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第1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第2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热点探究课4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共14页。
    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并常与几何体的体积计算交汇命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计算与数学推理论证能力,同时突出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的考查,试题难度中等.
    (本小题满分12分)(2015·全国卷Ⅰ)如图1,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
    (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
    (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eq \f(\r(6),3),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图1
    [思路点拨] (1)注意到四边形ABCD为菱形,联想到对角线垂直,从而进一步证线面垂直,面与面垂直;(2)根据几何体的体积求得底面菱形的边长,计算侧棱,求出各个侧面的面积.
    [规范解答]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
    因为BE⊥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AC⊥BE.2分
    因为BD∩BE=B,故AC⊥平面BED.
    又AC⊂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平面BED.4分
    (2)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eq \f(\r(3),2)x,GB=GD=eq \f(x,2).
    因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得EG=eq \f(\r(3),2)x.6分
    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eq \f(\r(2),2)x.
    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V三棱锥E­ACD=eq \f(1,3)×eq \f(1,2)·AC·GD·BE=eq \f(\r(6),24)x3=eq \f(\r(6),3),故x=2.9分
    从而可得AE=EC=ED=eq \r(6).
    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eq \r(5).
    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eq \r(5).12分
    [答题模板] 第一步: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得线线垂直AC⊥BE.
    第二步:根据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AEC⊥平面BED.
    第三步:利用棱锥的体积求出底面菱形的边长.
    第四步:计算各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求得四棱锥的侧面积.
    第五步:检验反思,查看关键点,规范步骤.
    [温馨提示] 1.在第(1)问,易忽视条件BD∩BE=B,AC⊂平面AEC,造成推理不严谨,导致扣分.
    2.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得分的关键,本题在求三棱锥的体积与侧面积时,需要计算的量较多,防止计算结果错误失分,另外对于每一个得分点的解题步骤一定要写全.阅卷时根据得分点评分,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
    [对点训练1] 如图2,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
    (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
    (2)求证:C1F∥平面ABE;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图2
    [解] (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因为BB1⊥底面ABC,AB⊂平面ABC,
    所以BB1⊥AB.2分
    又因为AB⊥BC,BB1∩BC=B,
    所以AB⊥平面B1BCC1.又AB⊂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平面B1BCC1.4分
    (2)证明:取AB的中点G,连接EG,FG.
    因为G,F分别是AB,BC的中点,
    所以FG∥AC,且FG=eq \f(1,2)AC.
    因为AC∥A1C1,且AC=A1C1,
    所以FG∥EC1,且FG=EC1,6分
    所以四边形FGEC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1F∥EG.
    又因为EG⊂平面ABE,C1F⊄平面ABE,
    所以C1F∥平面ABE.8分
    (3)因为AA1=AC=2,BC=1,AB⊥BC,
    所以AB=eq \r(AC2-BC2)=eq \r(3),10分
    所以三棱锥E­ABC的体积
    V=eq \f(1,3)S△ABC·AA1=eq \f(1,3)×eq \f(1,2)×eq \r(3)×1×2=eq \f(\r(3),3).12分
    热点2 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
    先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再以其为载体研究其中的线、面间的位置关系与计算有关的几何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立体几何的一类重要考向,它很好地将平面图形拓展成空间图形,同时也为空间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化提供了具体形象的途径,是高考深层次上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方向.
    如图3,在长方形ABCD中,AB=2,BC=1,E为CD的中点,F为AE的中点.现沿AE将三角形ADE向上折起,在折起的图形中解答下列问题:
    图3
    (1)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K,使BC∥平面DFK?若存在,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平面ADE⊥平面ABCE,求证:平面BDE⊥平面ADE. 【导学号:31222264】
    [解] (1)如图,线段AB上存在一点K,且当AK=eq \f(1,4)AB时,BC∥平面DFK.1分
    证明如下:
    设H为AB的中点,连接EH,则BC∥EH.
