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共8页。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纲传真] 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图121(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3)如果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集合与充要条件设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则有:(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若B⊆A,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BA,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x2+2x-3<0”是命题.( )(2)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p,则綈q”.( )(3)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 )(4)“若p不成立,则q不成立”等价于“若q成立,则p成立”.( )[解析] (1)错误.该语句不能判断真假,故该说法是错误的.(2)错误.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3)正确.q是p的必要条件说明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4)正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答案] (1)× (2)× (3)√ (4)√2.(教材改编)命题“若α=,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A.若α≠,则tan α≠1B.若α=,则tan α≠1C.若tan α≠1,则α≠D.若tan α≠1,则α=C [“若p,则q”的逆否命题是“若綈q,则 綈p”,显然綈q:tan α≠1,綈p:α≠,所以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tan α≠1,则α≠”.]3.已知集合A={1,a},B={1,2,3},则“a=3”是“A⊆B”的( ) 【导学号:01772005】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A [a=3时,A={1,3},显然A⊆B.但A⊆B时,a=2或3.∴“a=3”是“A⊆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命题“若a>-3,则a>-6”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A.1 B.2C.3 D.4B [原命题正确,从而其逆否命题也正确;其逆命题为“若a>-6,则a>-3”是假命题,从而其否命题也是假命题.因此4个命题中有2个假命题.]5.(2016·天津高考)设x>0,y∈R,则“x>y”是“x>|y|”的( )A.充要条件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C [当x=1,y=-2时,x>y,但x>|y|不成立;若x>|y|,因为|y|≥y,所以x>y.所以x>y是x>|y|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判断 (1)命题“若x2-3x-4=0,则x=4”的逆否命题及其真假性为( )A.“若x=4,则x2-3x-4=0”为真命题B.“若x≠4,则x2-3x-4≠0”为真命题C.“若x≠4,则x2-3x-4≠0”为假命题D.“若x=4,则x2-3x-4=0”为假命题(2)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真,假,真 B.假,假,真C.真,真,假 D.假,假,假(1)C (2)B [(1)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可以排除A,D,由x2-3x-4=0,得x=4或-1,所以原命题为假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也是假命题.(2)由共轭复数的性质,原命题为真命题,因此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当z1=1+2i,z2=2+i时,显然|z1|=|z2|,但z1与z2不共轭,所以逆命题为假命题,从而它的否命题亦为假命题.][规律方法] 1.已知原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命题时,先要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命题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为“若p,则q”的形式.2.给出一个命题,要判断它是真命题,需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而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只需举一反例即可.3.由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性相同,所以有时可以利用这种等价性间接地证明命题的真假.[变式训练1] 原命题为“若<an,n∈N*,则{an}为递减数列”,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真,真,真 B.假,假,真C.真,真,假 D.假,假,假A [由<an,得an+an+1<2an,即an+1<an.所以当<an时,必有an+1<an,则{an}是递减数列.反之,若{an}是递减数列,必有an+1<an,从而有<an.所以原命题及其逆命题均为真命题,从而其否命题及其逆否命题也均是真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1)(2014·全国卷Ⅱ)函数f(x)在x=x0处导数存在.若p:f′(x0)=0;q:x=x0是f(x)的极值点,则( )A.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B.p是q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的必要条件C.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的充分条件D.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2)设x∈R,则“|x-2|<1”是“x2+x-2>0”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C (2)A [(1)当f′(x0)=0时,x=x0不一定是f(x)的极值点,比如,y=x3在x=0时,f′(0)=0,但在x=0的左右两侧f′(x)的符号相同,因而x=0不是y=x3的极值点.由极值的定义知,x=x0是f(x)的极值点必有f′(x0)=0.综上知,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x-2|<1⇔1<x<3,x2+x-2>0⇔x>1或x<-2.由于{x|1<x<3}是{x|x>1或x<-2}的真子集.所以“|x-2|<1”是“x2+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规律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根据p⇒q,q⇒p进行判断,适用于定义、定理判断性问题.(2)集合法:根据p,q成立的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多适用于命题中涉及字母的范围的推断问题.(3)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适用于条件和结论带有否定性词语的命题.[变式训练2] (2016·武汉模拟)设集合M={1,2},N={a2},则“a=1”是“N⊆M”的( ) 【导学号:01772006】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 [若a=1,则集合N={1},此时满足N⊆M.若N⊆M,则a2=1或2,所以a=±1或a=±.故“a=1”是“N⊆M”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 已知P={x|x2-8x-20≤0},非空集合S={x|1-m≤x≤1+m}.若x∈P是x∈S的必要条件,求m的取值范围.[解] 由x2-8x-20≤0得-2≤x≤10,∴P={x|-2≤x≤10}.3分∵x∈P是x∈S的必要条件,则S⊆P,∴∴0≤m≤3.8分综上,可知0≤m≤3时,x∈P是x∈S的必要条件.12分[迁移探究1] 本例条件不变,问是否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充要条件.[解] 由例题知P={x|-2≤x≤10}.2分若x∈P是x∈S的充要条件,则P=S,∴8分∴这样的m不存在.12分[迁移探究2] 本例条件不变,若綈P是綈S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 由例题知P={x|-2≤x≤10}.∵綈P是綈S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是S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S且SP,4分∴[-2,10][1-m,1+m],∴或8分∴m≥9,即m的取值范围是[9,+∞).12分[规律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变式训练3] (1)(2017·长沙模拟)已知命题p:a≤x≤a+1,命题q:x2-4x<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方程ax2+2x+1=0(a∈R,a为常数)的解集只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1)(0,3) (2)a≤0或a=1 [(1)令M={x|a≤x≤a+1},N={x|x2-4x<0}={x|0<x<4}.∵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MN,∴解得0<a<3.(2)当a=0时,原方程为2x+1=0,∴原方程有一个负实根x=-.当a≠0时,ax2+2x+1=0只有一个负实根.∴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或方程有两个相等的负根,当方程有一正一负根时,则x1x2<0,∴<0,且Δ=4-4a>0,解得a<0.当方程有两个相等的负根时,Δ=4-4a=0,a=1,此时方程的根为-1,符合题意,综上,方程的解集只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0或a=1.][思想与方法]1.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按定义来写;在判断原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以及逆否命题的真假时,要借助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或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或同假来判定.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几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若q,则p”的真假.(2)等价法:利用A⇒B与綈B⇒綈A;B⇒A与綈A⇒綈B;A⇔B与綈B⇔綈A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设A={x|p(x)},B={x|q(x)},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的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易错与防范]1.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出其他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2.判断命题的真假及写四种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命题的结构,可以先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3.判断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条件之间关系的方向,正确理解“p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q”等语言的含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章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共1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1章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命题,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已知a,b∈R,条件p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讲与练 第1章 第2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含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