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124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124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124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2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1241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2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1241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2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1241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2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1241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2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1241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卜算子·咏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在诗、 文、词、书、画等领域,均取得了极大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 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又工书画。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创作背景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版)。卜算子,词牌名。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 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这首 词就是他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诗词注释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漏断: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 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幽人:幽居之人。 省:知晓。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滴漏声断了,夜深 人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鸿 之影。它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又频频回头,心里有怨恨 却无人知晓。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栖息在寂 寞荒冷的沙洲上。
诗词品析词的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开头两句营造了 一种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 寂寞的境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后两 句先是描写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的“幽人”形象, 随即又引出“孤鸿”这一形象。这两句中的人、鸟形象 极富象征意味,“孤鸿”的掠影更强化了“幽人”的超 凡脱俗,使其孤独的形象更具体可感。
下片紧承上片,着力描写“孤鸿”。前两句写“孤鸿” 惊飞又回头寻觅的姿态和有“恨”却无人知晓的心理,突出表现了它没有知音、孤苦难耐的心境。后两句写 “孤鸿”挑遍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 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现了“孤鸿”的清高,也 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本词作者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 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高宗时应礼部 试;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 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政治上主张抗金。 他一生创作颇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其中《剑南诗稿》 收录九千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突出的主 题就是爱国。著名篇目有《示儿》《书愤》等。
创作背景本词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下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版)。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他的一生充 满坎坷: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 时又为一群小人所排挤;在王炎幕府时筹划平定中原, 又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不得遂其志。读这首词,联系 陆游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梅花是他的缩影。这首咏梅 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
驿:驿站。古代官道上设有驿站,供传递文书的人及官员、行人 往来歇息。断桥:残破的桥。 无主:无人过问。 着:遭受。苦:苦苦,极力。 一任:任凭。零落:凋谢。碾:碾轧,磙压。
诗词翻译驿站之外残玻的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放,无 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 受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苦苦争春斗宠,任凭百花嫉妒。即使 凋谢了,化成泥,被碾轧成尘土,依然和花开时一样散发出 缕缕清香。
诗词品析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从生长环境的恶劣、 无人欣赏的寂寞、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了梅花处境的悲 凉。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托梅寄志。梅花生在世上, 无意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更不与争艳斗宠的百花争夺春 色,只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对于“群芳”的误
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只求灵魂的纯 洁与升华。此中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 者的无耻行径。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出作者 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谄媚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自守的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 进一层: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被碾成尘土,但 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
这首词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坚贞自守、 矢志不渝的高贵品质,表现了其虽遭遇不幸、命途坎坷
却坚持正义的品格,虽粉身碎骨却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下面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起句写月缺桐疏,夜深人静,这初静、微明的环境是为幽人、孤 鸿安排的。词的上阕中,“缺月”“疏桐”“静”“幽”“独”“缈”“孤” 等词,反映了作者当时感到苍茫大地身无所寄的惆怅心境。“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说人鸿互惊,相顾却不能体察各 自的隐恨深愁。这两句是写孤鸿因受惊而飞起,回过头来,心里有怨恨却无人知晓。写出了孤鸿的孤寂、凄苦。“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写孤鸿甘愿栖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而不栖于高处寒枝之上,这是作者品格的寄托。与“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的笔法相似。
2.下列对《卜算子·咏梅》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无意苦争春”,“无意”二字突出表现梅花谦虚博大的胸怀。 B.“一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以反衬梅花的虚怀若谷。 词中并无批评“群芳”的意思,作者只是用“群 芳”来衬托梅花。C.“零落成泥碾作尘”是写梅花受到环境的摧残,即使成了泥和尘,也是“香如故”,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D. 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主张抗金,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所以情绪愤懑抑郁。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但高洁品格不变,正是诗 人自身的写照。
3.《卜算子·咏梅》是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 了解,谈谈《卜算子·咏梅》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坚贞自守、矢志不渝的高贵品 质,表现了其虽遭遇不幸、命途坎坷却坚持正义的品格,虽粉身碎 骨却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课外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语注释等内容,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初读诗歌走近作品,认识作者,解题释疑,《题破山寺后禅院》,诵读诗歌,诵读诗歌把握大意,品读诗歌感悟意蕴,品味诗句,小结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