    ∵AK=eq \f(1,4)AB,F为AE的中点,
    ∴KF∥EH,∴KF∥BC.3分
    ∵KF⊂平面DFK,BC⊄平面DFK,
    ∴BC∥平面DFK.5分
    (2)证明:∵在折起前的图形中E为CD的中点,AB=2,BC=1,
    ∴在折起后的图形中,AE=BE=eq \r(2),
    从而AE2+BE2=4=AB2,∴AE⊥BE.8分
    ∵平面ADE⊥平面ABCE,平面ADE∩平面ABCE=AE,
    ∴BE⊥平面ADE.
    ∵BE⊂平面BDE,∴平面BDE⊥平面ADE.12分
    [规律方法]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
    [对点训练2] (2016·全国卷Ⅱ)如图4,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
    (1)证明:AC⊥HD′;
    (2)若AB=5,AC=6,AE=eq \f(5,4),OD′=2eq \r(2),求五棱锥D′­ABCFE的体积.
    图4
    [解] (1)证明:由已知得AC⊥BD,AD=CD.2分
    又由AE=CF得eq \f(AE,AD)=eq \f(CF,CD),故AC∥EF.
    由此得EF⊥HD,故EF⊥HD′,所以AC⊥HD′.5分
    (2)由EF∥AC得eq \f(OH,DO)=eq \f(AE,AD)=eq \f(1,4).
    由AB=5,AC=6得DO=BO=eq \r(AB2-AO2)=4.7分
    所以OH=1,D′H=DH=3.
    于是OD′2+OH2=(2eq \r(2))2+12=9=D′H2,
    故OD′⊥OH.
    由(1)知AC⊥HD′,又AC⊥BD,BD∩HD′=H,
    所以AC⊥平面BHD′,于是AC⊥OD′.
    又由OD′⊥OH,AC∩OH=O,所以OD′⊥平面ABC.
    又由eq \f(EF,AC)=eq \f(DH,DO)得EF=eq \f(9,2).10分
    五边形ABCFE的面积S=eq \f(1,2)×6×8-eq \f(1,2)×eq \f(9,2)×3=eq \f(69,4).
    所以五棱锥D′­ABCFE的体积V=eq \f(1,3)×eq \f(69,4)×2eq \r(2)=eq \f(23\r(2),2).12分
    热点3 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开放存在性问题
    是否存在某点或某参数,使得某种线、面位置关系成立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常以解答题中最后一问的形式出现,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追溯型.(2)存在探索型.(3)方法类比探索型.
    (2017·石家庄质检)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侧面PAD⊥底面ABCD,且E,F分别为PC,BD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PAD;
    (2)在线段CD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平面EFG⊥平面PDC?若存在,请说明其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导学号:31222265】
    图5
    [解] (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且点F为对角线BD的中点.2分
    所以对角线AC经过点F.
    又在△PAC中,点E为PC的中点,
    所以EF为△PAC的中位线,
    所以EF∥PA.
    又PA⊂平面PAD,EF⊄平面PAD,
    所以EF∥平面PAD.5分
    (2)存在满足要求的点G.
    在线段CD上存在一点G为CD的中点,使得平面EFG⊥平面PDC.
    因为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
    所以CD⊥AD.7分
    又侧面PAD⊥底面ABCD,CD⊂平面ABCD,侧面PAD∩平面ABCD=AD,
    所以CD⊥平面PAD.
    又EF∥平面PAD,所以CD⊥EF.
    取CD中点G,连接FG,EG.9分
    因为F为BD中点,
    所以FG∥AD.
    又CD⊥AD,所以FG⊥CD,
    又FG∩EF=F,
    所以CD⊥平面EFG,
    又CD⊂平面PDC,
    所以平面EFG⊥平面PDC.12分
    [规律方法] 1.在立体几何的平行关系问题中,“中点”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特殊点,通过找“中点”,连“中点”,即可出现平行线,而线线平行是平行关系的根本.
    2.第(2)问是探索开放性问题,采用了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加以证明,对于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对于探索结论是否存在,求解时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或者矛盾的结论.
    [对点训练3] (2017·湖南师大附中检测)如图6,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eq \r(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
    (1)求证:AC⊥SD;
    (2)若SD⊥平面P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6
    [证明] (1)连接BD,设AC交BD于点O,连接SO,由题意得四棱锥S­ABCD是正四棱锥,所以SO⊥AC.2分
    在正方形ABCD中,AC⊥BD,又SO∩BD=O,所以AC⊥平面SBD.
