杠杆”发明和产生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学生大多看到过,但是不一定亲自动手操作过。这样的安排既减小了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在研究杠杆过程中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2. 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2.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2. 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3.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用图式记录撬动大石块时杠杆的装置。
难点: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木尺、一大一小两块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A终点B的宽纸带、作为杠杆支点的方木块。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撬动大石块
1.看图回答问题。
让学生观看图片,提问:图中这个人在干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我们把这样使用的一根铁棒称为“杠杆”,你知道杠杆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既可以简单直观地告诉学生杠杆的出现原因,也可以调查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和基本作用的认知情况,为探索做铺垫。
二、讨论:生活中的杠杆装置,画杠杆简图
1.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杠杆装置的工具,举例说明。
2. 找出杠杆装置的共同点,并观察杠杆装置的特点,画出杠杆的简单示意图。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杠杆装置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更加清晰地掌握杠杆装置的基本结构,能自己找到杠杆装置的特点,成功画出杠杆装置的示意图,为接下来探索活动的记录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三、探索:利用木板撬和移动重物
任务一: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
1. 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自行画一张A到B测量图,以便测量搬运距离,参照教科书第47页图片。
2. 任务活动至少进行3~4次。第1次先让学生尝试把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第1次做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先“玩”,积累经验之后,后几次则是侧重观察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教师提示:石块较重,小心不要砸到手。
任务二:填写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
准确画出每一次撬动大石块时的杠杆装置。完成活动手册第8页课堂活动记录表。
设计意图: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教科书中提供的探究活动,在完成活动的同时,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真实操作,探究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和装置情况。通过探究,学生可以发现更多关于杠杆的秘密。
四、研讨:我们的发现
展示学生的杠杆装置绘图,给出例图和各部分的名称。
看图,思考、分析和总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指定的地点?杠杆在撬动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2. 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标出例图和各部分的名称,是为了方便学生在接下来研讨的过程中描述自己杠杆装置的情况。帮助学生梳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启发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去思考更多关于杠杆作用的发现。
五、拓展:生活中的杠杆
1.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杠杆的作用。
2.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杠杆?
设计意图:将简单的课堂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生在学习了杠杆的作用以后,能够分析生活中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杠杆,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这样学生在生活实际情况中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杠杆这一简单机械。
【板书设计】
不简单的杠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及时记录杠杆的使用情况,为研讨提供证据。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要把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是个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活动,学生需要反复尝试才可能成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学生也可能会只顾“撬”而忽略了要仔细观察记录所采用的杠杆装置情况。实际教学时,我们尽可能预留出学生可以重复1~2次实验的时间,先让学生尝试1次,争取完成任务;然后再进行1次,仔细观察,画出可以移动大石块的杠杆装置图,并把移动的距离记录下来。对于装置图的画法,可以参考教科书,也可以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这个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决定。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不简单的杠杆优质课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8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不简单的杠杆优质课第3课时教案设计</a>,共3页。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8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a>,共6页。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不简单的杠杆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不简单的杠杆公开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