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介绍,创作背景,诗词注释,诗词翻译,诗词品析,送友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
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生平不详,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诗意境清迥, 语言洗练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吊王将 军墓》等。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写上,题写。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 寺。禅院,寺院。这是一首题壁诗,写了诗人游破山寺的 所见所感。
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山光:山中景色。悦: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怡然自得。 空: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空。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指各种声响。但:仅,只是。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清晨走进这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着高高的树林。 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幽静之处,禅房就在花木丛林深处。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在此时全部消散,只剩下回荡在山林中的钟磬音。
这首诗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破山寺的时间及所见。颔联和颈联写寺 中清幽的环境。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 种静谧祥和的氛围。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都会引 起无限遐思,诗人仿佛在其中领悟到了禅意,摆脱了尘世的一切 烦恼。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不仅体现在写景 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思想内涵的深邃上,含蓄地表现了诗 人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尾联写诗人沉浸在这幽静的山光 水色中的感受: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其他所有声响都消逝了,只 有“钟磬音”回荡在这幽静的世界里。而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 的感悟也随着这钟磬音起伏飘扬,袅袅不绝。
这首诗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院来写,描绘了寺院的清幽 与洁净,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诗人,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李白 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 妙,语言夸张。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 绝和五律著称。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送友人,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内容。这首 诗描写了李白在城外送别友人的情景。
郭:外城。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落日:比喻难舍之情。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 流水绕城东缓缓流过。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要像孤独的蓬草 那样随风飞旋到万里之外去了。游子像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 似乎有所留恋。挥手作别,从此离去,你骑的那匹离群的马 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
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别开生面。 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中间两联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 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心。颈联对仗十分工整。同时,巧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夕阳徐 徐而下,似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诗人没有直 说内心的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挥 手告别,频频致意。那载着友人的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 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诗人描写了青翠的山岭、 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及嘶鸣的班马等, 刻画了动人的送别场景,渲染了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 之意。
1.下列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首联点明诗人出游的时间和地点及入寺所见。颔联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寺的美妙、幽深和清寂。颈联中诗人想借鸟儿之乐来排遣自己的苦闷。尾联中以有声衬无声,烘托山寺的宁静气氛。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 的反映。而不是借鸟排遣内心的苦闷。
2.下列对《送友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本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无缠绵悱恻的哀 伤情调。
3.《题破山寺后禅院》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 是“曲径”好,还是“竹径”好?为什么?示例:赞同“曲径”,因为“曲”字传达出幽深、藏而不 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 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 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 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课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刘禹锡,秋词其一,李商隐,整体感知,谭嗣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 社戏教学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省xn,行辈h2n,撺掇cu1n,撮cu5,学习字词,zhàn寒颤,颤chàn颤抖,jiě解剖,多音字,看社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