    因为SD⊂平面SBD,所以AC⊥SD.5分
    (2)在棱SC上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
    连接OP.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SC=SD=eq \r(2)a.7分
    由SD⊥平面PAC得SD⊥PC,易求得PD=eq \f(\r(2)a,4).
    故可在SP上取一点N,使得PN=PD.
    过点N作PC的平行线与SC交于点E,连接BE,BN,
    在△BDN中,易得BN∥PO.10分
    又因为NE∥PC,NE⊂平面BNE,BN⊂平面BNE,BN∩NE=N,PO⊂平面PAC,PC⊂平面PAC,PO∩PC=P,
    所以平面BEN∥平面PAC,所以BE∥平面PAC.
    因为SN∶NP=2∶1,所以SE∶EC=2∶1.12分
    热点探究训练(四)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1.如图7,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MADN是矩形,平面MADN⊥平面ABCD,E,F分别为MA,DC的中点,求证:
    图7
    (1)EF∥平面MNCB;
    (2)平面MAC⊥平面BDN.
    [证明] (1)取NC的中点G,连接FG,MG.
    因为ME∥ND且ME=eq \f(1,2)ND,
    又因为F,G分别为DC,NC的中点,FG∥ND且FG=eq \f(1,2)ND,
    所以FG綊ME,所以四边形MEFG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MG.4分
    又MG⊂平面MNCB,EF⊄平面MNCB,
    所以EF∥平面MNCB.
    6分
    (2)连接BD,MC,因为四边形MADN是矩形,
    所以ND⊥AD,又因为平面MADN⊥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MADN=AD,
    ND⊂平面MADN,所以ND⊥平面ABCD,
    所以ND⊥AC.8分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10分
    因为BD∩ND=D,所以AC⊥平面BDN.
    又因为AC⊂平面MAC,
    所以平面MAC⊥平面BDN.12分
    2.(2017·合肥质检)如图8,直角三角形ABC中,A=60°,沿斜边AC上的高BD将△ABD折起到△PBD的位置,点E在线段CD上.
    图8
    (1)求证:BD⊥PE;
    (2)过点D作DM⊥BC交BC于点M,点N为PB的中点,若PE∥平面DMN,求eq \f(DE,DC)的值.
    [解] (1)证明:∵BD⊥PD,BD⊥CD且PD∩DC=D,
    ∴BD⊥平面PCD,而PE⊂平面PCD,∴BD⊥PE.5分
    (2)由题意得BM=eq \f(1,4)BC,
    取BC的中点F,则PF∥MN,∴PF∥平面DMN,7分
    由条件PE∥平面DMN,PE∩PF=P,
    ∴平面PEF∥平面DMN,∴EF∥DM.10分
    ∴eq \f(DE,DC)=eq \f(MF,MC)=eq \f(1,3).12分
    3.(2017·西安调研)如图9①,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AD=eq \f(π,2),AB=BC=eq \f(1,2)AD=a,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折起到图②中△A1BE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1­BCDE.
    【导学号:31222266】
    ① ②
    图9
    (1)证明:CD⊥平面A1OC;
    (2)当平面A1BE⊥平面BCDE时,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36eq \r(2),求a的值.
    [解] (1)证明:在图①中,因为AB=BC=eq \f(1,2)AD=a,E是AD的中点,∠BAD=eq \f(π,2),所以BE⊥AC.2分
    则在图②中,BE⊥A1O,BE⊥OC,且A1O∩OC=O,
    从而BE⊥平面A1OC.
    又CD∥BE,所以CD⊥平面A1OC.5分
    (2)由已知,平面A1BE⊥平面BCDE,
    且平面A1BE∩平面BCDE=BE,
    又由(1)可得A1O⊥BE,
    所以A1O⊥平面BCDE.8分
    即A1O是四棱锥A1­BCDE的高.
    由图①知,A1O=eq \f(\r(2),2)AB=eq \f(\r(2),2)a,平行四边形BCDE的面积S=BC·AB=a2,
    从而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
    V=eq \f(1,3)S·A1O=eq \f(1,3)·a2·eq \f(\r(2),2)a=eq \f(\r(2),6)a3.
    由eq \f(\r(2),6)a3=36eq \r(2),得a=6.12分
    4.(2017·贵阳模拟)已知如图10,△ABC和△DBC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1,∠ABC=∠DBC=120°.
    图10
    (1)在直线BC上求作一点O,使BC⊥平面AOD,写出作法并说明理由;
    (2)求三棱锥A­BCD的体积. 【导学号:31222267】
    [解] (1)作AO⊥BC,交CB延长线于点O,连接DO,则BC⊥平面AOD.1分
    证明如下:
    ∵AB=DB,OB=OB,∠ABO=∠DBO,
    ∴△AOB≌△DOB,3分
    则∠AOB=∠DOB=90°,即OD⊥BC.
    又∵AO∩OD=O,∴BC⊥平面AOD.5分
    (2)∵△ABC和△DBC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AO⊥平面BCD,即AO是三棱锥A­BCD底面BCD上的高,7分
    在Rt△AOB中,AB=1,∠ABO=60°,
    ∴AO=ABsin 60°=eq \f(\r(3),2).10分
    又∵S△BCD=eq \f(1,2)BC·BD·sin∠CBD=eq \f(\r(3),4),
    ∴V三棱锥A­BCD=eq \f(1,3)·S△BCD·AO=eq \f(1,3)×eq \f(\r(3),4)×eq \f(\r(3),2)=eq \f(1,8).12分
    5.如图11,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1,AB=1,AC=2,∠BAC=60°.
    图11
    (1)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2)在线段PC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AC⊥BM,若存在点M,求出eq \f(PM,MC)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由题知AB=1,AC=2,∠BAC=60°,
    可得S△ABC=eq \f(1,2)·AB·AC·sin 60°=eq \f(\r(3),2).2分
    由PA⊥平面ABC,可知PA是三棱锥P­ABC的高.又PA=1,
    所以三棱锥P­ABC的体积V=eq \f(1,3)·S△ABC·PA=eq \f(\r(3),6).5分
    (2)证明:在平面ABC内,过点B作BN⊥AC,垂足为N.在平面PAC内,过点N作MN∥PA交PC于点M,连接BM.7分
    由PA⊥平面ABC知PA⊥AC,所以MN⊥AC.
    由于BN∩MN=N,故AC⊥平面MBN.
    又BM⊂平面MBN,所以AC⊥BM.10分
    在Rt△BAN中,AN=AB·cs ∠BAC=eq \f(1,2),
    从而NC=AC-AN=eq \f(3,2).由MN∥PA,得eq \f(PM,MC)=eq \f(AN,NC)=eq \f(1,3).12分
    6.(2015·湖南高考)如图12,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BC,CC1的中点.
    图12
    (1)证明:平面AEF⊥平面B1BCC1;
    (2)若直线A1C与平面A1ABB1所成的角为45°,求三棱锥F­AEC的体积.
    [解] (1)证明:如图,因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AE⊥BB1.又E是正三角形ABC的边BC的中点,所以AE⊥BC.3分
    因此AE⊥平面B1BCC1.
    而AE⊂平面AEF,所以平面AEF⊥平面B1BCC1.5分
    (2)设AB的中点为D,连接A1D,CD.因为△ABC是正三角形,所以CD⊥AB.
    又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D⊥AA1.
    因此CD⊥平面A1ABB1,于是∠CA1D为直线A1C与平面A1ABB1所成的角.8分
    由题设,∠CA1D=45°,所以A1D=CD=eq \f(\r(3),2)AB=eq \r(3).
    在Rt△AA1D中,AA1=eq \r(A1D2-AD2)=eq \r(3-1)=eq \r(2),所以FC=eq \f(1,2)AA1=eq \f(\r(2),2).
    故三棱锥F­AEC的体积
    V=eq \f(1,3)S△AEC·FC=eq \f(1,3)×eq \f(\r(3),2)×eq \f(\r(2),2)=eq \f(\r(6),12).12分

    相关试卷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热点探究课3 数列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热点探究课3 数列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共9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8章 热点探究课5 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8章 热点探究课5 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共17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热点探究课6 概率与统计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热点探究课6 概率与统计中的高考热点问题,共1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